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很多家长都问我:“孩子怎么不知道着急呀?一点自觉性都没有,简直是给父母学习呢!”我总是这样回答:“那是因为你比孩子还着急,他的急你都替他着了,他还何必着急?孩子的学习,你是第一‘承包人’,孩子反而成了第二‘承包人’,他怎么会有自觉性呢?”孩子没有主权,是很难学习好的。所谓“有主权”,指的是确实把学习“承包”给孩子,家长只起帮助、支持和指导的作用,不搞过多干涉和指挥。也就是说,达到什么目标,考出什么成绩,时间如何安排,采用什么学习方法,都由孩子自己拿主意,因为这是他的事情,而不是家长的事情。学习自觉性和学习能力,都是在这…  相似文献   

2.
选教师     
我在私立华诚学校当校长时,曾经遇到一位当老板的家长,他送女儿来上中学,但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却让我耳目一新。“程校长”,他说:“我女儿学习一般,你给我找一个年轻的男班主任,任课教师也最好是年轻的男老师,老教师不能太死板。”我说:“别的家长都挑老教师,你却挺有独特想法的,你的理由是什么?”他顺嘴就来:“现在的孩子和过去不一样了,老师唤不起学生的兴趣,教得再好也白搭,如果我女儿喜欢上老师,学习就不用愁了。”我当时心想,“这个家长真不是东西,对于孩子的教育怎么能如此当儿戏。”因此,也没有对这个家长的要求过于在意。随着时间的推…  相似文献   

3.
妈妈我恨你     
俞雪芽 《家长》2013,(1):27-28
身为母亲的您,要坚强起来,您的行为能给孩子带来更有力的安全感,让他觉得不孤单,有心事能和您商量,减少与您的冲突。家长:您好,老师!我有一个独生子,但是我这个家长当得很失败,我现在最大的愿望不是孩子怎样孝顺我,只要他不恨我就行了。咨询师:听您这么说,您和孩子的关系很紧张。家长:是的,现在他不上学,天天在家呆着,您说我能有好气吗?咨询师:孩子多大了?为什么不上学了?家长:我儿子今年十五岁,应该上初三了,可他  相似文献   

4.
幼儿园和小学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幼儿园教育是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小学则是以学习为主。如何帮助六岁儿童顺利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已经比较突出地摆在许多家长的面前。我们曾对三个大班的幼儿进行调查,发现许多家长认为早期教育就是“早期智力开发”,对入学准备视为知识上的准备,每天要求孩子识多少字,做多少道算术题,甚至有的家长把小学一年级的语文、算术书借来让孩子提前学习。结果是过早、过度的教育,过高、过急的要求,挫伤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以致对学习产生厌恶和惧怕的心理。当我们问孩子“你愿意上小学吗?为什么”时,有的孩子说不愿意上小学,因为最怕爸爸叫他做功课。还有的孩子说:“我上学,妈妈也会打我吗?”原来他看到别的孩子上学后,因成绩未达到父母要求遭到父母的打骂,因而害怕上学。有一位小学老师说:“在我多年的教育工作中发现,最感困难的  相似文献   

5.
试卷中有一道题:用“不是……就是……”造句。有一位优生这样造句“:这些天复习考试,因为我考试成绩不好,爸爸不是打我就是骂我。”这让我很是惊讶:这位学生在班上的成绩是优秀的,他不可能考不及格。他的家长,我是了解的,是一位很民主的家长,应该不会对他的孩子有这样的行为。怀着疑问,我在课余询问了这位学生“:这些天你的爸爸真的对你不是打就是骂?”“不是。”“那你为什么在造句的时候那样写呢?”“这不是造句嘛!”孩子一脸无辜地看着我。“造句不就是编吗?”孩子又说道。凑巧的是,晚上回到家里,我看到二年级的女儿的试卷上面也有这样…  相似文献   

