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跑道与通道     
跑道是运动场中赛跑用的路;通道是往来的大路.在日常用语中,两者的共同点十分明显--都是路;不同点也十分明显:前者专供赛跑用,后者没有特指,用途则更为广泛.这让我想起了小威廉姆·E·多尔在<后现代课程观>中的一段话:"课程不再称做是固定的先验的跑道,而是达成个人转变的通道."他把跑道的特点描述为"固定的""先验的",把通道的特点描述为"达成个人转变的"."固定的"是其封闭性,"先验的"是其既定性;"达成个人转变的"则是其开放性、非预设性、生成性.跑道,起点、终点是固定的、不可改变的,在跑道上赛跑者必须严格按照既定的规则赛跑,赛跑者的个性必须收敛.  相似文献   

2.
“跑道”与“通道”是两种不同课程的隐喻,跑道课程与通道课程分别隐喻了现代意义上的课程和后现代意义上的课程。本文对此进行了闻发,表达了对两种课程的理解,就通道课程的实施,提出了通道课程对跑道课程应“转变”而不是“消灭”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正>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1859年写作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它是从拉丁语派生出来的,意为"跑道",根据这个词源,最常见的课程定义是指"学习的进程"。参照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我们是怎样实施语文课程的,是如何引领学生在跑道上奔跑的呢?绝大多数教师教学时采用一课一课地实施教学。这无疑是将语文教材分解为一个一个点。语文教师是否都有能力把这一个一个点串联起来,给学生一个珍珠项链呢?答案显而易见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4.
林萍 《学前教育》2007,(4):16-17
后现代主义认为课程不是固定的、先验的“跑道”,而是达成个人转变的“通道”,是师生共同建构的一种课程模式,是一个向教师、家庭、社区和儿童开放的教育系统,所以课程应该是生成的。生成活动是教师基于幼儿的兴趣与教育价值判断而开展的一种课程活动,对惯熟于预设课程模式的教师来说,如何组织好生成课程活动是一项挑战。这里,笔者结合几个活动片段,谈谈生成课程组织中教师有效指导的四方面策略。  相似文献   

5.
正李华平教授指出:语文教师要致力于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通课程通道,铺设社会通道,两条腿走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借助于这两个概念来研究教学,取得了一些认识,借助本文,期与同行分享。一、初中语文教学中课程通道与社会通道的现状如果说课程通道因为语文教师浸淫已久而不需要太费笔墨的话,那社会通道及其之于语文教学的意义,则需要费些口舌。语文课程实施的情境中,讨论社会通道之于语文及其教学的意义,需要厘清语文与社会的关  相似文献   

6.
建设开放、富有活力的课程体系,是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所谓“开放式”语文课堂是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从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把学生的个人经验和经历看作重要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7.
“跑道课程”和“草坪课程”是相对的两个课程形态。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是按“预定计划”进行,还是按学生的“市场需要”进行,是两种不同的课程理念。本文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在课程理念上要从“跑道课程”向“草坪课程”转变的观点及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8.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学习语文的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要充分利用显示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作业,正是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生活、引向社会的有效通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并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作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一基本理念,把课堂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自主实践的学习过程,从而达到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呢?一、在  相似文献   

10.
<正>《江苏教育》杂志本期以"课程意识"为主题,组织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就"课程意识"进行了对话,从不同的维度论证了教师课程意识的理解和重建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一、课程是"延展着、没有终点的线段"很多人把"跑道"作为课程的隐喻。然而,不管跑道设计得多么舒适、多么人性化,不管在跑道上帮助学生的教师是多么和善,也不管天气足多么适合,"跑道"隐喻的课程观都无法摆脱这样一个困境,那就是教师会过于关注终点,从而忽视每一个独特的个体奔跑时的状态和内部经验。"跑道"隐喻使我们教师对跑道的关注胜于  相似文献   

11.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会学习、适应生活,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新型课程.要把这一门新课程开设好,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师必须充分认识自己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2.
课程(curriculum)一词起源于拉丁语,意即跑道.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学校课程实际就是学生要通过的一条跑道,要越过的一系列障碍或困难,其宽度和长度、平顺度都影响孩子的未来.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课程培养今天的孩子,让他们有能力去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呢?  相似文献   

13.
只要会做就行了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标是课程的关键问题.在拉丁语中,课程的涵义是跑道.跑道的第一个要素是方向,即它要把人引向哪里.如果方向错了,那么跑的人越努力,就会离目的地越远.由此可见目标研究对于课程开发的重要性.然而实践并非如此.课程开发被简单地理解为编教材,教师的教学也主要关注教给学生什么知识和技能.至于目标,仅仅是一些文本化的形式话语.  相似文献   

14.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基础课程,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语文是伴随学生成长的一项重要课程,需要在小学阶段打好基础,为日后的语文学习积累条件.为了促进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师应该转变语文教学方法,促进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明确影响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原因,提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对策,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小学语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实践有很多形式,其中"读"是最常用的实践形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既要遵循语文发展性原理、注重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又要引导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如何让学生"潜心读书"?教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展现个人特色?针对当前"读"的现状,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随着教学的改革,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角色正在转变为引导者。  相似文献   

16.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在语文学科课程改革中的体现。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语文的学习方式,把学生从被动、接受式的学习中转变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来,确立了新的课程观和教学观。下面,我就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7.
语文研究型课程的开设与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语文研究型课程的开设 (一)明确开设目的,转变育人观念 开设语文研究型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力",即让学生在语文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基本的研究性学习方法,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能力,初步形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8.
语文学科是我国落实母语教育的基本课程,关系着小学生语言能力、学习行为、文化文学鉴赏能力与审美情趣的发展,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全面展现自己的语文学习潜能,通过语文学习实现个人进步。因此,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师要全面转变学困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调整他们的语文学习行为,为学生的未来成长做好充足准备,激发学困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9.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改的核心,把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到理想轨道,就能在课堂教学中取得实效。语文在整个课程设置,乃至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毋庸置疑,改革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意义重大。怎样在语文学习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一种由学生从学习、生活中提出问题,在教师指导下以个人或小组收集材料,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学习的课程.在实施语文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有崭新的教学理念,正确指导学生研究学习,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