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同学们学习写作文时会经常为这样一个问题所苦恼,那就是:什么是可以写的。那么,让我们来看一看《去看海口火车站》这篇文章。在这篇文章中,我们知道海口火车站根本就没有建好,甚至还没有开始施工,那一天,“我”和妈妈说是去看火车站,还不如说是去郊外的海边玩了玩。那么作者为什么不把它当作一般的郊游来写,而一定要写“去看火车站”呢?那是因为作者的心中确实割舍不下这个火车站。于是,这篇文章就多了一点欣喜与好奇,多了一份企盼与等待;至于读者,可能还多了一点遗憾与失落。很显然,这跟一篇单纯写郊游的文章是大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2.
一、揭题导标,探讨学法。师:让我们猜一猜今天上什么内容,同学们能猜到吗?可以打开书看看目录。生1:统计。生2:用字母表示数。师:你为什么猜这个?生1:这个内容很重要。生2:因为你刚才已经指了这个内容。师:这个同学很细心,他很关注细节,刚才屏幕上有一个箭头,他觉得有可能上的是“用字母表示数”这个内容,他很聪明,上课就应该这样,随时关注课堂发  相似文献   

3.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运用比喻论证的例子是很多的。例如高中语文第四册《反对党八股》:“许多人常常以为自己写的讲的人家都看得很懂,听得很懂,其实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因为他写的和讲的是党八股,人家哪里会懂呢?‘对牛弹琴’这句话,含有讥笑对象的意思。如果我们除去这个意思,放进尊重对象的意思去,那就只剩下讥笑弹琴者这个意思了。为什么不看对象乱弹一顿呢?”上面这段话就用了讲故事的方法来论证讲话,写文章要看对象。  相似文献   

4.
近几天来,班上几个学生的作业很不理想,先不说做错了多少,就看这字,字迹潦草,排列杂乱,还写错。看来是学生对学习有些敷衍了事,心不在焉了。今天,数学老师也找我谈了这个问题。课堂上,我先通报了作业的情况,点名表扬了一批作业认真的学生,接下来说到作业不认真的学生,为了吓唬他们,我故意说:“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字如其人’这句话吗?”“老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呀?”学生们都瞪大了眼睛望着我。看着他们可爱的样子,我提高了嗓音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谁写的字就像谁,你要是把字写难看了,那么你就会长难看的。”“真是太可怕了,我不想自己…  相似文献   

5.
幽默甜甜果     
鉴定小光看过老师给他写的期末鉴定,对“经常不完成作业”这句话感到很不公平,就去找老师,要求改正。老师很爽快地把这句话中的“经”字勾掉,变成了“常不完成作业”。口头禅班长小方有个口头禅,老师每次向他布置完工作,他都要说一句“好,我知道了。”老师觉得他挺做作,听后感觉不舒服,就对小方说,以后你不要总是说“好,我知道了”,好吗?“好,我知道了。”小方回答。119与911小华:爸爸,为什么我们的火警号码是119,美国的是911啊?爸爸:因为外国人总是把姓放在后面。舔了一个小孩站在铁店前看铁匠打铁,久立不去。铁匠讨厌他,拿烧红的铁块钳到…  相似文献   

6.
感谢西班牙使馆的邀请。很高兴有机会跟西班牙朋友就“百年妇女变迁”这个话题进行学术交流。“百年变迁”这个题目很大,但我把它放进一个小山村,这个题目就变得很小,很具体。因为从这个小山村看,所谓百年变迁不过就是这30年的事,具体地说,就是这三五年的事,与30年农村改革和最  相似文献   

7.
第一辑有一个老外,学了一口不清不楚的国语。有一天,在电梯内,他看见一个漂亮小姐,想跟她搭两句话……就说:“你吗好?”那小姐不知他是有意还是无意,瞪了他一眼,然后没理他。他好像发现自己说错了,然后又对她说:“妈你好。”第二辑某日有个国文老师上作文课,因为自己很喜欢看电影,就出了个题目“论理性与感性”,于是就把作文题目由左而右写在黑板上。结果有个学生刚进教室,不知道刚才老师说什么,看到题目,马上开始写。下课后,老师开始批改,一看到刚才那个同学写的,笑得肚子痛,因为他把题目看反了……第三辑有个同学的女…  相似文献   

