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版改革莫忘图书质量第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保证和提高图书质量,是出版改革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图书质量是出版社的生命线,本属老生常谈。今天之所以郑重其事地提出图书质量问题,是因为出现了新的情况。这主要是我们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随之进行了突出市场取向的出版改革,出版社转制,发展出版企业。若问当前图书质量问题发生的原因,要而言之,利益驱动是客观原因,重利轻义是主观原因。  相似文献   

2.
出版改革与图书三级审稿制蔡云在我国的出版改革中,如何全面提高图书质量,是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和这一问题相联系,如何改革当前的图书编审制度,特别是如何看待我国实行多年的图书三级审稿制,也是出版界经常提及的中心议题之一。从理论上说,图书三级审稿制是图...  相似文献   

3.
图书发行作为图书商品大生产中的流通环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在编、印、发等诸环节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我国新闻出版业十几年的改革经验表明,图书发行工作滞后,不仅导致图书生产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还会严重制约编、印、物诸环节的发展,图书发行机制的僵化,必然导致出版物生产的萎缩。我国出版改革中,历来把图书发行改革列居重要地位,从实际情况看,出版改革也是从发行体制改革开始的。  相似文献   

4.
一、改革图书出版宏观调控机制必须建立在正确的理论基础上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过分强调图书的商品性和出版社的企业性,对出版事业十分不利。从理论上搞清出版社及其产品——图书的性质。对改革图书出版宏观调控机制,以保证出版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图书出版工作是将精神产品,通过编辑部门的组稿、审稿和加工,赋予其一种广泛传播的物质形式,发行后在读者中传播的工作。它是以积累和传播文化为目的的。它的发展,也是以不断积累和传播文化,满足社会需要为原动力的。由此可见,图书出版工作的本质是积累文化和传播文化。  相似文献   

5.
刘杲 《出版视野》2005,(5):9-10
刘杲同志是我国资深出版家,在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位上退下后,一直担任中国编辑学会会长。在今年8月25日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届年会开幕式上,他第一个宣读他的论文“出版改革莫忘图书质量第一”,在这篇论文中他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坚持图书质量第一,就是坚持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第一”并提出了出版社改革或改制的五条标准。请你认真读读这篇重要论文,它对你的工作,尤其图书质量的提升会有很大裨益。[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在出版改革中,协作出版、代印代发的相继出现,活跃了图书出版工作。但是,目前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一些出版社违反有关出版管理规定,以协作出版、代印代发的名义卖书号;一批格调不高、质量低劣甚至内容淫秽色情的图书经过协作出版、代印代发进入了图书市场;超越规定的范围搞协作出版,造成了混乱。为了排除这些干扰,保证出版改革的顺利进行,有关主管部门对协作出版和代印代发的图书作了进一步的具体规定。 (一)协作出版图书的范围,目前应限于学术著作、自然科学和  相似文献   

7.
图书物流中的利益分配亟待改革蓝祖伸图书中转是图书商品物流的重要环节。早在50年代初,随着新华书店的普遍建立,中央出版主管部门和新华书店总店就着手建立了图书发运网络。在地处车站码头的地市和部分县市新华书店相继建立中转站(店),成了联结生产与销售的纽带和...  相似文献   

8.
图书发行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思想路线,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坚持服务于党的工作大局,服务和服从于“两个文明建设”。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要建立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又符合图书发行业自身规律的发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目的在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出版改革重要环节的图书发行体制改革,其目的在于搞活图书发行企业,提高企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在于搞活图书流通领域,培育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图书市场体系,促进出版事业的健康发展和繁荣。在改革的性质上应当明确:(一)“出版物首先是精神产品”、“是特殊商品”。不能因为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把这个特殊商品完全交给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图书物流工作中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它们不适应甚至阻碍了图书出版业的发展。首先,图书出版品种增多,势必导致每种图书的平均发行量减少,图书物流工作的难度相应提高。大部分图书发货单位没有图书发运的设备和场地。不少图书的发运依赖邮局,发货效率低、费用大、损耗多。即使够整件办理货运,由于图书发运目前仍以零担方式为主,不仅发运的组织技术较难,而且与铁路货运技术的改革不相适应。因此,图书零担货运的集结时间愈来愈长,且经常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图书发行渠道正逐步从单一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尽管新华书店仍占绝对优势,在许多地方还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多元化的图书发行,一方面有利于放开搞活,方便读者购书,促进出版的繁荣兴旺;另一方面将促进出版部门之间、流通部门之间的相互竞争。这种竞争的趋势在一些大中城市已崭露头角。销售市场的变化,迫使一切与之不相适应的流通部门都要进行自我改革,而就新华书店的进货来说,作为流通部门的一个环节,确有许多地方应当改革。  相似文献   

