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留守儿童因为处境特殊,他们的自我意识存在着种种问题,如自我认知偏激、自我体验消极、自我控制失调等。为消除留守儿童自我意识方面的问题,需要教师协调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来帮助他们。  相似文献   

2.
农村留守儿童身心状况已成为教育学与心理学领域共同关注的焦点.有研究表明,留守儿童出现不少适应问题.但是,留守儿童并非一定是“问题儿童”.采用整体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广西342名农村儿童,比较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儿童自我意识状况,探讨农村留守儿童自我意识保护性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的自我意识得分差异不显著(p>0.05);应对方式、主观社会支持和支持利用度能显著预测留守儿童自我意识,积极应对和主观社会支持是农村留守儿童自我意识的保护性因素,主观社会支持在农村留守儿童积极应对和自我意识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初中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自我意识水平有关,采用问卷调查法,运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被试者进行调查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初中留守儿童社会支持和自我意识水平偏低;初中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程度与自我意识量表水平相关显著,初中留守儿童得到的社会支持程度越高,他们的自我意识水平也就越高。应努力提高初中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水平。  相似文献   

4.
了解边疆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自我意识状况,探讨其自我意识发展的性别、民族及年级差异,为边疆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实证依据。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边疆民族地区3所乡镇小学的810名儿童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边疆民族地区留守儿童自我意识总分处于正常值范围,躯体外貌维度得分高于非留守儿童(P值<0.05);留守男生在躯体外貌、焦虑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留守女生,在行为维度上得分低于留守女生(P <0.05);汉族留守儿童在躯体外貌、合群维度上的得分高于白、彝、傈僳族少数民族留守儿童(P <0.05);六年级留守儿童自我意识发展水平最好,五年级自我意识发展状况最差。边疆民族地区留守儿童自我意识状况总体良好,少数民族以及五年级留守儿童自我意识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赣南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赣南地区“留守儿童”的调查,了解其心理发展状况。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赣州地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进行测试。留守儿童自我意识水平与正常儿童没有大的差异,但总分和因子分要比非留守儿童低,在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三因子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别留守儿童在行为、焦虑、幸福与满足、合群等方面的因子分存在差异。说明留守儿童自我意识水平正常,但内心更自卑、抑郁、对人生态度更悲观,存在较多社会适应不良问题,性格更为内向和孤独。其中留守男生存在较多行为问题和社会适应不良问题,留守女生存在更多自卑、不满、悲观等情绪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自我意识在留守儿童孤独感与社交焦虑间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儿童孤独感量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和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184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与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孤独感、社交焦虑均与自我意识呈显著负相关;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不仅直接影响孤独感,而且通过自我意识的部分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孤独感。建议重视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对其孤独感的预测作用;注重自我意识在留守儿童孤独感和社交焦虑之间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民族杂居区留守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对其心理、行为和社会适应具有重要的指导和调节作用。以民族杂居区留守儿童为对象,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民族杂居区留守儿童在自我意识发展上并不比非留守儿童差;社会文化、年级、学校与民族杂居区留守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关系密切;民族杂居区留守儿童在心理和行为发展方面仍有改善和提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留守儿童孤独感和自我意识现状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采用儿童孤独感问卷和自我意识量表对江西省450名留守儿童施测,结果发现:(1)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呈现出是否与别的兄弟姐妹在一起以及和谁生活在一起的显著差异。与别的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以及与父母一方生活在一起的留守儿童孤独感都更低;(2)留守儿童的自我意识呈现年级和是否是独生子女的差异,六年级的留守儿童比五年级自我意识更高,非独生子女的自我意识比独生子女更高;(3)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和自我意识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即自我意识越高,孤独感越低。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农村留守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状况,揭示留守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为其心理发展与教育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河南477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儿童自我意识总体水平偏低;不同性别和年龄阶段在自我意识总分上的差异不显著;不同年级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应改善不利因素,促进留守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为持 《教师》2011,(36):22-22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1.安全隐患多 "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安排方面一般由他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其他人来照顾。但是,他们精力有限,年老体弱,或者自己生活还困难,而"留守儿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父母不在身边,缺少直接的关爱与监护,很可能会成为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  相似文献   