6.
有一个逃学的学生整天呆在家里。他母亲感到奇怪,于是问他:“孩子,你为什么不去上学而游手好闲地呆在家里?”“我不敢上学,因为老师和同学们常常向我借东西。”这个孩子说。  相似文献   

7.
所谓“反比”,即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以他们中的佼佼者为例与之比较,达到激发孩子上进的目的。应该说,适量地运用“反比”不是不行的。但如果用得过量,就很可能产生副作用。因为事实上“过量”是普遍存在的,所以应引起警觉。有些家长在传媒上看到同龄孩子的优秀事迹,特别是介绍他们丰富的知识和杰出的才华时,往往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你看,他是你的同龄人,可他已经这么优秀了,而你呢,我看你连他的一半都没有。”或者这样说:“你瞧,人家的条件那么差,可学习这样好,你呢,正好相反,条件不知道要比他好多少,可学习却一团糟,不知道你都干了些什么?”…  相似文献   

8.
《辅导员》2003,(16)
早晨送小女上学的时候,拐进学校旁边的一家商店去买橡皮。店主家也有一个孩子,该是上六年级了,不知哭闹着要什么东西。店主或许正忙得心烦,边给我找橡皮,边愤愤地对我说:“你说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呢?……”我不知道是什么事,就随口问他:“怎么了?”店主说:“明天不是清明节吗?正好是星期六,学校就安排在今天去  相似文献   

9.
当我问几个学生“你认为合格家长应该是怎样的”时,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说:“现在没有几个家长合格,整天就知道让孩子学呀学。”“作为孩子,你谈谈对合格家长的看法?”我进一步征求学生的意见。于是学生们便提出了几条建议值得我们做家长的思考。不打孩子。孩子希望能在自己犯错误特别是考试没考好时,家长能与孩子一起找错误,而不是打一顿,来个“皮带炒肉丝”。有一名同学说他数学考了62分,老师要家长签字,几个同学一起回家时,一路上他都不吭声,问他原因,说是今晚要挨打了。另一名同学给他出主意说:“你就装作头痛恶心,上次我就这样,结果…  相似文献   

10.
孩子的零花钱应该怎样给呢?我要是给了零花钱他就会乱买东西,不给就偷着拿,怎么办?已经教育过多次了,不好控制。孩子小的时候拿家长的钱,大了会不会偷钱呢?蔡建新: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父母会给孩子一些零花钱,甚至把春节的压岁钱、让孩子买东西剩下的零钱、公交卡充值的费用、餐费等等都交给孩子自己支配。有的家长认为  相似文献   

11.
我的孩子今年上小学二年级,各方面的表现还不错。回顾一年多孩子的成长过程,处理好“玩”和“学”的关系,确定好“看”的内容,对孩子的顺利成长起了一些促进作用。玩我的孩子从小爱玩、好动,上学以后,要保证学习时间,玩的时间必然就少了。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他想玩,你就是硬按着他去学习也按不住。考虑到这一点,孩子一上学,我们就给孩子走了一个规矩:上课必须注意听讲,回家以后,给家长当3分钟的小老师,把当天课堂上学的内容讲给家长听,讲完后,再学习15分钟。因为要把课堂上学的内容复述给家长,孩子就必须认真听讲,复…  相似文献   

12.
菁灵姐姐:我的父母外出打工去了。我有个弟弟在上小学四年级,他很不爱学习,经常逃学。我想像父母一样管教他,如果他不去上学,我便狠狠打他,但他还是不去上学;我想把心里话说给他听,可他还不是很懂事,说了他也听不懂。菁灵姐姐,请告诉我怎么办?怎样才能让弟弟爱学习?叶子父母不在家,你成了小当家人,你有责任和义务管好小弟。小弟不上学,你弄清了原因吗?为什么要打他?“打”确实能起到约束和管制的作用,但使用不当或经常使用,其结果最终会令对方因为怕你、怨你、恨你而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如果你再“狠”,他有可能把对你的怨恨转移到学习上,使…  相似文献   

