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录】一、激活经验,初步感知“平均数”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又长高了不少。谁愿意告诉大家自己的身高?(五位学生汇报身高:149厘米、146厘米、136厘米、132厘米、142厘米)师:根据这些数据,你能估计一下这五位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吗?生1:我估计可能是142厘米,因为平均身高应该接近中间身高。生2:我估计可能是141厘米。因为最高的与最矮的相差17厘米,所以,我想平均身高应该与最高身高相差8.5(17÷2)厘米,所以是149-8.5≈141厘米。生3:我想可能是140厘米,但我说不出理由。师:大家的猜想很丰富,也很真实。究竟这五位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相似文献   

2.
一、激活经验,初步感知"平均数"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又长高了不少.谁愿意告诉大家自己的身高? (五位学生汇报身高:149厘米、146厘米、136厘米、132厘米、142厘米.) 师:根据这些数据,你能估计一下五名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吗? 生1:我估计可能是142厘米.因为平均身高应该接近中间身高.  相似文献   

3.
吴毅松  叶柱 《云南教育》2005,(19):57-59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又长高了不少。谁愿意告诉大家自己的身高?(五位学生汇报身高:149厘米、146厘米、136厘米、132厘米、142厘米)  相似文献   

4.
一、探究平均数1.估计平均数的范围。师:同学们,四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了一些有关平均数的应用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平均数的问题。(出示问题)有这样一个问题:白鸽小队男生平均身高142厘米,女生平均身高140厘米,这个小队学生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知道的请举手。(大约有10个学生举了手,大多数人面带疑惑)生:我觉得这个小队平均身高是141厘米。师:141厘米,你是怎么想的?生:(142 140)÷2=141(厘米)。师:有没有不同意见?(有四五个学生举手,大多数学生仍然有些犹豫)生:女生的人数和男生的人数还不知道,不知道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师:也就是说,你认…  相似文献   

5.
片段回放:一、分组探究(环保小队共有10名同学,男生平均身高142厘米,女生平均身高140厘米,这个小队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学生有三种猜想:①141厘米;②高于141而低于142厘米;③低于141而高于140厘米。针对  相似文献   

6.
六年制数学第六册应用题例5:三年级第一组有6个同学,他们的身高分别是:136厘米、141厘米、139厘米、137厘米、135厘米、140厘米。这组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  相似文献   

7.
片段回放: 一、分组探究 (环保小队共有10名同学,男生平均身高142厘米,女生平均身高140厘米,这个小队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学生有三种猜想:①141厘米;②高于141而低于142厘米;③低于141而高于140厘米.针对学生的三种猜想,黄老师组织学生分组探究)  相似文献   

8.
片段回放: 一、分组探究 (环保小队共有10名同学,男生平均身高142厘米,女生平均身高140厘米,这个小队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学生有三种猜想:①141厘米;②高于141而低于142厘米;(勤低于141而高于140厘米。针对学生的三种猜想,黄老师组织学生分组探究)  相似文献   

9.
我在教学平均数应用题时,曾出过这样的一道题:某班有男生22人,平均身高140厘米,女生18人,平均身高142厘米,全班学生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题目出示后,有一个学生的列式是(142+140)÷2=141厘米,这种解法显然错了。为了避免在这个问题上纠缠时间,而影响整个教案的实施,我说,这种解法没道理,就让其坐下。想不到下课后,这个学生问我说:“老师,我的解法为什么是错的,我不理解,我们  相似文献   

10.
片断一(估计1米,提取生活经验)师:有谁愿意告诉张老师,你的身高是多少?生:我的身高是1米34厘米。生:我的身高是1米28厘米。……师:张老师穿了双高跟鞋,现在的身高是1米72厘米,是指从哪儿到哪儿?生:从脚底到头顶。师:那谁来估计一下张老师身高的哪儿离地面是1米?来,在老师身上贴  相似文献   

11.
某次听了潘小明老师上“平均数应用题”一课,深有感悟。在这节课的练习部分潘小明老师做了一个设计:1.出示:某班男生平均身高140厘米,女生平均身高142厘米。全班学生平均身高是多少?2.学生尝试解答。3.选择:A.(140 142)÷2=141(厘米)B.缺少条件,不能做。C.全班学生平均身高在14  相似文献   

12.
【案例1】甲、乙两个女子篮球队比赛。甲队上场的5名队员身高分别是164厘米、167厘米、172厘米、167厘米、170厘米 ;乙队上场的5名队员身高分别是169厘米、172厘米、167厘米、168厘米、174厘米。哪个队队员的平均身高占有优势?此题教师以竞赛的形式 ,要求学生开动脑筋想办法 ,找出最简便的解法。生1 :甲队5名队员的平均身高为 :(164 +167 +172 +167 +170)÷5=168(厘米)乙队5名队员的平均身高为 :(169 +172 +167 +168 +174)÷5=170(厘米)所以 ,乙队队员的平均身高占有优势。生2 :我用160厘米作标准 ,把余下厘米数的和除以5来求得甲、乙两队的…  相似文献   

