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深入分析单元教学内容,整体把握教材编写意图。本单元包括“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应用题”两个子系统。在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中,教材由简单到复杂编排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小数乘除混合运算”、“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内容,涉及“运算顺序”、“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灵活选择互化方法使运算简便”等要素。我们知道,运算顺序直接决定着运算的准确性,简算标志着运算的技巧和水平。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以“运算顺序”、“运算的灵活性”为重点,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训练,对他们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2.
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运算思路导致的运算量有着天壤之别,尤其在解决解析几何问题时,运算思路的选择与优化异常重要.研究者以一道关于圆锥曲线问题的运算教学为例,探讨不同运算思路所带来的不同运算过程,并就此从“明确运算对象”“设计运算思路”“探寻症结所在”“寻求矫正方法”“优化运算素养”五方面谈谈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3.
“运算律”是小学数学“数的运算”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新课程从第二学段起安排了这块内容。与传统教材相比.新课程实验教科书在“运算律”内容的编写上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运算律”引出基于解决问题的背景,突出了“运算律”的发生发展过程;二是减少了“运算律”纯技能训练的内容,突出了应用“运算律”灵活解决问题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一 问题的提出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年版)》”),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是一个核心教学目标。能够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运算,称为运算技能:不仅能正确地进行运算,而且理解运算的算理.能够根据具体的运算条件寻求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称为运算能力。可以理解为:运算能力不仅是数学操作技能.更是一种数学思维能力。学生不仅应知道“该怎么算”,更应思考并初步解决“为什么这样算”“还可以怎样算”“怎么算更好”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5.
运算能力是学生应在高中数学学习与实践中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其关系着学生“数学运算”核心素养的发展,基于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运算能力至关重要。文章简述此问题提出背景,然后总结实际教学经验,结合一些教学案例和现有研究分析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有效策略。最后,文章提出“自主探究算理”“点燃运算热情”“熟记运算规律”等观念,意在通过“固基”等维度多管齐下,全面促进学生运算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正>将2022年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核心素养内涵中“运算能力”与2011年版“课程内容”中“运算能力”的表述进行比较,核心素养中对“数学运算能力”的要求从原来的“理解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提升为“通过运算促进数学推理能力的发展”,而且还进一步指出运算能帮助学生形成“规范化思考问题的品质”,“养成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要达到这种要求,仅仅靠课堂教学中基本的训练是无法完成的,必须在掌握了基本的运算能力后,  相似文献   

7.
数是对数量的抽象,“数的运算”重点在于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数与运算之间有密切的关联。以小学数学“数与运算”主题学习为例,以“计数单位”这一核心概念为统领,体现教学的整体性与一致性。教师对“数与运算”的整体性与一致性内涵进行解构分析,建构了“数与运算”整体性与一致性的主题学习框架和知识结构体系,聚焦“分数的再认识”和“小数除法”两个典型案例,以“计数单位”为主线整体设计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的核心本质,感悟“数与运算”的整体性与一致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了“数学运算”的定位“数学运算是指在明晰运算对象的基础上,依据运算法则解决数学问题的素养主要包括:理解运算对象,掌握运算法则,探究运算思路,选择运算方法,设计运算程序,求得运算结果.”“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发展数学能力;有效借助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运算促进数学思维发展,形成规范化思考问题的品质,养成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9.
“数学运算”是数学学科关键能力之一,它是数学学习过程中最基本的能力与素养,也是获取其他知识、技能、素养的基本工具.笔者有感于浙教版八年级下“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这一课题的教学,既是学生对方程学习的深入探索与挖掘,也是对数学运算素养的内化与提升.从“亲历过程,在体验‘数学运算’中获得运算的方法与路径”“立足本质,在强化‘数学运算’中感悟运算的结构与变形”“拓展延伸,在深化‘数学运算’中提升运算的能力与素养”三个方面谈一谈“数学运算”能力提升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一、“先垂直再交叉”的运算顺序 请看下面例题(“→”表示一次运算,“?”表示二次运算,“0”中数字为进位的数字。) 例1: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围绕“大概念教学”构建了主题教学,实现了教学内容结构化,将“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两个主题整合为“数与运算”主题。文章基于这样的改革背景,围绕具体的教学案例,从创设运算情境通达运算意义;融通算理算法获得运算技能;感悟数与运算一致性,体会运算本质三个维度,基于整体视角理解数的概念和运算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数与运算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正>一、问题提出《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了数学六大核心素养,明确把“数学运算”列为六大核心素养之一,明确了“数学运算”的定位:数学运算是在明晰运算对象的基础上,依据法则解决数学问题的素养.通过运算可以促进数学思维发展,形成规范化思考问题的品质,养成实事求是、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数学运算”主要表现为:理解运算对象,掌握运算法则,探究运算思路,选择运算方法,设计运算程序,求得运算结果.  相似文献   

