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纸副刊作为报纸新闻版面的补充,是报纸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副刊一直处于从属的地位,特别是现在,人们越来越注意新闻和信息的吸纳,纯文学性的副刊愈加受到冷淡,有成为鸡肋之虞。为了转变这一状况,副刊必须放下身段,顺应时代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2.
张素春 《青年记者》2007,2(12):29-30
纵观我国报纸副刊的发展史,“五四”时期以四大副刊为代表的综合副刊的出现,开创了我国副刊富有思想性和战斗性的光荣传统,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来看,它都是我国副刊发展史上最辉煌的一段时期。而四大副刊之一的《京报副刊》作为综合性的文艺副刊,在当时大大地强化了新闻传播的文化深度和思想力度,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文化启蒙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报纸的版面编排是二维平面艺术,作为整张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传播文化艺术信息的载体,副刊版面必须遵循图文并茂的版面编排原则。报纸文化艺术类副刊的特点内容决定形式,副刊要办得好,主要靠稿件内容取胜。报纸副刊所登载的文学作品,与文学期刊上的文学作品虽有共同之处,在报纸副刊所登载的文学作品中,虽然各种文艺体裁都有所展示,但主要以适合报纸版面特点的散文为主。《辽宁广播电视报》《家春秋》副刊就是  相似文献   

4.
王霞 《新闻传播》2004,(6):42-42
“让副刊作品新闻化”作为口号被喊出来,是近两年的事情。与正刊一样,副刊也有引导舆论的功能,副刊应在一定程度上围绕着当前的新闻热点来办,不能游离于新闻之外。如果说,新闻版面标志着报纸的广度,那么,副刊则更多地标志着报纸的深度。新闻加副刊、广度加深度形成报纸的高度,由此提升报纸的品位。因此,在副刊上做文章,“打新闻的第二落地点”,已成为报业同行认可的应对竞争的办报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的报刊编辑实践思想充分体现在其对《大公报·文艺副刊》的编辑活动中.他深刻论述了报纸副刊的重要性,积极营造读者至上的副刊编辑观;追求文学超脱性,旨在建立高雅文学园地的编辑理想;坚持只认作品不认人,作品能修不退的人本编辑态度;他要求编者谨守职业的尊严,对副刊版面编排精益求精.  相似文献   

6.
张颖 《记者摇篮》2007,(3):26-26
中国报纸副刊,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引领大众文化的辉煌、90年代删减让位于新闻版面的黯淡后,在21世纪初,又重新成为报纸的一大聚焦点,自成风格的副刊正日益成为报纸赢得长期稳定的读者群的“兵家必争之地”。然而,2006年网络文学以及个人日志类博客的火爆,在让副刊编辑为找到一个巨大稿源而欣喜后,很快就感受到一种压力,一种副刊面对包围所感觉到的压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王民 《当代传播》2000,(4):60-62
一、港报副刊在香港报纸中的重要地位近年来 ,香港报纸竞争愈演愈烈 ,各大报纸纷纷用增加版面等手段来吸引争取读者。在各行各业新闻与过去大致相同的情况下 ,香港报纸增加版面的做法 ,大都是一方面将新闻细分 ,一方面做大量的副刊。随机查阅2000年1月4日的几家港报 ,《东方日报》已有8叠116个版 ,其中 ,副刊占整张报纸的3/5强 ;《星岛日报》有4叠100多个版 ,副刊约占整张报纸的2/3 ;《太阳报》有7叠90个版 ,副刊约占整张报纸的2/3。粗略翻阅香港报纸 ,可以发现港报对社会经济生活各方面的介绍报道 ,已经到了详尽的…  相似文献   

