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诗人雪莱说:“想象是一种创造力,也就是一种综合的原理,它的对象是宇宙万物和存在本身所共有的形象。”爱因斯坦也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的一切。”可见,在语文读写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培养想象力     
人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则补充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想象力是创造力。知识是由想象激发活化的,是由想象推动发展的,是由想象带进无限的。失去想象,知识就会变成教条,智慧就会趋于枯竭,社会就会陷入僵化,世界就会失去生机。对于人类来说,没有想象是不可想象的;对于每个人来说,失去想象是无法设想的。想象力人皆有之。少年尤其需要想象。想象是一种向往,一种憧憬,一种创造,是对更美好的生活的追求。  相似文献   

3.
<正> “想象”能帮助人们智能得到创造性的发挥。科学研究如此,写作亦然。大到作家进行文学创作,小到学生写作文,都离不开想象。雨果曾说;“莎士比亚戏剧首先就是一种想象。”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作为一部长篇神话小说,其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本身就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来构制。由此看来,中学生作文,也得靠美丽的想象来营造。在同学们的作文中,有时会出现内容干瘪、主题肤浅、思路不开阔等毛病,没有展开想象也许是原因之一。近十年来,想象能力的考查在中、高考作文考试中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短短10  相似文献   

4.
信仰危机     
很难想象,一个人口众多的经济强国没有主流的信仰来支撑、平衡、润滑,这样的“强”恐怕危机重重.世界上还没有哪一种文明仅仅是靠物质文明单脚支撑的.  相似文献   

5.
欣赏想象力十分重要。别林斯基说:“在诗中,想象是主要的活动力量,创作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够得到完成。”欣赏是创作的逆行,也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够完成。“如同任何艺术创作的过程都是想象的过程一样,任何艺术欣赏的过程,也都是想象的过程。我们把前一种想象称之为创作想象,后一种想象叫做欣赏想象。没有欣赏想象,也就谈不到真正的艺术欣赏。”诗歌教学是为培养学生文学素养服务的。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当首推培养学生的欣赏想象力。  相似文献   

6.
有些数学结论难以从可感的操作直接感知,需要靠一种超乎寻常的想象去实现认知,这种想象却往往是“超验”的。为了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优质的教学效果,不妨摆开具体性操作,拿起辩证的武器去应对,从而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破解学生心中的纠结,本文拟通过三个案例借力辩证思维去尝试“超验”知识的获取。  相似文献   

7.
想象作文就是把人脑中加工改造而创造的一种新形象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它的显著特点是创造性。新课标明确要求:中年级要“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高年级要“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四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中也曾强调“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不拘形式地写想象,就是鼓励学生畅想未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写童话,写幻想作文。  相似文献   

8.
一位教师问我:“第九册课文《莫高窟》,在没有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情况下。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莫高窟的神奇与美丽?”我对她说:“没有使用多媒体不一定是坏事。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能自由想象莫高窟的神奇与美丽,靠多媒体放映视频有时会削弱莫高窟的美。人们普遍感觉小说拍成电影不如小说本身,就是这个道理。况且,语文教学的审美对象是语文而不是音像。”  相似文献   

9.
许多同学提到写作文,就“苦思苦想苦不堪言,愁景愁情愁断肝肠”,常常为“内容不充实”“形象不鲜活”“语言不生动”而头痛不已,我们何不试试自由驰骋想象,巧妙抒写胸臆呢?那么,想象是什么呢?普通心理学中的解释是: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想象与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方法很多,归总起来,不外乎“三靠”:一靠自己、二靠同伴、三靠专家。所以,“自主研修”、“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已经提升为新课程背景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大策略。在具体操作中,每一种策略当中都包含着三种操作方式,他们相辅相成,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1.
庞然 《广西教育》2011,(17):43-44
想象力是思维的重要方式,学生的写作欲望靠想象来燃烧,观察力靠想象来培养,立意新颖靠想象去创造,思路靠想象去拓展,人物形象靠想象去塑造,语言的色调靠想象去渲染。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他们的创造性。为促进小学生练习写想象性作文,我设计了以下几种形式来开拓思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一、“氛围式”想象作文 创没情境氛围是激发学生习作动机的一种手段,一般是通过创谩具体、生动、独特的表达情境氛围,让学生恨据这种情境,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习怍。  相似文献   

