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匈牙利作曲家巴托克是20世纪初“和浪漫主义决裂”的伟大的革新作曲家。他“从一个崭新的灵感源泉”获得音乐养料,创造了一种景新的世界化音乐语言,其多调性写作手法正是这种创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巴托克多调性作品的分析与研究,从中归纳、总结出巴托克的三种多调性写作手法:双重调性的和声织体配置;以远关系调构成复调;从声部交错中引出新旋律。并对这些手法的形成与匈牙利民间音乐之间的联系作了进一步的剖析。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罗斯作曲家作品为例,探讨其抒情的风格。俄罗斯作曲家作品风格和流派多样性的原因是采用不同的抒情表达方式,可将音乐中的抒情等同为作曲家个人的意识。  相似文献   

3.
里姆斯基—科萨克夫是“强力四人团”中最年轻的成员,连接着俄罗斯第一代民族主义和20世纪初的俄国作曲家。从严守斯拉夫音乐世界的原型和准则到接纳基督思想的过渡,渴望了解掌握格局创作的愿望,这些都为斯特拉维斯基所继承,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东欧和北欧的一些国家先后出现了一批作曲家,他们立志于发展本民族的音乐,在各自的创作中采用民族的题材和民族的形式,反映了民族的风情和民族的精神,这些作曲家被称为"民族主义作曲家或民族乐派作曲家",其音乐被称为"民族主义音乐"。在俄罗斯,由于俄罗斯音乐的先驱格林卡的创作达到了一个新水平,因此这一时期被称为俄罗斯音乐的黄金时代,为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德彪西是19世纪朱20世纪初的重要作曲家,他开创了印象主义音乐,作品《牧神午后》在创作中,既有浪漫主义后戴音乐的影子,又有他独特的印象派音乐的一面。其音乐作品与惯用展开技法的古典乐派、浪漫乐派交响乐相比,更是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6.
简约主义音乐在20世纪西方音乐发展的历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因为其材料发展极其简单并且持久地重复,注定了它一度走向了尴尬的窘境。亚当斯在继承简约主义音乐核心要素的基础上,对之进行拯救与发展,使之成为20世纪音乐文化中最具潜力的音乐创作观念之一。亚当斯因此也确立了自己独成一派的“后简约主义”音乐作曲家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艺术歌曲是声乐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门类。这一体裁以其创作的专业性、内容高度的文学性、诗意性和抒情性以及伴奏与声乐部分的并重性等特点,成为一种具有鲜明个性、深刻寓意和高雅格调的音乐艺术体裁。艺术歌曲这一体裁的起源,与西方早期世俗音乐有着渊源关系,在19世纪的德奥有了很大发展。它对20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及兴盛有着重要影响。20世纪初,随着中西音乐文化的交融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艺术歌曲体裁因其富于文学性的特点和中西结合的特征,而被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并学习了西方作曲技术的一批作曲家广泛采用,他们创作…  相似文献   

8.
19世纪是西方音乐繁荣发展的时期,产生了大批优秀的作曲家和经典作品。这一时期的西欧浪漫主义乐派蓬勃发展,作曲家们首创了多种音乐体裁,对西方音乐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而同时期的东欧和北欧则出现了一批作曲家,致力于发展本民族的音乐,形成了民族乐派。文章对19世纪西方音乐两大流派进行比较,选取代表作曲家和作品详细剖析,展现其音乐审美理念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戏歌”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音乐领域中出现的一个新的品种。它的诞生和发展有一个有趣的故事。现将笔者采访词作家阎肃和作曲家姚明的谈话记录如下: 阎肃:1989年,一个偶然的契机,有人托我写一点北京味的东西。我对北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至20世纪初俄罗斯处于内外交困的政治环境中,但音乐上却涌现出许多把俄罗斯的民族元素运用得非常娴熟的作曲家,因其独特的风格自成一派,被称作"俄罗斯民族乐派"。本文选取了19世纪较有代表性的作曲家:格林卡、强力集团、柴可夫斯基及斯科里亚宾进行作品风格简述,从民族乐派奠基人格林卡开始,到寻求新的现代音乐方向的斯科里亚宾结束,浅析了19世纪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对其他国家、民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现代主义音乐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象主义音乐以后,直到今天的全部西方专业音乐创作。作为现代音乐的第一个流派是表现主义音乐。这就是奥地利的新维也纳乐派。自19世纪初期开始而往后来,德奥独唱艺术歌曲一直都是西方浪漫主义音乐中的重要一脉,包括舒伯特、勒韦、舒曼、弗朗茨、勃拉姆斯、沃尔夫、马勒、理查斯特劳斯等作曲家在内的艺术歌曲创作。而被誉为"新维也纳乐派"的是勋伯格和他的两个学生韦贝恩和贝尔格。他们各自的主要创作虽然都在各种器乐形式或歌剧等方面,但其三人音乐创作的发轫之初,却都是从德奥风格的独唱艺术歌曲开始的。  相似文献   

