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中国文化史上,司马迁《史记》以人物为中心来表现历史,开创纪传体样式,史传合一成为定体。作为一位对国家具有重大责任感的史学家,梁启超在进行传记创作时,毫不犹豫放弃了更具文学色彩的传记传统,而选择了对古代史传传统的继承,以"史"作"传",使《李鸿章传》显出鲜明的本民族史传特征,而"新民"的启蒙理想又为这一特征着上了西方资产阶级意识色彩,使梁氏传记显出现代品格,从而为梁氏传记创作打上过渡的烙印。  相似文献   

2.
《史记》以前传记的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即由神到人、由上层人到下层人、由人的外部行动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史记》开创了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形式,扩大了人物类型,丰富了人物性格。创造了各种艺术手法,表达了鲜明的思想倾向,对中国古典传记作出了重大贡献,并对后代传记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司马迁的《史记》以其如椽大笔开创了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过对史料的必要裁剪、加工,将历史人物写得栩栩如生、鲜明生动。因此,后世的诸多研究者纷纷将它作为传记文学的典范加以研究探讨。从文学的角度看,《史记》确实具有不少文学特征,然而从中国“文史不分”的传统来看,“史”的特征自然就应该包含“丈”的特征,《史记》的文学性不能简单等同于文学作品的文学性,它具有本身即有的“传记特色”。  相似文献   

4.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汉以前的历史散文主要是写历史事件。《史记》则以记述人物为主,通过描写人物去体现历史事件。这是由历史散文进到传记文学的一个重大发展。《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为其七十列传之一,成功地刻划了蔺相如和廉颇两个历史人物。这篇传记,不仅有较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在人物刻划上也有较高的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5.
《史记》与中国古典传记(二)张新科《史记》对中国古典传记的贡献《史记》继承并发展了先秦史传的传统,使中国古典传记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史记》对中国古典传记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主要有:1、开创了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形式《史记》以前的著作在写人方面...  相似文献   

6.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杰出的叙事艺术堪为后世文学和史学创作的典范。以选入教材中的《鸿门宴》片段为例,并结合全篇,从叙述的详略、个性化的言语和寓褒贬于字里行间等三个方面,分析作者叙事的精妙和不虚美隐恶的表达智慧,帮助学生读懂故事,理解人物,看透历史。  相似文献   

7.
炼星 《现代语文》2004,(3):15-15
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而且还是一部杰出的学作品,对我国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学的开端。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史学作,是司马迁的首创。《史记》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史传学的发展已经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8.
《史记》在中国叙事传统的构成过程中承前后后,一方面它建立了纪传体这一制度化的叙事文本,另一方面又规定了传记的本体论意义,诗性意义因此被引入中国叙事传统。  相似文献   

9.
《史记》在叙写那些宏大的场面和刻画林林总总的历史人物方面,都无一不显示司马迁独具一格的叙事艺术,《史记》的叙事艺术可归为五大类:独创纪传体的叙事结构;叙事简练含蕴,词约义丰,从大处落笔,善于以小见大;雄健、峻洁的叙事风格、多样化的叙述手法;叙事的章法脉络清晰;强烈的故事性和戏剧性,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10.
叙事是最古老的表述人类情感的方式之一,作为叙事的几大要素之一的人物可以说是叙事的中心。从《左传》的编年体到《史记》的纪传体在叙事方面的传承,尤其是在塑造人物方面,正是这一转变的最佳注解。塑造人物从方法和类型着手。  相似文献   

11.
《太平广记》异僧小说整体上代表了晋唐时期僧传文学的叙事成就,有着宗教性、史传性和审美性三位一体的叙事特征。其神异叙事善于融通佛教哲思和启悟佛性体认;史传叙事注重烘托神异观念和突出宗教真实;审美叙事重视刻画僧人形象和描绘宗教神奇。  相似文献   

