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搞清煤层含气性地质特征、摸清煤层气资源赋存储量是煤层气开发的前提和基础。文章以河南省大规模瓦斯地质图编制和煤层气勘探开发为契机,对焦作矿区煤层气赋存的地质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编绘了矿区煤层气赋存等值线图,以生产矿井和规划井田为区块单位,在对区块内各瓦斯地质单元地质资源量精细测算的基础上,评价了主要区块可采资源量,研究成果为今后煤层气勘探开发部署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基于彬长矿区大佛寺井田煤层气开发过程中获取的煤储层参数,气井排采参数以及勘探地质资料,就大佛寺井田地质构造格局对于煤储层厚度、含气性现状的相关性和井田地质构造大环境下所孕育的煤储层格局对于该井田煤层气开发规划的指导意义做以分析。结果表明该井田煤储层厚度格局主要受聚煤期前的北东东向隆起与凹陷格局影响;煤储层含气量格局显现出褶皱控气,高含气量条带受喜山早期形成的北东东向次生褶皱B1、B2、B3、B4、  相似文献   

3.
煤层气井煤层气的产出原理不同于常规油气,其必须依赖于排水降压才能实现。本文以大佛寺井田煤层气井生产实践作为分析依据,介绍分析了目前彬长矿区大佛寺井田煤层气井排采的工艺技术,阐述了大佛寺井田排采特点、连续排采的意义及排采制度制定的影响因素,同时给出了降低停井伤害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准确评价预测煤层气资源量。以沁水盆地郑庄井田勘探目标层3号、15号煤层的测井以及煤岩测试资料为基础,应用回归分析和BP神经网络方法对测井含气量进行校正,并对各方法校正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旨在为煤层含气量测井评价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刘付喜 《中国科技纵横》2011,(18):239-239,252
在沈北地区煤层气综合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开展沈北地区煤层分布规律研究及煤层气含量分布规律研究,通过国内外煤层气评价标准,对沈北煤层气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6.
煤层气的资源量是评价含煤盆地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参数,现阶段计算煤层气储量的方法主要为体积法(或称容积法、块段法)。通过对传统体积法与基于GIS的煤储层建模法对比,运用GIS计算所得的煤层气资源量精度更高,同时能将煤层气资源的地理属性和空间分布特征精细刻画。运用GIS对煤层气资源量进行评价,可以对煤储层因空间各项异性产生的不确定性进行评价,降低煤层气勘探开发风险。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动力条件是制约煤层气成藏及煤层气地球化学特性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当系统内外水动力能平衡时,地下水对煤层气表现为封闭;当系统内水动力能强于系统外水动力能时,地下水对煤层气表现为运移逸散且导致煤层气甲烷碳同位素变轻;当系统内水动力能弱于系统外水动力能时,地下水对煤层气表现为封堵。认为向斜或单斜内,煤层气系统外水动力能强于煤层气系统内或系统内外水动力平衡区域均有利于煤层气成藏,适合进行煤层气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8.
中国煤层气目标区综合评价与优选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煤层气是一种高潜力洁净能源,中国煤层气资源丰富,目前国内外资金已经纷纷投入到煤层气的开发中来。煤层气选区评价关系到勘探能否成功, 是煤层气勘探的基础工作,因此迫切需要对中国整体煤层气特别是基于矿区层次的资源状况进行整体分析和评价。本研究在大量收集煤层气资源基础材料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地质背景、煤储层、资源以及开发基础等4个因素出发,确定了煤层气矿区评价参数选择标准,建立了煤层气目标区资源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无量纲化指标处理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对中国煤层气矿区进行资源优选排序,确定了中国煤层气开发优选目标及不同优选层次。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有利的煤层气目标区主要集中于冀鲁豫皖和晋陕蒙含气区内,包括三交北、侏罗系、韩城、潞安、大青山、中梁山、晋城、乡宁、六盘水、吴堡等主要矿区。  相似文献   

9.
刘柱 《中国科技纵横》2010,(20):208-208
通过对鲁那井田水文地质特征、充水因素及充水机理的分析,确定了该井田水文地质条件类型,为矿床开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合理的井位设计是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的基础,不仅能够降低勘探开发成本、取得良好的工程效果,保障煤层气开发的顺利实施,并且可以大幅度提高煤层气井产能与经济效益。本文主要是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对煤层气勘探有利区评价参数和井位设计原则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供与业内人士之间的交流学习。  相似文献   

