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材下册第21页有一个"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探究实验,该实验主要探究食物中含有多少能量。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该实验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30mL水在锥形瓶中的水位很低,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于水中,测量的数据不精确;二是30mL水吸热能力差;三是锥形瓶下垫有石棉网,石棉网会阻止热量的传递;四是教材中提供的实验装置没有隔热装置,热量损失太多。  相似文献   

2.
第三章热量一、教材分析与教学要求热量和比热是热学的基本概念。本章就是在简单热现象的知识的基础上来研究热量和比热的初步知识。全章教材可以分为两个单元,1~3节为第一单元。本单元教材首先从学生已经学过热传递的基础上直接提出热量的概念。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给水加热的分析,引入了热量的单位“卡”。由于物体降温和燃料燃烧都可放出热量,教材又从实例出发引入了燃烧值概念及其单位。物体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多少不仅同物质的多少和温度变化的大小有关,还与物质本身的热学属性有关。教材从“1克别的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否也是1卡”这个问题出发,并通过实验的分析,引入了比热的概念和单位。教材列出  相似文献   

3.
<正>在以探究为主要特征的科学课堂中,每天都发生着一些"两难问题":如何处理好感性动手与理性思考的关系?如何处理好探究过程与探究结果的关系?如何处理好教材实验与实验变通的关系?如何处理好知识达成与概念建立的关系?等等。只有从实际出发,恰当处理好这些关系,才能够使得科学探究和科学课堂和谐、高效。一、处理好感性动手与理性思考的关系由于小学生对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探究还不理解,导致日常教学实验时,学生  相似文献   

4.
九年级<物理>教材中,"焦耳定律"实验是一个重要的学生探究实验,一般的教材中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加热质量相同的同种液体,通过对液体温度升高的情况,判断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将电能直接转化为内能的现象称为电流的热效应,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装置称为电热器.那么电热器产生热量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为什么电炉丝热得发红,而与电炉丝相连接的铜导线却不怎么热呢?这就是焦耳定律所要研究的内容.一、正确理解实验探究过程科学掌控实验过程,尤其针对实验问题所做的猜想要科学、有理有据,针对焦耳定  相似文献   

6.
常有学生与青年教师问我怎样复习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复习分散到概念、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与化学计算复习之中,在复习化学实验时又要充分运用相关概念、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与化学计算. 现以“怎样测定亚硫酸钠变质的质量分数”为例,探究实验复习. 问题: 怎样测定亚硫酸钠变质的质量分数? 设计:  相似文献   

7.
比热容一直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难点,新课标各种版本的教材提供的实验操作也较为繁琐且误差 较大,难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本堂课通过重组教材结构,改进探究实验.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对有关片断进行点评.  相似文献   

8.
比热容一直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难点,新课标各种版本的教材提供的实验操作也较为繁琐且误差较大,难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本堂课通过重组教材结构,改进探究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对有关片断进行点评.  相似文献   

9.
物理概念和物理量历来是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为什么物理概念和物理量难教难学?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想对出现在初中物理中的一类物理概念的操作定义(即物理量)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求同行们的斧正。密度是不是质量?压强是不是压力?比热是不是热量?……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当然是否定的.但是,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密度”、“压强”、“比热”等概念时.往往分别和“质量”、“压力”、“热量”等概念混淆.如在“压强”这一章中,认为拖拉机履带的作用是增大面积以减少对地面的压力;又认为两个截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中盛有同样高度的水对底面的压强是不一样的,原因是两个容器中的水的重量不一样,如此  相似文献   

10.
1.提出问题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越大,那质量随体积变化有什么样的具体关系?2.猜想与假设同一种物质的质量和它的体积成正比.3.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取体积不同的水,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和体积进行探究.4.进行实验及收集证据(1)选取实验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守恒观是初中化学的重要观念。为了建立守恒观,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上册在"质量守恒定律"一课中先安排了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的探究活动,得出质量守恒定律之后,又安排了实验5-1、实验5-2。实验5-1是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该实验在敞口容器中做,称量剩余物质的质量变小了,说明要  相似文献   

12.
比热容这个概念是初中阶段最为复杂的物理概念之一,该概念的建立采用比值法,但是又不同于以往的两个物理量的比值,比热容涉及三个物理量的比值,在概念建立的时候具有一定难度,苏科版教材中比热容概念的建立是通过探究沙子和水的吸热升温快慢来研究的.文章从实验环节的改进以及实验数据的处理来突破比热容概念的建构,进而加强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以及应用.  相似文献   

13.
<正>《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规律,是牛顿运动定律的重点和中心内容。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量关系规律———《牛顿第二定律》,需要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量关系的实验成功的基础之上总结得出,才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结论。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方案,教科书提供了两个参考方案:(一)用悬吊重物的方法同时拉光滑水  相似文献   

14.
一、本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 在前面几节内容的教学中,已经成功地建立了重力势能的概念,也探究了弹性势能的表达式.那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与物体的动能间又有什么关系呢?应该从什么途径出发进行研究呢?显然,既可以从已有知识出发通过逻辑推导的方法进行研究,也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进行探究.引入“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目的在于给学生增加探究与体验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正>比热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后建立的概念,它是本章的重点知识,也是比较抽象、学生感到较难的一节.在中考中往往结合热量问题考查,其中两物体之间的热量传递问题学生最为头疼.究其原因,我认为有这样几点:一、热量传递问题牵扯的物体较多,过程较为复杂.二、概念认识不清、不透彻,如物体之间热量传递的实质是温度差;传递方向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或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等.  相似文献   

16.
九年级《物理》教材中,“焦耳定律”实验是一个重要的学生探究实验,一般的教材中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加热质量相同的同种液体,通过对液体温度升高的情况,判断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比热容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同时也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一个物理量。要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这个概念,新旧教材都选择从实验人手,通过实验来说明“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等”,以此引入比热容的概念。但是,这些实验都存在以下问题:(1)用普通温度计来显示水和煤油的温度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8.
1 问题引出 有这样一道习题: 用质量为m_1、初温为t_(01)的水冷却质量为m_2、初温为t_(02)(<100℃)的铁块。已知水、铁比热分别为c_1、c_2。不计热量散失,求: (1)若以全部质量的水一次性冷却铁块,则铁块的末温度t_1为多少? (2)若将水分成等质量的两份依次冷却铁块,则其末温度t_2为多少? 根据热平衡方程,我们不难求出:  相似文献   

19.
苏教版《热往哪里传》同自然课《热传导》和《热对流》两课相比较,从提供的教学素材看,是将《热传导》和《热对流》两课内容合二为一,变化不是太大。以往的教学经常是教师提供实验材料,学生按照实验要求,一步一步进行实验操作,然后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整堂课进行得非常顺利,一般不会出现纰漏。现在回过头来反思一下,这样的教学学生究竟能够有多少收获呢?新教材再用这样的思路教,行吗?经过反复思考,决定调整教学思路,按照问题———猜想———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思路进行教学。1.猜想可能出现的结果———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学生…  相似文献   

20.
一、教材中的处理 关于焦耳定律中电流热效应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探究,教材(教科版)中是如此进行的:①按教科书中图7-1-5接通电路(两长度不同的镍铬合金线R_1、R_2串联)引导学生猜想,通过一段时间后,这两段镍铬合金线产生的热量相等吗?若不等,哪一段产生的热量大?②探究过程中,可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小聪(点火柴)和小明(吹气球)设计的实验方案.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制定自己的实验方案.并亲自动手做一做,记录并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焦耳定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