13.
每到假期,你送孩子到亲戚家去度假的时候是不是有点担心?你可能会想,“我希望他不要让他外婆烦,不要给他的阿姨留下坏印象”,或者,“如果她一直使她的房间乱乱的,怎么办才好?”有工作的父母不能总跟孩子一起旅行,但没有人想让自家孩子没礼貌. “孩子的行为表现是家庭环境的反映.礼节是孩子潜移默化地从父母那里学习的.”临床心理学家普里亚·沃里克说,“让孩子有好习惯,没有立竿见影的方法,要一步一步耐心培养.规则应该内化成孩子自己的东西,而不应该只是口头上告诉他怎么做.”  相似文献   

14.
语录     
《中国德育》2013,(4):5-5
@俞敏洪:幸福来自什么?来自成就感!家长为孩子找了工作、买了房子、选了媳妇,为什么孩子还是不幸福?因为你剥夺了孩子通过自己奋斗获得成就感的权利!成就感不是从上学到高考十八年,就为这一件事。乐观和成就感来自日常每一天,来自读一本好书,为家人做一顿好饭!@于明霞:有父母问,孩子主动去帮助别的小朋友,却被拒绝,感觉很是受伤。只是我们在教育  相似文献   

15.
孩子总希望家长放下手中所有的事情只陪伴他;他老有五花八门的要求必须立刻得到满足;他不喜欢分享,仿佛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是他的……作为家长的你百思不得其解:平时的教育方法与孩子的表现为何千差万别?他为何如此自私?家长应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6.
一到节假日,许多家长不是带着孩子参加各种学科补习班,就是学绘画、练舞蹈、弹钢琴。“只要能学的、对孩子有好处,我就会千方百计地让孩子去学、去练,艺多不压身嘛。”这位家长的一席话,道出了他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情。每个节假日,他都会给孩子安排各种类似的活动。“足球要从娃娃抓起”“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提出后,各个领域也跟风掀起了一系列的“从娃娃抓起”,一时间,“从娃娃抓起”成了某些领导和部门抓好某事的“口头禅”。家长们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始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跻身于“从娃娃抓起”的教育行动中。如此一来,孩子的学习负担和…  相似文献   

17.
当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关心孩子的家长就会忙着询问孩子在幼儿园里的情况。有的家长会问:“今天你在幼儿园里学了什么?”如果孩子说不出什么具体的东西,家长就会感到失望。还有的家长会这样问:“今天你在幼儿园里发现了什么?”让孩子讲述幼儿园里发生的新鲜事,甚至让孩子提出问题来。两种提问应该引起我们家长的思考:你赞成哪一种提问呢?  相似文献   

18.
有位家长和我说:“快被儿子折磨疯了.孩子都上小学五年级了,东西还是乱放,房间乱得像个猪窝.你越不让他干的事情他越干.自我管理能力特别差,道理给他讲了一大堆,就是不管用.” 这位家长面临的问题具有普遍性,很多家长给孩子讲了很多道理,孩子就是听不进去,依然我行我素.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因为你口才再好,煽动能力再强,孩子吸收的信息是有限的.因为那是你的语言,你的体验,你的感受,你的认知.你的话也许偶尔点拨了他,但点拨的次数是非常有限的,因为你的话对孩子来说是间接体验.  相似文献   

19.
权威是什么?     
我喜欢妈妈,不喜欢爸爸。一天,我听爸爸对妈妈说:“你在孩子面前要给我权威,孩子才会听我的。”爸爸要权威,要我听他的,那权威一定不是好东西。妈妈,你可千万别给呀! “求求你,在孩子面前多说我点儿好话,  相似文献   

20.
“你再不听话,就去告诉你老师。”“你再不讲卫生就告诉你的老师。”“你再不做作业就打电话给老师”。我们经常会听到家长在管教孩子时讲这样的话。有些家长甚至对还未上学的孩子说:“现在不听话.等你上学了就有人管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