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海拉尔盆地基底岩性及岩浆活动特性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海拉尔盆地燕山期花岗岩体是晚期侵入于盆地基底的岩浆岩体,是促进有机质热演化生烃的热源灶体;海拉尔盆地勘探实践证明,发现的工业油气流井都分布于15岩体附近,而且发现幔源CO2气井与15岩体相伴分布。指出寻找燕山期花岗岩体将是海拉尔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2.
作为胶结物或交代自生矿物,片钠铝石(分子式为NaAlCO3(OH)2)大量发育于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下白垩统南屯组、大磨拐河组砂岩中.根据片钠铝石稳定同位素组成,探讨了片钠铝石中碳的来源.片钠铝石的δ^13C分布连续,其范围为-5.253‰~-1.210‰(PDB),δ^18O分布范围为-24.896‰~-20.960‰(PDB),考虑到海拉尔盆地探井中未钻遇碳酸盐地层,片钠铝石属岩浆成因碳酸盐范畴.结合与片钠铝石平衡的CO2的δ13C值,含片钠铝石井和幔源CO2气井分布相吻合且位于燕山期花岗岩或附近的深大断裂带上,认为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岩浆活动-砂岩成岩(片钠铝石形成)-幔源CO2气成藏不论在物质成分上还是在时空上均具备较好的耦合关系,形成片钠铝石所需的CO2气为与燕山期岩浆作用有关的幔源CO2气,深大断裂是深部CO2气向上运移到浅部砂岩的主要通道,片钠铝石形成时因油气充注而介入少量生物成因碳.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新疆阿尔泰冲乎尔地区北缘花岗质类岩石的矿物学、岩石学及电子探针分析研究,鉴定冲乎尔盆地北缘花岗岩属斜长花岗岩.英云闪长岩系列。岩石主微量元素分析显示,花岗岩和盆地火山沉积岩具有相似的微量及稀土元素特征,表现为:准铝到弱铝过饱和的钙碱性系列,镁含量较高,Ba、Y、N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轻稀土富集,稀土元素分布曲线为Eu弱负异常的右倾平坦型,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花岗岩的物质来源可能主要来自中上地壳。用单颗粒锆石SHRIMP U-Pb定年方法。测得该岩体成岩年龄为413±3.8Ma,晚于盆地火山岩436±4Ma,结合花岗岩分布及基底构造特征,认为该期花岗岩受区域南北向构造控制,冲乎尔盆地可能为早古生代火山沉积盆地,盆地岩浆岩相似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暗示它们可能具有同源岩浆演化系列的性质。该期花岗岩可能为志留纪活动大陆边缘环境下,古亚洲洋板块向西伯利亚板块俯冲,热一构造作用引起中上地壳部分熔融,在阿尔泰山及其南缘形成S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4.
西山煤田位于沁水盆地西北部,煤炭资源丰富,但煤层气勘探程度较低。研究表明:西山煤田的煤变质主要受控于深成变质作用和岩浆热变质作用。以西山煤田2号煤为例,分析了岩浆活动是西山煤田煤变质程度及含气性存在显著区域性差异的主控因素,燕山期的岩浆活动作用于控制煤层气成藏的诸多地质因素,对煤层气的生成、运移、赋存产生极大影响,改变了煤层气成藏的地质环境。结果表明:燕山期岩浆活动最终导致该区煤层气富集于向斜两翼高部位且距岩体较近区域。  相似文献   

5.
后生屯银多金属矿,矿体赋存于燕山期花岗岩类与二叠系哲斯组地层内接触带,成矿作用以构造一岩浆热事件为成矿诱因,燕山期造山运动诱发大量中酸性岩浆侵入,伴随热液作用成矿元素在适宜的构造空间聚集成矿。矿体空间展布特征与区域矿产分布特征具有一致性,赋矿构造是一系列密集分布的平行断裂破碎带,矿床成因属中温热液脉型矿床。  相似文献   

6.
根据八河川老人沟铁矿详查报告结果显示,本区共发现12条矿体,其中7条为矽卡岩型磁铁矿,5条为鞍山式铁矿。鞍山式铁矿产于鞍山群通什村组,呈孤岛状残留体零星分布在混合花岗岩。矽卡岩型铁矿产于燕山期岩浆岩和辽河群碳酸盐岩的接触带,共生矿产有钼、铜等多金属矿。宽甸地区矿产丰富,分布于各个地质历史时期,仅铁矿一种,太古宇鞍山群、远古宇辽河群及燕山期中酸性岩浆侵入形成的矽卡岩均有铁矿形成。研究该地区成矿地质特征和成因,对于明确找矿目标和方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位于燕山陆内造山带中段南缘的蓟县盘山花岗岩体由狼家峪、官庄、东罗庄和小盘山4个侵入单元组成,并发育侵入期后含斑石英二长岩脉,发育环绕岩体分布的周缘向斜并侵蚀早期东西向蓟县断裂.对前3个侵入单元及岩体西侧围岩中的顺层侵入的含斑石英二长岩脉等4件样品的锆石U-Pb(SHRIMP)定年结果为,年龄值界于203~207Ma,表明盘山花岗岩体侵位于三叠纪末期.这个年龄结果进一步限定了燕山陆内造山带东西向褶皱、逆冲/逆掩断层系统形成时代的上限,显示其形成时代为印支期.  相似文献   