11.
自我意识是个体心理的调节系统,是个性发展的核心成分,其发展水平与心理健康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初中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时期,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自我意识水平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相关研究认为寄宿制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保证留守儿童正常的心理发展。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考察了乡镇寄宿制中学1~3年级留守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分析和探讨了寄宿制对中学留守儿童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卢术娟 《教师》2012,(1):38-38
留守儿童远离父母,与祖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生活在一起,他们的监护人对他们进行自我保护教育较少,平时安全监管也有空缺,因此他们对安全往往重视不够或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普遍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针对留守儿童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教育。  相似文献   

13.
留守儿童因为缺失父母的陪伴,在发展中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儿童家长和教师共同努力。基于现实的考虑,教师应该承担起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力量。教师要帮助留守儿童形成健全的自我意识;帮助留守儿童处理好自身情绪问题;帮助留守儿童尝试理解父母;要对留守儿童父母进行必要指导。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复苏和城乡一体化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再次引起社会关注。诚然,留守儿童在认知发展、个性塑造、创造性培养等方面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留守儿童并不是问题儿童,他们已呈现出自信的一面,他们渴望交流,渴望实现自我,从现在起重新认识、研究和培育他们,不失为一种远见和睿智。  相似文献   

15.
留守儿童存在以自我为中心,学习缺乏自觉性、积极性以及交际少、自我封闭等心理特征突出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将爱心、诚心、信心、耐心、真心化作滴滴春雨,滋润留守儿童的心田,细心呵护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复苏和城乡一体化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再次引起社会关注.诚然,留守儿童在认知发展、个性塑造、创造性培养等方面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留守儿童并不是问题儿童,他们已呈现出自信的一面,他们渴望交流,渴望实现自我,从现在起重新认识、研究和培育他们,不失为一种远见和睿智.  相似文献   

17.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发展与转型时期出现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的管理是农村教育整体提升的关键着力点,由于多种因素,目前在西北农村地区,学校和家庭在留守儿童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缺陷,造成了他们性格内向、情感缺失、价值偏离、道德滑坡等问题,进而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解决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既是当代教育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自我的课题,更是社会前进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政府、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管理机制,是探索留守儿童管理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耿海艳  陈友庆 《文教资料》2011,(33):164-165
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具有以下特点:孤独感高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小学生的孤独感随着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留守中学生的孤独感体验强;与父母的分离对女生的影响更大;双亲外出的留守儿童孤独感最强。关注留守儿童,既需要父母多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又需要学校加强对他们的情感教育,更需要帮助他们自我成长。  相似文献   

19.
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我国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且关系到我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牵涉到多方面的因素,其中"自我认同"心理是一个比较突出的方面。学校在农村留守儿童"自我认同感"的培养过程中宜发挥积极作用,引导学生把"留守"看做是人生的一种磨砺,用正面激励的策略,唤醒他们的自信与自强,促使留守儿童在逆境中获得健康、阳光的成长。  相似文献   

20.
《中学教育》2018,(4):29-34
生命的意义在于通过自我寻求以成为自己。留守儿童的各种反常行为亦是其自我寻求的表现。"坏孩子"是成人站在自己的立场而给那些有反常行为表现的儿童所贴的标签;但在儿童看来,这些行为则是他们用以凸显其存在与价值的方式。留守儿童虽不如成人那般具备更多的经验、知识以及全面整合信息的能力,但他们亦有自己的存在意识和价值追求,而那些反常行为不过是确立存在感和价值感的非规范的表现。因此,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教育者应意识到自己关于留守儿童的认知错误,帮助剪断留守儿童的"心理脐带",并以社会所许可的方式来确证自我,并为留守儿童提供源源不断的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