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咪嘎哈祭祀,源于远古部落原始的求子和祈丰仪式,后逐渐形成大型春祭仪式,主要诉求风调雨顺、农作丰收、人畜增殖。咪嘎哈神树、山神树严禁任何人折伐,严禁出入祭场神林  相似文献   

2.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1,(10):F0002-F0002,F0003
咪嘎哈祭祀,源于远古部落原始的求子和祈丰仪式,后逐渐形成大型春祭仪式,主要诉求风调雨顺、农作丰收、人畜增殖。眯嘎哈神树、山神树严禁任何人折伐,严禁出入祭场神林。所以,“咪嘎哈”以神圣祭祀的形式,事实上保护了村寨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应用"黄金分割法"原理提出健身适宜生理负荷量化的适宜区并进行实验验证.通过85名中年女性实验前后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血生化指标和骨代谢指标测试,结果显示:按照适宜健身负荷"黄金分割法"确定的运动强度进行锻炼,机体的自由基代谢、骨代谢、性激素水平和心肺功能得到改善和提高.实验初步验证了"黄金分割法"确定运动强度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祭文本该由他人写,挽歌本该由他人唱,但是陶渊明却破天荒自祭自挽.悲叹"箪瓢屡謦,絺綌冬陈"的贫困,回忆童年"合欢谷汲,行歌负薪"的欢快,留恋"酣饮赋诗,识运知命"的乐趣,表达"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的遗憾,抒发"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的坦然.这种自祭自挽是高人对生命的大彻大悟,足以感染后人.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代,国之大事有二:一为战争,二为祭祀.《左传》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将祭祀与战争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礼记·祭统》说:"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把祭祀作为诸礼俗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满族的性崇拜及其演变——论“背灯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满洲族传承民族习俗“背灯祭”是一种后起的性崇拜延续。由于历史、现实、民族融合、原始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变迁,无论其祭祀内容与对象等,均呈现出异化形态,其祭祀对象才有了纷繁的依附,而形成了完立妈妈、万历妈妈、锁头妈妈、佛托妈妈(佛头妈妈)、子孙娘娘等不同说法。背灯祭的实质是性的崇拜。  相似文献   

7.
相传孔子删诗,是从三千多首古诗中选取三百零五首编辑成册,此即汉以来所说之《诗经》。而这三千多首古诗,当是我国最早的“诗”了。那么弄清这些最早的“诗”的功能和性质,则《诗经》这部作品也就可以大致定性。关于“诗”的功能和性质的记载,最早见于《尚书·虞书》舜命夔“典乐教胄子”那段话。据此则知,“诗”是用于“言志”的,并要配合音乐来歌唱,讲求声韵和谐美听,“八音克谐,无相夺伦”。歌唱时还要“击石拊石”,打击乐器以协调统一节奏,进行纹身化妆的“百兽舞”表演。总之是诗、乐、舞三位一体,无疑这即是一种带有浓厚巫文化色彩的原始巫祭仪式,而非简单的音乐或诗歌教学活动。而“诗”在巫祭中的功用,即是表达祈祷祝愿之类群体欲望,所谓“诗言志”者本意在此。因此,《诗经》中诗应该就是用于巫祭的礼辞,其作者当然是那些主持巫祭仪式的巫师。为了作进一步侧证,文本还引用《诗大序》关于《风》《雅》诗区别所说一段十分费解的话详加读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明代天顺朝爆发的曹钦兵变,学界普遍将其定性为曹吉祥、曹钦叔侄的谋反行为.然而,《明英宗实录》等原始史料记载的曹钦兵变"谋反说"疑点重重.有鉴于此,明人不断对原始史料中有关曹钦兵变的记载加以改写,最终使得"谋反说"得以完善定型.因此,曹钦兵变"谋反说"可以说是"层累造史"说的一个典型案例,而明人之所以热衷于构造"谋反说"则主要是基于政治原因.  相似文献   

9.
黄龙光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1,(7):2+71-F0002,F0003
彝族山苏寨神“穆克玛”祭典,是大型的综合性祭仪,包括祭猎神、祭龙、迎请守护神、祭寨神、祭山神、驱未嫁女鬼等一系列仪式链。2011年3月10日,农历二月初六,峨山彝族自治县大西村委会普杰黑,举寨进行一年一度的彝族山苏寨神“穆克玛”节祭。  相似文献   

10.
"恻隐之心"是孟子伦理思想中关于进行道德修养的首要出发点.它是先天存在于每个人的本性中的一种最原始的道德情感,它的发展具有层次性.孟子的"恻隐之心"在含义、性质、行为等方面与康德的"敬重"情感有一定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