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是音响的艺术,也就是听觉艺术。音乐主要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音乐使人通过听来感受其中蕴含着的意境与情感。通过对音乐旋律、节奏和力度的体会来展开想象,因此应着力于听。电视是一种视觉媒体,它主要是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提供具体、直观的形象,使人通过看,  相似文献   

2.
江泓 《教师》2014,(35):92-93
音乐是由各种乐器所谱写出的艺术,不仅是听觉艺术也是人的感官艺术,因此需要借助音乐的传播来构建出意境与情感,人们通过音乐旋律、力度、节奏来展开想象,因此需要借助"听"。通过多媒体视觉直面生动地反映出具体且直观的形象,便于人们能在此氛围中清晰直观地了解音乐所塑造的形象。通过多媒体的构建可以以此具体形象为依据,协助学生收集信息,依靠多媒体赋予音乐教学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也是感觉的艺术。它不同于文字,文字可以表达明确的概念和具体的思想,而音乐则是通过人的听觉与感知,使人们对音乐作品所塑造的形象、表现的意境,产生联想、想象,从而引起共鸣。低年级的学生接受言语的能力相对较弱,感受音乐的能力也不强,这给音乐学习  相似文献   

4.
学科综合,展开想象。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更新,为了更好地活跃教学气氛,我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音乐与美术的相融合,丰富了原来的美术课,活跃课堂气氛、愉悦身心、陶冶情趣、开发智力。如今提倡的课程整合所提到的艺术课程即音乐教学与美术教学的艺术融合。音乐是听觉艺术,美术是视觉艺术,两者结合,让音乐成为理解美术的桥梁,从而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展开丰富的想象。可让学生从音乐想象中画出美好的画面,想象美好的意境。通过视听的巧妙结合,既能让学生感受美好,又能让学生愉心悦情。  相似文献   

5.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也是一种时间艺术。它运用语言的声调加以强化、扩大,通过有组织的乐音所塑造的音乐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音乐可以运用最富有特征的声音形象使人产生明确的艺术联想。”许多美学家把想象的创造性品格当作衡量艺术才能的重要标尺。想象在审美心理中的特殊功能表现为:“它能借助情感的推动,把审美的感知和理解联结起来,想象的心理实质是建立在记忆基础之上的表象运动,即表象的再现、组合、改造。”我国当代著名音乐家廖乃雄先生指出:音乐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条有效途径,但是音乐的价值更多地是体现…  相似文献   

6.
学科综合,展开想象。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更新,为了更好地活跃教学气氛,我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音乐与美术的相融合,丰富了原来的美术课。活跃课堂气氛、愉悦身心、陶冶情趣、开发智力。如今提倡的课程整合所提到的艺术课程即音乐教学与美术教学的艺术融合。音乐是听觉艺术,美术是视觉艺术,两者结合,让音乐成为理解美术的桥梁,从而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展开丰富的想象。可让学生从音乐想象中画出美好的画面,想象美好的意境。通过视听的巧妙结合,既能让学生感受美好,又能让学生愉心悦情。  相似文献   

7.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情感是音乐的灵魂,音乐通过鲜明的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使孩子在感受、理解音乐形象的基础上通过想象、联想来认识生活。  相似文献   

8.
一、在聆听与欣赏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一)在聆听与欣赏中,发展学生的听觉想象和视觉想象音乐欣赏离不开听觉想象,学生只有通过听觉感知作品形象,然后与自己头脑中的表象储备即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接,获得音乐和情感体验,产生想象中的形象。因而,音乐欣赏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不仅是听,还有看的内容,这就是文艺心理学中的视  相似文献   

9.
形象思维与音乐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一个人的形象思维发达,学起音乐来就比较容易。形象思维是以形象作为思维运动的形式,以情感作为思维运动的推动力,带有艺术想象的个性特征。其特点是:它的思维活动充满着感情和想象。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通过音乐教学又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学生学习音乐,主要依赖听觉、视觉的共同感知来完成的。即通过视觉直接观察所得的具体形象和听觉直接感知印象紧密结合,进行想象和联想,从而获得比较清晰的音乐内容。小学音乐教学内容有唱歌、唱游、器乐、欣…  相似文献   

