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活的点点滴滴构成了美妙的诗篇,总有一种经历伴随着我们的感动,总有一种情感触染着我们的思想,总有一种力量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近日刚读完的《感动一个国家的人物》一书就是这样一本让人深受感动,震撼心魄,净化心灵的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好书。  相似文献   

2.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展示了由白人强势文化冲击 所造成的黑人心灵文化迷失的悲剧。作品描写了白人文化意识、价值观念对黑人产生的负面影响.同时也探讨了抵 抗白人文化冲击、保留住黑人文化的途径。本文从性别、种族、文化的角度解读这部小说,认为莫里森关注黑人心灵 受白人文化侵染这一遭人忽视的现象,这使她的作品在思想深度上不仅超越了前辈黑人作家,也走在同时代人前面。  相似文献   

3.
托妮·莫里森在其小说中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表现了美国黑人妇女的勇气和力量;但她并不是为女性摇旗呐喊的女权主义者,相反地,她提倡黑人妇女恪守传统的美德.在传统的妻子、母亲的位置上发挥自身的作用,促进黑人社区的发展。她笔下的女性是黑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黑人心灵的守护者和黑人青年成长的引导者。  相似文献   

4.
我喜欢晚风     
杨柳依依,斜阳缕缕,傍晚总是美得特别。好似水乡女子眼波流转的双眸,慑入心魄,叫我不得不爱。  相似文献   

5.
托妮·莫里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性。作为一名黑人女作家,她的作品深刻展示了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在种族压迫和性别歧视下心灵世界的冲突,探索了美国主流文化价值观与审美观对非裔美国妇女的影响。她的小说从题材到主题都渗透了民族女权主义思想。她塑造了众多生活在美国社会最低层,敢爱敢恨、敢作敢为,有血有肉的新一代黑人女性形象。她呼吁社会改变对黑人女性性别角色的限制,同时希冀黑人妇女除历史与社会强加于黑人的束缚和重负,从新审视自身的内在需要、审美观和价值观,弘扬黑人妇女的传统美德,从而作到自尊、自信、自强,真正实现妇女解放的梦想。  相似文献   

6.
《红领巾》2010,(2):18-20
传说中,大海深处生活着一种神奇的生物——美人鱼。她们的上半身是美丽的女人,下半身是披着鳞片的漂亮的鱼尾;她们的歌喉婉转动听,慑人心魄;她们的眼泪能化作珍珠……在安徒生的笔下,为爱而牺牲自己的小美人鱼更是善良的化身,感动了无数的人,  相似文献   

7.
托妮·莫里森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 ,其作品主要描写黑人的生活状况及心灵世界。她的代表作之一《所罗门之歌》讲述绰号为“奶人”的黑人男孩的成长历程。奶人在家中得不到自由 ,父母令人窒息的冷漠的婚姻生活 ,甚至母亲和情人的汹涌的爱对奶人来讲也是一种桎梏。而在离家的旅程中 ,他获得了自由 ,找到了自我 ,找到了自己的根 ,也了解了祖先的辉煌过去。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文本分析阐述莫瑞森的音乐审美是如何影响她作品的主题和她的创作哲学,或者说这些因素如何互相作用,相辅相成,使她的作品产生荡气回肠、解放心灵的效果.指出莫瑞森的创作受黑人音乐影响很大.黑人音乐的显著特征也是莫瑞森作品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一个典型的悲剧形象。林黛玉美丽的心灵、高洁的气质、纤细的感情、才情气质无一不表现出她的性格特点。林黛玉以其一生的眼泪控诉着这个暗无天日的社会对她不公平的待遇,并以死作出了最憾人心魄的反抗。林黛玉的美是典型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10.
邓禹 《培训与研究》2009,26(4):15-17
托尼·莫里森在其代表作《所罗门之歌》中通过对黑人中产阶级的代表麦肯·载德第二一家人生活的描写揭示了黑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本文把麦肯·戴德第二这个在黑色皮肤包裹下的有着白人心灵的人和其子奶娃从一个“白人化”的黑人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黑人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突出了莫里森写本书的主题。在面对社会和家庭时,这两人由最初一样的态度到后来的完全不同。其原因是奶娃心灵之路的升华。  相似文献   

