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哈萨克族的食奶习俗及其文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饮食在人类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各民族的经济生活及文化生活的不同,饮食也表现出各自的特性.哈萨克族是一个以牧业生产为主的民族,这种特定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哈萨克族饮食的特点,奶制品成为哈萨克族的主要食物.哈萨克族有句谚语“奶子是哈萨克人的粮食”.丰富多彩的奶制品不仅满足了哈萨克人的生理需要,而且也极大地丰富了哈萨克族的饮食习俗文化.  相似文献   

2.
哈萨克族传统体育是一种集竞争、娱乐、艺术、观赏、趣味为一体的综合运动形式,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中,哈萨克族传统体育都有其别具韵味的特色。传承哈萨克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最佳路径就是学校教育,哈萨克族体育教育不仅需要强健学生体魄,还应实现哈萨克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重点分析了哈萨克族体育教学的现状以及促进哈萨克族体育教学水平提升的对策,开发哈萨克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打造学校的民族文化特色,成为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主体。  相似文献   

3.
《哈萨克族民俗文化》专著中记录的哈萨克族民俗事项丰富多彩,是作者多年调查和积累的成果,也是哈萨克族生活历史的真实记录。哈萨克族民俗不但丰富了中国文化,同时也给世界文化作出了贡献。该书是作者将哈萨克族民俗文化对世界的展示,特别是资料索引部分对1879-2005年间有关哈萨克族研究成果的整理,是对学术界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哈萨克族语文积淀了我国哈萨克族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哈萨克族语文教材当中,有着非常多的佳作名篇,这些篇章有着独特的流派和风格以及非常高的造诣。教师讲解这些文化名篇,能够使学生的思想、精神生活得以美化与充实,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与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为此,阐述了小学哈萨克族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旨在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哈萨克族伦理思想述评   总被引:4,自引:23,他引:4  
哈萨克族是一个富有道德情感和道德传统的民族。他们在长期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中形成了带有自己民族特点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文章分别就哈萨克族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与哈萨克族民谚、民俗礼仪、婚姻礼俗、禁忌、丧葬仪式中的伦理思想,以及哈萨克族英雄史诗《阿勒帕米斯》中的伦理思想进行了概述,指出: 这些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既是哈萨克族文化和人民精神生活中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伦理思想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论过去和现在,哈萨克族人民都为充实、丰富和发展中国伦理思想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哈萨克人罕见的爱马情怀,使其形成了独特的草原音乐文化.骏马是哈萨克族民歌永恒的主题.哈萨克族民歌中的骏马形象与音乐声象,不仅丰富了哈萨克族民歌的内涵,使哈萨克族民歌独具特色,也形成了哈萨克族民歌独特的演唱形式、技巧与声音.  相似文献   

7.
天山及阿尔泰山区广大哈萨克草原发现的岩画,体现了古代哈萨克族先民们的智慧、巨大的艺术创造力和成熟的原始思维。岩画是哈萨克族先民原始思维、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审美观念等方面信息的宝库。哈萨克族哲学思想同哈萨克草原长期存在的岩画中的某些内容是有联系的,可以说哈萨克族哲学思想就是从这种体现古代哈萨克族先民智慧的岩画艺术等原始思维中逐渐孕育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8.
哈萨克族刺绣是源于游牧生活的民间艺术,是哈萨克族上千年来适应草原游牧生活的产物。随着现代化进程和定居工程的推进,哈萨克族刺绣工艺在布料、绣线、工具、图案、技法、品类等方面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哈萨克族传统体育是一种集竞争、娱乐、艺术、观赏、趣味为一体的综合运动形式,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一朵奇葩.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推进,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哈萨克族传统体育的生存空间正在逐步缩小.学校教育已成为传承哈萨克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最佳渠道,边疆地区的高校应抓住教育改革的契机,开发哈萨克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加强师资培训,打造学校的民族文化特色,成为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主体.  相似文献   