8.
鸡东-老黑山花岗岩岩带位于敦密断裂的东部,兴凯湖-布列亚山地块区的老爷岭地块,张广才岭-太平岭边缘隆起带上。该花岗岩总体呈NNE-NE向延伸。其上发育不同期次的花岗岩体,以中生代晚印支期花岗岩占主导地位。本文通过该花岗岩带南段牡丹江东部的1∶5万地质填图工作,结合区域地质研究,对印支期花岗岩体作了解体,本文通过酸性岩体的硅酸盐、稀土、微量成分分析和综合研究,探讨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岩浆物质来源、性质等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9.
李清地矿区构造单元位于华北地台北缘,集宁——大同——张家口深大断裂带南侧,基底为太古宇集宁岩群中深变质岩系,中生代中晚期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沿断裂分布,矿区北部中生代中酸性火山岩及由弧状、放射状断裂组成的火山机构为低温热液银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条件,矿体一般位于燕山期花岗岩的外接触带中。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河南省西陕县水地沟金矿区成矿地质背景及矿体地质特征的分析,阐述了本区区域地层是一套以火山—火山沉积岩为主的变质岩系,断裂构造发育,岩浆热液活动频繁,岩石变形变质强烈。区域内出露的加里东期斜长花岗岩体(花岗)闪长岩和燕山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与成矿关系密切,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该区成矿地质条件良好,找矿前景乐观。  相似文献   

11.
区域地层:勃利盆地基底主要由元古界变质岩系(主要分布于盆地西部)、部分古生代地层(主要分布在盆地东部)及吕梁期花岗岩构成。盆内接受了近万米厚中生代及新生代沉积,其中侏罗系上统滴道组、城子河组、穆棱组为含煤岩系,主要可采煤层发育的城子河组。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武川县赵井沟铌钽矿区钠长花岗岩及其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井沟铌钽多金属矿产于此钠长花岗岩中,是近年来内蒙古地区发现的一个大型稀有金属矿化体。该岩体是一个由壳源岩浆直接分异演化而成的钠长花岗岩体,岩体除富含铌—钽外,伴生有益元素锂、铷也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同时在同一空间内共生的钨矿产也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这样提高了对赵井沟钠长花岗岩的成岩、成矿实践和理论认识,这对在区域上扩大与这类岩体有关的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白卡鲁山西铜矿区位于位于西伯利亚古陆的东南侧,位于著名的大兴安岭火山岩带上,属于的成矿带则是得尔布干金多金属成矿带,大规模的NE向、NNE向断裂构造引发了岩浆的侵入和火山的喷发,一方面使NNE向大兴安岭火山岩带和火山盆地得以形成,另一方面对燕山期花岗岩体控制作用明显,花岗岩体分异演化形成的小规模斑岩和与火山活动密切相关的次火山岩与有色金属和贵金属关系密不可分。因此该区大地构造位置有利,北东向、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着侵入岩及火山岩,而侵入岩及火山岩亦控制着与其相关的矿床矿点。  相似文献   

