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妇女风采录》是一部大型女性报告文学集。它由100位女记者、女编辑、女作家以女性特有的视角、特有的细腻真挚情感,记述了100多位当代中华杰出女性(包括港台、海外华人)不平凡的事迹和她们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为人楷模的精神风貌与动人风采。她们中既有叱咤风  相似文献   

2.
一个中国记者眼中的杰出女性世界妇女大会也给像我这样的中国记者提供了结识世界上许多杰出妇女的机会,和她们面对面交谈。亲身领略她们独特的个人魅力。真诚的蒙盖拉夫人世界妇女大会让世人熟悉了杰楚德·蒙盖拉这个名字。这位从坦桑尼亚乡间走出来的女子,以她那  相似文献   

3.
青岛出版社最近推出一批重点新书。 由资深编辑张桂琴主编的《中外巾帼风采——女人自己的歌》是献给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的新著。该书真实而又生动、传神地记叙了人们熟悉但不详知的中外政界、新闻、实业、科技、文学和演艺界颇富有传奇色彩的女杰。其中,中国部分涉及的人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女新闻工作者协会“宣传’95世妇会及女性题材”优秀作品评选活动揭晓,元月10日,在湖北省电视台演播厅,举行了隆重颁奖晚会.梁淑芬、王重农、原副省长韩宏树、省新协主席周传仁、湖北日报社总编辑杨仁本等同志为获奖者颁发了奖杯和荣誉证书.女性题材历来受到群众普遍关注.女新闻工作者以其细腻的情感、扎实的作风,被誉为新闻战线最具活力的生力军.书写(制作)女性题材尤其是女新闻工作者的强项.1994年以来,湖北省女新闻工作者为宣传世界妇女大会在我国召开,采写制作了一大批宣传报道我省杰出妇女的稿件和节目.为了检阅这次宣传的成果,总结对女性宣传的经验,表彰优秀作品,湖北省女新闻工作者协会与湖北日报社市场指南报联合举办了这次评选活动.15位湖北省新闻界领导和专  相似文献   

5.
中国42个少数民族拥有女新闻工作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3月23日,首都女新闻工作者协会和《民族团结》杂志社,在中国妇女报社联合举行首届少数民族女新闻工作者座谈会,总结检查自1995年北京联合国世界妇女大会以来中国新闻界落实《北京宣言》和我国《妇女发展纲要》的行动,讨论少数民族女性与新闻工作的关系。有40多名少数民族女新闻工作者和汉族新闻工作者参加座谈。座谈会由首都女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会长斯热歌主持,《民族团结》总编辑铁木尔指出:“今天我们举办的这个座谈会,规模虽小,意义重大……50年前,中国少数民族的女性参与新闻工作的人屈指可数,寥若晨星,大概只有数十人…  相似文献   

6.
今年6月我国政府发表了《中国妇女的状况》白皮书。该书在谈到中国妇女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有着重要地位时,是这样说的:“目前,中国女性从业人员已占社会总从业人员的百分之四十四左右,高于世界百分之三十四点五的比例。”在谈到中国妇女全面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为中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时,还着重列举数据:“1993年,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妇女已占百分之三十二点四四。1993年国务院各部委有女正副部长16名,全国有女省长、副省长18名。在全国517个城市中,有300多名女性当选为正副市长。大批女性成为女法官、女检察官、女律师。”常言道:“事实胜  相似文献   

7.
1995年是妇女大展风采的一年,也是中国女性之光频频闪耀电视屏幕的一年。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世界各国的妇女精英,活跃在电视屏幕上,中央电视台开办妇女专栏“半边天”,各省市电视台也相继出现了妇女栏目,展示了中国妇女的活力和智慧。地处南国的江苏电视台连续播出了《女人的故事》专题系列,就是这满园春色的绚丽的一朵,装  相似文献   

8.
在举世瞩目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即将召开的前夕,凝聚着江西四千万人民浓浓情意的《中国母亲》一书,迎着’95的晨曦隆重出版,向世界妇女大会献上了一份别致的厚礼。 《中国母亲》——作为江西省向世界妇女大会的献礼书、群众读书活动主题书、爱国主义教育必读书、“五个一工程”  相似文献   

9.
中国女性期刊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本世纪20—30年代,在“五四”运动直接影响下出现了第一个高潮,《中国女报》、《中国新女界杂志》、《女子世界》、《女声》、《妇女评论》、《妇女声》、《新妇女》、《劳动与妇女》、《妇女杂志》等一大批女性期刊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政治范畴出现在中国历史舞台。第二个高潮出现在50年代,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以《中国妇女》为龙头,很多经济文化发达省份  相似文献   

