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俄格冲突是冷战结束后俄罗斯与中亚国家之间的第一场热战.这场双方实力相差悬殊的较量,表面看是俄格两国多年积怨与摩擦升级的结果,但实际上是俄美两国在中亚地区利益争夺、矛盾加剧的产物,也是俄美两国在中亚博弈的又一个回合.  相似文献   

2.
"9·11"事件后俄美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1"事件后,俄美关系得到较大改善,这是俄美两国尤其是俄罗斯对其外交战略进行重大调整的结果.但俄美关系的改善,美国获利最多.俄美关系的发展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3.
徐党荣 《考试》2014,(10):40-42
<正>1.2014年俄罗斯积极推进欧亚联盟战略构想,加大对亚太和中东等地区事务投入,进一步寻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大国作用。俄与美英等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实现互访,但在"斯诺登事件"、叙利亚问题上,俄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立场严重对立,与欧盟围绕欧盟"东部伙伴计划"分歧加深。……这些事件的背后反映出()A.国际局势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相似文献   

4.
2002年,俄美双方签署了《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发表了一系列的宣言、声明、协议。俄罗斯积极调整国家战略,争取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建立缓和、友好的关系,为俄罗斯的经济建设争取更多的经济援助及和平的国际环境;美国从其自身利益出发,不再把俄罗斯作为“美国担心的主要敌人”。俄美关系的这种新变化,将对整个世界局势的缓和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20 0 4年 6月 ,格鲁吉亚南奥塞梯自治州与格中央政府发生冲突 ,宣布中止与格鲁吉亚的所有关系 ,并要求加入俄罗斯。美国大力支持格鲁吉亚政府 ,俄罗斯则是南奥塞梯的庇护者 ,美俄在南奥塞梯问题上展开激烈的较量 ,其目的是为了争夺里海石油资源和在格鲁吉亚的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6.
两年前,法德俄三国领导人组成反对美国布什政府的伊拉克战争政策的“反战轴心”。正是伊拉克问题,使法德俄领导人的关系大大前进了一步。一年多来,三国之间的共同战略利益并没有增加多少,但这一特定情况下形成的三国首脑外交活动,却似乎有了经常化的趋势。2003年4月和9月,三国领导人先后进行了两次会晤,讨论伊拉克战争和战后重建问题。今年8月31日,法国、德国和俄罗斯三国首脑再次聚会黑海,随着这第三次非正式三边峰会的召开,引发了对上述三国三角关系的种种猜测。本次峰会的地点选在俄罗斯总统普京位于黑海度假胜地索契的豪华别墅。三位领…  相似文献   

7.
“九一一”后俄美在中亚经过激烈的角逐,美国打破了俄罗斯单独主导该地区的局面。回顾“九一一”后两个大国在中亚的政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美反恐旗帜下的中亚扩张政策与俄反扩张政策;美“推进民主”政策与俄反击“颜色革命”政策;美“大中亚”战略政策与俄“全面深化”政策。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中国视角对关、俄中亚战略的三重目标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美国中亚战略的三重目标是追求绝对安全、扩展民主、油气控制;俄罗斯中亚战略的三重目标是维持传统影响和特殊关系、防止美国势力做大、获得经济及能源战略利益。厘清关俄的中亚战略意图,以期为我国中亚战略的制订及更有效地开展与中亚国家的全方位合作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1.2009年美俄“两星相撞” 2009年2月10日.俄罗斯那颗早在1995年就停止工作的“宇宙2251号”军事通信卫星与美国一颗正在执行任务的卫星.在距地球表面上空约800千米处相撞.由此引发了两国航天界人士的密切关注和争吵。  相似文献   

10.
美俄作为当今世界最有影响的国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着世界格局和各国的对外政策。由于俄罗斯要融入大欧洲,美俄之间相互依靠和互相借重的关系和经济全球化,注定美俄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的发展趋势。由于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的差异性,美国的冷战思维和俄罗斯经济的持续低靡以及民族主义因素决定美俄之间又是竞争关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中俄文化交流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俄两国虽文化不同,但有许多共同之处。中国需要强大的俄罗斯,俄罗斯需要强大的中国。了解中俄文化差异有助于开展交流,加强中俄文化交流有助于促进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军事等各领域的共同发展,交流对中国、对俄罗斯的发展都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的中国和俄国都经历了一次伟大的革命,而革命后建立的两个政府却迟迟没有建交。其原因一是两国革命的性质不同,一个是社会主义革命,被资本主义国家孤立,一个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投入资本主义国家的怀抱;二是中国由于协约国成员的身份,只得追从西方列强;三是北洋政府在外交上一反忍辱退让的常态,对苏态度强硬;还有如西方列强对中苏关系的严重干涉以及苏俄对中国革命的支持等。尽管1924年中苏签订条约建立了外交关系,然而由于北洋政府对西方列强的依附,最后还是被英美日拉入了反苏俄同盟。  相似文献   

