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吐哺握发《史记·鲁周公世家》:“然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周公政务繁忙,但热情接待来客,洗头时三次挽起头发,吃饭时三次吐出口中食物。后形容殷切地招揽人才。虚左以待古代车骑以左为尊位,空出左边的位置恭候别人。《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后也作虚位以待、虚席以待。拥彗扫门拿起扫帚,清扫门前小路  相似文献   

2.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三册《短歌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下注释:“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说他在吃饭时曾三次把饭从嘴里吐出来,唯恐因接待贤士迟慢而失掉人才。这里借用这个典故,是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殷情地接待人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相似文献   

3.
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几个“周公”,时间延续近350年.文章认为“周公”是西周时世卿世禄制下周王室卿士的一个封号,以姬旦始封“太王所居”之地而得名,其后由姬旦后人中为周王室卿士者所世袭.姬旦后人不再世袭“周公”封爵当是在东周考王时期,以“考王封其弟于河南,是为桓公,以续周公之官职”为结束之标志.  相似文献   

4.
2月19日睛弟弟有三“贪”:贪睡、贪吃、贪玩。只要弟弟一“贪”,妈妈总是束手无策,急得汗珠直掉。贪睡篇:今天早上,阳光明媚。可弟弟却还在跟周公跨时空地畅谈着。妈妈使出了90分贝的高音:“快起床,太阳都晒到屁股了!”房间里仍旧一片寂静,这让妈妈非常生气,直接过去掀开被子,用力地把弟弟拖起来,就开始帮弟弟穿衣服。  相似文献   

5.
<正> 周公姬旦,周武王的弟弟,因以先祖古公亶父所居周地为采邑,故被称为周公。他是周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辅佐武王推翻商纣王。武王死后,成王年幼,周公摄政当权七年之久,为周王朝的建立和巩固作出了不懈努力与卓著贡献。他曾制礼作乐,是封建主义思想体系——礼教的创始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圣人;又多才多艺,不失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三册《短歌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下注释:"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说他在吃饭时曾三次把饭从嘴里吐出来,唯恐因接待贤士迟慢而失掉人才。这里借用这个典故,是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殷情地接待人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相似文献   

7.
理解《诗经》中“二南”和“以雅以南”的关键,是明确其中“南”字(词)的确切含义。文章的结论是,“南”字本为“有南氏”族徽性质的符号,指代“有南氏”之氏族、部落或方国。“二南”,从地理上来说,乃指附属于“周公”的“南(国)”和附属于“召公”的“南(国)”;从作为《诗经》中二“国风”之名来说,则是指从附属于“周公”之“南国”和附属“召公”之“南国”采集而来的民歌(乐)。因为“南”族本是“夏”朝分封的分支,“南”地或“南国”本是“南”氏族、部落或方国的领地,作为音乐的“南”亦本是“夏”乐(“雅”乐)的一支,所以“南”(乐)就既是“夏”乐,也是“雅”乐(“南”既是“雅”乐又区别于“雅”乐)——“以雅以南”乃是既演奏夏人或周人的中央或官方的“雅”乐,也演奏同属于夏后氏姒姓的“有南氏”或“南国”的地方音乐。  相似文献   

8.
正《史记·鲁周公世家》:"初,成王少时,病,周公乃自揃其蚤沉之河,以祝于神曰:‘王少未有识,奸神命者乃旦也。’亦藏其策于府。成王病有瘳。及成王用事,人或谮周公,周公奔楚。成王发府,见周公祷书,乃泣,反周公。"周公,何许人?就是周武王的弟弟姬旦,托孤王叔,摄政王事。四年,管、蔡、盘庚率东夷而谋反。周公受成王命,兴师东伐。管、蔡流言于成王,说周公早晚是小王的祸害云云。周成王人小心  相似文献   

9.
相传,有一个牧民临终前对他的三个儿子说:“我有17匹马留给你们三个人,老大得一半,老二得三分之一,老三得九分之一,但是不能把马宰了来分.”说完这些话。老人就去世了.兄弟三人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分法.他们聪明的邻居听说了这件事,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相似文献   

10.
释“亲戚”     
初五册语文课本《〈孟子〉二章》中的《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一文用了两个“亲戚” :(1 )“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 ;(2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叛”。课本对这两句话中的“亲戚”都未作解释 ;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将这两句翻译为“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 ,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 ;“凭着天下都归顺他的条件 ,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首先 ,我们来分析《教师教学用书》将文中的第一个“亲戚”解释为“兄弟骨肉”对不对。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兄弟”指哥哥和弟弟 ,“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由此可见 ,这一解释的意思重复包含…  相似文献   

