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本文采用1985~2005年全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现代计量理论,对中国农村、城镇的居民收入变动及分别与之相应的人力资本投资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表明:农村居民收入与人力资本投资具有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农村居民收入对人力资本投资具有显著的正影响;而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却不是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原因.另外,城镇、城乡收入差距和与之相应的投资及投资差距二者不存在显著的Granger关系.  相似文献   

2.
根据1990—2006年我国农村人均人力资本投资和人均纯收入数据,遮用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民收入的作用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就长期来说,人力资本投资与收入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且人力资本投资对收入的作用是显著的;就短期来说,人力资本投资对收入的作用不显著。这说明了人力资本投资对收入增长的作用具有滞后性,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黄洪  严红梅 《科研管理》2009,30(1):129-136
摘要:本文利用我国近二三十年来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以及消费物价指数,通过协整分析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模拟了我国城镇居民的效用函数;在考虑消费物价快速上涨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的背景下,采用等价性变化、补偿性变化以及消费者剩余变化,衡量了城镇居民的福利水平变动。本文不仅将城镇居民的福利水平定量化,而且还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虽然单纯的物价上涨减少了城镇居民福利,单纯的可支配收入上升增加了城镇居民福利,但2007年在2006年基础上的消费物价上涨和可支配收入增加并未降低城镇居民福利。  相似文献   

4.
使用VAR模型以及脉冲响应函数,从外部冲击视角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收入分配的影响.结果显示外商直接投资扩大了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外商直接投资有利于我国农村及城镇居民收入的提高,但对城镇居民收入的作用要先于并快于农村居民收入;外商直接投资扩大了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和全国的收入分配不均衡程度,并且对前者的影响周期要大于后者.  相似文献   

5.
根据区域均衡发展理论,运用统计学中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居民收入区域发展的不均衡性进行了总体分析,得出内蒙古城镇居民收入区域发展的不均衡性体现在中西部地区的"金三角"呼和浩特、包头和鄂尔多斯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而中西部其他盟市都处在落后地位,特别是兴安盟居民收入最低,进而提出了促进优势产业,加强宏观调控,注重合作交流和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以促进内蒙古城镇居民区域收入均衡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白帆  林燕  胡棋智 《软科学》2011,25(7):81-86
通过多变量Prob it模型考察了我国农村贫困在两期之间的状态依赖性,同时分析了决定我国农村居民当期免于贫困的因素,研究发现:(1)人力资本投资中的教育投资和健康投资的反贫困效果最好;(2)从贫困的状态依赖性来看,我国农村低收入者没有陷入明显的持续贫困,收入流动性较强;(3)农村女性收入状况逐年改善,婚姻状况有利于缓解贫困,国家公务员或者企业经理,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性质的员工陷入贫困的概率更低,东部地区居民容易免于贫困;(4)改革开放的制度变迁给农村居民带来收入变动的机遇,同时也增加了他们收入的不稳定性;(5)回归结果对低收入门槛的定义比较敏感,有必要在收入分布的"绝对贫困"区域上方再划定一个"基本贫困"区域。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区域差距变动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眉  高汝熹  罗守贵  杨舟 《软科学》2006,20(6):39-43
采用1978~2004年全国各省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用下梯形面积法计算各年份城镇区域基尼系数,通过与按人均GDP计算的区域基尼系数的比较,揭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区域差距的变动趋势,同时对这种变动的原因进行了解释,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国1994年~2008年的旅游相关数据,对影响我国旅游业收入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运用计量经济软件来分析这些因素,可以得到国内旅游人数、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支出、农村居民人均旅游支出,其中,农村居民人均旅游支出是影响旅游收入的主要因素。因此要发展旅游业,增加国内旅游收入,需从上述3个因素着手制定措施。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建立协整方程和误差修正模型,从城乡比较视角分析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收入水平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最大,而收入分配和政府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影响的绝对程度基本相同,但二者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却存在显著性差异;政府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具有正向挤入效应,而对农村居民消费则产生负向挤出效应;尽管城乡居民消费与收入分配差距都呈负向变动关系,但农村居民消费对收入分配差距弹性系数较大.  相似文献   