13.
中俄是当今世界的两个大国,对国际政治格局有重大影响。在全球化的今天,中俄两国的安全合作日益广泛而深入,自然也面临着很多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4.
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进行的改革,是俄国从东方文明转入西方文明过程中的一次社会大变革。然而,彼得在全面学习西方的同时,却强化了国内的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对外奉行帝国政治。其结果是又拉大了俄国与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差距,使俄国在后来的200多年间不断地落后于西方。彼得一世改革的“欧化”与“专制化”是诸多矛盾现象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15.
梅德韦杰夫在成为俄罗斯总统后,十分重视发展与亚太地区国家的关系,并多次强调面向亚太地区的外交是俄罗斯对外政策的优先方向之一。朝鲜半岛在梅德韦杰夫政府的整个亚太战略中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是其整个亚太战略下的重要组成部分。梅德韦杰夫自2008年5月成为俄罗斯总统以来,其半岛政策在很大程度继承了普京政府时期俄半岛政策的实用主义方针,即在维护半岛局势总体稳定的同时争取在朝鲜半岛问题上提高俄罗斯的话语权。但面对朝鲜半岛不断变化的复杂形势,梅德韦杰夫政府的半岛政策也在体现出与普京时期不同的地方。从总体上看,加强经济合作成为了梅德韦杰夫政府对朝鲜半岛政策的主要调整点,而扩大能源合作则成为梅德韦杰夫政府朝鲜半岛政策的主要亮点。  相似文献   

16.
中印俄三国的人口、陆地面积在全球占有很大的比重,目前又是经济增长最为强劲的国家,三国经济改革有共同之处,又有很大的差异。三国国际竞争力比较,中国最强,印度、俄罗斯次之。三国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中国在经济总量、发展速度、宏观经济运行质量、产业竞争力、与全球经济联系、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优势明显,中国与印度可持续发展压力大,中国环境污染问题尤为突出,中国能源消耗量大,印度能源进口依赖性强,特别是石油70%需要进口,俄罗斯拥有明显的资源竞争优势,在人力资源供给方面,中国和印度强于俄罗斯。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中期,发生了一场欧洲范围的巨大冲突,引发了欧洲北部至中近东的广大地域的战事。人们比较熟悉克里木战争,但是几乎不了解1854年波罗的海战争。实际上,1854年的波罗的海战争也是这一场大冲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地表明:法英两国为了谋求欧洲的优势,曾以军事力量直逼俄罗斯帝国的心脏。无疑,波罗的海战争严重地打击了这个帝国的军事威望与国际声誉。因此,必须加强对于1854年波罗的海战争的研究,才能深刻认识当时欧洲列强法英与俄罗斯之间的大冲突的实际状况与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是一个地处欧亚大陆的国家,自彼得大帝改革以来,俄罗斯一直试图走一条西方式的发展道路.但由于自身政治、经济和思想意识等方面的原因,俄罗斯却始终与欧洲诸国格格不入。本文力图以彼得改革后的俄国为起始点,以现今俄国的政治经济为背景,从经济物质层面、政治制度层面和思想深度层面着手分析俄国与欧洲关系的发展脉络和整体趋势。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高教强国之路始于18世纪初叶彼得一世的改革,崛起于20世纪50年代后的美苏争霸。俄罗斯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始终是在传统的“大国意识”和“强国精神”的背景下展开的,处理本国传统和西方经验一直是其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首要问题。俄罗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主要经验有:实行高等教育管理部门所有制。调动部门办学积极性;采取超常规措施,迅速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开创专业教育模式,坚持高等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近现代史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大国的经济发展都经历过由沿海到内地的发展过程。美国的西部开发模式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俄国西伯利亚开发也成为世界边疆开发史上的典型。借鉴美、俄边疆开发的经验,对内蒙古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