13.
运算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之一,教师应立足儿童视角在课堂上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启之以“思”,让运算教学更加“通情”“达理”“育智”,进而真正促进学生运算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4.
运算教学必须跳出“算”的层面,跨入“道”的层面,构建“好吃又有营养”的教学路径。文章基于课例,倡导通过“造境”,运用联系、对比、推理、归纳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运算顺序和形成运算技能,提升运算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22年版”)在第三学段“学段目标”中明确阐述:“能进行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探索数运算的一致性……”将理解运算算理的一致性作为明确的目标提出来,尚属首次。同时,在“课程内容”中“数与代数”部分写道:“初步体会数是对数量的抽象,感悟数的概念本质上的一致性,形成数感和符号意识;感悟数的运算以及运算之间的关系,体会数的运算本质上的一致性,形成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并且,在第三学段“内容要求”中又写道:“能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四则运算和混合运算,感悟运算的一致性,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显然,对数概念以及数的运算本质的一致性理解,是“课标2022年版”在目标、内容和学业要求上一个重要的关注点,需要我们去研究和落实。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提出“数运算一致性”的重要理念,为运算教学提供了新视角。运算的实质是“计数单位个数的运算”,解决“计数单位是什么”和“有几个计数单位”的问题。针对分数乘法的重要性和困难性,从一致性的视角,根据学情,依据教材,将分数乘法与整数乘法、小数乘法三个知识板块串联成知识群进行教学,实现运算意义和运算方法的和谐统一,促进学生对乘法运算算理的理解,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  相似文献   

17.
在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中,“曲线弦”具有代表性.多元的复杂运算常常是“曲线弦”问题的特点.问题的解决虽然有一些基本的方法,但有赖于较强的代数运算能力.其中,对运算方向的把握和对运算结果的预见是能力的核心.运算的关键并不只在于面对算式之时的灵机一动,而在于各环节起始时的策略.那么如何突破曲线弦问题中“想得到但算不出”的运算难点呢?实践与研究都表明,“使用方法求精准”、“把握方向有预见”、“规避繁难寻化解”是三种有效的运算策略.  相似文献   

18.
运算素养是数学六大核心素养的要素之一,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如何基于“三个理解”培养学生的运算素养呢?文章从“理解数学,将运算融入知识结构”“理解学生,让学生亲历运算过程”“理解教学,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三个方面展开分析,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19.
基于教学内容分析,对初高中数学运算衔接教学提出建议:注重运算对象和概念的理解,掌握各种运算法则,突出从“数”到“式”的变化;追溯数式运算源头,体会运算思维的发展性;加强针对性的专项训练,提高运算能力.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两个主题整合为“数与运算”主题,凸显了数学学科内容的整体性和结构性,也更好地体现了学科本质,强化了数的运算与数的概念的一致性。作为“数与运算”主题内容的子主题,“数的运算”单元整体教学不仅需要遵循“概念本质和算法的一致性”“基本活动经验的一致性”和“数学思维方式及其抽象水平的一致性”三个原则,还需要依次具体落实“从结构化主题提炼大概念”“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和学习评价体系“”确定单元关键问题”和“设计单元学习任务序列”四个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