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4 毫秒
1.
以"微媒介"为基础的"微时代"是大学生所处的时代情境。大学生人际关系不可避免地受到"微时代"的影响。研究发现,微博、微信等"微媒介"虽然方便了大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但并不必然导致大学生人际关系和谐,其过度使用会对大学生人际关系产生消极影响;现实世界依然是大学生人际关系建立的基础和指向。"微时代"下大学生人际关系建构,需要大学生提高自控力,控制"微媒介"交往时间,避免过度依赖网上交往,加强现实世界中的人际互动;提高"微媒介"好友与现实好友重叠度,加强人际关系深度;融合"微媒介"交往与现实世界交往,拓展人际关系空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需要将以上方面对大学生进行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2.
校园文化是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及体现,它具有育人的神圣使命.在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校园文化应从道德伦理、创新精神、民族精神三个方面来关注中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彰显出校园文化真、善、美的功能导向、价值规范与时代魅力,同时也体现出对中学生终极意义上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3.
刘力 《教师》2010,(12):11-12
校园文化是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及体现,它具有育人的神圣使命。在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校园文化应从道德伦理、创新精神、民族精神三个方面来关注中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彰显出校园文化真、善、美的功能导向、价值规范与时代魅力,同时也体现出对中学生终极意义上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4.
当前,微博深受大学生的广泛关注和喜爱。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各种问题,为适应时代要求,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要积极引入微博,充分利用微博这一新载体,来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平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的精神灵魂,对学生的行为选择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近年来,微博兴起,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下向前发展,探究和找寻"微时代"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发挥微博的作用,繁荣高校校园文化,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具有突出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随着微博、微信等通讯工具的广泛使用,人类社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跨入了全新的微时代。在微时代条件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获得了新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在微时代条件下开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为了新的时代课题。探索微时代条件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方式、新思路,既是建设先进校园文化的内在需要,也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校园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创造和经营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认同的实质就是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把校园文化改造成为全体成员认同和肯定的学校文化内容和形式,最终成为师生内在的文化选择和行动自觉。共生理论倡导互动、合作、协调、共赢,这为当前我国中小学校园文化认同过程中存在的以个体利益为轴心、以个人尺度和目的去评判和"编造"校园文化的个体主义窠臼提供了反思工具。共生理论视域下的校园文化认同应是由学校师生在相互交往中合作、协调与理解,生发出基于本土和自身的共同体心理倾向,进而实现全主体认同。互动共生是中小学校园文化认同的内在运行机理。在多元主体参与式互动中平等共进化校园文化、在"地方性知识"中构建互惠共生的关系、在"集体记忆"生成中趋同文化认同心理有利于融通校园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8.
张晓勋 《班主任》2012,(12):14-15
近期一项针对中学生的网络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中学生中七成拥有微博;在有微博的学生中,五成平均每天更新微博5条以内,三成每天更新5至10条,两成每天更新10条以上。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每天忙着"织围脖",乐此不疲,成为不折不扣的"微博控"——这种对微博极端依赖的情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面对这个时代带来的教育命题,班主任既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也不宜简单粗暴地严厉禁  相似文献   

9.
在以Facebook、微博、切客等为代表的新网络社交时代,现实生活中的个体特征及人际关系已越来越多地映射到网络,真实社会与虚拟网络相互交织,不在场交往日渐成为人际互动的主要方式,而移动终端的出现更加突显了网络区隔。这一系列的改变势必在人们的自我呈现中通过前台的变化、印象管理方式的更新以及文本沟通方式对传统沟通技巧的冲击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嘉应学院学报》2015,(7):85-89
从信息呈现形式、话题设置、交流互动三个维度对新浪微博认证的15家人气高校官方微博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发现:高校官方微博的信息呈现形式多样,但更偏好于简易操作的表现手段;高校官方微博的话题活动影响力大,但话题类型未能充分满足学生的信息需求;高校官方微博的交往主体多元化,但彼此间的互动频率依然不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成立专业的多媒体运营团队,结合高校自身的利益和学生的兴趣,形成线上获民意、线下促解决的微博模式等相关的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微博为主的微媒介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主流,使人们进入"微时代"。微博的到来给人们提供便捷的交往方式,但也给人们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尤其对当代大学生生活在"微时代"下,如何应对微博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带来的消极影响,是国家现在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微博以其信息传播的“自主”、“互动”、“便捷”等特点为中学生所接受.本文从微博应用于研究性学习的价值研究、优势分析、应用成效、问题对策等方面进行剖析,试图通过微博寻求信息技术推动学习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异性交往是中学生生理成熟的表现,正常的异性交往是他们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家庭、学校、社会的不正确态度常常成为中学生异性交往不正常发展的催化剂。对中学生异性交往常常存在以下一些误解:一、学生主要任务是读书,与异性交往是长大以后的事情。其实,读书只是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使"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就必须关注课堂中学生的奇思异想,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性这个目标,在尊重学生的不同个性与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引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建构知识体系,诱发学生的动态生成,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时代下,"微博"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乃至思想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微博"也使得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培养中学生的协作精神,是全面提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要求。把握正确的培养方法,选择合适的培养内容对于培养中学生协作精神非常重要,在培养中学生协作精神的同时教会中学生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及人际关系的处理。在把握正确的培养方法上要以日常班级活动为载体,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中心,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辅助多途径培育中学生协作精神。在选择合适的培养内容上重点培养学生的沟通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7.
微博创新了互联网时代人们沟通交流的途径,也改变了政府参与社会管理、与社会公众互动交流的方式,政府官员的微博日益成为与民众沟通的新平台。浙江省3 000多名干部开微博,使政务微博初具雏形,现阶段如何发挥政府官员微博的传播优势,已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关心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同伴交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锡来 《教育探索》2006,(5):100-101
中学阶段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时期,中学生与同伴交往的需求欲望十分强烈。随着中学生同伴交往范围的不断扩大,一些不良的交往心理也随之产生。因此,研究中学生交往过程中出现的认知障碍、情感障碍、人格障碍和能力障碍等问题,并探寻解决的对策,是引导中学生正确进行同伴交往,促进其完成社会化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从特点来看,首先,学生互动具有一贯性。班级中学生的行为是建立在彼此的人际认知基础上的。交往的连续性,使学生之间对每个人的行为,以及行为所  相似文献   

20.
王维 《文教资料》2014,(1):39-40
语文互动教学的实质是交往,交往的本质属性是其主体性。因此,要实现高质量的语文教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使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展示,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学生作为语文教学的主体和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互动教学中的主体性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对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习效果的强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