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怡 《中文自修》2011,(4):40-41
"吃一堑,长一智",聪明的人,是不会重复犯同样的错误的,"吃一堑,长一智",可以作为我们向中考高分冲刺的行动指南。"吃一堑,长一智",可以在自己平时的检测中积累经验教训,也可以在前几届学兄们"吃一堑"的基础上来"长一智"。这样,就是"别人吃一  相似文献   

2.
易错题例析     
易错题可以让学生暴露出薄弱,显现出不足,诱导出思路,激发出技巧,悟化出方法.即所谓“吃一堑,长一智”.  相似文献   

3.
反证法,是在推理判断上普遍使用的方法。笔者在化学实验中,通过巧设“反常”实验,启迪学生思维,使他们在“吃一堑”中得到启示,从而达到“长一智”的目的,效果较好。现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人们常常以为:人在实践中碰的钉子多了,处理问题的聪明才智也就自然会成长起来。这就是所谓的“吃一堑长一智”。实际上,这句话并不是要告诉人们——凡是吃一堑必能长一智;而是要告诉人们——聪明人应该努力学习如何才能凡是吃一堑必定长一智。换句话也就是说:人应该学会如何有效地从失败的经验中总结出有益的教训,寻找出避免再遭遇同样失败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常言道:“失败乃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就是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不断改正错误,总结经验,获得真知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故笔者就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典型试题的错解原因拟文分析,以求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6.
顾嫣宏 《海南教育》2014,(18):92-93
不少学生面对曾经错过的题,“吃一堑”却并不能“长一智”。原因在于我们没有引导学生开展错题分析,教师对学生错题的分析不能替代学生自己的分析,学生的“订正”也不能替代学生的“分析”。订正只是“会这题”,而没有促进思维的发展;引导学生分析,就引导学生“会一类”,当然更重要的是“会思维”。  相似文献   

7.
华罗庚说过:“天下只有哑巴没有说过错话:天下只有白痴没有想错过问题:天下没有数学家没算错过题的。”学生出错是正常的,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将错误作为一种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智力发展的教育资源,挖掘其中的有利因素,让学生在纠错、改错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在“吃一堑,长一智”中增长才干和智慧,塑造完美的人格。  相似文献   

8.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自然地步入新知识的“情感区域”,直接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我有时人为地设置一些“陷阱”,让学生充分暴露思维上的缺陷,再引导学生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给予矫正,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就错悟理,达到使其“吃一堑,长一智”的作用。如讲“速度”这一概念时,我先提出一个问题:“小东跑了60米,小亮跑了80米,谁跑得快?”许多同学都不假思索地回答小亮跑得快,  相似文献   

9.
《良师》2003,(21)
~~吃一堑,长一智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其意义是一个人经受一次挫折,就会增长一份智慧.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适当利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错误进行教学,那么就可使学生在错误中主动地审视、体验、反思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培养其“知错、改错、防错”的良好习惯,从而可增强学生对错误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1.
编辑导语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犯错误是难免的,但“吃一堑.长一智”,关键是要从失败或错误中认真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增长自己的才干和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一位美国儿童心理学专家说:“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不一定有十分幸福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让孩子经历挫折,能使他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学会分析和处理问题,在挫折中真正地“长大”。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为了搞好课堂教学,教师应以教学理论为指导,加强直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质疑、释疑的能力.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就是指经受一次挫折,吸取经验教训,能增长人的一分聪明才智,这就是“错误尝试说”的基本含义.……  相似文献   

14.
我们常用“吃一堑,长一智”来比喻一个人经受一次挫折,就会增长一份智慧。学习也是如此,当学生在学习中有过“上当受骗”的经历后,他对知识的记忆会特别深刻,掌握也更加牢固。教学中,教师若能针对学生易出错的地方设置一些小“陷阱”,诱使学生出错,再利用学生的“错误”.瓒源进行教学.既生动有趣,又富有成效。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谈谈在数学教学中设置“陷阱”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对于一名教师来说,从初出茅庐到轻车熟路甚至行家里手,往往成长的轨迹是由一个个“堑”累积而成的。这些“堑”的施力者常常是教师,受力者往往是教育对象——学生。可以这样说,一个教师的成长是由无数学生心灵上的“划痕”构筑成的。这当然不是教者的本意,更不是教者的潜心所  相似文献   

16.
“吃一堑,长一智”,人对跌过跤的地方印象最深.如果教师能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意识、有计划地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年龄特征、思维发展阶段规律,选择合适的例题,设置知识的“陷阱”,让学生掉入“陷阱”,思维受阻,不能自拔,产生认知冲突,再诱导他们跳出“陷阱”.这样对于增强学生对“陷阱”的识别能力,调动学生探索新知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和较好的效果.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吃一堑,长一智”,一般都认为通过反思自己和借鉴他人,人们能汲取过往教训,变得聪明起来。荀子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唐太宗说“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这些说法都指明了“长一智”的方法。不过,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往往不容易“长一智”,杜牧就曾在《阿房宫赋》中感叹“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相似文献   

18.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形形色色的错误,已成为广大师生的烦心事.面对这些错误(知识性错误),教师的传统做法是“授之以鱼”,因为这样做可以节约教学时间,增加课堂容量.但不久便发现,学生并没有“吃一堑,长一智”,错误又死灰复燃.究其原因,教师在对待纠错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解题时的真实情境和失误过程,评讲缺乏针对性.因而,学生的错误出现“野火烧不尽”之势也就不足为怪了.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中,有意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出错,使其在受挫中“吃一堑”,在顿悟中“长一智”,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请看下面的教学实例: 〔实例一〕在学生初步掌握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规律后,教师拿出一个硬纸做的等腰三角形,问学生:“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接着沿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对折,使其成为两个完全相同的小三角形,继而追问:“每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由于受三角形面积大小关系的迷惑,很肯定的答道:“90°!”抓住这一时机,教师因势利导,组织学生讨论,  相似文献   

20.
创设“陷阱”情境。所谓设“陷阱”,是针对学生对某些数学概念、法则、定理等方面理解不够深透,在判断、推理及处理问题的方法上有失误现象,教师有的放矢地选编一些带有“迷惑性”的题目,即设置“陷阱”,借以考查学生的掌握程度。学生在“落入”和“走出”误区的过程中,吃一堑,长一智,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了相反数概念后,他们常常认为“相反数”就是指“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的两数”,而忽略“0的相反数是0”这一特殊情况。针对这个问题,可以这样设“陷阱”:“有怎样关系的两个数,它们的商为-1?”自然会有人掉入“陷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