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构成要素及水平测试缺乏实证性的研究,阅读测试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套路:选用一两篇文章,从字词句篇、标点符号、语法、修辞、理解、感悟等方面命题。测试结果也仅仅是算一下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至于测试题目的效度、信度,乃至区分度.则很少有人去作统计分析,更少去作学理的考查。阅读测试命题随意性大,缺少科学的测试标准与命题规则,想考什么就考什么,想难一点就难一点,与实际的教学越来越远。“教学”与“考试”的背离就像“猫捉老鼠”.“教的”在猜“考的”,“考的”在躲“教的”,往往出现“教的没考。考的没教”,  相似文献   

2.
考试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学习形式。改革考试制度,应让学生参与考试的每个过程,让学生把考试作为自己的事,消除以往被动地等考、紧张的心理和死记硬背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动一番脑筋,让考试评价的过程始终充满人文气息,使学生从中体验乐趣。一、主动参与——愿考1.让学生参与命题。江苏省张家港市塘桥中心小学校中、高年级不少教师放手让学生出卷,在班内进行展览,还把优秀试卷作为大家练习的内容。让学生参与命题,其实就是学生自己整理知识、主动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许多学生的热情很高,而考别人…  相似文献   

3.
考试,是衡量学生学习状况的一把尺子。语文考试,应该让学生体验到什么,如何命题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命题。下面是我校近两年来语文试卷中的案例可供大家借鉴。一、回归生活,让学生体验语文是有用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它不仅仅是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就评价而言其实践性强弱将直接影响教师课堂教学的走向换言之,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通过试卷“考”出来。案例一:(四年级试题)暑假里,你和妈妈来到南湖公园,…  相似文献   

4.
“教考分离”,在我国学校教育领域,尤其是基础教育领域极为普遍。笔者曾对某省中学的校内考试情况作了一个抽样调查,发现80%以上的中学期中、期末考试都使用地区统一命题。一般都是各地教研室或由教研室指定某中学骨干教师命题。即使是学校自主命题,大多也采用“教考分离”的方式。不但基础教育如此,现在不少高等院校也在提倡所谓“教考分离”。为什么这么多学校都在提倡“教考分离”这种测评方式?其实质反映了怎样的教育观和评价观?它是否真实体现了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势和需求?一、原因解析1.理论溯源为了使考试能准确地测量出学生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5.
命题与评价,自然会遇到三个问题:考什么,怎么考,怎么评。“考试设计的核心问题有三个方面:测量什么、如何测量、如何对测量结果进行量化,即如何评分。”在最直观的层面,语文命题可以表达为须明了语文“考什么”与“怎么考”。就是说,命题者要处心积虑地研究并试图解决这两大问题。这两个问题解决了,“怎么评”也就不是很困难了。首先要解决的是“考什么”,就是考试目标的制订,这问题似乎很容易,但是情况恰恰相反,语文界始终没有弄明白,或者说始终糊涂着。  相似文献   

6.
一、端正命题指导思想小学教育是基础性教育。考试评价不是选拔,不是要把学生考倒,让学生考得灰溜溜的,应该是让考试成为学生一次精神的体验与愉悦。应让语文考试成为点燃孩子心灵的火种;成为教师的一次检验,一次关怀,一次企盼;成为学生的一次体验,一次展示,一次创造,一次满足。二、命题内容突出“四性”命题的内容要体现“四性”,即基础性、综合性、生活性和人文性。1.基础性语文考试的内容要考查学生最基本的语文知识、能力和习惯。这些内容应该是语文的根、语文的本,是语文的保底工程,是学生应知应会的内容。要牢牢抓住,不能忽略和放松。…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各地的中高考改革方案陆续出台,语文学科的考试多少加大了比重。一时大家议论纷纷。其间最根本的问题是:语文应该考什么?应该怎样考?前者涉及语文课程价值,后者涉及语文考试技术。只有正确理解语文课程价值,准确把握语文考试技术,语文教与学的实践才会回归于语文本身。语文应该考什么?坚持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和实践性,把语文同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体  相似文献   

8.
一、语文教学“生活化”1.语文讲读“生活化”语文讲读“生活化”,是指课堂语文讲读要面对小学生生活实际,寻找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课文走进学生的生活,同时又让学生进入作者的心灵。例如我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充分证明了情感的升华是源于生活的,感悟不一定借助实景实物,更多的是一种感觉的迁移,是一种情感的体验与共鸣。联系生活,借助想象,学生可以体验未曾经历过的事,学生在这样的感悟过程中,不仅提高了阅读能力,同时也获得了情绪性体验,达到了“寓情于教,以教育情”的目的。2.语文训练“生活化”语文训练“生活化…  相似文献   

