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买过东西没有?会买吗?买东西可有学问了,谁来说说买东西时需要注意些什么?(生说,师板书:说清楚,会挑选,会讲价,会付款)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可说着容易做着难,如果让你们帮助课本中一个叫张小雨的小朋友买文具,这个任务能完成吗?生:能!师:现在我们就把课堂当成一个超市,我做售货员,这是我们的文具专柜,比一比谁最会买文具。师:我是售货员小王,欢迎大家到我的文具店来。(师摆铅笔、橡皮、笔记本、水彩笔……)快来买吧,我店里的东西物美价廉。谁是第一个顾客?生:阿姨好!师:小朋友真有礼貌,你…  相似文献   

2.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数量词。那么,什么是数量词呢?其实,这个问题特别简单,虽然我们以前从没有学过它,但同学们早已在生活中运用了它。不信,咱们表演一个小节目,看里面有没有数量词?我这里开了一个小商店,请几名同学来买东西。  相似文献   

3.
(教师通过复习旧知、激情引趣、导入新课内容,师生共同制定教学目标。)师:刚才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大家都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那么你们想用什么方法学到这些知识呢?生:我想像上节课一样看书自学,掌握这节课的内容。生:我看到我们桌上有学具,我们想做实验,通过实际操作看看能不能解决同学们的问题。(每组课桌上都有一组推导圆锥体积的学具)师:刚才这两名同学选择的学习方法都可以,那么同学们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呢?生:老师,我想把前面两名同学的方法结合起来,既看书还操作,可以吗?师:当然可以啦,你很聪明,想得很好…  相似文献   

4.
一、引入师:小朋友们,你们一定帮爸爸妈妈买过东西吧?买过什么?生:我帮奶奶买酱油。生:我给妈妈买她喜欢吃的瓜子。师:帮家长买过东西的小朋友举手。(绝大多数小朋友都买过)看来我们101班的小朋友都特别能干。你们愿不愿意帮张老师买东西呀?生(大声地说):愿意。师:非常感谢。但是我有个要求,不仅帮我挑选出满意的商品,还要帮我算一算价钱,行吗?生:OK.二、展开(一)买毛巾和牙膏师:瞧,超市的东西可真多呀,有生活用品、学习用品、零食、玩具等。我们先来到生活用品区。我挑了3块比较漂亮的毛巾和3支牙膏,但是…  相似文献   

5.
片段一:哪里有岩石 师:(出示一块花岗岩)同学们认识它吗? 生:石头。 生:是一块岩石。 师:对,平时我们都叫它石头,科学名称叫岩石,刚才两个同学回答都正确。这块岩石是花岗岩,是老师从家乡黄山采集来的。根据你们的经验,在哪些地方可以找到岩石呢?  相似文献   

6.
张营 《山东教育》2002,(16):37-37,38
一、情境导入电话铃响。师:对不起。电话铃响了,我去接一下电话,请稍等。师:喂。您好。请问找哪位?啊。是李老师呀,我就是。您找我有什么事吗?今天下午到教委参加班主任培训,是这样吗?好的,我知道啦,谢谢您。再见。师:同学们,刚才老师接了个电话,你听到老师说什么了吗?生:我听到老师说今天下午要到教委参加班主任培训。师:你听得真仔细。那在老师打电话过程中,你还发现了什么?生1:我发现老师很有礼貌。师:那我说了什么,你觉得很有礼貌?生1:开头说了“您好”,最后还说“再见”。师:你听得很仔细,说得也很明白。…  相似文献   

7.
一、创设情境 师:刚才有两个同学向我介绍了在计算一道乘法时,发现了一种简便的计算方法,我们班的同学有没有信心自己发现这种简便算法? 生:有。 [评析]情境的铺垫,摆脱了传统数学课堂过于低沉的格调,激发了同学们探求新知的欲望,活跃的场面为新知教学营造了最佳氛围。 二、主动探究 师:让我们先看看这些乘法中的第一题(出示例5:360×24),这道题究竟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呢? 生:这是一道被乘数的末尾有0的乘法。 (师板书:被乘数 末尾有0) 师:那么被乘数末尾有0的题应该怎样算?有没有简便一些的算法?先请大家…  相似文献   