10.
盛彬 《儿童音乐》2014,(2):52-53,64
正《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教学活动中。我们一方面可以从聆听音乐中开阔视野,获得美好的享受,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艺术鉴别能力、增强记忆能力与艺术审美评价能力。学生只有在聆听的环境中展开想象、分析,才能更加主动地、有效地参与音乐,达到提高个体欣赏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 ,同时又是一种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音乐通过听觉和我们的心灵接触 ;影响人的精神。音乐鉴赏需要具备全面的知识 (包括艺术知识、文化知识、生活知识 )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及想象能力  相似文献   

12.
根据相关的小学教育纲要,小学音乐的教学受到了极大的重视。而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加强听觉训练不仅是学习音乐活动的需要,也是终身教育必不可少的,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听觉展开想象。音乐不同于美术,它是无形的艺术,看不到也摸不着,因此需要学生在聆听的同时,展开想象与联想,将音乐作品所传达的情感与熟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将无形的音乐与实际的符号联系起来,自主探究的感受、体验并表现音乐。由此可见听觉在学习音乐活动中的地位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听觉训练。  相似文献   

13.
韩莉莉 《新疆教育》2012,(17):133-135
音乐学科在培养和训练学生形成这种特殊思维方式上起到比其他学科更大的作用,这是因为音乐充满着想象,学生在艺术欣赏、演唱、演奏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想象去创造心目中的音乐画面形象及内心感受,从而达到创新性思维。  相似文献   

14.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通过特殊的音乐语言-旋律,振撼人们的心灵,使人产生愉悦,激发想象,产生情感,获得美的享受。教师要懂得审美心理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并将它贯穿、融汇在音乐教学中,方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音乐素养。  相似文献   

15.
音乐充满着绚丽多彩的诗情画意,它需要通过想象和联想才能使人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倾听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修养。要加以引导,让学生听有目标,听有兴趣,听有思考,在听中激起思维的火花,真正实现听有所得。一、有选择地"听"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从生活中寻找音乐、聆听音乐,使其感觉到这些声音的高低、强弱、明暗。例如,百鸟林中争鸣声,秋雨声,山中小溪的水流声,  相似文献   

16.
周克勤 《快乐阅读》2011,(12):177-177
小学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思想教育,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知道欣赏音乐是要通过听觉来感受的,要使学生理解音乐形象,  相似文献   

17.
李漫 《早期教育》2007,(12):47-47
想象情境,指的是能激发幼儿想象的热情,留给幼儿自由想象空间的教学情境。歌德说过:“一件艺术作品是由自由大胆的精神创造出来的。我们也应尽可能地用自由大胆的精神去观察和欣赏。”音乐是用声音来塑造形象的艺术,但在音乐形象体系中并不存在音乐形象与现实形象的对应关系。因此,只有通过艺术想象,音乐所包容的内涵才能在音乐形象的世界里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8.
一、音乐与舞蹈表现手段的差异 音乐的欣赏,主要是通过“听”的途径得到精神生活的满足,也就是听觉艺术,有声音而无动作;舞蹈的欣赏,主要通过“看”的渠道来获得艺术享受的快慰,也就是视觉艺术,有动作而无声音。舞蹈是综合性的艺术,它与音乐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它与美术、文学、乃至武术、体操也同样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就会产生出更准确、更鲜明的形象。更深刻、更细致的内心情感。  相似文献   

19.
李宣 《儿童音乐》2011,(7):41-43
音乐欣赏是通过听觉来感受、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乐形象的一种审美活动,对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想象、陶冶情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音乐是音响的艺术,也是听觉艺术。主要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使人通过听觉感受其中蕴含的意境与情感。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不是让学生知道一个或两个音乐技能,而是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逐渐转向素质教育,那么如何提高学生音乐课的教学效率呢?一、精心备课,知己知彼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教师教学也是一样,只有理解教材,深挖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