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日本的业余摄影者愈来愈多,对摄影记者的要求也愈来愈高.日本一年一度的例行纪念日特别多,节日里,男女老幼身着漂亮的服装出外蹓跶,大多数人胸前都是挂着照像机,连小孩也不例外,遇到合适的景物,便咔嚓、咔嚓地拍起来.这就给摄影记者增加了难度,千万不要使读者看了报上的照片说这样的话:"呀,这照片不就同我拍的差不离么!"记者要拍出高人一等的照片,就要有更高的业务水平.因此,日本有的报社对摄影记者一般提出六个须具备的条件.首先,摄影记者应当是"物理学家".业余摄影者按按快门相当容易,而对摄影记者来说是件难事,因为他起点高,要求高,他必须懂得各种照相机的性能、结构,懂得如何根据被摄体的情况选择广角镜头、望远镜头.摄影记者出去采访时,耍带好几架照相机,同  相似文献   

2.
正新闻摄影记者是在用照相机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用照相机关注并记录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用照相机反映并引导社会舆论,一名称职的新闻摄影记者,他会时刻关注民生,经常站在百姓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群众着想,把镜头对准社会,对准百姓生活的热点、难点和焦点。把握正确方向,用"社会眼"讴歌时代  相似文献   

3.
初夏的古临城,阳光明媚。当海外寄来的一张“国际书法艺术大展”的邀请函到你手中时,笔者以一种职业的敏感,在某部营区你那充满诗情画意的书屋里,开始追寻你心的轨迹……或许是受家乡山水灵秀的熏陶吧,还在你童年光着屁股与伙伴们畅游洪泽湖水时,就显露出了你的“灵性”。那时候,你曾生发过许多美好的梦幻,梦过蓝天,梦过大海,还梦过唱歌,却从没有梦过长大要当一名书法家。而如今,你的书法作品已带着你兵的岁月、心的倾诉、梦的追求频展军营内外。4年多来,凭着你执著的追求和深厚的艺术潜力,你陆续成为5家书协团体的会员,拥有…  相似文献   

4.
相机:那个年代的稀罕物 儿时,我做过很多梦,但从未想过要当记者,更没有想到会成为一名摄影记者,因为记者的形象在我的心中是那样的神圣和高不可攀. 我父亲在县委报道组工作几十年,是当时县里为数不多拥有相机的人.受他影响,我从小就喜欢摄影.那个年代,相机可是稀罕的东西呢.于是,每一次同学聚会、活动,照相的任务就理所当然地落在我的头上.  相似文献   

5.
摄影记者光会照相是不够的,一个摄影记者如果光会使用照相机而不会用笔写报道,那么他不是一个合格的记者。摄影记者既要有娴熟的摄影技术,又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既能拍摄出生动的新闻图片,又能用笔写出形象、准确、有深度的文字报道,两种手法相互配合,才能把党交给我们的新]司宣传工作,做得更生动、更形象、更全面。一、摄影记者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善于两条腿走路。摄影是摄影记者报道新闻的主要手段,但不是报道新闻的唯一手段。以去年的抗洪斗争为例,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贺延光当时身在抗洪前线,当他听说九江决D的消息后,立…  相似文献   

6.
周青先 《青年记者》2003,(11):32-32
21世纪初开始大规模应用的数码照相机正迅速改变着新闻摄影的一切要素。从摄影手段到图片质量、记者的工作方式乃至新闻摄影所能胜任的环境和题材。数码摄影大大扩展了现代摄影记者的活动空间。这也许是新闻摄影历史上最有革命性的变革,它真正为摄影记者插上了翅膀。  相似文献   

7.
摄影记者与照相机是密不可分的,照相机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拍摄的图片的质量。从应用技术上分类,照相机分为传统相机和数码相机,传统相机,是指使用负片和反转片的胶片相机:数码相机是指以先进数字技术和设备为载体的新型相机。  相似文献   

8.
新闻照片是用照相机照出来的,不是用笔写出来的。摄影记者应该把主要功夫,用在拍好新闻照片上。对摄影记者的检验,最根本是看他能否拍出好的新闻照片。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摄影记者不仅不应忽视文字的作用,而且应该努力熟悉和掌握这一手段。提高文字水平,不仅可以补充照片画面形象之不足,而且可以更大、更好地发挥新闻照片的效能。为什么必须重视新闻摄影的文字手段呢?一、没有文字不行。新闻摄影固然有“一图胜千言”之长,却也有“无文不成图”之短。没有文字说明的新闻照  相似文献   

9.
下面这些内容,算是对“新闻机器”——新闻采写工具应用的“忆苦思甜”吧. 采 说起记者采访使用的工具,人们会首先想到笔、笔记本、录音机、录音笔、照相机、电话、手机、电脑等等.其实,这些工具是随着时代变迁和科技进步而相继诞生的. 我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写新闻稿.那时记者外出采访就是随身带一个帆布包,内装钢笔、笔记本和洗漱用品,纸媒体的文字记者几乎没有录音机、照相机,这些采访工具是稀缺品,照相机只有摄影记者有.  相似文献   

10.
一个年轻的摄影记者带着家人一起到海边度假.因为职业的习惯,他总是留心观察那些有意义的生活画面.年轻的摄影记者连续几天在海边散步时都发现,有一位老渔夫总是会在这个时候打上一网鱼.这里的鱼种类繁多,而且能够看得出老渔夫的捕鱼本领也很高,所以每次年轻的摄影记者和他的家人都会看到老渔夫能够打捞上满满一网鱼.  相似文献   