11.
朱元生 《初中生》2008,(9):48-49
相传,古代一牧民临终前对三个儿子说:“我仅有17匹马留给你们三人,老大得一半,老二得三分之一,老三得九分之一,但不得把马宰了分.”说完就去世了.兄弟三人怎么也想不出一个分法.聪明的邻居先“借”来一匹马,这样一共就有了18匹马.于是,老大得9匹,老二得6匹,老三得2匹,还剩下一匹,“还”给了邻人.还有一个同样有趣的数学故事:篮子里装有几十个苹果,  相似文献   

12.
上幼儿园的儿子一脸天真地问妈妈:“妈妈,妈妈,你知道‘爱’吗?你知道什么是‘爱’吗?”妈妈先是一怔,爱?什么是爱?妈妈在心里嘀咕,准是小家伙又从哪里听来的“新鲜”玩意。幸好妈妈见多识广,妈妈“敲敲”儿子的小脑袋,笑着给儿子讲“爱”的传说:相传,最初的人类都长得像球一样,他们有四手四脚,脖子上顶着一个可以来回转动的头,头上还长着两副完全一样的面孔。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金”和“玉”被赋予了许多特定的文化意义,表现力顿丰。“金”最初是金属的通称,如“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中的“金”指“金属(制的刀剑)”,“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贾谊《过秦论》)中的“金人”指“铜人”。后来“金”专指黄金,如“闻秦王购将军之首金  相似文献   

14.
①钻龟、祝著:古代的两种迷信活动,钻龟甲看其裂纹以卜凶吉,占著草以卜祸福。②“试玉”甸:《淮南子·傲真训》记载,钟山之玉,炊以炉炭,三日三夜而色泽不变。③周公:周武王弟姬旦。武王死,其子成王年幼,周公摄政。其弟管、蔡、霍等造谣说周公要篡位,周公避于鲁,不问政事。后成王悔悟,迎还周公..管、蔡惧而叛乱,成王命周公出征平定。④“王莽”句:西汉末年,王莽把持朝政,伪装谦恭,收买人心,后篡汉自立。  相似文献   

15.
古夫 《初中生》2009,(3):34-35
相传,元末朱元璋率兵起义攻下姑苏城时,心潮起伏,想到姑苏古为吴地,于是脱口吟了句“天下口,天上口,志在吞吴”。军师刘伯温一听便知这是巧用“析字法”出的上联,“天”字下加“口”就是“吞”字,“天”字上加“口”就是“吴”字。刘军师莞尔一笑,吟出下联:“人中王,  相似文献   

16.
儒人是从古代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的人,也称术士。殷未周初,以周公姬旦为代表的西周王官,应是最早的儒人。他们产生于中国早期的宗教活动,随着社会发展.从宗教事务中分化出来,形成了正式儒人。儒学是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最早以宗教形式出现。周公姬旦最先倡导人与人之间相互仁爱的思想,提出“仁学”、“仁政”,比孔子早500多年。被称为儒学先圣的孔子其实只是中国儒学的继承者、光大者。所以会出现历史误解,一是《古文尚书》作伪,二是孔裔夸大祖功,三是《史记》误引。同时,历代统治者政治斗争需要,把孔子抬到至尊先圣地位。  相似文献   

17.
“鼎”本是一种煮盛食物的器物,相传夏禹铸九鼎,历商至周,都作为传国的重器,于是便有了象征王位、政权的引申义,比如“定鼎”即指定都,“问鼎”即指图谋夺权;又,鼎形巨大,故又有了大、盛的比喻义,比如“鼎力”就是大力,“鼎言”就是有分量、起重要作用的言论,  相似文献   

18.
分享爱     
“90后”被看成自私的一代,是家长、老师心目中的“小皇帝”、“小公主”。本文作者因“弟弟”的出现,失去了自己在家中独生女的地位,一度“我”视弟弟为仇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与“弟弟”之间的关系也在悄然变化……  相似文献   

19.
按要求写作文。(52分) 已学课文《散步》中的“我”既是“妈妈的儿子”,也是“儿子的爸爸”,文章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尊老爱幼的颂歌。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角色”指生活中某种类型的人物),例如,有的同学的妈妈在单位是一位敬业的好员工,在家里是一位慈祥的好母亲。  相似文献   

20.
以典入诗 ,是历代诗人常用的表现手法。诗人用典 ,或精心雕琢 ,或想像奇妙 ,或委婉曲折 ,或寄寓深远 ,其手法灵活多变 ,不拘一格。归纳起来 ,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明用典故 ,化虚为实。一般在阐述事理的诗作中 ,诗人往往直截了当地引用典故来论证事理 ,直抒己见 ,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如白居易的《放言五首 (其三 )》 :“周公恐惧流言日 ,王莽谦恭未篡时。”诗人选取周公与王莽这两个典故 ,从正反两个角度说明一个道理 :对人要全面认识 ,就必须经过时间的考验 ,不能只凭一时一事下结论。周公姬旦辅佐成王时 ,有人曾诬蔑他有篡权之心 ,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