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材料作文由于材料的多义性,给考生审题、立意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到底该如何审题立意,如何构思,我们可以作如下尝试。第一,对主题很鲜明的材料,抓住关键句子,把握材料内涵;根据内涵为考生的作文立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中考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和要求有较大变化。明确各类材料作文的特征并掌握其审题方法,很有必要。一、定向型材料作文。这类命题所提供的材料是考生提炼观点或叙事记人的依据,考生阅读这些材料,必须透过字面意思把握其本质含义。如果考生的审题立意偏离材料所定之向,则会造成偏题。这类材料作文相对来说限制较多,考生发挥空间较小。例如2005年苏州题所提供的材料“:有人说‘人’字是一撇一捺,你是那一撇,我是那一捺,要两个人才能写成。如果人人光想自己的那一撇或那一捺,那么‘人’字永远也组合不到一起”。该题提出的要求是:“根据上…  相似文献   

3.
说起作文入题,不少同学认为就是开门见山,开篇把观点亮出来,这个认识是片面的。要知道"入题"不仅要"入"观点主旨,更要"入"作文材料,材料作文中的材料作为考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作为考生审题立意的载体,二是作为考生入题的切入点。大部分同学写作文只注意到了第一个作用,往往忽视了考题材料的入题。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在老师的要求下都非常注意快速入题,但却忽略了作文  相似文献   

4.
作文是高考语文卷中分值比重最大的一道题,对考生的总分有较大的影响。如果作文出现了问题,往往不仅影响到语文的分数,也会严重影响到考生的情绪,进而影响到后面几场的考试,所以说,作文在一定程度上事关考生高考能否成功。具体而言,考生作文应在审题、立意、构思、选材、书写等方面步步精心,小心谨慎,特别是要做到三步精心,则很有可能写出考场高分作文。  相似文献   

5.
"作文评分标准"对高分作文有"深刻"、"创新"的要求,这大概是思维灵活、积累厚实、语言基本功扎实的少部分考生应该要追求的。考场作文稳是基础,稳是大局,相对绝大部分考生来说,要定天下,还是应该实实在在地写好"三入"文。一.入题。审题准确,立意正确  相似文献   

6.
樊素晨 《文教资料》2008,(8):143-144
材料作文不易猜题、押题,能体现考生的真实水平.正因为如此,这种作文形式审题立意的难度也比较大,学生如何能够准确、迅速地审视所给材料的全部信息,整理出这些信息对于立意的启发性?这就涉及材料审题立意的基本步骤.把握材料抓住关键语句,就找到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充分利用发散思维,寻找立意的角度,就打开了写作思路;找到立意角度与社会现实的对应点,就提升了作文的档次.在此基础上,就能水到渠成地立意成文.只有按照这些步骤,才能准确地把握材料的内涵.正确地审题立意,是作文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7.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也是决定作文成败的最关键的一步。据抽样调查的情况表明,在高考中,一些考生作文得分之所以较低,大多都是由于审题失误所造成的。因此,新的普通高考《语文科说明》,对作文的审题要求从原来的“正确理解题意”修改为“准确、全面地理解题意”。这一改变,对今后的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无疑将起着良好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阳海 《中学文科》2004,(11):43-43
材料作文是近些年来中考作文命题的主要形式之一。这种题型既考查了考生的写作能力,又考查了考生的阅读、分析和理解能力。所以备受命题者的青睐。大家都知道,材料作文对于考生来说,审题是关键,也是写此类文的难点。难在哪里?难在对材料的整体把握,难在对材料精神实质的准确挖掘与表述,难在认识范围的开拓与迁移。据2004年河北省中考考生写的材料作文来看,有一些考生读不懂材料,抓不住实质,审材料偏离题意,结果被打到四类文之列,断送了“半壁江山”。由此可知,考生在写材料作文时,必须把握好审题这一关。材料作文审题一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9.
谢敏 《新高考》2011,(3):10-12
新材料作文又称题意作文,它是近年高考作文命题的热点题型。2010年全国18套高考作文题中,有11套是新材料作文,其他的也多是提供了材料的命题或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的题目由两部分组成,即"材料+要求",要求考生阅读材料,根据自己对材料的理解、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作文。审题是否准确、立意是否深刻,是评判材料作文高下的标准。本文以实例的形式分五点对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加以说明。一、抓关键词句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抓  相似文献   

10.
审题立意是高考新材料作文的关键,但是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却容易出现致命的失误。不少考生因为未能真正吃透材料和掌握审题立意、观点提炼的方法,造成所提炼的观点与材料若即若离、似是而非,甚至南辕北辙、风牛马不相及。一些考生的作文结构很严谨,内容很丰富,语言很优美,如果抛开材料的限制绝对是上乘之作,但就是因为立意失误而只能判为三类文或四类文,甚为可惜。  相似文献   

