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博 《中国文化》2010,(2):53-64
<正>无论我们对于子贡"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的说法做出如何的诠释,《论语》所见孔子思想中天道角色的模糊确实是显而易见的。①除了子贡这里的说法之外,我们看不到另外孔子和门弟子们讨论或者提到天道的例子。如果考虑到子产"天道远,人道迩,非所  相似文献   

2.
正在《论语·学而》第十五则中,子贡引用了《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生动形象表达了自己对老师的教诲的理解,起到了很好的言语效果,得到了老师的赞许,孔子说可以和他谈论《诗经》了。在《论语·八佾》第八则中,子夏向孔子请教《诗经》中一句诗的含义。在老师答案的启发下,子夏生发出新的见解,同样也得到了老师的赞许,孔子也说可以和他谈论《诗经》了。那么子夏问孔子的是《诗经》中的哪句诗呢?它有什么含义呢?孔子是如何解答的呢?孔子的解答又给  相似文献   

3.
正"登堂入室"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这个成语来自孔子对其弟子的评价,《论语·先进》篇说: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孔子评价子路时,就使用了"升堂""入室"的比喻。《子张》篇道: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相似文献   

4.
儒家政治、伦理、教育思想的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政治、伦理、教育思想的管窥陈大络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一个"仁"字。仁是什么呢?蔡元培解释为"总摄诸德,完成人格之名。"孔子说:"仁者人也。"①仁乃是做人的道理,是谓人格;但是及之于政治,则是"为政在人"。②也就是说,治理国政,要得到好人。依此推论,...  相似文献   

5.
余聪  采诗 《寻根》2009,(3):112-114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大家熟知的。然而,孔子为何取这样的名和字呢?据笔者所知,历代的解释众多,而具代表性者有四:  相似文献   

6.
秦俑主题试探祝瑞开秦始皇帝陵兵马涌雕塑群向人们展示了什么?用专业词汇来说,它的主题(或主题思想)是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有的学者认为这展现了二千年前秦王朝威武强大之师的战斗雄风;也有认为这表现了统治者没落、颓丧的思想情绪,等等。我认为这些都有...  相似文献   

7.
说“兵符”     
吕博 《寻根》2009,(4):49-51
我们都熟悉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其中之符,就是兵符。在我国古代社会,凡调发军队,命官遣使,颁发政令,皆授之以符或节,以为凭据。《周礼·地官·大司徒》记载:“若国有大故,则致万民于王门,令无节者不行于天下。”颜师古说:“节以毛为之,上下相重,取象竹节,因以为名,命将者,持之为信。”古代通信极不发达,封建帝王为了能直接掌控军队,便发明了兵符制度。“虎符”是最早的兵符,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帝王授予臣僚兵权和调动军队所用的凭证。  相似文献   

8.
生活小常识     
生活小常识刘国强编译1.在食用辛辣的食物后,为什么靠喝点儿水的办法消除口中的辣味无济于事呢?答案:这是由于油与水不相溶的缘故。大多数辛辣食物中的调味品都是油质的;喝下的水只不过从油性的食物上滑过而已,并不能有效地清除口中的辛辣气味。这时,不妨吃点面包...  相似文献   

9.
陈樱 《世界文化》2009,(7):44-45
有一次上课,他故意不发一个学生的试卷,等那个羞涩的学生来问他的时候,他说:“我想看看天才长得什么样子。” 他出给学生的试题都是这样的:赖昂对爱玛的第一眼印象是怎样的?爱玛读过什么书?最少举出4部作品及其作者。描述爱玛的眼睛、双手、阳伞、发型、衣着以及鞋。诸如此类的问题,读过饱法利夫舢的你会做吗?  相似文献   

10.
天性 一天,早年在工厂时的同事,通知我,让我周日到阳光家园聚会,离开单位30多年了,我根本想不到他们会约我去聚会? 我问他:都是些什么人? 她说:当年我们车间团支部的团员。  相似文献   