11.
关石焦煤矿处于贵州省关岭自治县沙营乡辖区内,煤层气为矿区内主要有益矿产,煤层气俗称“瓦斯”俗称“瓦斯”,是一种高效、洁净的气体清洁能源。本文对区内煤层进行了结构、厚度、顶底板情况、煤层含气量等方面的描述、测试实验等,对区内煤层气的含量、丰度、赋存状态有一定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我国有着丰富的煤层气资源,这些资源的勘探开发水平对资源的应用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我国现有的煤层气藏地面勘探开发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提高煤层气藏地面勘探开发水平的建议。该研究对优化煤层气藏地面勘探开发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15,(18)
武威盆地是位于中亚造山带北缘的中生代聚煤盆地,其煤层气资源评价对揭示中亚煤层气高产走廊的煤层气成藏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勘查及化验资料,从煤层分布特征、煤岩煤质特征、煤岩演化程度、构造系统、顶板岩性等方面分析了武威盆地煤层气生气条件及保存条件,结果表明武威盆地煤层镜质组含量为70%左右,热演化程度高,构造格局以挤压、封闭性断层和褶皱为主,顶板岩性大部分为泥岩和页岩,有利于煤层气的生成和保存。根据煤层气地质特征综合评价了各构造单元的勘探潜力,认为营盘凹陷煤层累厚达30米,大部分地区埋深小于1000米,断层封闭性好,可作为该区下一步煤层气勘探靶区。  相似文献   

14.
由于煤矿区煤层气的开发部署是一项十分庞大的系统性工程,涉及选择开发区、对地质进行评价、布置井网、钻探施工等一系列的整套专业工艺技术,再加上煤矿区煤层气的开发本身就具有投资大、技术性强、风险大、回报周期较长等特点,因此对于煤矿区煤层气的开发部署是煤矿区煤层气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设计方法的一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围岩性质、煤层埋深、煤质,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的调查,分析了格目底向斜内的煤储层含气性特征.得出该区煤厚大、煤层气含量高、顶底板渗透年底,含气性弱,有利于煤层气富集的结论.其中,南部煤层气含量高于北部,达到19.03cm3/g,是以后煤层气开发的首选地带.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煤层气藏的特点,分析煤层结构,确定煤层组分,研究适合这一区块的煤层气测井解释评价方法,建立煤层气解释模型,计算煤层气储层的固定碳、灰分、挥发物、含气量、孔隙度和渗透率等储层参数。  相似文献   

17.
采用层次分析法及熵权法确定了宏观评价指标的主观与客观权重,根据极大、极小、中值隶属度函数量化指标,建立了煤层气资源地面开发选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采用建立的模糊综合评价模拟对黑龙江省6个主要煤田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在宏观评价指标中由大到小依次为资源量、埋深占、水文地质、开发经验、构造条件、交通与经济情况;黑龙江省各煤田煤层气开发有利区为:鸡西煤田依兰煤田鹤岗煤田双鸭山煤田勃利煤田绥滨煤田,其中鸡西煤田、依兰煤田、鹤岗煤田适合于黑龙江省煤层气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18.
煤层气具有特殊的地质特征,其赋存、运移规律及动力学模型均有别于常规石油天然气,决定了煤层气储量预测方法与常规石油天然气不同。考虑到煤层气的特殊性,煤层气储量预测方法主要有类比法、体积法、物质平衡法、数值模拟法及产量递减法等。全面系统的阐述和评价了每种预测方法的适应性和局限性,为煤层气储量预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9.
中国煤层气产业系统动态预测及政策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层气产业为复杂社会经济系统,通过系统分析确定了煤层气产业的社会经济、市场、政策、资源环境及煤层气产业五个子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中国煤层气产业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了模型的合理性.并对社会经济环境变化、国家政策的变化、投资方式的变化、国家能源市场控制的变化等几个主要方面进行预测分析,并对降低单位国民经济产值能耗的变化、改变煤层气定价方式、调整国家煤层气价格补贴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结果表明该模型设计较为合理,能够较为系统的模拟煤层气产业发展中的基本状况。对于预测煤层气产业的动态预测及政策建议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鹏飞 《科技风》2013,(15):119
根据全国各矿区突水资料的统计分析及正利煤矿隔水层的地质条件,得出正利煤业临界突水系数为0.1MPa/m。井田9号煤层在开采过程中存在底板突水的危险性大。对井田内各煤层开采突水危险性进行了判定及分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