8.
师 :(板书 :“记一位没上光荣榜的同学”)同学们 ,看了这个作文题目 ,你有什么想法吗 ?生 :这个题目要求我们写一篇写人的记叙文。生 :要反映这个同学的优秀品质。生 :为什么他没上光荣榜 ?生 :我觉得这篇文章写成后 ,一定很有意思。生 :为什么不写上光荣榜的同学而要写没上光荣榜的同学呢 ?生 :既然没上光荣榜 ,为什么还要写他呢 ?[评 :引导自谈想法 ,巧妙引入课题。]师 :没上光荣榜的同学 ,他 (她 )身上就没有闪光点了吗 ?就不值得去写吗 ?生 :不一定。“没上光荣榜”的原因多着呢 !师 :同学们 ,能说说有哪些原因吗 ?[评 :连连反问设疑 ,…  相似文献   

9.
蚊子的创新     
作文课,我要求同学们以《假如……》为题,写一篇想像作文,要求要有情节和细节而且必须有创新。我把要求一说,同学们都很奇怪地看着我,因为大约一周前,我们刚写过这篇作文。而后,我问他们:“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生活,可你们的生活都一样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一样!”我又问:“请同学们再好好想想,我们是从同一个家门出来的吗?就说上学,有的步行,有的坐车,还有的让爸爸送,是不?”下边只听见笔和纸交织出来的“沙沙”声,我突然叫停,问:“你们都在写什么?”有的说,我在写《假如我是市长》;有的说,我写《假如我是老师》……我摇了摇头,怎么…  相似文献   

10.
说到叙事,“写具体”恐怕是老师们强调得最多的话题之一。然而“写具体”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写什么”。说到这里,有同学可能会说,“写什么”不是早就解决了吗?比如《小小“打工仔”》,写的就是“我”第一天收拾碗筷呀!可是同学们应该知道,“第一天收拾碗筷”只是一个具体材料,进一步的问题是,我们这篇文章的中心是什么,或者说,我们通过对这件事的描述,想要表达什么,这才是我们所说的“写什么”。总之,如果不解决好“写什么”的问题,“写具体”就很盲目,就无从下手。以下试作分析。如果我们希望通过对“第一天收拾碗筷”的描述,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如何收拾碗筷的技术问题,那么,在这篇  相似文献   

11.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自读课文,我想,大家对小红军与陈赓同志应该有所了解.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文中的这句话:“陈赓同志全明白了.“陈赓同志到底明白了什么呢?老师思考了一个晚上还是弄不明白,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课文,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相似文献   

12.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自读课文,我想,大家对小红军与陈赓同志应该有所了解。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文中的这句话:。陈赓同志全明白了。”陈赓同志到底明白了什么呢?老师思考了一个晚上还是弄不明白,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课文,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相似文献   

13.
作者怀着喜悦的心情向同志们报道衡阳市东站路小学陆恕老师的一节作文指导课。这是一堂小学四年级的作文课,文题是:《回雁峰上看日出》。为了上好这堂课,陆老师事先做了两项准备工作:一是精讲了用作范文的课文《火烧云》;二是写好观察提纲,带领学生去回雁峰顶看日出,并在观看日出时作具体的现场指导。陆老师认为:作文就是写话。这是很有道理的。马克思曾经说过“你怎么说就怎么写,怎么写就怎么说,在小时候老师就这样教导我们。”所以,陆老师在课堂上采取的基本教法就是:着重启发和指导学生,把他们通过观察、学习和想象所得到的东西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在课堂上,陆老师首先明确地告诉同学们,看日出是这篇作文的中心,要注意围绕这个中心选材。然后,他提出:“谁能说说我们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看日出的?当时心情怎么样?”同学们一个接一个地回答说:  相似文献   

