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它的发辰与演变,是和民族的历史沿革息息相关的,只有深入研究传统文化的演变历程,才能使我们准确把握民族服饰文化,正确理解服饰文化的民族性与国际的关系,才能了解和弘扬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服饰文化遗产具有文化内涵丰富、风格迥异、层次明显、禁忌严格、面临挑战等共同的特点。少数民族的人生礼俗在服饰文化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诞生的隆重、成年的喜悦、嫁娶的热烈、死别的悲怆表现得特别的深刻。少数民族传统服饰文化具有民族识别的族徽、幸福吉祥的象征、生产与生活的反映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无字的教科书:苗族服饰文化的课程意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是其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双重载体,作为一种符号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小学生了解苗族的族源史与生存发展史、形成民族认同感和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观的无字教科书。  相似文献   

4.
族际通婚是最能直接反映两个民族之间交往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历史上屯堡人与当地少数民族之间关系紧张,屯堡人基本上是族群内婚。从1980年开始屯堡人与当地少数民族开始出现联姻的现象并呈日益增多的趋势,但通婚总量并不高。本文通过分析社区、族群特征及个人特征对族际通婚的影响,认为现代化进程中屯堡人与当地少数民族之间是保持着良性的互动的,义务教育的普及、族际通婚态度的转变等因素是1980年以来族际通婚比率上升的原因;而民族间存在的文化边界、历史遗留的族群偏见及族群分层现象的存在是制约族际通婚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朝鲜族服饰文化是朝鲜族民族文化的积淀,具有非常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教育功能。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教育中服饰文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族际通婚对民族融合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和笔者在疆、川、黔三地族际通婚调查情况表明我国部分地区族际通婚仍严重淤滞,其国家层面的归因是,族际通婚法律保护和政策支持的缺位。模糊的国家政治向度导致对族际通婚的认识偏差和行为失范,族际通婚行为人的利益容易受到侵害。为此,国家应改变在族际通婚问题上的消极应对态度,完善法律和政策,保障族际通婚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7.
在明花乡裕固族族际通婚数量变动的基础上,从民族选择、通婚圈、人口规模等方面对当地族际通婚状况进行分析,阐明通婚特点以及裕固人对族外婚所持的态度。族际通婚与民族关系交互影响,互动发展。民族间通婚联姻的增多加强了明花乡各族间交往与互动,同时增强了裕固人对他族的认知,导致更大范围内各民族间的通婚。  相似文献   

8.
在明花乡裕固族族际通婚数量变动的基础上,从民族选择、通婚圈、人口规模等方面对当地族际通婚状况进行分析,阐明通婚特点以及裕固人对族外婚所持的态度。族际通婚与民族关系交互影响,互动发展。民族间通婚联姻的增多加强了明花乡各族间交往与互动,同时增强了裕固人对他族的认知,导致更大范围内各民族间的通婚。  相似文献   

9.
论汉服运动     
汉服运动是近年来传统文化复兴的现象之一。文章就汉服作为汉族民族服饰和汉服国服论进行了论述,阐明了汉服在中国服饰文化中的地位与现状。  相似文献   

10.
辽宋夏金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由于正统观念的变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宋代的服饰有别于汉唐,形成特定的服饰文化.同时,辽、夏、金作为以武力建国的少数民族政权,在吸纳汉族文化的同时,本民族文化也取得长足进展,与此相应,其民族服饰也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进程影响北川各民族的族际通婚,通过对北川羌、汉、藏等3个民族间通婚情况的调查可以看出:北川羌族自治县族际通婚呈良好发展态势,民族关系总体上是和谐融洽的;地缘网络虽是影响族际通婚的主要因素,但汉族中却表现不明显;教育水平对族际通婚有着相当重要影响;家庭背景、职业收入等因素就族际通婚也有一定影响力,但影响力相对较弱,远不如个人情感等因素突出。  相似文献   

12.
族群文化整合是族群交流互动的必然结果.在多族群杂居的南岭民族走廊中部,族群文化通过经济交往、文化互动、族际通婚的路径以及自然和人为两种方式实现整合.我们重点分析了作为文化整合路径直接表现场所的圩市、学校教育、戏台、寺庙、族际通婚的情况.认为经济交往、文化互动是族群文化整合的基本路径,族群通婚既是文化深层次整合的路径,又是文化深层次整合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3.
维吾尔民族服饰文化是中华服饰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式样质朴,工艺古老,纹样华美,色彩艳丽,是维吾尔民族智慧的结晶,劳动的硕果,艺术的精粹,也是其民族的性格表征和精神写照。从宗教观念、历史渊源、地域特色与自然观念等四个方面,论证维吾尔族服饰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族际通婚是现代社会多民族国家产生的重要现象,对地域性族际通婚的研究可以揭示当地社会变迁、人口流动和族际心理等重要内容。以阿拉善左旗三年的族际通婚数据为依据,研究了族际通婚者个体特点及其社会特点,对完善我国婚姻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服饰的社会文化内涵是随着氏族、部族、民族的不断演化而逐渐丰富的。经过长期的历史沉淀,传统服饰已成为区别各族群的显著标志。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蕴含着独特的工艺技术、审美情趣、宗教观念、婚姻道德乃至民族精神等众多内容。虽然在封建专制的淫威下,产生过诸多陈腐消极的东西,但也不乏文质彬彬的风流儒雅、深刻华美的匠心独运,因时而变的改革精神。中国服饰文化中师法自然的审美理想,国富民强,长治久安的政治寄寓,以及象征美好祝愿的吉祥图纹,都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思维模式和心理特征相吻合,因而得到全民族的高度认同。不同民族长期交往,服饰文化互相影响,甚至有意借鉴和模仿,乃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少数民族服饰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分析,认为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少数民族服饰文化折射出各民族多元的审美价值观,并蕴含着各民族不同的道德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湘西苗族族内婚逐渐扩展为族际通婚,与之伴随的"恋爱节"、"媒人"以及婚礼仪式等婚恋习俗也发生了变化。这不仅有社会变迁、国家政策等外部因素的作用,而且族群内部的思想观念、社会结构、生活方式和文化互动等因素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8.
以湖南桃源一个维吾尔族村落为个案,通过研究村落中维吾尔族与回汉村民的族际通婚,探索不同历史时期各种因素对湖南维吾尔族族际通婚的影响,分析了维吾尔族村落婚姻的变迁。  相似文献   

19.
民族服饰最能体现出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以及审美情趣,我国民族较多,服饰也十分具有多样性,而不同的服饰则能体现出不同的民族审美特质,而中华各个民族传统服饰中,其不仅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还共同遵守着我国传统的审美共性,并且也蕴含着我国较为丰富的审美语言。对中华民族传统服饰文化进行研究,能够有效地深化我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内涵,同时也能促进我国民族传统精神的发展。为此,本文主要就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服饰文化的审美特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以游牧生活为主的哈萨克族人民,形成了独特的草原文化,作为这种文化的载体之一——民族服饰更是体现着其民俗文化的丰富性。通过对哈萨克民族服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内容介绍,突出强调服饰文化对社会生活与民俗文化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提出关于保护民俗文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