9.
不少地区将初中毕业考试与升高中选拔考试合并(姑且称为毕业考与升学考的“两考合一”形式),并作为重要经验之一,大加褒奖,大有成为固定模式之势。笔者感到这种考试模式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目标不符,理由是:一、“两考合一”不能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以为采用“两考合一”方式能使学生减少参考次数,从而减轻过重负担,这纯粹是倡导者的一相情愿。实际情况是,它非但没能减轻学生负担,反而加重了学习处于中下游的学生的负担。因为,当今的初中升学竞争几乎达到白热化程度,面对“一考定终身”的巨大压力,许多学校都尽量压缩授新课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
语文源于生活,又广泛地运用于生活。课标指出:要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生活中提高。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运用语文的意识和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评价方式之一的考试,其根本目的就是让教师更加有效地教,让学生更加有效地学,所以,语文考试的命题既要有语文味,也要有生活味。综观2011年小学毕业试卷,可以欣喜地发现,很多地区的试卷体现出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散发出浓浓的生活气息,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就在身边,从而增强学、用语文的意识,养成在生活中学、用语文的习惯。  相似文献   

11.
万斌 《考试周刊》2012,(76):5-6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考什么?如何在命题中渗透新课程的思想,体现新课程的精神?这些问题一直现实地摆在我们每一个教师的面前。笔者认为,语文考试命题要一改机械单一、重复练习、内容僵化、了无情趣的模式,要努力探索开放而有活力的命题形式,让命题重点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起到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功效。  相似文献   

12.
1987年江西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合格证书文化专业知识考试(以下简称“证考”)的阅卷登分、成绩通知、试卷分析等工作已于去年11月底全部结束。现对1987年考试的命题和考试结果作简要的介绍和分析,以求总结经验,进一步做好1988年的证考工作。 一、1987年证考情况的简要分析 1987年的证考试题卷,中学各科目是由国家教委统一命题的,小学的八个科目是由省里组织命题的。 在命题工作开始前一个多月,省证考办就组织人  相似文献   

13.
万斌 《考试周刊》2012,(68):8-9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考什么?如何在命题中渗透新课程的思想,体现新课程的精神?这些问题一直现实地摆在每一个教师的面前。笔者认为,语文考试命题要一改机械单一、重复练习、内容僵化、了无情趣的模式,并努力探索开放而有活力的命题形式,让命题真实地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功效。  相似文献   

14.
国家教委近期发出《关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凡有违反上述条款的部门、组织和个人,将社会助学工作的意见》,其中规定:‘教考职责分 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处以迢报、警告和取消命题工矿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基本原则,‘办考者不办 作人员、命题教师、主考学枚、受助学生当年考学,办学者不办考,命题者不辅导’.试资格的处罚.(摘自《报刊文摘》100P期)自学考试必须做到“教考分离”~~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考试是教学的指挥棒。传统小学语文试卷中的一些作文题目,如《我熟悉的一个人》《我最敬佩的一个人《》一件有意义的事《》一件难忘的事《》一件有趣的事《》暑假见闻》等,僵化、俗套,导致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荒于观察,疏于体验,懒于思考,进而空话、假话连篇。在近几年的命题作文考试中,我注重儿童生活的真实表达和思想的自由交流,给作文教学带来了生机。一、命题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小学生作文与所谓的“重大”“崇高“”有意义”并无…  相似文献   

16.
“考”与“教”的辩证关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臧铁军在学校教育中,考试与教学常是相对应的。但“考”与“教”究竟谁服从谁,却常引起人们的争论。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一样,考与教的逻辑循环在讨论中构成了又一个怪圈。这里所说的“考”仅指专为评定学生的考试。为...  相似文献   

17.
转变考试的功能,创新考试命题形式,正确处理好积累与运用、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关注学生独特的感悟与体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更好地把语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学习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考试,可考试的目的应该是为了学习。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的考试就像部队练兵那样频繁,能叫得出名称的,诸如“单元测”、“周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质量检测”、“毕业考”、“摸底考”、“模拟考”之类,没有名称的即兴考试随时都可能有。对于语文这一科而言,那些平时认真听从老师教导、刻苦地去做大量习题的学生想每次考得“高人一筹”,就像那些平时只喜欢看“闲书”、读“闲报”,不愿意做习题,看起来不热爱语文学习的学生,你希望他每次都考得一塌糊涂一样,很难。既然如此,学生就很容易得出这…  相似文献   

19.
解析“教考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考分离”,在我国学校教育领域,尤其是基础教育领域极为普遍.笔者曾对某省中学的校内考试情况作了一个抽样调查,发现80%以上的中学期中、期末考试都使用地区统一命题.一般都是各地教研室或由教研室指定某中学骨干教师命题.即使是学校自主命题,大多也采用“教考分离”的方式.不但基础教育如此,现在不少高等院校也在提倡所谓“教考分离”.为什么这么多学校都在提倡“教考分离”这种测评方式?其实质反映了怎样的教育观和评价观?它是否真实体现了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势和需求?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知识,体验语文情趣,用语文理解生活、感受生活、装点生活,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使小学语文教学突破“应试教学、应试语文”的束缚而成为“生活语文”,使学生充分体验到现实生活处处有语文,生活时时是语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