10.
在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上,我作为广播记者,向中国听众介绍了来自世界各国妇女的追求、向往、工作状况、生活情趣以及面临的问题,也向来自各国的妇女讲述了发生在我们中国妇女身边的故事和未来的畅想。世妇会期间,我除了为我们《午间半小时》节目、《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新闻纵横》节目、《世妇会专题》节目、台播部、听工部制作了节目外,还为国内外许多同行充当临时翻译,忙得不亦乐乎。值得欣慰的是,一位同行对这次报道给予了“及时、翔实、生动”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我有幸以两种身份,参加了在我国举行的联合国有史以来规模空前的一次盛会——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一是以一名中国女记者身份,作为中国组委会宣动委指定的、由中国日报主办的英文会刊《世界妇女》的副总编辑,参加了对世妇会及非政府组织论坛的报道;再就是以非政府组织成员的身份,参加了’95非政府组织妇女论坛的一些活动。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纪事 7月耳目,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中国组委会宣动委新闻部和首都女新闻工作者协会联合召开“媒介与妇女研讨会”,深入研讨有关妇女宣传问题。 7月5日,夏庇若新闻教育基金奖学金在京颁发。新华社社长郭超人到中国新闻学院为32位获奖者颁奖。  相似文献   

13.
唐小霞 《新闻世界》2014,(11):100-101
1898年于上海创立的《女学报》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女性刊物,它在维新派男性精英的支持和协助下,由女性创办并以其为宣传对象的历史产物。它的出现给中国妇女办报带来了一次高潮,而相继创办的《女报》也是在其影响下的产物。结合两报办报的历史背景,它们同时又是在近代中国男性办报的影响和社会政治活动的需要下萌发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4.
正甲午战争后,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妇女运动蓬勃开展,女性社团、女性报刊是妇女运动开展的重要标志。据不完全统计,辛亥革命前,女性团体达40余个,女性报刊达30余份。如女性社团有中国女学会、共爱会、女青年会等;女性报刊则有《女学报》《女报》《女子世界》等。北京地区最早的妇女报刊《北京女报》和妇女社团"中国妇人会"  相似文献   

15.
韩天博  杨敏 《今传媒》2013,(6):71-72
《女学报》是中国近代一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女性报刊,创办者陈撷芬是中国较早涉足报坛的女报人。《女学报》鼓吹女权女学,宣传男女平等、妇女解放,号召妇女参与"爱国救亡"运动,为促进妇女觉醒及以后的妇女解放运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本文立足于《女学报》创刊时的历史环境,试图从背景与条件两方面探讨《女学报》成功创办的原因,希望能够为解读陈撷芬与《女学报》提供一个较为新颖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播文化中的女性歧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我国召开。由189个国家政府和观察员签署的《行动纲领》的重大关切领域之一是“妇女与大众传媒”,认为“在大多数国家,大众传媒并没有用均衡的方式描绘妇女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对社会的贡献,相反宣传报道的往往是妇女的传播角色,或有关暴力、色情等行为”。在中国,近年来不断有“男人留岗,女人回家”等算计女人饭碗的说辞;中国的广告、歌碟、新闻报道等传播领域,更是以隐晦的手段,凭借男性话语霸权的现实根基和女性集体无意识的性别缺憾,贬低、监控、约束女性。本试就中国传播化中的女性歧视现象、产生的根源及中西方女性解放的现实努力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我国女性电视节目的制作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借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的东风,中国有了以《半边天》为代表的第一批女性电视节目.95届世妇会的召开使我国的电视媒介开始关注女性的平等与发展等社会性别议题,因此在女性电视节目开办的最初阶段,女性电视节目的类型主要是纪实类,聚焦女性现实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18.
书讯     
《现代出版》2006,(3):F0002-F0002
武汉大学出版社推出《中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文丛》“中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是“中国法学会”在全国法学界组织评选的、在法学界和法学实际部门发挥重要作用的法学界的佼佼者,入选者获得的是中国法学界的最高荣誉。此评选活动已举办四届,分别为1995年、1999年、2002年及2005年,每届十位,共遴选出四十位。《中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文丛》是我社为让广大读者更好、更及时地了解法学前沿的最新知识及法学发展的最新动态策划推出的一套学术丛书,旨在更好地凝聚法学新锐的最新研究成果,打造新时期法学学术品牌。这套丛书将分批推出。第…  相似文献   

19.
知识窗     
中国新闻工作者之最中国近代最早的女新闻工作者是康同薇(康有为的女儿)和李蕙仙(梁启超的妻子)。她们两人于一八八九年创办了我国近代最早的一份以妇女为读者对象的《女学报》。中国现代新闻史上最年轻的总编辑是杰出的新闻学家邓拓(一九二一至一九六六)。一九三七年,他担任《晋察冀日报》总编辑时,年仅二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中国妇女》杂志为研究对象,对1949~2008年样本期刊中的封面人物图片进行定量研究和质性分析。研究发现:1.《中国妇女》杂志60年来建构的封面女性形象由雄性气质向女性气质过渡并最终形成多元气质;2.《中国妇女》杂志60年来封面女性形象从生产偶像向消费偶像转变,即从社会主义建设者形象转变为消费主义者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