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依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初三思想政治(江苏版)新教材,从2002年秋开始试用。新教材的使用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给我们广大政治课教师实验课改提供了广阔的天地。那么,如何用好新教材,上活政治课,有效地贯彻课改精神,成为摆在每一位政治教师面前的首要课题。一、把握一个“变”字,是用好新教材,贯彻课改,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所谓“变”,就是要求教师转变教材观念,树立新的教材观,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和中学生的思想实际以及课改的目标,必须要求政治教师转变教材观,树立新的教材观。教材不仅是…  相似文献   

2.
人教A版数学新教材内容丰富,蕴含许多思想方法,教师要深度研究、开发和拓展教材,让教材“活”起来。在椭圆焦点弦长的教学中,尊重学生基础,遵循认知规律,创设适切情境,用“活”教材,让学生理解、感知数学本质,在活动体验中“悟”出数学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3.
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是教师备课与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在传统的教学中"教教材"的教材观盛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提出了"用教材教"的教材观。现行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是与新课程改革同步的教材,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在教材中有了深刻的体现。如何更好地发挥新教材的优势,用好教材,这值得广大教师进行不断的实践与研究。笔者现对此浅谈几点自己的体会。一、教学内容体现生活性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  相似文献   

4.
教材是课程的主要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依据,教师不仅要研究、分析、理解和掌握教材编写的意图,还要根据需要挖掘教材的相关因素,使教材更好地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新课程鼓励教师积极能动地处理教材,倡导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新教材给教师留有了足够的空间,如何根据生物课程理念和学生实际合理有效地处理教材,是当前生物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新课程下生物教材处理要把握好六要点。  相似文献   

5.
教材是课程的主要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依据,教师不仅要研究、分析、理解和掌握教材编写的意图,还要根据需要挖掘教材的相关因素,使教材更好地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新课程鼓励教师积极能动地处理教材,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新教材给教师留有了足够的空间,如何根据生物课程理念和学生实际合理有效地处理教材,是当前生物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我认为,新课程下生物教材处理要把握好六要点。  相似文献   

6.
课程改革不仅是教材的改革,更是教学理念的改革,广大教师必须完善教学策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一、用好教材,打造高效的课堂1.认真钻研教材是"用教材教"的基础和前提.新教材是课改理念的文本体现,是一个载体,需要老师去认真研读、感悟、领会,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唯有如此,才能体会新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也才能备出高质量的课.2."用教材教"讲究把教材用好、用活、用实.用好,就是  相似文献   

7.
走进新教材 认识新教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教材首先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当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只有我们的教学观念与新教材基本理念相吻合,才能变挑战为机遇,更好地使用新教材,使新教材充分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8.
教材是课程的主要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依据,教师不仅要研究、分析、理解和掌握教材编写的意图,还要根据需要挖掘教材的相关因素,使教材更好地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新课程鼓励教师积极能动地处理教材,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新教材给教师留有了足够的空间,如何根据生物课程理念和学生实际合理有效地处理教材,是当前生物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我认为,新课程下生物教材处理要把握好六要点。  相似文献   

9.
时下,有些教师在对待教材的问题上有一种偏差,认为老教材烦、难、偏、旧.不能完全“用教材教”,而新教材已经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学习实际,用足教材即可。事实上,新教材也并非完美无缺,也需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实现教与学的加工。因此,笔者认为在处理教材时必须注意“三忌”。  相似文献   

10.
教材是课程的主要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依据,教师不仅要研究、分析、理解和掌握教材编写的意图,还要根据需要挖掘教材的相关因素,使教材更好地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新课程鼓励教师积极能动地处理教材,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新教材给教师留有了足够的空间,如何根据生物课程理念和学生实际合理有效地处理教材,是当前生物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倡导“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有灵活性和开放性。实际上新教材的编写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教学空间和弹性。执教者要因地制宜创造性的加以运用,体现出使用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12.
高中新课程实施要求中学教师教学中应创造性地“用教材”,并成为新教材研究的实践者,这就要求教师深入地理解教材的思想、编写意图,体会教材是怎样表达新课程理念,思索如何实施新课程教学。本文主要以山东科技出版社的“司南”版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人教”版的高中物理新教材为蓝本,讨论分析其特点,以促进高中物理教师对新教材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高中数学教学中对于教材的使用,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从传统教学思路中的“教教材”,到课程改革以来的“用教材教”,体现了尊重学生数学知识构建的实质。研究教材是“用教材教”的坚实基础,“走入”教材之后再“走出”教材,体现了教师的实践智慧。“用教材教”的基础是研究学情。  相似文献   

14.
教材是课程目标、内容及学业质量标准的具体体现,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是教学的范本和脚本。根据新课标修订的新教材是新课标、新理念、新方法的载体。理解教材、用好教材可以提升教学效率,有助于学生与教师的共同成长与发展。本文以上外版高中《英语》的语法使用板块为例,厘清教材语法教学的内容和编排意图,并据此指出语法教学中整合教材的途径,提出语法教学需要遵循整体性、语境化和“教—学—评”一体化原则。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构建的新课程体系,其课程功能、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方面都较之以前有很大的突破和创新。作为一名一线教师不仅要做课程的实施者,更要做课程的研究者和发展者。如何将课程理念很好地转化为课堂行为,需要实施教师精心地设计教学。整个教学过程既是特定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又是全面培养学生的过程,教师必须把“教什么”“、怎么教”“、教的效果如何”统一起来,真正地让美术新教材与新课程理念吻合起来。一、教材趣味横生,贴近学生的生活开展生活实践式美术活动是由美术教育的社会性、开放性…  相似文献   

16.
徐正黄 《物理教师》2001,22(6):17-19
物理教学过程主要包含三个要素:学生、教材、教师.其中,学生是整个教学的核心,是出发点、是基础.人教社出版的高中物理新教材体现了以现阶段高中学生认知结构的状况为出发点,体现了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体现了学生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完善认知结构的发展过程.我们在使用新教材时,需要把握好这些特点,才能更好地用好新教材,充分发挥她的教育教学功能.  相似文献   

17.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需要熟读教材,并注重教学设计的“三性”,让课堂变得鲜活而有“语文味”。阅读教学不能只关注文本“写了什么”“为什么写”,还要关注文本是“怎样写的”。教学设计,需要层层剥开语言的外壳,引领学生进入到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揣摩语言表达的魅力,体现出教师“导”的层次性。  相似文献   

18.
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新教材使用至今10多年了,为了解教师对教材使用情况,调研了天津市河西区与郑州市金水区的523名小学数学教师,结果表明:教材能够比较好的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内容丰富,容量恰当;难度基本合适;教材能够有效指导教师的教学;教材外观漂亮,出版服务比较好.结论教师总体认同教材,认为教材富有特色,尚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9.
孙孜  张萍 《中学教研》2021,(5):30-33
新旧教材在“三角函数”这一章的编写上有很大变化,文章从编排顺序、逻辑结构、内容变化等进行对比分析.面对新教材,教师需要在4个方面加强重视:把握“新”,了解教材变化之处和编写意图;转变“教”,重视发挥教材的引导作用,教学生学会思考;用好“材”,重视教材的二次开发;关注高考与新教材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周萍 《成才之路》2012,(16):60-60
正素质教育的大潮对每位教师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能领会新教材,把握新教材,正确使用新教材,应探索一条新的教育教学思路。首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认真研读课标,以及该条"标准"要求的广度、深度、学习方法等。然后,依据课标组织教学活动,将课标与教材、教材与生活、生活与课堂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教学活动达到"用教材教,借教材学"的境界。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