13.
果冻时间     
星星姐姐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列宁也曾说:“想象是极其可贵的品质。”丰富的想象使我们的思维变得活跃起来,一切美好的创作和发明都离不开想象。在本期小鬼擂台上,就要进行一场想象作文大PK,比比谁更“异想天开”!  相似文献   

14.
艺术,首先是一种“物”的呈现。“物”是建构想象空间的物质承担者。诗画由于其不同的“物性”因素,因而构成的想象方式是不同的。但是,它们都包含了由“物”直接激发的、超然于“物”外的外围的想象的多层次的想象空间。真正的魅力也正在于这种有别于生活的想象空间的拓展。  相似文献   

15.
李梁 《考试周刊》2010,(14):228-228
想象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爱因斯坦曾描述过想象的重要性:“想象力比人类任何知识都重要。”科学家的假设、艺术家的创作都离不开想象的参与。创造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培养、发展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思维能力不仅成为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而且成为学生走人社会的一种生存技能。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而“读”的训练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内容。理解课文内容要靠读;感受课文情感要靠读;积累语言文字更要靠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要以“读”贯穿阅读教学。粗读知晓大意,精读品味文字,熟读体验情感。那么,怎样进行“读”的训练?我存教学中探讨总结出如下几种形式:  相似文献   

17.
古诗文是语言的精华,是一种精炼而有韵律的语言形式,为想象力的培养提供了大量的形象。〈br〉 一、讲述故事,展开想象〈br〉 讲故事是创设教学情境的一种方法。故事最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情感的共鸣和心灵的震撼,这对学生想象力的形成和提高十分有效。例如,教学《咏华山》,当教师把文中的故事娓娓道来时,学生通过聆听故事,头脑中一直积累的与故事有关的表象,会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当教师讲到“他们沿着山路艰难的爬上山顶”时,启发想象:“同学们现在你就是小寇准,站在山顶上你看到了怎样的风景?”这时候,学生可能会讲到:诗的第一句“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的内容:“让我们看到了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或是谈到第二句“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的内容:“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学生想象出了古诗表现的意境,不仅锻炼了想象力,还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教师接着讲故事,同学们闭着眼睛静静地聆听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有的情不自禁地说:“啊,华山太高了!真美呀!”“我真想在华山上唱一首歌!”……这样逐步地引导学生想象,不仅使学生想象出了诗歌表现的意境,丰富了想象能力,对小寇准所咏诗中的情感也感受得更真切。  相似文献   

18.
从“实事求是”想起的(下)李尔重(五)少奇同志作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就是帮助党员改造世界观的著作,中央号召我们“严以自律”,也是这个目的。怎样“自律”?这里有两种答案。一种是世俗的答案:“清心、寡欲,反本归元”;另一种:党教导我们:靠自己与依...  相似文献   

19.
在我们总部办公大楼旁有一个企业文化牌,牌上的文字来自“西点军校”:“超乎常人想象的关怀,是明智;超乎常人想象的冒险,是安全;超乎常人想象的梦想,是务实;超乎常人想象的期望,是可能。”我感觉,蒙牛这几年的发展,与这几句话包含的理念非常巧合。但今天这里只说最后一句:“超乎常人想象的期望,是可能。”[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美国的亚历斯.奥斯本博士在他所著的《我是最懂创造力的人物》一书的封底有这么一句话:“强大的美国来自于想象力和创造力”。法国伟大作家雨果说“想象就是深度。没有一种精神机能比想象更能自我深化,更能深入对象,这是伟大的潜水者。科学到了最后阶段,便遇上了想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