11.
通过《最蓝的眼睛》中女主人公佩科拉对蓝眼睛的畸形渴望.托妮·莫里森用她那锐利而又细腻的笔触向我们揭示了白人强势文化对黑人心灵的侵蚀,以及遭受种族和性别歧视加之非洲传统文化及其特殊的青春期文化三重压迫的黑人女性一味追求白人文化价值观而产生心灵扭曲、人格分裂.酿成人生悲剧的事实,向世人展示了一个真理:广大黑人唯有保持自己文化传统.才能抵御白人文化霸权,才能建立自信自尊的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12.
在但娣的小说中,女性永远是她故事的主角.她们大多苦难深重,承受着生活的种种磨折,几乎成了不幸的代名词.但是,在她们柔弱娇小的外貌中流溢出的却是一种震人心魄的刚毅和悲壮.可以说,正是这些女性身上充溢着的自强自爱自立的生命活力,才使得但娣的小说充满了让人感动的诗情画意.这种形象特征也许正是但娣本人心灵世界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3.
格温多林·布鲁克斯的叙事长诗《在麦加》,包罗了众多黑人女性人物。作为一位黑人女性作家,她十分关注这一群体的生存状态和心灵体验。《在麦加》中,布鲁克斯不仅从思想内容上表达了颠覆西方社会白人中心论和父权制,在艺术形式上,也显示了独特的叙事手法。该文从女性主义叙事学的叙述声音分析《在麦加》中布鲁克斯如何重塑黑人女性形象,展现黑人女性创伤历史,建构黑人女性话语权威。  相似文献   

14.
毕淑敏是当代文坛一位与众不同的作家。她的小说不仅具有饱满的感情、科学的理性 ,还具有深刻的哲理 ,饱含对生命、人性和社会的深沉思考 ,放射出思想的光辉 ,震撼人的心灵 ,使人们更加珍爱生命 ,热爱生活 ,向往美好  相似文献   

15.
我自己身为西方发达国家的白种人在中国很受礼遇,愿意主动和我交朋友的中国人比比皆是。我有位来自非洲贝宁的黑人朋友,当中国人见到我和这位黑人朋友在一起时,诧异地发问:“你怎么和黑人来往呀?”我真是大吃一惊,我在西方也不曾听过有人这般公开地责问为何与黑人交朋友。中国人对黑人存在恐惧心态。我的一位深圳朋友,她的新邻居是位黑人,每次她与黑人邻居在楼道里碰面时,她立即将脸扭到一旁不敢看那张可怕的黑脸。有时黑人主动与她打招呼,她也吓得不敢回答而仓惶跑掉。我们学校招待所里有位黑人访问学者,那些受教育程度不高的服务员,居然谁…  相似文献   

16.
24年前,《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一声怒吼,龙应台在台湾《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开始了她的杂文《野火集》专栏,短短一年,就像野火般地向四面八方奔窜燃烧起来,掀起一股"龙卷风",锋芒所至,震撼了台湾岛无数读者的心灵。随后,《野火集》有了大陆版,同样震撼了大陆读者的心灵,并且使龙应台这个名字家喻户晓。作为一个著名的专栏作家,龙应台以她锐利的词锋、灵转的文字、缜密的思虑、悍然无畏地揭开社会中的种种病象的文笔,激起了社会舆论热烈的掌声与凶猛的骂声。批评她的人指责她丑化社会,赞许她的人则把她看作剖析病态社会的勇士。不管掌声还是骂声,龙应台始终走着一条属于她自己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戈壁有我     
大草原的尾声便是戈壁滩。戈壁滩是死亡的草原。这是纯种的戈壁,没有一点杂质,旷达的蓝天,缥缈的白云,一目荒旷的沉寂,一目宏阔的悲壮,粗莽零乱的线条,浮躁忧郁的色彩,构成浩瀚、壮美、沉郁、苍凉和富有野性的大写意,一种慑人心魄的大写意。成片成片灰褐色的砾石,面孔严肃,严肃  相似文献   

18.
戈壁有我     
郭保林 《中文自修》2012,(Z1):72-73
在宇宙面前,人类是孤独的。大草原的尾声便是戈壁滩。戈壁滩是死亡的草原。这是纯种的戈壁,没有一点杂质,旷达的蓝天,缥缈的白云,一目荒旷的沉寂,一目宏阔的悲壮,粗莽零乱的线条,浮躁忧郁的色彩,构成浩瀚、壮美、沉郁、苍凉和富有野性的大写意,一种慑人心魄的大写意。成片成片灰褐色的砾  相似文献   

19.
她的文风,她的遗词造句,她的高尚的审美情趣是罕见的;她的以“美”占领人生制高点写出来的文章,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相似文献   

20.
《辅导员》2008,(10)
(11月3日)"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是2008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同学们,你们还记得3个月前那场美轮美奂、震人心魄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吗?这种震撼源于开幕式上采用的大量世界尖端的高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