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短跑不同训练手段对提高无氧代谢供能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短跑运动员主要靠无氧代谢供能。无氧代谢供能有磷酸能和乳酸能两种形式。磷酸能是靠三磷酸腺苷(ATP)和磷酸肌酸(CP)的分解供能;乳酸能是靠糖的无氧酵解供能。测试无氧代谢供能的指标可采用尿肌酐(CP 分解后的产物)、血乳酸(糖酵解的产物)、血液 PH 值、血液碱储备等。西德金特曼、美国福克斯和我国冯炜权等均认为血乳酸是这些指标中比较重要的一  相似文献   

2.
短跑运动员主要靠无氧代谢供能。无氧代谢供能有磷酸能和乳酸能两种形式。磷酸能是靠三磷酸腺苷(ATP)和磷酸肌酸(CP)的分解供能;乳酸能是靠糖的无氧酵解供能。测试无氧代谢供能的指标可采用尿肌酑(CP分解后的产物),血乳酸(糖酵解的产物)、血液PH值、血液碱储备等。西德金  相似文献   

3.
乳酸是糖无氧酵解的终末产物,它标志着机体无氧代谢的水平.近年来,测定血液中乳酸含量已广泛地应用于竞技体育各运动项目实践之中,用血乳酸浓度作为评定负荷强度及运动员训练水平的有效的生理指标.乳酸产生于剧烈运动的肌细胞,并需经过一定的时间之后才能弥散到血液中.  相似文献   

4.
<正> 经实验证明,人体运动疲劳关系着人体运动后恢复过程的血液酸碱度(PH值)平衡的问题。人体动脉血液正常的PH值是7.35~7,45,平均为7.40,极值为6.8~7.8,超出此限,机体难以生存。人体运动,特别是激烈运动使机体组织细胞缺氧,人体运动能量的获得以无氧代谢为主,但同时产生大量的乳酸、丙酮酸等酸性物质,好在人体血液存有酸碱缓冲的对系统,即负责血液PH值调节系统。最主要的是NAHCO_3/H_2CO_3缓冲对,当人体运动使酸浓度增加时,需动员大量的NAHCO_3加  相似文献   

5.
乳酸(LA)是人体供能系统中糖代谢的中间产物。剧烈运动时,作为能源物质的糖元在无氧分解过程中会生成较多的乳酸并释放能量以维持运动能力。自Bang在1936年以血乳酸反映运动时的生理生化变化,迄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然而只是在近十几年才比较深入地运用到体育科学实践中。例如用血乳酸控制运动强度以保证训练科学化的研究,在提高运动能力中  相似文献   

6.
知识小问答     
<正> 人体在正常情况下血液中所含的葡萄糖是相对稳定的。人体正常的血糖值为80—120毫克%(100毫升血液中含80—120毫克的葡萄糖)如果低于80毫克%为低血糖,高于120毫克%为高血糖。长时间剧烈运动后,因体内血糖大量消耗,所引起的低血糖症,称之为运动性低血糖症。据研究,当血糖降至50毫克%时,即出现无力,有明显的饥饿感。当血糖低于50毫克%时,心跳加快,无力,呼吸短促,头晕,面色苍白,甚至昏迷不醒。在体育课上,有些学生有时也会出现运动性低血糖症,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同学早上不吃  相似文献   

7.
自行车运动员强度训练中的酸碱平衡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自行车运动员一次强度训练前后的血乳酸、血液酸碱度、缓冲碱、碱剩余、碳酸氢盐的变化,了解无氧糖酵解能力训练对自行车运动员酸碱平衡缓冲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乳酸脱氢酶(LDH)是糖无氧代谢的重要酶,有5种同工酶,在各组织中不均匀分布形成特定酶谱.酶谱含量改变可判断运动对组织的影响.本文通过血液、肌肉LDH同工酶比较,观察不同组织在剧烈运动疲劳时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9.
乳酸是糖代谢(无氧糖酵解)的重要产物。当肌肉活动时,由于氧供应不足而ATP—CP又大量被消耗,糖的无氧代谢便参加供能,从而产生大量乳酸。这些乳酸又通过弥散进入血液中,因此血液中的乳酸含量可做为评定人体无氧代谢能力的一项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0.
血乳酸值与肌细胞酸性化关联因素对游泳无氧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游泳比赛及高强度计时训练时 ,人体骨骼肌大量生成并堆积乳酸导致肌纤维细胞pH值酸性化 ,使运动员陷入力竭性疲劳。这种由剧烈运动而造成的疲劳的性质是因为在缺氧条件下 ,骨骼肌细胞中由于乳酸分解所产生的H+升高而促成人体内环境电解质平衡的pH值下降的原因 ,正是由于人体内环境的H+水平的升高与pH值下降 ,才是导致力竭性疲劳的主要根源。本文尝试对影响血乳酸值的部分因素作一探讨 ,以期对游泳运动员无氧能力影响作用因素的评价方法有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11.
速度耐力跑运动员乳酸耐受训练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文献资料法 ,旨在讨论以提高机体乳酸缓冲能力和无氧酶活性为主要目标的乳酸耐受训练 ,以及以提高糖酵解供能能力和机体耐酸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最大乳酸耐受训练。结果表明 ,通过乳酸耐受训练可以最大程度地动用无氧糖酵解供能系统 ,使之尽可能最多地消耗糖原以利用超量补偿原理增加糖原储量 ,尽可能最多地使用无氧酶以提高其含量与活性 ,尽可能多地生成乳酸以提高大脑皮质对酸性环境的耐受能力。同时还论述了应用这两种方法时在训练思路、训练强度、间歇时间安排上的主要差异 ,以及蕴于其中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不同无氧阈评价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不同的无氧阈检测方法检测无氧阈指标出现的时间顺序,并对出现无氧阈时各相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探讨不同无氧阈之间的关系。让8名赛艇运动员在ConceptⅡ风轮式赛艇测功仪上进行递增负荷测试,每级负荷3 min,直至力竭,同时测试每级负荷后的血乳酸,全程记录肌电以及气体代谢量,并做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肌电阈、通气阈和乳酸阈3种无氧阈指标出现的时间依次为8 min 58 s、9 min 22 s和9 min 48 s;2)肌电阈、通气阈和乳酸阈依次出现的时间差均不超过30 s,并且通气阈和乳酸阈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种无氧阈依次出现的原因是快肌纤维的快速动员引起了乳酸急剧增加,进而在转运到血液中时首先引起酸碱缓冲对的中和,当强度进一步增加时,产生的乳酸大大超过了乳酸的清除能力,进而引起血乳酸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13.
800米跑的时间需要持续2分±15秒,这是人体次最大强度活动。其氧债占55%到60%。跑主要是在无氧状态下三磷酸腺苷的再合成下进行的。血中的乳酸含量占140到200毫克%。血液的pH要减少到了7.1到7.05。最大吸氧量每公斤体重可以达到68到75毫升,心脏的容量是10到13毫升/公斤。 1500米跑要持续4分±30秒。是人体次最大强度活动。其氧债为35%到45%。在最后300米到400米的快速跑时,氧债可能增加到52%到55%。无氧的三磷酸腺苷的再合成要比有氧的三磷酸腺苷的再合成占优势些。血中的乳酸含量占160到170毫克。血液的PH也同样要明显地减少。最大吸氧量  相似文献   