8.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复习四”中的第四题是:“看图说反义词,看谁说得多。”其教学片段为: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分小组说了反义词,现在大家一起看图来说,看哪些小朋友说得清楚,说得多。同学们要动脑筋,想好再举手,一次能说几对反义词,举手时就伸出几个手指头表示,好吗?(大屏幕显示题中“一个大圆柱和四个小圆柱”图画)生:我说一对:“大与小。”师:什么大?什么小?能用句子回答吗?生:有一个大圆柱是黑颜色的,有四个小圆柱是白颜色的。师:说得真好。说了两对反义词,请你说出来好吗?生:“大”的反义词是…  相似文献   

9.
一、课例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最近电视里在播出什么比赛吗?生(异口同声):世界杯足球赛。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足球(出示)。你们知道足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生:足球的外面是一层牛皮,里面是橡胶层,橡胶层中间充满了气。师你知道得真多。老师手中的足球哪部分是牛皮做的,谁能把它指出来?生1:(上前,摸球的外壳)这就是足球外层的牛皮。师:那你到前面来指给大家看,(生1上前,摸整个球的外层)(其余学生笑)师: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生点头)师:那么,刚才这位小朋友用手摸的是这个足球的什么呢?你们能不能给取个…  相似文献   

10.
14·《松鼠》片断实录师:(出示“松鼠”挂图)同学们,图上画的是什么动物?生:松鼠。师你怎么知道是松鼠?为什么不说它是一只老鼠?生:老鼠的尾巴又细又长,不像这样毛绒绒的;老鼠的面容没有这么好看;老鼠的身体没有这么大,四肢也没有这么强健。师:可见,同学们很善于观察。下面请大家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圈出描写松鼠特点的词语。师:(找一位眉清目秀的学生L台)现在,我要大家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个同学的面容,可用哪个词?生:清秀!师:“清秀”经常用来写人,杨老师也是人,能用“清秀”形容吗?为什么?生:(笑)不能。…  相似文献   

11.
一、复习师:同学们,大家知道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或量距离时用长度单位,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生:米、厘米。师:谁能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1米分别大约有多长?(学生比划。)二、导入新课师:如果我们要量教室的长,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生:用米比较合适。师:如果要量课本的宽呢?(学生答用厘米。)师:要量橡皮的厚度呢?(学生答用厘米。)师:是吗?你知道橡皮的厚度在哪儿吗?请同学们拿起自己的橡皮捏一捏。(学生捏橡皮。)师: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请看这是放大的橡皮(图略),从上边起量到下边的长度是橡皮的厚度…  相似文献   

12.
片段一 出示情境图: 师:从图中,同学们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生:从图中,我知道了1个书包20元,1个笔记本5元,1盒水彩笔18元。生:图中一共有3个人,小军、小晴和售货员阿姨。师:要解答“一共用去多少钱”这个问题,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生:我们要知道是谁买的东西,买了什么东西。  相似文献   

13.
师:同学们,听一听录音,猜猜看,录音机里的小朋友是谁?播放录音:我是二(1)班的同学,每天,我都第一个到教室,一进教室就连忙打扫卫生,当我看到大家在于净、美好的环境中学习,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啦!师:你们猜录音机里说话的小朋友是谁啊?生:我们班的仇兆章。(评:从班上学生中挑出实际的人,并从实际的事入手,不仅切题,更易于激情,可谓课伊始,情已聚。)师:仇兆章做这件事时,心中想到了谁?生:想的是大家。师:像他这样心中想着别人,就叫心中有他人。(板书:心中有他人)(评:一问一答,课题的出现流畅、自然。)师…  相似文献   