11.
作文在高考语文中权重较大,但很多考生怕写作文,而且往往陷入审题不准确、文体不明确、中心不突出的误区,导致作文分数偏低。若想避免陷入考场作文误区,考生应在"审题"中反复阅读材料,把握关键词句,理解材料内容与含意;在"文体"上弄清记叙文和议论文的特征,把握不同文体表达方式的差异;在"中心"上加强整体构思,建立内容与观点相联系的桥梁。  相似文献   

12.
张建伟 《现代语文》2010,(4):150-151
一、审题要"风吹草低见牛羊" 审题是作文中最关键的一步。"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因此,考生一定要花足够的时间仔细审题,要看清写作要求,把握好话题的写作范围,准确把握材料的内涵、题旨,确定写作的重点和主题。审题、立意,要求正确、  相似文献   

13.
王世发 《新高考》2010,(12):4-5
一、仔细审题,选准一个立意的角度审题是作文的首要环节。不少考生不太重视这个环节,有的考生不细心审题,不认真比较,拿起笔就写,结果到了快写完甚至已出考场时才发现作文出了问题,却是悔之不及了。"审题"是考场作文的第一个重要环节,丝毫马虎不得,它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因素。一般来说,一道作文题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立意。拿到作文题,考生首先要理解材料和文题的含  相似文献   

14.
总的来看,全国多数省市的高考作文分值是60分,而考生花费在作文上的时间大致是55分钟。那么,在考场上,这55分钟该如何分配呢?笔者认为,要成就一篇高分作文,应将这55分钟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审题立意、列提纲,10分钟。现在各省市的高考作文题多是材料作文,作文材料多则两三百字,少则几十字。但不管字数多少,建议考生花5分钟来审题。如果审题时间少于5分钟,可能就会出问题。因为审读材料不仔细,立意就会出现偏差;立意出现偏差,则满盘皆输。  相似文献   

15.
2009年,各省市高考作文呈现命题作文、话题作文与新材料作文三分天下的多元气象。而新材料作文克服了话题作文宿构、套作的弊端,强调审题过程,在更大限度考查考生的思维与表现能力,因而备受高考命题者青睐。因而准确理解与把握材料内涵,成了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关键,只有准确地理解材料,把握命题者的立意指向,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无论是高考,还是中考,话题作文最为活跃,大有独步考场之势。因此,话题作文的训练和写作越来越被广大师生重视,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话题作文的写作,笔者认为写好话题作文应具备以下技巧。一、审题要准话题作文虽不在审题上设置障碍,但结果一些考生因忽视审题而导致写作偏题、走题。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对于话题作文,写作前必须认真研读引言或材料,明确话题中心语的含义,准确把握写作范围,这样选材构思才能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例如针对话题“考题”,应该明确它是考试之题,考核之题或考查之题,立足于“题”而生发开去才叫扣题写…  相似文献   

17.
科学训练是写好高考作文的前提,考场发挥则是能否拿到高分的关键。临场作文常发生意外的情况,对此有一个心理准备,掌握一些应急措施很有现实意义。临场问题一:审题难以突破[问题诊断]一些考生看到作文题,心里紧张,不知从何说起,草率起笔,不切题意,或迟迟不能想透题意,直接影响文章的质量。[考场对策1]把握材料主旨。  相似文献   

18.
阅读和作文是紧密相联的。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作文训练,特别是审题立意的训练,是语文老师应该抓住的大好机会。审题立意是作文的关键。对学生审题能力怎么训练?除了写作课对命题作文做具体分析指导以外,还应该给学生自己设题作文的机会。学生自己设题立意训练的次数多了,他们的审题能力也就会相应地提高。一般说来,命题作文训练是很有必要的,而且这种训练机会较多,如每学期布置学生写的各类作文等。但要加强审题立意的训练,仅仅命题作文指导是很不够的,更何况命题作文毕竟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一定程  相似文献   

19.
探究型作文挑战考生的审题立意能力 2009年高考语文江西卷一道探究型作文题赫然登场.令习惯于一般材料作文写作的考生措手不及。面对独立审题立意能力的强有力的挑战.一些写作高手中箭落马,败下阵来。这道题是:  相似文献   

20.
探究型作文挑战考生的审题立意能力 2009年高考语文江西卷一道探究型作文题赫然登场,令习惯于一般材料作文写作的考生措手不及.面对独立审题立意能力的强有力的挑战,一些写作高手中箭落马,败下阵来.这道题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