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何一个国家公众科学素养的提高,都和一大批以普及科学技术为己任的“翻译家”分不开。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首席顾问、著名科普作家、评论家章道义先生主编的《中国科普名家名作》(以下简称《双名》),经过全体编辑人员十年艰辛工作,终于不久前由山东  相似文献   

2.
史学家范文澜称赞:“西汉有《史记》《七略》两大著作,在史学史上是辉煌的成就。”文章新考证继司马迁编撰《史记》之后,刘向又在其地:汉天禄阁、石渠阁(西安历史文化遗址)编撰《别录》、其子刘歆在此继承父业、编撰完成的我国第一部分类目录——《七略》,从科技史、教育史等角度及文献探讨了《七略》中的“数术略”(又称术数略)内容主要包含“数学、算术”等,起码为数学、算术内容的雏形;“数术略”中的“形法”——并非“刑法”。  相似文献   

3.
如此“敬业精神”贵阳市一个18岁的窃贼被抓获时,警察从他身上找到了一本《工作手记》。手记上,他工整地画出了一幅幅盗窃目标的地形图和实施方案,还为自己制定了严格的“工作制度”:要求自己每月“上班”25天,休息5天,每天零时“上班”,凌晨4时“下班”;又为自己制定了每月的“工作任务”:每月盗取2万元现金,存  相似文献   

4.
王冬冬  王婷婷 《科教文汇》2008,(17):208-208
新闻摄影专题起源于西方报刊,1936年创刊的美国《生活》画报,就以其鲜明的办刊风格——图片故事赢得了广大读者的青睐。《生活》画报是美国报业大王、《时代》杂志的出版商亨利·卢斯(Henry Luee)创办的美国第一份新型大版面摄影杂志,它的办刊宗旨是:“看生活,看世界;作重大事件的目击者;观察穷人的脸庞和骄傲的姿态;……去看并在其中享受乐趣;去看并感受惊讶;去看并得到指导。”  相似文献   

5.
新闻摄影专题起源于西方报刊,1936年创刊的美国《生活》画报,就以其鲜明的办刊风格——图片故事赢得了广大读者的青睐。《生活》画报是美国报业大王、《时代》杂志的出版商亨利.卢斯(Hen-ryLuce)创办的美国第一份新型大版面摄影杂志,它的办刊宗旨是:"看生活,看世界;作重大事件的目击者;观察穷人的脸庞和骄傲的姿态;……去看并在其中享受乐趣;去看并感受惊讶;去看并得  相似文献   

6.
2019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提出了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普及健康科学知识,向公众提供科学、准确的健康信息。医疗卫生、教育等机构应当开展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中国健康科普作品创作与传播专家共识》指出,要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医疗全流程、贯穿“出生—成长—衰老—死亡”生命全周期的健康科普教育体系,全方位保障公众健康。因此,该文从医学院校实施健康科普的必要性、医学院校实施健康科普的作用、医学院校实施健康科普的目的、医学院校实施健康科普的条件以及医学院校健康科普效果评价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医学院校实施健康科普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决策参考》1997年第38期报道,中国的第一台VCD机出自安徽万燕公司,世界上第一台家用VCD机也诞生于“万燕”。“万燕”让中国人知道了VCD,并开创了中国的VCD行业。因此,VCD的同行们送“万燕”一个当之无愧的荣誉——“开国元勋”。但时至今日,“万燕”却像一个疲惫不支的老农,倒在自己辛勤开垦的沃土上,其市场份额从100%跌到2%。于是,同行们又送给“万燕”一个颇为悲壮的称号——“革命先烈”。  相似文献   

8.
去年,1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读后深受教育,发人深思。 《意见》首先指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是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素质的关键措施,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一代新人的必要措施”,指明了科普工作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巨大作用。它的地位和作用应以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位变革  相似文献   

