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七言歌行是古代诗人常用的一种诗体 ,魏晋时期就已萌芽 ,它正式形成于南朝陈、隋 ,在初唐得以成熟 ,盛唐得到充分发展 ,尔后还发生了许多变化。七言歌行有着与七言乐府诗、一般的七言古诗不同的非常明显的诗体特征。  相似文献   

2.
王维的七言歌行在七言歌行发展史上呈现出过渡性。文章综合三个方面,论述了这种过渡性特征,即王维的七言歌行既是初唐体调的沿革,又是盛唐之音的体现,也具有中唐叙事歌行的风韵。同时,也对这种过渡性特征的形成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七言古诗、乐府与“歌行体“的关系为切入点,从唐前歌行体的演化历程及其发展阶段,对唐代最终成型的新兴诗歌样式“歌行体“的诗体定义和形式特点作了界定与阐述。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李白的歌行的考察与确认,论析了其歌行以“主体性“为内核的表现形态与艺术特征,从而肯定了李白歌行的创作成就与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七言古诗、乐府与“歌行体”的关系为切入点 ,从唐前歌行体的演化历程及其发展阶段 ,对唐代最终成型的新兴诗歌样式“歌行体”的诗体定义和形式特点作了界定与阐述。在此基础上 ,通过对李白的歌行的考察与确认 ,论析了其歌行以“主体性”为内核的表现形态和艺术特征 ,从而肯定了李白歌行的创作成就与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5.
一七言歌行,亦称七言古诗。它以七言为主,中间杂以长短句,是一种亦诗亦歌、节奏感很强的具有格式而又不拘格式的古代自由体诗歌。这种诗体,篇幅长短皆宜。语句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题材和内容上对初唐七言歌行进行了分析,初唐七言歌行虽摆脱了毫无创新的刻意模仿的阶段,但它尚未能够对以往的题材进行灵活自由的运用,难以达到融他于我而不着痕迹的艺术境界;就创新而言。初唐七言歌行又难以摆脱以往题材的羁绊,多立足于已有的题材,进行最大限度的发挥,这种发挥总难摆脱已有的题材模式。初唐七言歌行具有题材的因袭性和内容的创新性并存的特征,这正是七言歌行这一体裁在初唐发展的过渡性特征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从张王乐府诗体看元白的“新乐府”概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王乐府是中唐时代与元、白新乐府最为接近的一组创作,从两组作品在诗体上的近似来看,新乐府采用七言歌行体并非偶然。“新乐府”之“新”还有这样一层诗体上的涵义,并非简单的自拟新题之作。新乐府也向歌行体提供了新的题材刺激,促进了文人诗歌叙事艺术的发展。而这一切,均与中唐的特殊时代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8.
七言诗在走上成熟的过程中,鲍照七言歌行功不可没。从现存最早完整的七言诗曹丕《燕歌行》始,其后作者寥寥,直到刘宋时代鲍照七言歌行《拟行路难》十八首出现并产生重大影响,七言歌行率先在七言诗苑囿中开出绚丽花朵,从而使七言诗在五言诗长期处于霸主地位的八代诗史中异军突起。鲍照借鉴汉魏乐府,吸纳民间歌谣,探索七言歌行语言形式,在以传承求新变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开拓实践,为其后特别是唐朝七言歌行发展繁荣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王维的七言歌行在七言歌行发展史上呈现出过渡性。文章综合三个方面 ,论述了这种过渡性特征 ,即王维的七言歌行既是初唐体调的沿革 ,又是盛唐之音的体现 ,也具有中唐叙事歌行的风韵。同时 ,也对这种过渡性特征的形成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李白诗散论     
一、关于李白诗歌的体裁有唐一代是诗体的大发展和完备时期。胡应麟在《诗薮》中有这样的感叹:“甚矣,诗大盛于唐,其体则三、四五言,六、七杂言,乐府、歌行,近体绝句,靡弗备矣。”诗歌体裁发展到唐代,可谓是一次集大成。而且唐人还开创出了自己的独特诗体——近体诗。近体诗自“沈宋”二人的倡导和实践,至初唐后期定型,成为唐代占有统治性地位的诗体。  相似文献   