14.
小朋友初学作文,造句时往往把一句话说得太笼统,不具体,结果所表达的意思就不很明确。譬如要求用“学习”这个词造句。不少小朋友就简单造一个“小玲在学习”的句子。这句话完整倒是完整,通顺也还通顺,可是别人读了,却很难明了小玲什  相似文献   

15.
有一次去听作文课,李老师上来就讲:“今天我们作文,题目是《记一件事》,只一个要求——内容具体。下面就写吧。”学生拿出笔,摊开本,动笔写的却只有少数几个。大多数学生面露难色,并向老师投去探询的目光。老师又等了一会儿,才问:“你们为什么不写啊?”学生纷纷举手:“老师,我们不懂怎样写才叫具体。”这时候,老师让大家放下笔,说:“同学们这个问题提得好,下面我就结合习作例文,给大家讲‘什么叫具体’。”听了老师的话,学生面带喜色,欣然停笔。说其绝处逢生有些过分,但注意力是相当集中了。课后,我问了问李老师为什么一上课先不讲“什么叫具体”,而要走这一步?李老师笑了笑,回答得很有意思:“我想憋憋学生,憋难受了,他们就想学了。”李老师的笑谈,所谓“憋”的戏言,虽然上不  相似文献   

16.
师:同学们看,这个物体你认识它吗?生:认识。圆锥体。师: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生:石膏。师:再看看这个物体是什么?生:塑像。师:这是一个雕塑。认不认识他是谁呀?生:不认识。师:他是法国凯旋门上雕塑的一部分,他叫马赛。同学们想想刚才的模型和这个雕塑,它们都是什么材料制做的?生  相似文献   

17.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九寨沟》这篇课文,学习了第一自然段,谁来说一说,这一小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齐读第一自然段。 3.刚才读第一自然段的时候同学们突出了一个词——“神奇”。(引)为什么要用突出这个词?  相似文献   

18.
案例师押看下面两句话熏能说说它所表达的意思吗?①为了锻炼身体熏同学们每天早上绕操场跑一周。②花坛的四周是用篱笆围起来的。生1:第一句话的意思是天天早上同学们在操场上跑一圈。师:“一圈”是什么意思?生1:“一圈”就是从一个地方出发跑,最后又回到这个地方。生2:也就是从某一点出发,绕操场跑又回到这一点。生3:这样就是一圈。(边说边用手在空中比画了一下。)师:三位同学都很形象地说出了“一圈”的意思。那么第二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生1:第二句话的意思是篱笆把花坛围起来了。师:怎样才叫围起来?把你的桌面当做菜园,用手势表示一下。…  相似文献   

19.
我们说话、写文章的时候常常要用这些词,如“因为……所以”“非……不可”“不但……而且”“由于……才”“如果……就”等。这些词单讲没什么意义,只有在句子中连用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所以,该用这个词,而用了那个词,就会造成讲话讲得不明白的现象。或者,该用没用,也会出现病句。请看小黄莺写的这句话:我不锻炼身体,我生病了。啄木鸟医生诊断的结果是:这两句话缺少连接词,所以读后有点不明白。应修改为:因为我不锻炼身体,所以我生病了。病句1他下决心一定要学好语文不可。请填上病因:请你修改过来:病句2由于他努力学习,成绩提高很快…  相似文献   

20.
山燕     
陈淼 《中学文科》2004,(6):11-11
由于老师或者课文命题要求,小动物常常是同学们笔下的主角,但“要命”的是许多同学对此很头痛:这小猫小狗的有什么好写,不就都是一个鼻子两只眼?老师说话了:要细心观察生活,要细心观察生活!生活不是没有美,是我们缺乏一双发现美的的眼睛。太正确了,但我还是不会写呀。别急别急,编辑大朋友特别给同学们编辑了一组写小动物的作文,看是不是对同学们作文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