12.
中央苏区设计艺术是革命历史情境下形成的设计艺术,具有强烈的革命叙事倾向。在其革命叙事中,多以红色作为主色调,并以普遍雷同的图案作为叙事语言和叙事手段。中央苏区设计艺术的革命叙事,是普通民众参与的叙事,体现了艺术大众化时代设计艺术的风貌。中央苏区设计艺术在其革命叙事中,因一定程度上融入了传统客家文化因素,从而并未彻底与传统决裂。  相似文献   

13.
当今文学在历史叙事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新时期的历史叙事在叙事立场、人物特征、叙事手法、叙事视角、对古代历史的表现以及对时空概念的把握等多方面都产生了一些新特点。叙事立场更多地采用了民间立场,人物的民间特征愈发突出,叙事手法更加多样,叙事视角以及对历史的表现也更加个体化。  相似文献   

14.
《左传》作为我国第一部成熟的编年体史书,以其叙述的典范性为后世史传文学和叙事文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在叙事方式上亦史亦文的特点,以及它在叙事方式中体现的思想性和兼容性,都超越了之前所有的历史著作。文章以叙事角度进行文本分析,藉由对《左传》叙事结构、表现形式及其话语的把握,凸显它作为一部史书的浓厚文学特质。  相似文献   

15.
历史叙述体是最古老的一种历史编撰方法。希罗多德通过史学革命草创了西方历史叙述体的范式。修昔底德则把历史叙述与求真的史学批判精神、求善的道德垂训历史意义和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精神完美地统一和结合起来,为后世西方历史叙述体奠定了范式。  相似文献   

16.
作为基督教神学家的斐洛,对《旧约》圣经从叙事的说明转向隐喻的诠释,从而实现了文本字面意义和现实的个人与社会生活的调解。他所坚定拥护和实践的隐喻解经法,对诠释学的形成与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和作用,这种隐喻的解释方法甚至是当代诠释学中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与新闻在现代学科分类中属于互不相干的两门学科,历史叙事与新闻叙事似乎也风马牛不相及,然而,一旦新闻叙事的时效性消失便成为一种历史性叙事,严肃的新闻作品是面向历史的言说。范长江作为现代新闻叙事的一代宗师,从传统历史叙事中吸取营养,巧妙地将春秋笔法移植于新闻叙事之中,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担当和风格技巧。其新闻叙事的独特性集中体现在道德评判、微言大义、笔削褒贬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圣经》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对西方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方有众多人物的名字都来源于此。《圣经.旧约》中人们命名的方式简单而直接,其中的人名大多表现了本人出生时的情况,或表达了父母的愿望。由于《圣经.旧约》主要是用古希伯来语写成的,所以其中的人名得以直接进入英语和其它语言,成为很多西方人的名字;而在《圣经》的传播和翻译的过程中,各种语言相互影响、同化和吸收,出现了许多变体和昵称,因而产生了大量新名字,甚至由男性名字衍生出了女性名字。  相似文献   

19.
铁凝的创作没有回避社会政治叙事立场.但社会政治叙事不是铁凝的创作目的,她擅长日常叙事,她的小说始终以体贴、理解各种社会历史境遇中的“人”为宗旨.对铁凝而言,社会政治叙事只是她小说人物生存的某个具体境遇,也是她与主流话语和谐共处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20.
作为曹雪芹的主要叙事谋略,尚简用晦的“春秋笔法”在《红楼梦》中有着广泛而成功的运用,这使《红楼梦》在叙事艺术上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含蓄暗示与客观展示。具体而言,隐晦的“春秋笔法”使小说在情节设置、人物形象塑造、意旨表达等许多方面达到深文曲笔、义见丈外的艺术效果;讲究客观冷静的“春秋笔法”还使小说在客观叙事方面达到相当高度,作者分别采取与叙述者刻意疏离、运用限知视角、客观叙述口吻、对心理描写的规避等策略以达到叙述的“无我”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