8.
副刊,按照传统的定义,是报纸上刊登文艺作品、学术论文等的专页或专栏。副刊几乎与现代报纸同步发展,人们常将副刊与新闻、评论、广告称作报纸的四大组成部分。纯文艺副刊或纯学术副刊曾经占有报纸不小的版面,尤其是纯文艺副刊,高峰时几乎每天一个版。然而,曾几何时,这类纯文艺副刊受到新闻版面的挤压,逐渐萎缩,各类都市报以及党报对纯文艺副刊已不再强求,有的还在坚持,有的早已砍掉。如《城市商报》,虽然每周出两期《春来茶馆》专版,但编辑方针明确是现代生活气息浓郁的散文、杂文。  相似文献   

9.
报纸副刊,在报纸的改革中获得极大的丰富与发展。先是“星期天”、“周末”版等文化性周刊,从过去单一的文艺副刊中派生而出。接着,社会性、生活类等等副刊应运而生……这些副刊大都以形象生动的内容,美观活泼的版面,融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得到读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10.
杨阶 《新闻前哨》2003,(7):45-45
报纸副刊从杂志化向新闻化的转变,是“报纸是新闻纸”这一属性决定的,也是副刊改革的必然选择。当前,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报纸都在不同程度地开展副刊改革,副刊新闻化作为此项改革的主流而成为一项新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1.
报纸副刊:变革还是颠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闻资讯的日益发达,新闻生产方式日趋多元和多样的状况下,报纸的文艺副刊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挑战。由于新闻的地位比以往更成为了报纸版面上的优先,为了在有限的版面上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阅读,压缩副刊就成了许多报纸下意识的反应和作为。  相似文献   

12.
副刊三题     
一、关于报纸副刊的地位 中国报纸副刊最早是以“附张”的形式出现的,第一张副刊则是1897年11月24日英商字林洋行创办的《字林沪报》附张“消闲报”。从报纸问世的那一天起,副刊就如影随形。不过那时的设置主要是为了版面协调和对读者欣赏品味的调剂。当时,它确是正报的次要部分,称“副刊”则是名副其实的“副”。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尤其是报纸事业的发展,副刊的作用、地位也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不过长期以来,人们已习惯地把副刊看成是正报的延伸和补充,副刊也一直甘当配角,居于从属的地位,甚至在历年来开展的我…  相似文献   

13.
报纸副刊言论的特点首先,报纸副刊言论,作为整张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其新闻性。报纸副刊虽然在正刊之后,但绝不是正刊的附庸,而有其独立的地位。而其中的言论,无论是文艺评论、体育时评,还是杂文或随笔,都是在对社会生活中人们关注的人物或事件加以评说,因而都具有明显的新闻性。报纸副刊言论在具有新闻性的同时,还具有文学性、艺术性。副刊言论,有些语言犀利,淋漓酣畅;有些胆识过人,说理精深;有些诙谐幽默,令人捧腹;有些妙语连珠,让人回味无穷。虽然风格不同,但都保持着文学的形体,艺术的骨干,智慧的情调。副刊言论中,如果没有精彩的文…  相似文献   

14.
冰源 《新闻前哨》2005,(4):50-51
副刊在我国的报纸上有着光荣传统。她作为正刊新闻版 的补充,在中国的社会形态演化、文化知识传播、优秀作品问 世、公民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的提高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 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副刊正成为"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正刊越来越呈现出唇齿相依、并驾齐驱的态势。 传统意义上的报纸副刊是作为一种闲散资源空间而存在 的。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社会向商业化、市场化全面挺进, 报纸作为一个反映时事生活载体的角色就显得更加重要。与 此同时,作为报纸重要组成部分的副刊,如果还是仅仅局限在 传统的诗歌、散文、小说、文艺评论等方面,已经远远不能适应 报纸的发展趋势。因此,在新的新闻发展态势下,增强副刊的 新闻性,显得尤为重要。 增强副刊的新闻性,关键是副刊编辑要有新闻意识。在这 方面,我们《黄石日报》近年来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报纸副刊,是常见于各种报纸区别于新闻的版面和栏目,是报纸的延伸和补充.报纸副刊作为我国报纸的一个特色,自从创立至今的百年中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但是副刊传播新闻、反映社会、服务生活、提供娱乐的基本功能始终未曾改变.当今以营利为目的的报纸进入厚报时代,受众细分,为了吸引读者购买阅读和吸引广告商投资,也为了和新兴传播媒体争夺受众群特别是年轻受众,版面内容越来越丰富.报纸副刊作为报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副刊的发展可以说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盛期,对报纸激烈的竞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企业报”系指厂、矿等企业所办的机关报。副刊是整个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报纸的其它版面一样,有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作用的共性。但副刊又有它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仅企业报而言,其副刊的特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明显的文艺性副刊作为其它版面的补充部分,它的作用不同于消息、通讯、评论等,它要给读者带来文艺性的精神享受。这样,才使副刊具有与其它版面不同的特色。在文艺性方面,企业报不同于信息报、广告报、科技报等一类的报纸,企业报的副刊作为文艺阵地,有意  相似文献   