14.
红花尔基钨钼矿床位于蒙古-鄂霍茨克洋碰撞造山带南侧的红花尔基-免渡河隆起区,位于蒙古-兴安造山带之上。矿体围岩主要为黑云母斜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和变质粉砂岩,矿体赋存于花岗岩体与地层内外接触带中,矿体受岩体顶部的节理裂隙带控制,形态为脉状、复脉状。围岩蚀变主要为云英岩化、硅化、褐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和高岭土化。红花尔基钨钼矿床成岩和成矿发生在早-中侏罗世,为早燕山期成矿。矿床的形成与陆陆碰撞造山后伸展垮塌所诱发的岩浆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准噶尔盆地南缘自南向北发育三排构造带,垂向上划分3个油气成藏组合,随高探1井勘探重大突破,下组合成藏问题受到关注。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南缘燕山期古构造分析、各类型原油在不同构造带和不同成藏组合的分布以及燕山期古构造与烃源岩生油时间的匹配分析,预测下组合勘探方向。(1)燕山期形成了三排构造带下组合的构造雏形,喜山构造运动对燕山古构造进行了加强,喜山期构造运动强化了燕山期古构造并形成了中、上组合构造体。(2)准南发育4套有效烃源岩,其中二叠系烃源岩、中下侏罗统烃源岩以及白垩系烃源岩发育于准南中-西段,古近系烃源岩发育于准南西段。(3)南缘中-西段烃源岩生烃时间与古构造演化过程匹配程度高,南缘西段中下侏罗统烃源岩生油时间与燕山期古构造活动时间一致,有利于在下组合形成油气藏。(4)南缘中段二叠系和中下侏罗统烃源岩生油时间与第一排构造带燕山期古构造匹配较好,有利于在下组合形成油气藏,上盘地层油气较为富集。根据烃源岩展布规律及古构造演化,第二排构造带下组合可作为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准南西段第二排构造带下组合最具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赤峰南部地区金矿控矿因素和富集规律,指出:该区金矿主要形成于晚侏罗世,金源主要来自太古界建平小塔子沟绿片岩及燕山期重熔花岗岩,成矿热液主要来自地幔,成矿温度为中~低温,它们是在地壳演化、构造~岩浆多次活动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燕山褶断带下板城盆地杏石口组沉积物的成分、古水流及其底部砾岩的砂质充填物中碎屑锆石和砾岩中部出露的花岗岩、花岗片麻岩砾石中锆石LA-ICP-MS U-Pb测年分析结果,并结合来源区的构造与岩浆作用的调查,揭示了杏石口组沉积时环境的剧变.三叠纪时期刘家沟组至二马营组均为河流相沉积,其古流向自东向西,而杏石口组沉积期变为快速堆积的山麓冲积扇相砾岩,古流向自北-北西向南-南东.杏石口组一段至二段的沉积特征记录了该时期内蒙古隆起的构造抬升及剥露过程.杏石口组中碎屑锆石和花岗岩、花岗片麻岩砾石中锆石U-Pb年龄范围可分为3组:2025~2565Ma、1659~1888Ma和193~691Ma.其中,最年轻的碎屑锆石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97±6Ma,表明杏石口组的砂砾岩沉积时代应晚于197±6Ma,即其沉积时代应为早侏罗世.笔者曾获得下板城盆地北侧王土房杂岩体中不同单元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91±1Ma和207±1Ma,其与本文获得杏石口组中最年轻的碎屑锆石及两枚花岗岩砾石中锆石的加权平均年龄197±6Ma和206±2Ma、207±2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与王土房杂岩体同期侵位的岩体在杏石口期发生了快速抬升剥露.暗示了内蒙古隆起在早侏罗世发生了快速抬升及剥露的构造过程.结合前人研究,燕山褶断带前180Ma构造幕发生时代应在197~180Ma期间.  相似文献   

18.
祁漫塔格地区早志留世侵入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008~2010年1:5万铜多金属地质矿产调查中,首次发现一套早志留世侵入岩(体),自然岩石组合为灰色中细粒二长花岗岩(S1ηγ)、灰一浅灰红色斑状二长花岗岩(S1πηγ)和灰一灰红色环斑花岗岩(S1γR)。其中斑状二长花岗岩U—Pb同位素年龄值为430.8±1.7Ma,环斑花岗岩为428.5±2.2Ma,时代为早志留世,是在同碰撞构造环境下形成的。该套侵入岩的发现对东昆仑西段祁漫塔格地区的构造岩浆带研究及发展演化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扎鲁特旗西部区域上处于大兴安岭隆起带的中缘,为大兴安岭火山活动带中部,组成区内的地层为上古生界二叠系蚀变安山岩和砂板岩,在断陷盆地内大量发育着侏罗系火山杂岩夹正常沉积岩地层。岩浆活动较为强烈,主要有燕山期岩浆侵入活动、岩浆期后派生脉岩侵入活动及火山喷发活动。区内构造主要为断裂构造,文章根据区内各时代的地层展布、侵入岩的分布及特征、表露的构造形迹性质等总结了区内矿产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0.
吕广禄 《金秋科苑》2013,(13):124-125
白音诺尔-乌兰坝多金属成矿亚带是大兴安岭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叠系地层是亚带内主要的赋矿地层,燕山期火山-侵入岩浆活动是矿床时空结构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二叠系地层中的成矿物质由于受构造运动影响,发生活化、迁移、富集,形成初始矿源层,与此同时或稍后发生的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或火山一次火山热液活动,将其所携矿质叠加在初始矿源层之上形成矿床。亚带内矿化类型繁多,但均与二叠系地层及燕山期火山活动密切相关。带内各矿床、矿点成矿元素均有铅锌铜银锡钼明显增高的现象。带内二叠纪隆起地块之间的以二叠纪地层为基底,以侏罗纪具有广义埃这克岩特征的火山岩为盖层的小型断陷、塌陷盆地是今后科研和找矿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