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3 毫秒
1.
课堂是对学生实施管理教育的重要场所,教师通过课堂任务的不断完成,实现着整体教学计划的最终完成。在体育实践课的课堂上,如何对学生实施管理教育,以确保高质量、高水准的完成教学计划,是我们应该不断深入探索的课题。古人云:教不严,师之惰。古时如此,现今亦然。只有把“严”字放在思想道德高水准的天平上,教师才会发挥出其应有的客观效应;又只有把“严”字放在学生可塑性强的基点上,才会收到其应有的可靠效果。下面就实施强化管理教育,提高专业排球实施课教学效果的问题,谈谈个人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严师出高徒”的说法。然而,高徒并不是严的必然结果,严、可能出高徒;也可能出不了高徒。因为有不同的严。前不久,曾看到一则报道:一位老师因为学生不注意听课,就拧学生耳朵。结果,用力过猛,把学生的耳朵拧坏了。当然,这位老师受到了处理。然而,这位老师却说他拧学生的耳朵,是出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这里,我们且不分析这个老师的“严”所包含的心理成分,单就“严”的后果来看,就叫人有点害怕。我想,如此之“严”,非但出不了高徒,恐拍会出几个身心不全的人。因此,如此之“严”万万提倡不得!怎样的“严”才是我们应该提倡的呢?首先,我们提倡的严,应当以爱为前提。自  相似文献   

3.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有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也是我们做老师的基本素质。还有,就是讲究用科学的方法对班级进行管理,我个人认为对班级的科学管理主要体现是“:严”“、细”“、恒”和“做好表率”。一、班主任的工作要“严”“严”是对学生的要求。要求学生遵守严明的纪律、严格的行为规范,要求有严密的学习计划和严谨的学习态度。同时也要求教师对学生有慈母般的爱,并给学生起码的尊严。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掌握教育艺术的基本功,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就必须具备这样的基本功。了解学生,就有可能对学生…  相似文献   

4.
《华章》2007,(Z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学生是阅读主体,教师是学生阅读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呢?一、引导质疑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5.
什么样的语文教师才最受学生欢迎?什么样的语文教师才能最有效地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当学生对其产生了亲近、热爱、崇敬之情感时,语文教师的传道授业便能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学生心田,潜移默化地铸造学生的灵魂。这样的教师便是具有亲和力的教师。  相似文献   

6.
以火灭火     
听一位自然教师讲《燃烧与灭火》一课,教师提出:“大草原着火怎样扑灭?”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位教师的话音刚落,学生的思维立即活跃起来,发言非常热烈。而且有的学生的发言出乎我的意料,使我感触很深。一名学生首先回答说:“可以用人工降雨扑灭”。教师说:“没有云怎  相似文献   

7.
高校中的“两课”教师对待低考分学生要切忌“三不问”,即一不问学生的出勤情况;二不问学生的听课情况;三不问授后效果如何。而要严把“三关”,即严把出勤关,严把听课关,严把效果关。为切实提高低考分学生的素质,“两课”教师还要做到:第一,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第二,努力提高授课内容的生动性、实用性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第三,提高对学生的期望值,注重“表扬”和“期望”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热爱学生就要严格要求学生。热爱学生不是迁就、放任学生,也不是溺爱学生,而是坚定不移地要求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前进,只许他们学好,不许他们学坏。严格要求和热爱学生似乎矛盾,其实并不互相排斥。“爱”表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严”表明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严出于爱,爱寓于严,严爱相济才能教育好学生。如果爱而不严,那是放纵学生,不是爱而是害;如果严而不爱,这种严就会成为学生的“耳旁风”,使严落空。当然严要严得合理、严得适度,不能严得过分而成为苛求,使学生望而生畏;也不能降低要求,任何学生不经过努力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那就丧…  相似文献   

9.
用现代教学理念来评价教师的一堂课,不是看教师传授给了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看这堂课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如学生是否会主动学习,是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学生是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等。一句话,就是要看教师是否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课堂的主人是不是学生。这样,教师的作用是不是就削弱了呢?把课堂还给学生,不是要削弱教师的作用,而是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古人云:师者,乃传道授业解惑也。”单就“解惑”这方面,对教师的要求就不低。现在,有不少为师者是不能解学生心中“惑”的,有的甚至教师认为是有“惑”之处,学生却能滔滔不绝大…  相似文献   

10.
「严」的标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表现为既关心、照顾、理解、尊重学生,又要严格要求。所谓“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问要变坏”是很有哲理的。那么,“严”的标准有哪些呢?1.严要有度。严既要有分寸,又要恰当。严超过一定的“度”就是非人道的了。2.严要有理。严既...  相似文献   

