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片段回放: 一、分组探究 (环保小队共有10名同学,男生平均身高142厘米,女生平均身高140厘米,这个小队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学生有三种猜想:①141厘米;②高于141而低于142厘米;(勤低于141而高于140厘米。针对学生的三种猜想,黄老师组织学生分组探究)  相似文献   

2.
片段回放:一、分组探究(环保小队共有10名同学,男生平均身高142厘米,女生平均身高140厘米,这个小队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学生有三种猜想:①141厘米;②高于141而低于142厘米;③低于141而高于140厘米。针对  相似文献   

3.
一、探究平均数1.估计平均数的范围。师:同学们,四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了一些有关平均数的应用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平均数的问题。(出示问题)有这样一个问题:白鸽小队男生平均身高142厘米,女生平均身高140厘米,这个小队学生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知道的请举手。(大约有10个学生举了手,大多数人面带疑惑)生:我觉得这个小队平均身高是141厘米。师:141厘米,你是怎么想的?生:(142 140)÷2=141(厘米)。师:有没有不同意见?(有四五个学生举手,大多数学生仍然有些犹豫)生:女生的人数和男生的人数还不知道,不知道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师:也就是说,你认…  相似文献   

4.
【实录】一、激活经验,初步感知“平均数”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又长高了不少。谁愿意告诉大家自己的身高?(五位学生汇报身高:149厘米、146厘米、136厘米、132厘米、142厘米)师:根据这些数据,你能估计一下这五位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吗?生1:我估计可能是142厘米,因为平均身高应该接近中间身高。生2:我估计可能是141厘米。因为最高的与最矮的相差17厘米,所以,我想平均身高应该与最高身高相差8.5(17÷2)厘米,所以是149-8.5≈141厘米。生3:我想可能是140厘米,但我说不出理由。师:大家的猜想很丰富,也很真实。究竟这五位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相似文献   

5.
某次听了潘小明老师上“平均数应用题”一课,深有感悟。在这节课的练习部分潘小明老师做了一个设计:1.出示:某班男生平均身高140厘米,女生平均身高142厘米。全班学生平均身高是多少?2.学生尝试解答。3.选择:A.(140 142)÷2=141(厘米)B.缺少条件,不能做。C.全班学生平均身高在14  相似文献   

6.
我在教学平均数应用题时,曾出过这样的一道题:某班有男生22人,平均身高140厘米,女生18人,平均身高142厘米,全班学生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题目出示后,有一个学生的列式是(142+140)÷2=141厘米,这种解法显然错了。为了避免在这个问题上纠缠时间,而影响整个教案的实施,我说,这种解法没道理,就让其坐下。想不到下课后,这个学生问我说:“老师,我的解法为什么是错的,我不理解,我们  相似文献   

7.
一、激活经验,初步感知“平均数”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又长高了不少。谁愿意告诉大家自己的身高?(五位学生汇报身高:149厘米、146厘米、136厘米、132厘米、14厘米)师:根据这些数据,你能估计一下五名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吗?生1:我估计可能是142厘米。因为平均身高应该接近中间身高。生2:我估计可能是141厘米。因为最高的与最矮的相差17厘米,所以,我想平均身高应该与最高身高相差8郾5厘米,所以是149-8郾5≈14厘米。师:究竟五位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你有没有办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自主验证,全班交流)生3:(149+146+136+132+142÷5=141(厘米…  相似文献   

8.
一、激活经验,初步感知"平均数"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又长高了不少.谁愿意告诉大家自己的身高? (五位学生汇报身高:149厘米、146厘米、136厘米、132厘米、142厘米.) 师:根据这些数据,你能估计一下五名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吗? 生1:我估计可能是142厘米.因为平均身高应该接近中间身高.  相似文献   

9.
六年制数学第六册应用题例5:三年级第一组有6个同学,他们的身高分别是:136厘米、141厘米、139厘米、137厘米、135厘米、140厘米。这组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平均数的整理和复习”一课时,我设计了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求平均身高的情境,对小学阶段的平均数知识进行了系统整理。第一步:考考学生的眼力,估计班级中两位同学的身高,并计算出他们的平均身高,引出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即:平均数=总数÷总份数。第二步:老师加入两位同学中间,让学生估计三个人的平均身高的范围。引出平均数的范围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即:最小数﹤平均数﹤最大数。第三步:让学生计算三个人的平均身高,并且让学生思考计算以外的其他的方法。事先选定的三个人的身高分别是150厘米、160厘米和170厘米,所以,学生观察出数…  相似文献   

