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对技术发展方向的影响生物圈,是人类生存于其中的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社会与自然界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整体。人类作为生物在长期进化中,适应于地球上现存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自然条件。而这些特定的自然条件是由生物圈整体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动态平衡来维持的。自然界为社会生产提供能源和材料,容纳社会生产的废弃物质,并在其自我调节功能的限度内加以同化,从而保持人类生存条件的稳定。人类经过生产活动实现与自然的物质交换,作用于生物  相似文献   

2.
劳动力是指符合劳动年龄,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能从事各种劳动的人。众所周知,人类只能依靠生产物质资料来满足整个社会物质和文化的需要,而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在任何时侯都是劳动力使用劳动工具对劳动对象发生作用的过程。可以说,没有劳动力,任何社会生产都不能进行下去。因此,对劳动  相似文献   

3.
资本是政治经济学名词,它与商业经济学中资金的概念是不同的。虽然两者同属于经济成本的范畴,但资本却有着其特殊历史作用。可以作为社会经济有机体中的生物酶,来催化人类社会协作劳动之生化反应速度,从而产生出特定的生产力。这种特定的社会生产力不仅能使人类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还可以使人类能够超越其原有的生产极限,拓展人类的劳动生产能力。资本的这种类似生物酶的催化作用,不仅体现在普通的劳动生产领域中,同时更体现在人类科技发明事业的特殊生产领域中。  相似文献   

4.
资本是政治经济学名词,它与商业经济学中资金的概念是不同的。虽然两者同属于经济成本的范畴,但资本却有着其特殊历史作用。可以作为社会经济有机体中的生物酶,来催化人类社会协作劳动之生化反应速度,从而产生出特定的生产力。这种特定的社会生产力不仅能使人类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还可以使人类能够超越其原有的生产极限,拓展人类的劳动生产能力。资本的这种类似生物酶的催化作用,不仅体现在普通的劳动生产领域中,同时更体现在人类科技发明事业的特殊生产领域中。  相似文献   

5.
一人类的科学活动是要掌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再根据这种规律反过来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促进它们的发展,使人类能够逐步享受到更高级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科学家们,无论是自然科学家或社会科学家,他们的  相似文献   

6.
人类语言的历史与人类历史一样漫长,迄今已有五、六百万年之久;而它的发展变化始终和人类社会及其生产力的发展密切相关。社会变革、科学技术的发展,制约着人类语言的发展。一、人类语言的产生及其早期的发展趋势劳动在创造人的同时,为语言的产生提供了生理条件和社会条件。为了适应劳动的需要,类人猿从树上下来,直立行走,改善了他们的发音器官;劳动使他们活动范围和视野扩大;劳动使大脑发达。这就为语言的产生奠定了良好的生理基础。同时,劳动还为语言的产生创造了一定的社会环境。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极其低下,原始人只有集体生活、集体劳动才能维持生存,这就需要原始人之间  相似文献   

7.
王晓峰 《情报杂志》1989,8(3):48-54
情报是基于人类认识活动,传播活动而形成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一种融汇。自从人类意识活动增强以后,情报活动就随着人类始祖从吃、住等最基本需求信息的传递发展到人类以各种手段记载、传播精神需求,物质需求的信息上来。前者基本上是同时代的横向,指示性传递;后者则是同时代,隔时代的横纵交融的继承性传播。前者传递的是动物互生性信息,后者是社会共存性信息。情报活动的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界和社会。目前,我们对于以自然界信息为主要对象的科技情报的研究比较多,而对于以人类社会为认识对象的社会情报的研究则比较狭窄。其中,固然有科技情报相对的可以“急  相似文献   

8.
1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关系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是指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社会活动中,人类争取社会进步所做的一切活动,都能与自然界由此而引起的变化相适应,即人类在认识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而不违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使自然界的演化(特别是人类生态环境的演...  相似文献   

9.
要重视对人的情报需要的理论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人的劳动创造话动,其动因,就是人的需要。任何劳动都由人本身的需要引起,人们为了生存、发展而活动,人的需要也只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得到满足。需要构成了人类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人的积极性的源泉和基础。正是需要和满足需要的活动,把人们必然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本质。重视人的需要,具有要大的社会意义。充满知识和创造因素的活动离不开情报信息的交流,这是人行为的根据。因此,情报需要成为人独有的需要之一,它构成了人类创造性活动的内在条件。  相似文献   

10.
元军民 《今日科苑》2009,(16):35-36
微生物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和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自古以来,人们在生产与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不少关于微生物作用的经验规律,并且运用这些规律来创造财富,减少和消灭病害。民间早已广泛应用酿酒、制醋、发面、腌制酸菜泡菜等技术,古埃及人也早已掌握制作面包和配制果酒的技术。这些都是人类在食品工艺中控制和应用微生物活动规律的典型例子。  相似文献   