11.
当生命与道德原则发生激烈冲突而无法两全时,是保全生命而舍弃道德原则,还是舍弃生命而维护道德原则?这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干百年来,一批批志士仁人临危不惧、慷慨赴死,以实际行动谱写出一曲曲壮歌,体现了中华民族舍生取义的精神品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弘扬舍生取义精神,对于引导人们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生与死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因此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考。苟子说:“人之所欲,生甚矣;人之所恶,死甚矣。”《苟子·正名》这话道出了人们喜生恶死的心态,反映了人们共同的愿望。…  相似文献   

12.
做人之道是创造美好社会的基础。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怎样自处,保持怎样的人生态度?我们从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中可以得到一些启发。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儒家对义与利的关系的论述,义是道德原则,利是物质利益。孔子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对梁惠王说:“...  相似文献   

13.
张晓琼 《华夏文化》2009,(3):61-61,60
关于孔子和颜渊的故事最典型且为后人津津乐道的有两个,一个是孔子自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一个是孔子赞美弟子颜回的行为:“贤哉,回也!  相似文献   

14.
演员中流行一句话:“什么?你还没去过横店拍戏?”言下之意是,如果现在还没去过横店影视城拍戏,就不是这个圈子里的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正《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医学经典著作,它不但奠定了中医基础理论,还提出了中国传统饮食养生的基本观点,论述了饮食结构的基本模式,首创了食物分类方法,揭示饮食与疾病的关系以及食疗方法等。其以中医五行学说为基础,将食物与五脏对应分类,与现代营养学的"金字塔"模式既有相似,也有本质的区别。现代营养学强调食物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  相似文献   

16.
我是做“六书”研究的,经常有人问我:“什么是六书?”这让我深感诧异:中国人人都在使用汉字,竟然有许多人不知道“六书”?这不是六书研究者们的严莺失职吗?于是,我决定写一篇简要介绍“六书”的文章,以宣传与汉字唇齿相依的六书理论,也希望汉字伟大而神圣的内涵能够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17.
简论禅宗的道德观牛乃喜六祖慧能第一次参见五祖弘忍时,弘忍问他:你是什么地方人?今天到我这里来寻求何物?慧能回答:我是岭南百姓,远道前来礼拜和尚,不求余物,唯求作佛。弘忍对慧能说:你是岭南人,又是犭葛獠(对南方少数民族的侮称),怎么能作佛?慧能回答说:...  相似文献   

18.
中国管理文化及其未来价值陶勇,范咀华一中国管理文化是在中国管理实践中形成的某种特有的基本精神、基本规范和凝聚力、以及管理实践主体共同具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若对中国管理文化作解构分析,我们可以把它分为如下三个层面:其一,操作成分。属于管理方式文化,...  相似文献   

19.
五星红旗插上天安门城楼前50个春秋,郭沫若在他的著作以及一些零散的书信言谈中,时常论及孔子和他的学派。这种论及不是随意性的,而是严肃的。他说:“我对于孔子的思想自信还相当有点研究,我不是盲目地崇拜他的人,我也不是盲目地攻击他的人,他是怎样我还他怎样……这是我研究孔子的态度,也是我们研究一切学问应该取的态度呢①”。这位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是如何“还他怎样”的呢? 一、给“混沌的学界”“独创一线”光明 五四运动是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反对“精华曰礼教,为吾国伦理政治之根本”的孔教②被视为反封…  相似文献   

20.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宗师。古代文献《庄子》、《史记》等记载孔子曾问礼于老子,并且孔子誉老子为“龙”,老子比孔子为“凤”。孔子问礼于老子这件事真实与否,历来争论不休,难有定论。我们姑且悬置这一聚讼纷坛的问题。我们感兴趣的是,在这里,龙、风究竟有何寓意。此外,神仙家附会说老子乘“青牛”出关,青牛又表达了神仙家的什么观念。我们尝试着对此进行一番文化解读。一、孔子誉老子为龙《史记·老子列传》说孔子问礼干老子,归去之后,谓弟子曰:“乌,吾知其能飞;鱼,否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