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侵权责任法》第87条对于建筑物抛掷物品损害赔偿如何承担责任进行了规定。但在实际司法实务中,该条文对赔偿的具体份额未作明确规定,存在受害人难以得到有效补偿和救济等问题,由是,《侵权责任法》的立法精神难以彰显。因此,政府应通过强化商业保险、完善社会救济及相关制度等方式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笔者以办案实践中"农村自建房中房主是否对雇员损害承担责任"的提供劳务受害责任纠纷案例为视角,发现审判实践中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11条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以下简称侵权责任法)第35条的法律适用存在冲突,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35条已取代解释第11条之规定,原解释第11条不能再适用,农村自建房中房主对雇员损害责任应适用过错责任原则,不应适用连带责任原则,从而真正实现法律适用的公平与正义价值。  相似文献   

3.
《侵权责任法》是在私权受到侵害的情况下对受害人提供全面救济的法,是一部保护民事权利的法,标志着我国民法体系趋于完善。在本文中,针对《侵权责任法》立法的几个显著的特点进行初步分析和探讨,以期对侵权法的适用有一定益处。  相似文献   

4.
建筑物抛掷物侵权是一种古老而特殊的侵权行为。新近实施的《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七条确立了建筑物抛掷物侵权责任的一般适用规则。在准确理解法条的前提下,司法实践方面需要进一步明确以下内容:建筑物抛掷物侵权责任是行为推定责任而不是过错推定责任;刑事侦查程序在此类案件中应当加以前置;推定行为人承担的责任是公平责任、补偿责任和按份责任。当然,《侵权责任法》的功能和其所承担的任务应有所限制。随着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与商业保险制度的不断成熟,这一规定有必要删除。  相似文献   

5.
据《侵权责任法》第32条之规定,监护人对被监护人致人损害的行为所承担的责任,实质上是一种无过错责任,被监护人仅是以是否有财产来决定是否承担侵权责任,实质上确立了一种财产能力.这种责任分担方式有过分保护受害人之嫌,也不利于保护被监护人.因此,应当承认侵权责任能力,同时规定有侵权责任能力的未成年人致害时,由致害人与监护人承担连带责任,并辅之以公平责任,对32条第2款中的“有财产”作严格解释.  相似文献   

6.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中共同侵权规则体系的建构虽已完成,但对相关一些条文的争议仍未停止,其中尤以《民法典》第1168条中"共同"是否包括共同过失、是否包括故意与过失相结合的情形之争论为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数人侵权形态 日益多样,狭义共同侵权中"共同实施"含义的科学、正确理解,对于保障司法裁判统一性、确定性、公正性至关重要."共同过错说"遵循了弥补被侵权人损害的基本要求,符合条文解释的体系性要求,能够实现规则之间的协调,同时也能够对接域外各国侵权法相关立法规则的理念和思路.在对《民法典》第1168条的解释与适用中,应当以填补受害人所受损害为根本出发点、以救济私权为核心,这样才能够实现共同侵权规则的科学性、体系性和逻辑性的内在统一,促进规则的效率提升,回应司法实践现状与时代进步.  相似文献   

7.
《侵权责任法》第65条规定的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害范围内容含糊,存在很大争议.扩展环境污染适用范围的理论依据有环境权理论、公益信托理论和公益诉讼理论.将环境损害相关内容明确纳入《侵权责任法》,可实现《侵权责任法》和其他相关法律的协调一致,缓解目前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87条解决了高空抛物致害案件"同案不同判"问题,为受害者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救济依据。但此法条治标不治本,存在诸多问题,尤其对致害人不明的高空抛物致害案件来说,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之规定显失公平,将"抛掷物品的行为"与"物品坠落致害"共同规制不尽合理,追责原则上存在将抛物行为与共同危险行为混同的缺陷。同时,该法条对受害者的法律救济规定仅仅是"给予补偿",很难弥补受害者所受伤害。应对此法条进行修改,并同时以其他法律救济手段对受害者进行公正合理的救济。  相似文献   