11.
【案例1】甲、乙两个女子篮球队比赛。甲队上场的5名队员身高分别是164厘米、167厘米、172厘米、167厘米、170厘米 ;乙队上场的5名队员身高分别是169厘米、172厘米、167厘米、168厘米、174厘米。哪个队队员的平均身高占有优势?此题教师以竞赛的形式 ,要求学生开动脑筋想办法 ,找出最简便的解法。生1 :甲队5名队员的平均身高为 :(164 +167 +172 +167 +170)÷5=168(厘米)乙队5名队员的平均身高为 :(169 +172 +167 +168 +174)÷5=170(厘米)所以 ,乙队队员的平均身高占有优势。生2 :我用160厘米作标准 ,把余下厘米数的和除以5来求得甲、乙两队的…  相似文献   

12.
在实际统计工作中,常常需要把搜集来的原始数据进行整理,以便查看、分析和比较。怎样进行分组整理数据呢?一般要按以下步骤进行:⒈找出原始数据的范围,即原始数据中最大的是多少,最小的是多少。⒉根据统计的需要和数据范围的具体情况,把数据的范围划分为几组,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编成表。例如,我们测得全班女同学的身高范围,最矮的是140厘米,最高的是164厘米。如果每10厘米分一组,只能分三组;如果每5厘米分一组,正好可以分成五组,显然后一种分组比较合理。又如,考试成绩的分组,百分制从0分到100分有101个分数,通常按10分一组分组,为了突出1…  相似文献   

13.
验算是解答应用题的一个重要步骤,但却被有些学生忽视,从而降低了解答应用题的正确率。因此,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应用题的验算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验算方法。 1、估计法。即把计算结果与自己所估计的结果相比较,以此判断答案是否正确。例如:“四年级一班有22个男生,平均身高134.8厘米,18个女生,平均身高135.2厘米。全班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有的学生可能会不假思索地这样计算:  相似文献   

14.
人类身高正在一代高于一代。据记载,美国在二百多年前,全国人口平均高度是170厘米,现在平均高度已是180厘米;日本近30年来,14岁的少年平均身高增加了8.2厘米;我国在近20年中,18—25岁的城市男女青年,平均每十年增加2.3厘米和2.15厘米。根据科学家研究表明,人类代代高的原因与科技发展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小班化教育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高中化学小班教学"分组自学导学"的具体实施策略是:课前学生分层、分组,选择层目标;课堂上,学生自学探究尝试、分组讨论释疑、分层练习提高,教师指导学生提炼归纳验证;课后,分层辅导、分层考核.即通过"自主学习"、"分组合作"和"教师指导"三个环节的有机结合,探索出符合高中学生年龄特点的小班化教学策略,真正提高高中小班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6.
[教学实践描述]一、呈现真实状态师:今天我们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里有两个图形(略),请大家先测量,再计算它们的面积。生:第一个图形是长方形,它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面积是6×4=24(平方厘米)。生:第二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横的底是6厘米,斜的底是4厘米,面积是6×4=24(平方厘米)。(学生猜想一。)生:我测量了它的两条底,分别是6厘米和4厘米,面积是(6+4)×2=20(平方厘米)。(学生猜想二。)生:老师,我是先画了这个图形底边上的高,量出高是3厘米,底是6厘米,面积是6×3=18(平方厘米)。(学生猜想三。)教师在巡视时发现,绝大部分同学采用了“…  相似文献   

17.
猜想是科学结论的先导.在物理科学探究活动中起着引导性作用的猜想,都是基于一定的科学事实,都必须有根有据,而决不是凭空想象.精心创设符合学生"前科学概念"的情境,使之与学生已有认识产生"共振".可以激发学生的合理猜想.  相似文献   

18.
猜想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活动,是数学发现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性思维.高斯说:“没有大胆而放肆的猜想,就谈不上科学的发现.”观察、猜想、探究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一次监测报告结果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我国7至22岁所有年龄组的男生平均身高低于日本男生1.96厘米,其中7至14岁组更低了2.28厘米……  相似文献   

20.
<正>"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是九年义务教材小学数学第三册第9-10页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猜想、探究等活动,学会看米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了解厘米的实际长度,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探索用厘米作单位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开放学生学习的空间、内容和方式,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