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艺术、体育及身体活动特点、客观存在方式的认识,阐述了三者共存一体的辩证统一关系.依据"项群划分理论"指出不同艺术体育所表现出的艺术审美的普遍性和指向性.并在此基础上,对艺术体育的概念进行界定:艺术体育是以满足人们身心和谐发展为前提,以身体活动为表现形式,以技术的精确度、动作的难度和艺术的表现力为追求目标和评定标准的体育项目.通过对艺术体育的社会成因,内、外特点的分析,指出艺术体育是以现代体育科学理论、艺术理论为支撑,以身体活动为载体,展示科学和艺术打造成果的科学原理及共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吴键 《体育教学》2008,(8):144-144
为进一步加强全国学校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的科学研究,引领学校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科学发展方向,经教育部批准,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于2008年8月正式成立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中心。按照相关规定,体育卫生艺术研究中心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学校体育、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学校美育与艺术教育,同时承担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的秘书处工作。  相似文献   

3.
论体育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体育艺术化发展趋势明显,体育与音乐艺术、体育与建筑艺术、体育与视觉艺术、艺术与体育的结合似乎无处不在.体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教育核心是完善、提高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核心价值在于对真、善、美的追求,而体育艺术化即是对这一生命本源的回归.针对竞技体育发展异化现象,指出艺术化是对体育中丑陋现象的纠错.是生命价值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4.
体育与艺术都起源与劳动,是人们创造的体外文化现象,是人的精神生命对物质生命的超越,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体育与艺术的结合,使奥林匹克运动融入了更加丰富的美学元素.体育与艺术的融合是双向的律动,体育的发展离不开艺术,同时体育运动的发展可以促进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当前科学体育形态替代宗教体育形态的合理性与进步性。同时又从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科学体育形态下人类为此付出的超额代价以及科学形态下体育对人类人性违背的一些负面现象。最后重新回归到“文化”的范畴,从中国传统文化里找到为科学体育去蔽的哲学思想,并结合西方文化,从理论角度提出艺术体育是将科学、体育、艺术三者有机结合的一种体育形态,它能有效的为当前科学体育去蔽,还可以为我国即将举办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方向和举办特色提供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6.
一切体育运动、一切艺术创造活动皆始于身体,也必然要还原和服务于身体的根本需求.在历史的长河中,体育与艺术尽管属于人类不同性质的活动,但两者之间却存在着某种联系,体育离开艺术必然走向苍白和野蛮,艺术离开体育同样缺少意义的充盈和敞现.因此,立足身体谈艺术与体育的远近亲疏给体育发展带来的影响是展现体育与艺术关系之流变的一条主线,同时,也是考察身体之于体育与艺术重要性和从身体的维度来阐释体育与艺术关系的指导意义--对人之存在乃至人之生存的关切.  相似文献   

7.
笔者从体育教学的角度对构成素质教育的五大块(即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健康素质、审美艺术素质、 劳动素质教育)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通过本文的探讨与研究,使广大中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注重 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使中学体育教学更适应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重新认识体育的社会关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体育与政治之间存在一个悖论,体育的发展与经济实力之间没有直线相关,体育与教育部分重叠,体育与宗教最为近缘,体育可借用科学手段,体育的艺术禀性日益明显,体育与养生反映着两种人生观。  相似文献   

9.
<正>2月24日至25日,2011年学校体育、卫生、艺术与国防教育工作会议在包头市召开。本次会议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牵头组织,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代表参加了分组讨论,就进一步推进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和国防教育工作的发展提出了具体意见和建议。会上,教育部副部长郝平作了题为《落实纲要、凝聚共识,推进学校体育、卫生、艺术与国防教育工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的讲话。  相似文献   

10.
采用调查法分析社会对体育艺术人才的需求.以天津体育学院设置体育艺术教育专业的案例为切入点,探索中国体育艺术教育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途径.体育艺术复合人才既是当下社会迫切需求,也是体育院校开设艺术专业的特色所在.天津体育学院体育艺术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清晰,方案设置合理,注重社会实践,为同行业的定位与发展提供良好借鉴.建议在专业建设中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办学方针、注重学生非认知因素的培养、服务社会的清晰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