14.
一、引出课题师:同学们看,黑板上挂的是什么?生:是广告。师:对。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以广告为内容的活动课———学做广告。二、认识广告师:学做广告,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广告。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播放录像———内容是一些广告招贴画、流动宣传车等)师:大家在录像中看到了什么?我们都能在哪些地方见到或听到广告?你会做广告吗?生:(自由谈:从电视上、广播上、报纸上、杂志上、广告牌上、车体上……)师:可以说,广告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大家结合生活实际谈了这么多,说明同学们平时十分注意观察事物。(板书…  相似文献   

15.
一、案例 片断一: 师:同学们,听了刚才两位同学的分角色朗读,你们觉得他俩读得怎么样? 生1:a同学读得好,声音很洪亮。  相似文献   

16.
王霞 《宁夏教育》2006,(6):53-54
一、案例在学生初步理解12后,教师组织学生利用手中纸片折出12。教师在让学生展示作品时,却发现了其中有一个学生把一张圆形纸片平均分成了4份。师拿起该生的作业纸,故作惊喜地问:“能把你的折法介绍给其他小朋友吗?”这位同学高高举起手中的圆形纸片,说:“我把它对折,再对折就得到了14。”师:“14是什么意思呢?”生:“我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4份,一份就是它的14。”(教师把作业纸贴到黑板的最高位置)师:“同学们,刚才老师要你们折12,这个小朋友却折出41,大家对这事怎么看?”生1:“老师,他折多了。”生2:“我想他没有专心听讲,没有按照老师的…  相似文献   

17.
一、谈话导入师:你们今天早上吃了什么呀?生:我吃了面包,喝了牛奶。生:我早上吃了稀饭和鸡蛋。生:我喝豆浆,吃鸡蛋和包子。师:XX同学,你早上吃什么的?生:我没吃早饭。师:你们觉得她没吃早饭这种做法好吗?生:不好,肚子会饿的,还会头晕。师:听到了吧,今后每天都要吃早饭。老师早上买了馒头和豆浆吃。馒头大家都吃过,但有谁见过做馒头的过程呢?(学生一时间沉默了。)  相似文献   

18.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围坐成五组)师:老师课前为每组同学准备了一袋精盐,放在你们小组的桌子上,请每个同学都用手去掂一掂,感觉一下这袋精盐的重量。(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每人都用手去掂精盐,感觉一袋精盐的重量。)师:谁能告诉大家这袋精盐的重量是多少?生:这袋精盐上标着净重1000克,我认为这袋精盐的重量是1000克。生:这袋精盐的重量是1000克。师:好。两名同学说得对,这袋精盐的重量是1000克,也就是1千克,又叫1公斤(教师边说边板书:1千克=1000克)。下面,让我们通过实际操作来进一步了解1…  相似文献   

19.
【案例】在学生初步理解12后,教师让学生利用手中纸片折出12。其后发现有一个学生把一张圆形纸片平均分成了4份。老师惊喜地问“:能把你的折法介绍给其他小朋友吗?”这位同学高高举起手中的纸片,说“:我把它对折,再对折就得到了41。”师“:41是什么意思呢?”生“:我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4份,一份就是它的14。”(教师把作业纸贴到黑板的最高位置)师“:同学们,刚才老师要你们折21,这个小朋友却折出14,大家对这事怎么看?”生1“:老师,他折多了。”生2“:我想他没有专心听讲,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折。”生3“:虽然他没有按要求折,但我觉得他挺有创造…  相似文献   

20.
一、课初谈话,唤起阅读期待师:同学们,听你们班主任说,许多同学都有自己的课余爱好。那么,谁能说说自己课余时间都喜欢干什么?水平怎么样?生:我课余喜欢打乒乓球,班里没有我的对手。生:我课余喜欢唱歌,老师和同学都夸我唱得好。……师:刚才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觉得大家果然很棒。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通过《鱼游到了纸上》这篇文章去认识一位新朋友,看看他有什么爱好,他的爱好达到了什么境界。(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师:回想一下,当你第一次读到这个题目时,你有没有疑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