9.
网络日渐深入我们的日常实际生活,也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自身及身边的一切,网络链接是互联网不可或缺的技术,然而,链接技术自从诞生以来,很多网站因设置了链接而导致了侵权纠纷。本文通过解读《侵权责任法》第36条的规定,分析其对网络链接侵权行为的规制及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适用中存在的有关问题,对立法提出改良的合理建议,以促进《侵权责任法》第36条能够发挥更好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我国《侵权责任法》的颁布和正式实施,侵害自然人人身伤亡赔偿制度得以进一步规范。法学者、立法者以及社会大众有关生命及其“价值”的相互关系的争执,直接影响了侵权责任法有关条文的制定。鉴于此,文章结合《侵权责任法》关于死亡赔偿规定,关注该法第17条内涵,进一步思考死亡赔偿制度,明晰死亡赔偿的法理,也为将来的有权解释提供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11.
利益衡量原则是环境侵权私法救济的核心,即通过对受害者所遭受侵害的性质、程度以及加害行为的公共性、回避可能性等因素进行综合的利益衡量,得出终局的违法性判断。在"解释论"语境下,检讨司法实务中"利益衡量"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利益衡量要素,协调个人、环境、社会和经济等多元利益。以期增强《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在环境侵权救济中的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12.
学生伤害事故赔偿责任属于侵权责任法调整的范畴。在侵权责任法规则体系中,对于一般侵权行为实行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是此类侵权责任构成的决定性要素,是责任归结的最终要件,无过错即无责任[1]。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有关规定,教育机构对于受害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学生伤害事故承担推定过错责任,对于受害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学生伤  相似文献   

13.
公平责任是侵权法中一种损失分担形式,我国法律中公平责任条款最早见于《民法通则》第132条,《侵权责任法》第24条沿袭了上述规定,将"分担责任"改为"分担损失",从立法层面明确了公平责任是一种分担损失的方式,并非独立的归责原则。由于"公平责任"的正当性在理论上存在一定疑问,纳入侵权法体系弊大于利,本研究考虑用保险和社会保障制度替代"公平责任"在侵权法中的作用,以弥补侵权法中行为人双方对损害事实均无过错但损害发生时无法确定损失归属的制度缺陷。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汽车已是普通民众的代步工具,随之而来的机动车交通事故也频频发生,成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人身损害侵权类型。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立法机关对机动车交通事故的损害赔偿责任开始高度关注,相继建立起过错推定侵权责任原则、无过错侵权责任原则。我国《侵权责任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的侵权责任形态适用《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则,对不同的情形适用不同归责原则,建立了区分处理的模式,这样的规定一定程序上保护了受害人的权利,但还是有其弊端,应当采用统一的无过错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15.
《湘南学院学报》2019,(3):35-40
网络侵权问题伴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日益严峻。我国《侵权责任法》第36条为解决网络侵权纠纷提供了原则性规定,但未明确界定"网络"一词的含义。司法实践中有判决书将其限缩解释为以计算机为终端的"互联网",而排除适用用于移动通讯网络,这是不恰当的限缩解释,作茧自缚,不利于网络侵权纠纷的解决,无视社会生活现实及发展进步。《侵权责任法》第36条中"网络"一词的含义应包括PC为终端的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络、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以及5G技术带来的物联网等在内的所有海量信息互联互通网络。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汽车已是普通民众的代步工具,随之而来的机动车交通事故也频频发生,成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人身损害侵权类型.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立法机关对机动车交通事故的损害赔偿责任开始高度关注,相继建立起过错推定侵权责任原则、无过错侵权责任原则.我国《侵权责任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的侵权责任形态适用《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则,对不同的情形适用不同归责原则,建立了区分处理的模式,这样的规定一定程序上保护了受害人的权利,但还是有其弊端,应当采用统一的无过错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17.
第三人侵权学生伤害事故的学校补充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权责任法》第40条承继了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规定学校对第三人侵权学生伤害事故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但在司法实践中,大多数判决是判定学校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赔偿责任"。判定学校承担"补充责任"的判决,也没有真正适用补充责任的规则。《侵权责任法》相关条款的实施,应当明确"补充责任"的适用范围与规则。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高空抛掷物致人损害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侵权责任法》中第87条针对高空抛掷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责任做出了明确规定。但是,此规定是否合理、是否符合法理引发了法学界激烈的讨论。针对高空抛掷物致人损害是否符合民事责任构成要件要求进行分析后发现:高空抛掷物致人损害并不满足违法行为、因果关系和过错这三项构成要件要求,不属于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19.
刘娜 《现代企业教育》2010,(22):160-161
随着网络发展,网络侵权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侵权责任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规定,明确了侵权的网络用户及网络服务提供者应承担侵权责任。本文针对网络侵权责任,从网络服务提供者、受害人及侵权网络用户的身份界定,网络服务提供者承担连带责任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侵权责任法》颁布之后,《侵权法学》的教学内容应进行必要的更新,主要包括应删除"侵害人身权"和"侵害财产权"之章节和内容、统一《侵权法学》分论部分的章节设置以及对总论和分论部分的具体内容予以合理的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