13.
案例:用木条制作一个长方形的框,长18厘米,宽15厘米,它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如果把它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周长和面积会怎样变化?师:我们先来算一算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生:周长是(18+15)×2=66厘米,面积是18×15=270平方厘米。师:如果把它拉成—个平行四边形,周长是多少?(学生纷纷动手探究。)生1:周长好像越来越短了。生2:越来越短,因为它越来越扁了。师:大家对他们的意见有什么看法?(一部分学生赞同,一部分学生沉思。一会儿……)生3:好像不对,因为周长是4条边的和,长方形被拉成平行四边形后,4条边好像没变。(教室顿时响起了嗡嗡的声音,一…  相似文献   

14.
课堂回放一、随机调查,导入新课师:老师先做一个小调查,你的身高是多少?(生答略)师:刚才我们通过小调查获得了很多同学身高的数据,那么根据这些数据能解决什么问题?怎样整理和分析这些数据呢?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数据的整理与分析"。二、选择方法,整理和分析数据师:老师课前也调查了光明小学五(1)班全体同学的身高。(呈现一组身高数据)  相似文献   

15.
用好教材片断一师:叮叮和当当在一次郊游中遇到了一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媒体出示课本主题情境图)师:谁能帮他们把东西分一分?4个苹果怎么分?生1: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他们每人分到2个苹果。(媒体演示分的过程)师:2瓶水呢?(生答略)师:每样东西分得同样多,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生:平均分。师:可是蛋糕只有一个,还能平均分给2个同学吗?(生:能)每人分得多少?生2:每人分得蛋糕的一半。师:是这样分吗?(媒体演示)蛋糕的一半是多少?(生答略)师:把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蛋糕的一半,可是这一半该用怎样的数来表示呢?学生交…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平均数的整理和复习”一课时,我设计了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求平均身高的情境,对小学阶段的平均数知识进行了系统整理。第一步:考考学生的眼力,估计班级中两位同学的身高,并计算出他们的平均身高,引出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即:平均数=总数÷总份数。第二步:老师加入两位同学中间,让学生估计三个人的平均身高的范围。引出平均数的范围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即:最小数﹤平均数﹤最大数。第三步:让学生计算三个人的平均身高,并且让学生思考计算以外的其他的方法。事先选定的三个人的身高分别是150厘米、160厘米和170厘米,所以,学生观察出数…  相似文献   

17.
我有幸听了一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新授课,这堂课富有艺术性的巧妙结尾,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至今记忆犹新。在课结束前,老师出示一个长10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请大家算一算这个纸盒的表面积是多少?(学生作业本上算) 生1:10×5×2+10×4×2+5×4×2=220(平方厘米) 生2:(10×5+10×4+5×4)×2=220(平方厘米) 师:(再拿出一个相同的长方体纸盒)如果把这两个形状与大小完全相同的长方体合拼在一起(沿长的方向连接),大家想想看。这个新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生1:220×2=440(平方厘米)。生2:440平方厘米。生3:440平方厘米。多数学生对此答案表示赞同。生4:应该是420平方厘米。(只  相似文献   

18.
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去年应连云港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盛邀,曾来我市执教《平均数》一课,以下是其中的精彩教学片断。师:这是“五一”期间北京自然博物馆门票销售统计表(出示投影):师:你们能根据上面的信息,估计一下5号那天大约能售出多少张门票吗?生1:我估计5号那天大约能售出1100张。生2:我估计5号那天大约能售出1200张。生3:我估计5号那天大约能售出600张。师:为什么你会这样估计呢?生3:因为“五一”七天长假快要结束了,大家都要回家。学生3的回答出乎吴老师和听课教师的意料,因为从数学的角度来说,前4天平均每天售出1072张,根据这种趋…  相似文献   

19.
某教师在教学“8+几”时是这样进行的:师:8+3等于多少?(学生通过借助小棒、小组交流……出现很多种算法,有凑十法、合在一起数、接着数等)师:还有其他方法吗?这时,有一个学生胆怯地说:我知道8+4=12,3比4小1,所以8+3=11。师:说得很好,你很聪明。(其他同学给予了掌声)在教师的这一“激励性”评价中,其他同学也跟着回答:生1:我知道8+5=13,3比5小2,所以8+3=11。师:很好。生2:我知道8+6=14,3比6小3,所以8+3=11。师:很好。……《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从这yanlun个教学片断的表面看,执教者的…  相似文献   

20.
<正>一、投石问路,引发争议师:请拿出学具袋中的黄色长方形纸板,你有办法知道它的面积是多少吗?(学生沉思,讨论,举手。)生:我们想在这个长方形纸板上摆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看用多少块能摆满,它的面积就是多少平方厘米。生:老师,这个长方形纸板的长和宽是多少呢?生:我们刚才用尺子量出它的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生:长方形纸板的面积是(5+3)×2=16平方厘米。生:不对,那是长方形的周长。生:这个长方形纸板的面积是5×3=15平方厘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