10.
杨金娜 《甘肃教育》2020,(2):124-124
我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融合了多个民族,而哈萨克族作为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形成了特有的民俗文化。哈萨克族保留了众多古老的文化遗产和生活习俗,形成了一定的民俗文化。在当前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在写作教学中融入哈萨克族民俗文化,以此更好地传承、发扬哈萨克族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1.
哈萨克族带有典型民族特色和地域性的民俗文化活动,是哈萨克族长期生产与生活实践的经验总结,呈现了草原文化、游牧文化的内容,在最大程度地吸收外来文化优势的同时,也使本民族的特色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2.
哈萨克族文化模式与类型属于草原文化圈的游牧文化。哈萨克族文化是在由四大畜文化、苍狼文化、白天鹅文化、宗教习惯文化、色彩文化、数字文化为主干,在自然生成的元典文化基础上生发的特殊文化、世俗文化的集合体。以哈萨克族文化生成期为视角,可以分为十一个时期,以哈萨克族文化特征为视角,可以分为九个时期。哈萨克文化的分期与分类工作对哈萨克文化研究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和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哈萨克族在历史上有过许多古老的信仰与崇拜,成为长期影响和制约哈萨克族民众精神生活的强大力量。这些信仰与崇拜可以分为自然崇拜、神灵精怪崇拜和神圣动物崇拜三大类。至今在哈萨克人的日常生活里仍然随时可以见到古老信仰与崇拜的遗留。  相似文献   

14.
草原文化的地域性、游牧性、诗意性和发展性影响着草原文学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为草原诗人创造了独特的成长环境,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生活源泉,造就了雄伟的艺术审美情趣。哈萨克族是典型的草原民族,具有明显的草原特征,这些无时不在影响着本族的诗人。这一点可从其作品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5.
英雄主义是一个民族团结一致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也是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哈萨克族作为典型的游牧民族,其文学在游牧文化中彰显出与众不同的特性.哈萨克族在悠久的游牧生活和历史发展中经历了各种灾难和战争,作为哈萨克族民族精神内核的英雄主义,是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在民族融合的冲撞中,在阶级斗争的搏杀中,在宗教教义的传播中逐渐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游牧社会是一个平等的社会,游牧生产生活是建立在与自然环境之间共生共处的关系基础之上的,是完全依赖于自然环境的再生产模式。而游牧民族在处理和解决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方面有许多科学合理的手段和智慧,对我们现代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启示。而这些可供现代人类社会共享的文化资源在游牧民族的语言中也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具体体现在反映游牧文化的词汇数量大、使用频率高、语义内涵极为独特,常用的畜牧业词语中牲畜名称极其繁杂和丰富,对各种文化事项的命名中常冠以各种生物的名称等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数字文化从属于心理文化,是广大文化的深层表现。以词源和义项分布为线索,以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口头传承、伦理道德为依据,展示了哈萨克语数字的文化内涵;以18个数字为例,力图揭示哈萨克重奇数轻偶数、重理性轻感性、重抽象具体的心理文化特征。还对部分非物质文化现象做进一步阐述说明,以期探究其数字根源。  相似文献   

18.
浅析哈萨克族习惯法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萨克族习惯法来自于哈萨克族世代相传的习惯准则,主要是封建主的意愿、可汗的命令和汗的命令之下的毕的意见,还有审判实践以及毕的会议所通过的各种规章。7世纪末8世纪初,伊斯兰教开始在中亚传播,哈萨克族习惯法也受到了伊斯兰教的影响,但真正开始变迁是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哈萨克汗国的头克汗统治时期,主要体现在《头克汗法典》中。随着沙皇俄国的入侵,哈萨克族习惯法受到了再一次的冲击,沙俄统治者为了进一步加快俄化进程,对哈萨克族传统的司法体制进行了改革。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是我国目前学界各个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其中婚姻家庭领域的习俗较为丰富、复杂,包括财产继承习俗等。各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习俗,作为少数民族之一的哈萨克族也不例外。在家庭财产继承领域,哈萨克族主要实行以男性为中心的单系继承习俗,女性一般不享有财产继承的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