11.
印张定价是出版界改革中的热门话题,社会上已有许多议论。我认为应该从它的理论依据和历史因素两方面加以思索。才能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印张定价长期以来是我国新闻出版界通行的价格制定办法。简化核算程序,便于管理是它的主要优点,其缺点是,不能完全反映图书本身的价值;先于印数的定价只能鼓励大批量出版的书刊,而不适合那些印数少,成本高的学术专著等图书的出版。国家全面推行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国民经济机制发生了变化,印张定价赖以存在的客观经济条件也起了变化。第一个变化是国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图书出版工作越来越显示出它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而图书发行工作,作为出版上作的一个流通环节,对于传播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又起着桥梁式的作用。因此,积极推动、进一步探讨图书发行体制的改革,对于促进整个出版事业的发展,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我国的出版事业,有别于资本主义的出版事业的主要之点,在于它是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个前提  相似文献   

13.
一近两年有关知识经济的图书成为出版热点。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全国有近30家出版社参与其中,出版单本书30多种,丛书5套16种。为了介绍的方便,我把它们分为三类,略述如下。(一)翻译出版的国外有关知识经济的著作我国出版的第一部知识经济图书:《以知识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李鹏总理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出版改革要着眼于优化选题,调整图书结构和提高图书质量,加快发行体制改革的步伐。以生产和传播精神产品为主要任务的新闻出版和各种文化事业,应当积极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但一定要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起来,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我们研究出版改革问题,应以此为指针。提高图书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任何图书的问世,都离不开确定选题、作者写作、编辑审读与加工书稿、装帧设计、校对、排版、制版、校(修)版、印  相似文献   

15.
北美洲图书信息出版商——美国的R.R.鲍克出版公司根据在版图书数据库出版了有关美国图书出版的统计数据。在版图书数据库收有几百万个音乐、录像带、图书的在版和即将出版的品种。 从这一统计数据报告中可以看到  相似文献   

16.
本文收集统计了四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科学技术类入选图书的品种、学科类别、作者分布和出版单位等有关信息,分析了当前我国科技原创图书出版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加强科技原创图书出版的举措:完善出版机制,改善学科和作者结构,加强策划力度,积极争取出版补贴等.  相似文献   

17.
医学是一门非常严谨、治病救人的专业学科,学习和普及医学知识必需优质的图书.出版医学图书的法国出版社深知责任重大.在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间,法国医学图书比起其他学科图书发展缓慢.根据法国《图书周刊》统计,2002年法国仅出版542种医学图书,到2010年增加到754种(见附表).为加大医学图书的出版力度,法国有关的出版社采取了以下措施: 出版小开本图书由于医学专业特殊,出版优质的图书需要由专业人员撰写,因此出版一本书的周期较长.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传统教育图书出版的弊端越来越明显,需要进行改革与创新.文章针对这一现状,通过对教育图书出版的数字化转型思路和措施进行分析,提出利用数字化发展转型,有效提升教育图书出版的活力,带动教育业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一、图书的前期评价与后期评价图书评价活动早在图书出版之前就已开始。其最早的形式大概是“某人正在从事某作品的创作”这样的前出版消息。随后,有关的出版计划、出版消息等开始见诸各种报刊及其他宣传媒介。更有那些意在将来上柜的图书“完完全全地带入日常生活”(罗贝尔·  相似文献   

20.
改革背景下要想提高出版社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营销理念的创新着手设计营销方案,通过加强对出版社的市场营销计划来提高出版产品在出版市场竞争中的实力是当前我国出版社的主要目标动力。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图书出版发行业也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文章从中国图书出版发行行业出现的问题出发,提出了新形势下图书馆图书采访工作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