9.
邵杰 《科协论坛》2006,21(1):24-2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科学技术博物馆的建设标准》文中明确阐述了科技博物馆或科技馆的主要目的:“——激发人们对科学和教育的关注。促使更多人对科学、工业和研究产生兴趣!——增长青年一代的创造才能;——向不同年龄和文化水平的市民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使科技馆能够激发人们对科学的兴趣,普及及科学技术知识,培养青少年的发明创造才能,就必须使展览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具有艺术感染力。一个干巴巴、毫无生气、异常呆板的展览是不受欢迎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普研究所近日发布的《2004中国科普报告》表明科学家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有所下降。在报告内题为“科学家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的调查中,科学家的声望在2001年是63%排名第一,而2003年则降为57.5%,排在教师之后位居第一位(2004年11月8日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11.
建造人类美丽的精神家园——休闲文化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休闲之事早已有之。但将休闲作为文化现象来研究则是近一个多世纪的事情了。19世纪末英国社会学家韦伯伦(T.VEBLEN)所著《有闲阶级论》《THE THEORY OF THE LEISURECLASS》,胡伊默译,中华书局于民国二十五年出版。)是我们见到的较早涉及休闲文化的著作。在这本书中,作者指出:“从古希腊的哲人时代直到今日,一般有思想的人,均以为相当的闲暇与避免操业——维持生活的操业——是有价值的、美丽的,甚至是无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西藏居民安全与急救素养平及其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进行健康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和pps抽样方法抽取我区居民1739人,采用统一问卷进行入户式调查。结果西藏居民安全与急救健康素养水平为8.57%,不同性别、民族、年龄组的居民,安全与急救健康素养水平无差异(P0.05),城市居民安全与急救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农村居民(χ2=50.360,P0.05),不同文化程度(χ2=20.489,P0.05)、职业(χ2=11.147,P=0.011)、常住人口数(χ2=13.541,P=0.001)、家庭年收入级别(χ2=15.058,P=0.002)的居民安全与急救健康素养水平不同。结论西藏居民安全与急救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居住地、文化程度、常住人口数是西藏居民安全与急救健康素养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应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进一步提高西藏居民安全与急救能力。  相似文献   

13.
扫描·国际     
《世界发明》2011,(10):10-10
“中国文化系列活动”在华盛顿揭幕 由中国文化部和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合作的“中国文化系列活动”9月12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拉开序幕。整个活动以《中国:一个国家的艺术》为主题,旨在通过表演艺术及展览等多种形式向美国公众展示当代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4.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这样的口号不知从什么时间就已经传的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建筑工地大牌子小调幅也比比皆是。同时相继出台了《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件》等法律、法规,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面对无法预料的安全隐患,安全问题依然是十分严峻的,所以完善监督管理机制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无粮不稳”、“无食必反”,如何科学和客观地判断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是件极重要的事.我不赞同《安全,但要转变发展方式——粮食安全之我见》①(以下简称《安全》)一文的主要观点,鉴于粮食安全问题是民生之本,所以我要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  相似文献   

16.
简讯     
《科协论坛》2014,(3):63-64
<正>公众爱看的10部科普影片投票产生2014年1月17日至2月14日,由专家评选出的46部优秀科普影视作品在新浪网"公众喜爱的科普作品"专题页面上线,接受公众投票,截至2月14日投票人数达10.7万人次。投票产生的"公众爱看的10部科普影片"是《大师——谢希德》《趣味科技大赛》《"绿色"牛粪是个宝》《生物武器灭白蛾》《天象奇观日全食》《自然之谜——地震》《非常科学——对折的纸》《深海危机》《山野小植物》《鲟鱼繁殖新技术》。(中国科协科普部)  相似文献   

17.
《科协论坛》2006,21(9):28-29
在6月26日杭州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杭州市科学技术普及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指出,制定该《规划》旨在促进“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的实施,努力实现全市自主创新能力、科技综合实力和公众科学素质的同步提高,推进我市经济强市、化名城、旅游胜地、天堂硅谷建设。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春天到来的时候 ,湖南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时代力作《中国创新丛书》。这是我国目前从宏观上全面、系统论述中国创新问题最新最有份量的专著 ,是中国的创新报告与“创新宣言”。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科学大会上强调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 ,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中国创新丛书正是诠释了这一创新思想 ,认为创新已成为我们时代的主要特征和最强音 ,一个奋进的民族 ,迎来了一个创新的时代。《中国创新丛书》第一批共 5本 :《别无选择——中国创新论》《腾飞之路…  相似文献   

19.
自英国最早提出“公众理解科学”的概念,其内涵随着时间的发展有着不同的内容。公众在与科学的关系中,身份也不断变换,但总的发展趋势是无论何种身份———目击者、消费者还是公民,公众都将参与到具体的科学决策过程以及对将来科技发展道路的规划活动中,发挥参与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王安忆是一位“一起步就迅跑”的作家。从1978年发表第一篇小说至今,王安忆的创作大致经历了展示自我情绪世界、表现知青生活、关注社会人生、参与文化寻根、探索生命奥秘这样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公认的佳作面世。 从80年代中期开始,王安忆的创作进入生命探索这一新的领域,她的许多作品曾产生了轰动性效应,也引起了十分激烈的争议。 王安忆说:“我的创作在宗旨和主题上始终是一致的,那就是一直在探究着人究竟是什么,爱情究竟是什么。”(《心灵的世界很大很大——访作家王安忆》)又说:“很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