11.
五代南唐唱和活动非常广泛,呈现出鲜明的群体和地域特色,它既是唐音的余序,又是某些宋调的萌芽。在向宋初文坛延续的过程中,南唐唱和诗对宋初应制诗风,诗艺的切磋探讨,以及教化功能的提倡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今人所论“梅村体”已不在少数,但多仅偏重某一方面。通过较为全面地论述吴伟业七言歌行对唐人歌行的继承、创新与发展,以突出“梅村体”的特色及其杰出贡献,并进而说明吴伟业在清代诗坛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13.
一些论唐代科举制以及唐代律赋的史学或文学著述,都认为以试赋取士始于唐代。其实,唐代试赋取士是沿隋制,并非唐统治者的创举。无论是从献赋与纳赋的制度来看,还是从隋唐取±考文的实例,以及此期杂文与文之关系来看,唐以前就存在以试赋取士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唐代西域诗是唐代诗苑中一束独具情韵的异域奇葩,其描写对象丰富独特(包括胡地风光,胡汉战争,胡人、胡马、胡酒、胡食、胡服、胡妆、胡乐、胡舞等),诗中充满浓郁的异域情调、民族风味、文化色彩。西域诗显示了唐人以昂扬奋发为基调的主体精神的高扬与心灵世界的扩展,体现出了唐人审美趣味的多元化特征,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唐诗刚健开放、自由爽朗的气质,拓展了唐诗的境界。但令人遗憾的是,长期以来,唐代西域诗研究并未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论文对唐代西域诗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指出其有待进一步开掘之处,并期待唐代西域诗研究新局面的到来。  相似文献   

15.
王维的七古在盛唐并不算杰出,但他的艺术技巧已趋成熟,已经显现出盛唐诗的风韵气骨,在盛唐七古的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古代诗歌史上也有着不可抹杀的影响。试分析王维七古的艺术风格并阐述它的文学价值以论证它在古代诗歌发展道路上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唐代诗歌经由初唐诗体的嬗变、盛唐的鼎盛繁荣和中唐中兴的持续发展,至晚唐,由于唐朝国势已经呈现出颓势,形成了一种后来者难乎为继的尴尬局面。在唐诗的发展面临厄运和危机之际,以优秀的抒情诗人李商隐为代表的新的诗歌流派异军突起,使晚唐诗歌的发展别开生面,闪烁出绚丽的风采。李商隐咏物诗中寄寓着他的自我形象。  相似文献   

17.
曹丕之所以能在"五言腾涌"的时代独辟七言蹊径,一是因为七言诗增大了容量,能表现出复杂多变的感情;二是曹操不喜七字句中的"兮"字,曹丕即以实词替之,使七言诗趋于规范;三是曹丕深受两汉杂言影响,在探索中创作出七言诗歌。而影响鲍照者,主要在于词汇、意境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初唐诗人沈佺期一直都被认为是律体的定型者之一,其近体诗比较注重首句入韵,格律较为严格,虽然存在失粘与失对的情况,但这些微小的瑕疵并不能动摇沈佺期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咏侠诗是古典诗歌中一个极为特殊的流品。它产生于汉魏,发展于六朝,至唐达于鼎盛。唐代诗人用慷慨之笔来抒写他们的价值观念、人格理想,将豪迈不羁的精神追求和壮志难酬的不遇悲慨寄托在形形色色的侠客身上。因此,与魏晋六朝时期相比,这些游侠形象更为丰富多彩,更为鲜明生动,主要包括:古代游侠、唐代游侠、另类游侠。  相似文献   

20.
唐宋诗之争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桩公案。自南宋以迄近代从未间断,其间尊唐者有,宗宋者有,但总体而言,"尊唐抑宋"观念在整个论争中占据主导地位,尤以明代为甚。实际上,用"尊唐抑宋"来界定明代的唐宋诗之争并不准确,因为,有明一代反对"尊唐抑宋"的声音无论强弱,但在明代诗坛上都不曾消失过。明初诗派虽大多宗唐,但反对的声音也不容小觑。另外,反对"尊唐抑宋"的声音并非一直处于弱势、边缘,明代中期,由于前、后七子的不懈倡导,"世人但知宗唐",反对者较少。至后期,公安派不惜矫枉过正,对后七子的诗学理论进行批驳,与其同时复古派也开始对一己的诗学观念重新检讨与反思,认识到拟古的若干弊端,此后,为宋诗正名的声音越来越高。值得注意的是,明人肯定宋诗的诗论多从"主真"、"重变"、"言理"等方面立论,从根本上体认到宋诗的特点和价值,驳斥了明代诗坛上"尊唐抑宋"之音,同时也对宋诗的研究和传播、以及清代宋诗学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