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关数据统计发现高校科研领域女性与男性相比,女性层次结构低下,高端人才稀缺,呈现女性“高端缺席”现象.女性“高端缺席”现象一直是国内外学界研究的重点之一,现有研究归结为三类:生物决定论、个人选择论、社会选择论.但从以上三方面影响到女性个体行为如何发挥作用之间存在一个重要环节,即女性主观因素,正是这一因素对女性的科研活动起着行为导向与规范作用.文章试图从主观因素视角剖析高校科研领域女性“高端缺席”现象,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出现了许多女性易装现象,其中尤以木兰、娄逞的故事流传较广.本文拟对历代女性易装现象做一整体梳理,并运用社会性别理论对其做整体观照,考察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女性易装现象所反映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3.
张森 《青海师专学报》2005,25(1):169-171
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女性文学的真正源头,它标志着其女性意识的觉醒.然而,由于受传统意识的限制,20世纪20年代女性文学呈现出觉醒与迷茫、反叛与皈依、希望与失望并存的独特现象.本文试图探求这一景观及其现象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4.
随着日本女性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很多女性进入社会就职,男女雇佣机会均等法时代的到来,推动了女性就职的发展,但女性就职仍面临诸多问题.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日本女性的高学历低就业率现象很突出,家庭主妇也做为一个职业普遍存在.本论文以女性就职观为背景,通过研究女性就职类型、就职问题、日本女性就职特有的“M”型曲线和日本家庭主妇的诞生及作用,探求日本女性家庭归属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是城市中的弱势群体,其劳动权益受侵犯的现象比较突出.受相关法律不完善、用人单位偏见、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与男性农民工相比,女性农民工劳动权益受侵犯的现象尤其严重.女性与男性天然的性别差异决定了女性农民工的劳动权益应该有更特殊的保护,应多方面采取措施切实保护女性农民工的劳动权益,稳妥、快速推进女性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  相似文献   

6.
在清代,泰州地区女性文学出现了较为繁荣的局面.本文试以此现象为研究对象,从经济基础、文化背景、家庭出身等方面分析女性文学兴盛的原因,从而考察泰州女性文人在清代的社会地位,并对这一文化现象作出比较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明清之际,女性文学得到空前的繁荣和发展,在涌现出大量女性作家的基础上,还出现了女性诗人结社现象.本文通过对"秋红吟社"以及明清之际女性创作群体的考证,展示女性诗社的发展和特点,并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分析,不仅反映出女性文学在明清之际的繁荣、满汉文化的交流、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以及"秋红吟社"在这个繁荣中的标志性意义,同时,也反映了长久以来的男性权威对女性生活及女性文学创作的约束力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英语语言中存在着明显的性别歧视现象.本文从语音语调.词汇、语法结构、谈话主题四个方面分析了英语中女性语言的特点,从中可以看出对女性的歧视.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探讨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四个原因,希望对现实交际和外语教学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9.
佐拉.尼尔.赫斯顿的代表作《她们眼望上苍》和艾丽丝.沃克的代表作《紫色》都向读者展示了黑人女性在父权社会的各种逆境中不断寻求个性解放、探索人生价值的艰苦历程。两部小说中女主人公的沉默较为典型,所以探究女性沉默现象可进一步分析沉默现象和女性成长主题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女性主义诗歌,既是一种文学现象,又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对男性传统的挑战,体现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及对女性自身价值的确认,但其强烈的性别对抗姿态,也加剧了两性之间的对立.市场经济的到来带来的将是女性诗歌的转型.  相似文献   

11.
程俊松 《科技文萃》2005,(4):141-142
对于人类来说,男性变女性、女性变男性,的确是不多见的新鲜事.然而在生物界中,这却是一种司空见惯的性变现象.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女性文学作为文坛上的一种特殊现象,其发展轨迹正由关注社会走向关照自我、关注女性自我内心世界,甚至表现为关注女性性心理感受,如此导致了相当数量的女性文学走向性极端.  相似文献   

13.
谢景芝 《红领巾》2005,(4):100-102
英汉语言的性别歧视现象广泛存在于字、词、表达等方面和两种语言使用中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藐视女性的社会身份、贬抑女性自身价值、男尊女卑、厚男薄女等方面.从语言视角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了解女性生存状态,透视其中的性别歧视,加深对女性社会地位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14.
明清小说女性以技复仇描写与社会心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清通俗小说中,女性复仇故事明显增多.其中以武技为主要复仇手段的女性复仇故事,更加具有反文化的意义.首先,以技复仇是对男权文化下女性观的否定,它打破了女性柔弱、女性主内的既定思维模式.以技复仇对儒家礼仪的挑战,树立了女性复仇的独立的道德意识.这类女性复仇人物遗世独立、潇洒自由,她们独立的人格追求,主要体现了道家的文化追求.其作为非主流文化的重要现象之一,冲击着儒家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15.
英语语言文化中存在着男女性别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语音、语义、语法等各个方面.本文分析了英语语言中的女性语言现象,和女性语言的特点,以及这些女性语言特点的形成因素和形成原因.通过分析加深了我们对英语语言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背景的了解与掌握.  相似文献   

16.
在以女性为主角的唐宋艳词中,"过尽千帆皆不是"的女性等待形象几乎是众多男性词家的"最爱",形成了艳词独特的女性等待现象.本文就等待现象在唐宋艳词中的存在状况、男性作家对之采取的审美态度等问题展开探讨,最终追溯男性作家在进行创作时的深层心理内蕴:心理期待、心理错觉及特殊的抒情需要.  相似文献   

17.
美容腐败犯罪作为女性职务犯罪的一种新形式,具有与一般职务犯罪不同的特点,已经对社会各方面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女性公职人员美容腐败犯罪现象的产生与我国不完善的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市场秩序、文化环境密切相关,制定合理有效的措施从根本上铲除女性美容腐败犯罪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8.
宋代女性掀起了古代女性文学创作的一个高潮,在男性话语占主宰的文化氛围中,这是一个非常可喜又非常值得关注的现象.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宋代女性的词作进行分类阐释,凸现女性文化心理和精神.  相似文献   

19.
运用测试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三明市高校高级知识分子体质状况进行研究.测试结果表明:男性各年龄段以及女性5559岁年龄段BNII均值都超过24,超重、肥胖的现象较为严重.男、女高级知识分子身体素质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男性的上肢力量要优于女性,女性的柔韧性要优于男性,盖异均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20.
汉代的女性频繁而广泛地使用方术,是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而通过对相关问题的考察可以发现,汉代女性在方术活动中扮演了发明者和传播者的角色.作为巫者,女性曾是早期历史上主管祭祀活动的官员,与祭祀有关的媚道、祝诅等方术可能都是由她们发明的.而在女性的日常生活中,驻颜、房中等方术关系女性自身的发展和生活幸福,因而女性对于这些方术的发明无疑也有巨大贡献.另外,女性在方术的传播中曾扮演了师者的角色,这一点也是应当引起注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