17.
<正>报纸文学副刊整体式微报纸副刊的历史已有100多年,"五四"时期、上世纪30年代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前20年,报纸副刊发展得如火如荼,成为各家报纸不可或缺的版面,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新文学的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那时的副刊,基本上都是文学副刊,其品位成为报纸品位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8.
副刊在中国报业的发展史上,留给我们更多的是一个意味深长的背影,一个男性的背影,因为自“五四”始,副刊就以现代社会的文化先锋姿态定格了当时副刊的繁荣历史,那样一个振臂一呼铁肩担道的形象,无疑是男性化的。但副刊从来就不乏“自己的园地”那样温婉的个性,只不过声音太过微弱,容易被功利的历史所遮蔽罢了。后来副刊便有些怄气似的鸡毛蒜皮起来,此时,又像一个蓬头垢面不折不扣的小妇人了,每天讨价还价,电灯电话,日子久了就面目可憎起来。人们开始思考,副刊到底应该像什么?标准答案肯定是没有的,只能说,一时期有一时期副刊的模样儿。曾经有一种有意思的说法,说副刊是“中国报纸的女神”,但女神到底不能算作是人,记录人间生活的一个报纸版面,还是让她回到人间来比较合适。副刊,相较于报纸版面说一不二的新闻内容,副刊其实是可以说一说二的,甚至还可以说三道四。这就有些合乎女性的气质,但又不是古代长舌妇,因为你从当代副刊的种种探索可以看出副刊之负,其中还是有某种文化担当的。所以,副刊被公认为是报纸的“第二性”,但绝对是现代知识女性。因此有一句话云:世界有男有女,生活美妙极了。新闻有男有女,报纸美妙极了。本期对话人物:余少镭,1968年生,广东潮汕人。当过小学教师,开过照相馆,2000年受聘进入《南方都市报》,现为《南方都市报》专刊·副刊部首席编辑。  相似文献   

19.
赞歌 《军事记者》2009,(8):27-27
报纸副刊是一家报纸版面的重要组成部分,报纸是新闻纸,作为报纸的副刊,必须具有一定的新闻性。而有些报纸的副刊,一味刊登风花雪月的东西,远离主体新闻,进而失去了读者。任何一种副刊,都必须反映现实生活,关注国内外、军内外的重大事件,关注部队的重大行动、重大典型,让具有新闻特点的人和事在副刊版面上加以反映,  相似文献   

20.
正报纸要增强服务性,这已经是报业的共识。如何提高服务性,很多报纸都做了有益的探讨。报纸是由一张张版面组成的,提高服务性首先要体现在版面的编排和设置上。笔者认为,在一版刊发重要的服务性新闻导读,将传统文艺副刊改为文化、旅游、健康、娱乐等内容的大副刊,是提高报纸服务性的两种有效途径。报纸的服务性,是靠刊登服务性新闻体现的。服务性新闻是一种为社会公共事务或人们工作、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非商务活动无偿提供信息的新闻。其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