11.
高之栋 《软科学》1993,7(1):50-54
<正> 众所周知,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中,生产力的三要素是参加劳动的人、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这三个要素无一不同科学技术紧密相关。参加生产劳动的人的素质主要是科学技术索质的高低决定着他们生产劳动能力的大小与创造使用价值的多寡;生产工具的发展变革特别是由于科技发展引起的巨大变化,成倍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劳动对象是随着人类科学视野的扩大而扩大,直接影响了产业的开发和社会资源观念的更新,影响到社会劳动财富的增加和积累。所以,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内核。邓小平同志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揭示了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鲜明  相似文献   

12.
达尔文和恩格斯关于人类起源的解释世纪以来,学者不断地积累了有关生命界的知识,这些知识打开了人类起源的秘密。在这些学者中,最卓越的便是达尔文和恩格斯。 19世纪中叶,达尔文在材料积累和研究的基础上,令人信服地指出了:地球上的生命发生於几亿年以前;高等生物是由低等生物演化而来的:猿是人类最接近的祖先, 但是达尔文终究不能揭露出从动物演变成人的原因:这个伟大的任务被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之一——恩格斯完成了。他指出,是劳动创造了人。在自然界和社会上都存在着两种不可调和的观点:宗教唯心和科学唯物的。宗教说,世界上的一切,包括人类及其社会,都是被上帝创造的,是永远不变的。建立在科学事实和实践基础上的唯物主义却证明了,自然界和社会不是也不可能没有改变的,任何事物都是在走向死亡和毁灭,而新的则开始萌芽、生长和发展。关于人类起源的科学尤其确凿地证明了这个真理。  相似文献   

13.
人类诞生以来,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发展生产,向自然界索取物质生活资料。发展生产是处理人和社会与自然的关系,要求人们遵循自然规律,正确处理人和社会与自然界的对立统一关系。但人类在初始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缺乏科学知识,只知道与天斗、与地斗,拼命向自然索取,而不懂得还应该与自然保持同一,维护生态平衡,致使大片森林、草地被毁,许  相似文献   

14.
先进制造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般认为,人类文明有三大物质支柱:材料、能源和信息。这三大支柱都离不开人类的制造活动。没有“制造”,就没有人类。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讲道:“直立和劳动创造了人类,而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可以形象地讲,人的历程是从制造第一把石刀开始的。制造业是“永远不落的太阳”,是现代文明的支柱之一。它是工业的主体,是提供生产工具、生活资料、科技手段、国防装备等的手段以及它们进步的依托,是现代化的动力源之一。  相似文献   

15.
人类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始于人类出现之日,人类的一切物质生产活动,无不贯穿于对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改造之中。在同自然界的斗争中,人们运用自己的智慧,通过劳动不断改造自然,创造出新的适合自身生存的环境。但是,由于人类认识能力、文化传统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局限,在开发、利用和改造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已经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后果,造成了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和破坏,生态与经济的发展已面临着严重的危机。这迫使人们重新审视人类历史活动和人类生存发展的理论,探索从根本上摆脱生态危机的学说和促进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一、生态与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矛盾自从地球上出现人类以来,人类对生态的影响是  相似文献   

16.
人类世界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程,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并向更高级的境界前进。但是,人类在向自然界获取巨大利益的同时,并不是没有付出代价的。随着生产的发展,人与环境构成了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以人类的活动为中心,由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和生物圈组成了人以外的自然环境,并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在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建立了一个多元结构的综合平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语境下的“精神生产”作为人类社会生产的重要一维,是人类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它暗示了作为类存在的人既是生产的主体又是认识的主体。这一观点所蕴含的思想可追溯至现代西方哲学的开端———培根、笛卡尔的认识论中;因此,在认识论视域下审视“精神生产”的概念,不难发现,培根提出了作为人造物的“归纳法”,为人的精神生产提供了认识工具,使得人类在认识自然之时即成为双重意义上的生产者。笛卡尔对“观念”的分析则表明人在认识外部自然世界的过程中,生产出了某种“表象”观念。相比之下,马克思更强调精神生产作为人类认识活动,追求实现人的类本质的本真,即人的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  相似文献   

18.
智慧接触     
发明人的群体中,工人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他们往往是在技术革新的最前沿,一方面生产劳动中需要技术的不断革新,另一方面他们自身拥有的专业技术,也使他们在生活中常常自己动手解决一些问题。这一次《智慧接触》就从全国请来了7位工人发明人,来到现场一展他们的智慧。  相似文献   

19.
唐露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7):154-155
由于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在自然界面前获得空前的主动地位,人类的生产、经济、军事等实践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着越来越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科学技术会积极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但它也有另一面,会给社会带来潜在的不良影响。科学技术本身是中性的,应该全面认识科技的影响,正确认识微技术。  相似文献   

20.
自然资源、劳力资源、科技知识,是发展经济不可缺少的三大资源。这三大资源的产生和充分结合,依赖于社会经济整体结构中各环节在良好协调中相互开发和交流。笔者把各环节与整体的关系,列成社会经济循环模型(见图1),从中可以清楚看到: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有三个功能,(1)扩大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从而开发着自然界的有用性,使自然物质成为可被用来发展经济的自然资源;(2)提高生产工艺技术水平;(3)生产新的知识补充和更新教育内容。教育通过传授科技知识,为社会经济生产劳动智力。医疗保健、服务行业、生活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