10.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把人力即人的劳动能力储备视为一种资本,叫做人力资本。通过增加人力资本而影响未来的货币和物质收入的各种活动,就是人力资本投资,即用来提高人的生产能力,从而提高人在劳动力市场上的收益能力的初始性投资。由此可见,人力资本投资的重点在于它的未来导向性: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11.
以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为基础,以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为手段,通过对上海市1978 -2009年的相关数据的收集,实证分析了上海市人力资本水平对于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机理,结果显示上海市人力资本水平与产业结构转型之间存在稳定的比例关系,短期内两者的关系有一定的波动性,但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仍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因素,基于此给出了相应的人力资本投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产业结构变动和FDI间的动态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迅  高远东 《科研管理》2006,27(5):137-142
本文采用1982-2003年度全国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现代协整理论,对中国的产业结构变动和FDI之间的长短期关系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中国的产业结构和FDI之间存在长期的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而短期中,中国的产业结构变动对FDI的变化则具有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动对FDI的增长率具有正的影响,而FDI的变化却不是推动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的主要原因;滞后一期的FDI对FDI的流入具有显著的影响;滞后一期的产业结构变动对FDI产生正的影响,而滞后两期的产业结构变动对FDI产生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1990-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估计了中国城市化的人力资本积累效应。我国城市化产生正向人力资本积累效应,然而,当城市化水平低于49.6%时,城市化的人力资本积累效应边际递减,反之,边际递增。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收入水平、外资的交互作用无助于人力资本积累,原因在于,我国产业结构落后,城市化滞后;相比收入水平,人力资本投资门槛较高;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外资驱动下的城市化模式等。因此,转变城市化推进方式、加大教育投入、降低人力资本投资成本并提高其预期收益是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王静 《未来与发展》2014,(7):105-108
本文以存在梯度区域发展差异的江苏省2000-2012年的相关数据为基础,研究了经济增长、人力资本、财政支出及农业税改革等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各因素对江苏省区域城乡收入的影响存在差异性,除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分配呈现倒“U”型特征的共性外,不同区域人力资本、财政支出及农业税改革与城乡收入差距呈现较为复杂的关系。文章最后对差异性结果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索性解释。  相似文献   

15.
我国35个城市人力资本投资与城市竞争力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涛 《科研管理》2005,26(1):60-70
提升城市竞争力是城市政府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城市人力资本投资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关键。本文分别设计了评价城市竞争力与人力资本投资水平的指标体系,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我国35个城市竞争力和人力资本投资进行了实证分析与比较。通过实证分析,进一步研究人力资本投资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农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本文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了农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依次对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GDP增长、消费增长进行线形回归,发现农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并对其进行了理论解释。进一步分析了农民增收的路径。本文的结论是:增加农民收入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又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7.
张博胜  曹筱杨 《资源科学》2021,43(8):1549-1561
精准扶贫是近年来中国典型的农村偏向性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有待进一步检验。本文基于2010—2019年县域面板数据,以中国典型贫困地区——云南省为研究案例,利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研究了精准扶贫政策实施对国家级贫困县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精准扶贫政策有利于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增收,进而显著缩小了国家级贫困县城乡相对收入差距,但对城乡绝对收入差距作用不明显。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受到精准扶贫政策冲击后,国家级贫困县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率比非贫困县平均上升0.1512,而城乡相对收入差距平均降低0.3668,但这种政策效应存在一定的波动性,政策累积效应不明显。②精准扶贫政策主要通过促进城镇化、增加资本投入、提高农业产出水平、以及产业结构非农化调整4个方面促进了国家级贫困县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长远来看,在提高农业产出水平的同时,逐步推动产业非农化调整将给贫困地区农民增收带来持续累积效应,对改善贫困地区城乡收入分配产生积极影响。针对以上结论,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生态足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何蓓蓓  梅艳 《资源科学》2009,31(11):1973-1981
本研究选取1985年~2007年江苏省的生态足迹、经济数据,构建生态足迹消耗与人均收入、经济结构变量的计量模型,对江苏省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江苏省的资源消耗量与经济增长在实际取值区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二者的演化规律基本符合库兹涅茨曲线的特征;②经济结构变量对生态足迹消耗以及生态足迹与收入曲线产生影响,固定资产投入比例、城乡收入差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的提高会加大资源的消耗量,并刺激经济增长对资源的需求,促使生态足迹与收入曲线更加陡峭,相反,产业结构的升级则缓解了经济增长过程中资源的压力.  相似文献   

19.
熊虎  田盈  田力 《资源科学》2016,38(11):2095-2105
本文从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匹配的角度分析了投资效率的影响因素。采用中国30个省份1997-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估计了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匹配度对地区投资效率的影响,并且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在度量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的匹配程度时,利用系统理论和耦合理论,构建了匹配度的测算模型,对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的匹配程度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研究表明:中国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的匹配度整体较高,随时间变化有上升的趋势,但各省间的差异较为明显;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匹配度的提升能够提高地区投资效率。各地区在制定产业结构政策时,应注重与其人力资本禀赋相适应,提高两者匹配程度,进而改善投资效率,从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相似文献   

20.
王君萍  王玉龙 《软科学》2011,(10):69-73,83
运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结合西北五省区新农村建设投资、农村居民收入及消费的相关数据,对新农村建设投资刺激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贡献率及省际异质程度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结论表明:西北五省区新农村建设投资通过农村居民纯收入、收入结构以及收入外因素三种途径实现刺激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三种途径在各省际间存在较大的异质性,而这种异质性对新农村建设投资刺激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政策出台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