11.
严师小议     
“教不严,师之惰”说的是为师要“严”。“严师出高徒”是一点也不假。人民教师都应当成为勤于治学、勤于教育的严师,以便为社会主义祖国的四化建设培养更多的又红又专的人才。怎样才算名副其实的严师呢?我认为首先应当严于责己。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历代“责己”“重以周”的严师佳话不胜枚举。教师“责己严”必须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相似文献   

12.
在班级工作中,对学生的管理要宽严有“度”。这个“度”很有学问,我们做教师的应掌握这个“度”。宜宽则宽,宜严则严;宽严有度,宽严有道。具体来说,应做到“五严七宽”:一、五严1·老师对自身的要求要严,严于律己,让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做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做到了  相似文献   

13.
我刚走上教师工作岗位时,学校就让我当班主任。我受宠若惊,也是信心十足。我以为,凭着自己这么多年学到的知识,凭着自己对教师职业的一腔热情,我一定不会辜负学校领导对我的信任!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拿到每学年评选一次的校文明班的荣誉称号! 怎样做个好班主任?怎样管理好班级?当时我的想法很简单,就一个字:严。我坚信严师出高徒。古语有云:“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学生如果犯了错误,哪怕是极小的错误,我都将严惩不贷,一定要批评得让他怕,让他下次不敢再犯,防微杜渐嘛。  相似文献   

14.
话说“严”     
中国有句俗话,“严师出高徒”。这几乎成了教育界人人熟知的常理。然而,“熟知并非真知”(黑格尔)。何况就教育人培养人的学问来说,即便是真知,也不等于善行。现实生活中不少教师把“严”曲解成严厉,便是例证。何谓“严”?我的理解是:一要严之有理。即任何要求都要符合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准则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有  相似文献   

15.
古人云:“学海无涯苦作舟”,无不有理。但在改革的今天,教师能否有本领,通过导游,使学生“乐作舟”呢? 可探讨的方法很多。鉴于“学习包含着多种心理过程”若巧妙利用学生的学习心理这个“最活跃,最实惠的成份”,则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时可使之进入“欲罢不能”“其乐无穷”的境地。学生的哪些心理可利用呢?  相似文献   

16.
面对新课程标准下的物理教学,教师如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发挥其潜能?我们认为,关键在于引导。古人云:“善教者,善导。”现代教学论也认为,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引导学生怎样“学”。正确的引导,事半功倍。那么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导?导什么?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导“看”提纲指导学生看书,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看什么”,而且要引导“怎么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总结一套对自己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做到“为我所用,用之有效”。1.看知识重点。对重点章节(如牛顿运动定律、动量与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电磁场…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许多学校都实施了“学生评议教师制度”,就是说教师的好坏优劣由学生评定。有人说,这样做,“道哪能尊?师哪敢严?”有人说,这是“大民主”、“一窝哄”,还有人说,这种制度“弊大于利,甚至会积弊成俗”,如此等等,不断责难。我是一名教师,在河南科技学院任教,我认为“学生评议教师制度”好。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是实施教学过程的主要阵地,只有抓好课堂教学,才有希望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中,以下三点是应该遵循的: 一、课堂气氛,“严”“活”结合 良好的课堂气氛应是“严中有活”,“活中有严”,“严活结合”。 所谓“严”系指:①课堂纪律要严格,要让学生专心致志地听讲。②教师讲课的态度要严肃,不能信口开河。③教师对待学生的提问用语要严谨,要鼓励  相似文献   

19.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使笔者深深地体会到:有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这也是教师的基本条件,另外要讲究用科学的方法对班级进行管理。笔者认为,对班级的科学管理主要集中体现为“严”、“细”、“恒”和“做好表率”几字。首先,“严”就是要严格要求学生。要求学生遵守严明的纪律、严格的行为规范,要求有严密的学习计划和严谨的学习态度。还要求教师本身有严慈般的父爱,也要给学生起码的尊严。具体做法是:了解学生、热爱学生、信任学生、鼓励学生,以严格的要求、严明的纪律、细心的爱护、恒久的坚持和做好学生的表率来管…  相似文献   

20.
古人有云: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学习也是一样,独学乐,不如众学乐。一个人学习哪比得上大家一起学习来得快乐呢?其实教师与学生在上课时都是学习过程的参与者,那么怎样才能使教与学的主体都能在学习中享受快乐呢?在课堂上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学习既改变了以往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又使得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得到互换,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