12.
规模盛大的“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评选、演出、出版活动,将本世纪中国人在音乐这座人类文明圣殿中的作为做了一个世纪性的结论。也因此,吸引了海内外众多作曲家.音乐家来京参加这一盛会。6日,部分音乐家会聚一堂,就当前严肃音乐所面临的困  相似文献   

13.
相对于前几个世纪的音乐,20世纪的音乐变化是空前剧烈的,常使人感到意外和惊讶:出现了表现自然科学或抽象概念的作品,如:《电离》、《圆圈三角四个正方形》,和描写非人间的幻想世界作品等,如:《神秘的宇宙》、《月亮上的银苹果》,还有的作品内容抽象,缺乏感情表现,不知所云。20世纪新音乐有过两次高潮。第一次发生在1910、1920年代。20世纪初,德国浪漫主义音乐继续盛行,瓦格纳、马勒和理夏德·施特劳斯的影响还很大;法国出现了德彪西、拉威尔的印象主义音乐;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于1909年完成了第一首无调性钢琴作品。20年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方音乐的传入,中国“新音乐”开始萌芽,音乐人根据自己的音乐思想进行各类音乐实践活动,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新音乐”初步成型。“新音乐”是中外思想文化交流、碰撞与冲突的产物,也是中国音乐人音乐实践的结果。研究20世纪前期各阶段中国音乐人对“新音乐”的实践,有助于厘清音乐教育思想发展的脉络,明确各阶段音乐教育的思想内涵及其影响,促进当今音乐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钢琴音乐创作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历程,出现了多元化的繁荣局面。那么,在21世纪的今天,其发展状况是怎样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取向与精神内涵是如何融入这些作品当中的,20世纪西方现代音乐对中国作曲家创作的影响又是如何体现的,文中试图对这种多元化状况形成的原因做一探究。  相似文献   

16.
郑彤 《闽江学院学报》2009,30(4):119-122
回顾20世纪初的那段中国音乐史,在以萧友梅、赵元任为首的一批作曲家把艺术歌曲引入中国,将这种主题深刻、旋律优美的音乐体裁与中国诗歌相结合,而赵元任更是作为中国艺术歌曲的创始者,创作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艺术歌曲作品,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书写了永恒的篇章,对中国音乐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20世纪英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重要思想、重要改革实践为主线,将其概括为5个阶段:1、20世纪初至30年代,新技术引发了"音乐鉴赏运动";2、20世纪40-50年代,战争及战后时期凸显音乐的精神教育功能,强化音乐表演传统;3、20世纪60-70年代中期,受先锋派音乐家影响,专业作曲家将当代音乐引入课堂,实施作曲教学;4、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音乐教育研究趋于理论化,通俗音乐进音乐课堂; 5、20世纪80年代晚期至世纪末,政府对教育管理力度加强,<国家课程>的出台为音乐教育的评估和学科地位提供了法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悲剧一直都是艺术家们创作的永恒主题,而拉赫玛尼诺夫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最具有影响力的浪漫主义指挥家、作曲家和演奏家更是将悲剧性在作品发挥到了极致。动荡的社会、忧郁的民族特征、曲折的个人经历以及姊妹艺术的影响是其悲剧性产生的原因,而作品中的“钟声”形象、“死亡主题”、忧郁的旋律、动荡的节奏节拍、暗淡的和声、忧伤...  相似文献   

19.
在钢琴演奏艺术中,踏板的运用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段和演奏技术。印象主义音乐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法国作曲家德彪西首创的一种音乐风格。德彪西的音乐给人们的听觉带来了全新的概念。德彪西钢琴作品中的踏板运用是极为讲究的。踏板技法走表现音乐的技术手段之一,它不能游离于作曲家的思想,同时,踏板运用要以声音色彩的需要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申杰 《教育教学论坛》2011,(10):201-202,140
<正>Ⅰ引言:巴托克(Bela Bartok 1881-1945)作为一名20世纪初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他对20世纪音乐的发展贡献非常大。大多数的人谈及巴托克就会想到——民族主义乐派或著名的钢琴家﹑教育家。但纵观他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巴托克——他对新古典主义热情的追捧。自从开始研究新古典主义以后巴托克就放弃以前所惯用的作曲技法,着手尝试用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