11.
在摄影报道中曾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摄影记者口述所采访的新闻事件时,将当时的场景、画面及发生发展过程描述得十分感人,但观其所拍摄的图片,却远不及口头描述的那么生动。究其原因,主要是摄影记者观察和捕捉瞬间形象的功夫不够,拍摄的新闻图片缺乏较强的形象表现力。主要用图片形象而非用文字语言报道新闻事件,这是摄影记者与文字记者的重要区别之一,也是摄影记者独特的工作方式。因此,能否运用照相机新闻事件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携笔投军旅,耕作犹酣,绿色军营身手显。写官写兵疲不倦,赤诚一片。苦乐伴军旅,刻苦深钻,见难思进系文缘,淬火钢坯纯青现,再谱新篇。填毕这首《浪淘沙》,我们才注意到,刚刚推出模范党支部典型报道的他,又瘦了一圈。但他,说话还是那么平心静气,深途的明眸里,还是流泻着灵慧,与人相处,坦露的还是真诚;还是常常携一本采访本,进进出出,匆匆的脚步,总像被什么牵引着。追赶着……这不,他又把笔伸向了部队管理先进的一炮连……这就是他——成都军区某红军团新闻干事蒋寒。童年时,他曾有过许多梦幻,梦过蓝天,梦过大海,却从未…  相似文献   

13.
记和不记     
说起新闻记者,人们往往想起在电影、电视,或是戏剧舞台上见到过的形象:见人遇事,掏出小本本,拔出笔,一副猴急相。可是,现实生活中,记者真是那样的吗? 电台记者背着的录音机,电视台记者扛着的摄像机,摄影记者举起的照相机,那是他们在进行采访工作时不可缺少的工具,不当场亮出来,就不能完成特定的采访任务。但是,文字记者是不是一定要当场掏出小本本和笔,这可要作推敲,不可一概而论。一般说来,人们面对录音机、摄像机和照相机,  相似文献   

14.
没有批评报道,没有热点追踪,报纸就没有威信。但是,开展批评报道又是一件有风险的事,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授人以柄,受到纠缠,甚至会把自己送上被告席,不少记者将舆论监督视为畏途而退避三舍。我认为,搞舆论监督摄影记者优越于文字记者。因为摄影记者手中的照相机是开展舆论监督最有力也是最有利的武器,所以,摄影记者应扬长避短,在舆论监督的领域中大显身手。  相似文献   

15.
老有所为     
岁月流逝。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成长起来的我国一代摄影记者,如今有的年已古稀,最年轻的也过了花甲。当年,他们风华正茂,虎虎生气,一手拿枪,一手拿照相机,活跃在硝烟弥漫的战场和人民群众之中,纪录了伟大的革命历史史实,在我国摄影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业迹。在多次摄影展览和摄影工作者集会上,笔者时常见到一些摄影界老相识,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彩色照片盛行的时代,英国著名体育摄影记者克里斯·史密斯却多年坚持主攻黑白照片而自成一家。史密斯16岁便开始在家乡的一家小报社当见习摄影记者。在那里,他给别的摄影记者打下手——帮他们配药、冲卷、印放照片等,学会了一整套暗房技术,偶尔也有机会拍一点别人不乐意去拍的体育项目照片。到了22岁,他才成为这家《北方每日邮报》的专职摄影记  相似文献   

17.
让我们把世界握在手中──谈谈五彩斑斓的数码相机《电子齿版》为您介绍几种品牌的数码相机前言:数码相机的到来,标志着摄影界的数字革命。照相机是摄影记者随身必备的工具,传统的照相机,要求每次采访拍照回来后,又是冲洗又是扫描,然后送去排版编辑,既枯燥又颇费时...  相似文献   

18.
当摄影记者,搞新闻摄影,如果不理解新闻,也就不可能深刻理解新闻摄影。这样,就不知背着照相机干什么,也就很难搞好摄影工作。现在,有没有摄影记者不知道什么是新闻呢?我不敢说很多,但也不敢说没有。至于没有很好地思考这个问题的人,却还不少。事实上新闻摄影不真,不新,不活等等问题的存在,同一些同志不懂什么是新闻不无联系。所以,当好摄影记者首先要认识新闻。一、理解新闻“唯物论者认为,新闻的本源乃是物质  相似文献   

19.
我国首次新闻高级专业职务资格评审工作6月下旬在北京结束,全国首批263人被评为高级编辑记者,新华社摄影记者李基禄就是其中的一名。李基禄是1948年拿起照相机的。 40个春秋,他用一颗炽热而赤诚的心,在新闻摄影园圃里辛勤耕耘,采花酿蜜,完成了一项又一项重大的报道任务。现年58岁的李基禄身材瘦削,却显得结实,那对炯炯有神的眼里流露着冷静和智慧。1948年,他从哈尔滨市东北民主联军摄影训练班结业后,参加过塔山阻击战、解放北平和赣西南战役,以及伟大的抗美援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摄影记者下去采访时,不仅要带照相机,还需带上‘望远镜’和‘显微镜’”。经过一次见习采访,我深深感到这是经验之谈。马年春节前夕,我作为一名见习生,跟随《河南农民报》摄影记者张新生,到新乡县七里营乡刘庄村去采访。汽车在新开通的107国道上疾驰。我的心象新兵初次出征一样,既激动,又有点紧张。对庄是闻名全国的走集体富裕道路的典型。编辑部要求拍一组反映节日气氛的照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