14.
短跑能力基本上属于无氧代谢。无氧代谢能力,又可分为两种:即“乳酸能”和“非乳酸能”。由实验得知,乳酸能债的恢复,主要是靠氧化作用能的供给;而在非乳酸能债的恢复期中,约3/4由氧化得到的能量来支付,约1/4由经过糖酵解延续产生的能量来供给。在100米跑中,主要是磷有机化合物的分裂(占81%),少量是糖酵解(占16%);而在400米跑中,糖酵解显然占优势(占84%),血液中的乳酸含量也最多一300毫克  相似文献   

15.
速耐训练能否改变血液缓冲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逐级递增负荷运动时血乳酸、血液PH和其他酸碱状态指标的测定,以三种方式计算了受试者的血液缓冲能力。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训练水平受试者之间或六个月中长跑专项训练前后血液缓冲能力并没有显著变化,提示速耐训练可能并不能改善血液缓冲能力。经过训练后受试者提高了延缓乳酸堆积的能力,可能与乳酸生成量的减少或清除量的增加有关,而不是血液缓冲乳酸能力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一、中跑的供能特点 由于中跑界于短跑和长跑之间,所以中跑的能量来源比较特殊,既需无氧代谢,也需有氧代谢。据测试表明,中跑的有氧代谢是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加大的,如800米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分别占70%和30%。因它的无氧代谢占很大比重.故有人将800米跑称之为拉长的短跑。而1500米各占50%,它的无氧代谢比蘑小于短跑,有氧代谢比重小于长跑。此外,从中跑的运动特征看,它属于极限强度的运动,比赛后程的氧债可达20-30升,血液中的血乳酸大量增加,可达270-280毫克,最大吸氧量可达70-80毫升/千克/分,肺活量达到5升左右。由此可见,一名优秀的中跑运动员不仅要有较高的速度素质,还必须具备良好的速度耐力水平,即较高的心肺系统的机能,能承受后半程高浓度血乳酸的能力,即抗血乳酸能力。而这一机能水平的发展和提高必须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才能实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运动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的角度阐述运动中的能量代谢系统及有氧能力在磷酸原和糖酵解供能系统中的作用。对有氧能力在能量供应、能量物质恢复、乳酸清除、疲劳恢复等方面的作用有一个更加清醒的认识。有氧能力是运动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在运动训练中,教练员一定要重视青少年和以无氧代谢为主项目运动员的有氧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乳酸是糖在无氧代谢情况下供能时生成的代谢产物。为适应现代体育科学的发展,对乳酸应取“两面观”,作出中肯的评价。乳酸的弊端人体剧烈运动,当组织缺氧百分之七十时,无氧代谢开始。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葡萄糖不能完全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相似文献   

19.
速度滑冰的无氧无乳酸训练及其相关力量素质训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无氧无乳酸训练对于短距离选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需要学好无氧无乳酸训练的生理学基础和训练方法,进一步提高训练的目的性和效果?无氧无乳酸供能系统训练,强度约为最高强度的90%,持续时间15~30s,休息时问90。180s(做功:休息=1:6)。可以通过提高训练组数,缩短组间休时间,或提高训练强度来提高训练水平。每周2次训练就能维持训练效果。髋关节稳定性力量训练能够提高无氧无乳酸训练的冰上效果。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尤其是刚开始锻炼的初期,或是进行了较大负荷的训练后,常常会感到肌肉酸疼,那么,肌肉酸疼是如何产生的呢?这是因为人体在剧烈运动中,使肌肉中能量供应和血液超负荷供给,造成运动时产生了大量酸性物质(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