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中国教育网络》2014,(Z1):77-78
正PC具有大屏幕、高性能等特点,可将其看做是"内容制造者",而移动应用则可看做是"内容消费者"。移动校园是指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构建信息化移动通信平台,以手机、PDA和平板电脑等小型化移动通信设备为信息载体,实现从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上拓展现实校园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的虚拟校园。  相似文献   

2.
数字化校园定义 校园信息化(数字化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使用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科研和管理水平与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数字化校园也称校园信息化,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科研和管理水平与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数字化校园的理念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信息化(“数字化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科研和管理水平与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教育信息化》2005,(6):33-34
数字化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科研和管理水平与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数字化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科研和管理水平与效率的目的。能否建立一个现代化的数字化校园已经成为衡量高校综合竞争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南京大学是直属国家教育部的重点综合性大学,学校一贯重视高水平高效率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7.
《中国教育网络》2012,(7):49-51
建设概要 数字化校园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阶段。它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学校环节(包括实验、教室、设备等)、资源(如公文、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相似文献   

8.
“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暨教育信息化理事会年会即将隆重召开,这样的盛会无论对信息界还是对教育界都无疑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我们非常需要这样一个交流和合作的平台,我相信此次论坛将会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我谨代表东软股份有限公司教育事业部全体同仁祝年会取得圆满成功!数字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从而…  相似文献   

9.
数字校园是以网络(校园网与Internet)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课件、素材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从而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相似文献   

10.
一、概述 随着沈阳27中学高速发展,学生师生和领导对于数字化校园网提出了更多的想法和要求,数字化校园网建设迫在眉睫.数字化校园建设定义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手段和工具,将学校的各个方面,从环境(包括网络、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数字化,逐步形成一个数字空间,从而使校园在时间和空间上获得延伸,在现实校园基础上形成一个虚拟校园.  相似文献   

11.
数字校园是以网络(校园网与Internet)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课件、素材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从而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相似文献   

12.
数字校园是现实校园在时间与空间维度上的拓展,其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初期以硬件环境建设为主,后期注重信息发布与展示、数据存储与处理、管理与服务等软件应用,建设过程中技术与管理是基础,理念与行政驱动为关键。  相似文献   

13.
数字化校园就是挖掘先进的管理理念,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4.
组建高效的数字化校园网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信息化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最后提出了"数字校园"的概念。"数字校园"即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和信息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和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提高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相似文献   

15.
数字校园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对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等主要业务以及资源和数据,进行优化、整合和融通,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数字化,从而达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目的。数字校园的概念是随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深度而发展变化的,每个人对其理解也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16.
孙中侠 《课外阅读》2010,(12):108-109
数字化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实现对学校与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把学校建设成面向校园内,也面向社会的一个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的虚拟大学,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高校校园网建设中的问题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网建设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全部网络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虚拟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从而提高了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了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相似文献   

18.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中小学实现教学与管理过程的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与信息化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校教学与管理效率的有效手段。数字化是利用计算机对各种资料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及处理的过程。对于"数字化校园的构建",部分相关研究者认为:数字化校园是建立在校园网络基础上的,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行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也  相似文献   

19.
在北京市海淀区教委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田村中心小学获得了数字化专项的支持,为学校全面建设数字化校园软件平台、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数字化校园的本质是校园信息化环境,数字校园具有数字化资源丰富、多种应用系统集成、相关业务高度整合等特征。[1]从中可以看出,数字化校园是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在  相似文献   

20.
数字化校园是一种虚拟教育环境,它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依靠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教学、科研、管理等校园信息进行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