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阅读课上的语言学习是凭借课文进行的,走的是以有指导的读书活动为主线的语言内化之路。一篇篇课文就是一个个完美的言语“范型”。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主动、自觉地投入“读书活动”,反复触摸、感悟丰富多彩的言语现象,不断积累语言材料和语感经验。“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书要靠自己去读,语言运用之妙要靠自己去悟,语文基础,文化底蕴,要靠自己去积淀。一句话,阅读教学必须遵循“主体内化”的原则。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和学习语文的自身规律,都要求我们把学生带入学习语文的“有我之境”,我们必须尽快构建…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的“语文味儿”,是学生言语实践活动的本味,是学生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要体现出“语文味儿”,就要注重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这是语文课程能够体现“语文味儿”的根本出路。这条路应该分三步来走。第一步,设计语文教学目标,要以语文课程的学科立场为出发点,以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的发展为重点。也就是说,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学目标不能偏离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例如:《孔雀,八哥,母鸡》这篇课文,其教学目标的设计就应该如下:学生(行为主体)自读课文后(行为情景)找出(行为动词)孔雀,八哥,母鸡想搬进这…  相似文献   

3.
言语是人的一种行为活动,言语智慧是人在言语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机智、艺术以及丰厚的人文素养和人文底蕴。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在获得课文所传播的信息的同时,获得“如何传播信息”的“言语智慧”才是“更为本质的行为”。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将培养学生的言语智慧作为一种自觉的追求。  相似文献   

4.
阅读课上的语言学习是凭借课文进行的,走的是以有指导的读书活动为主线的语言内化之路.一篇篇课文就是一个个完美的言语"范型".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主动、自觉地投入"读书活动",反复触摸、感悟丰富多彩的言语现象,不断积累语言材料和语感经验."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书要靠自己去读,语言运用之妙要靠自己去悟,语文基础,文化底蕴,要靠自己去积淀.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的根本是“学语习文”,也就是使学生获得言语的智慧——简单地说就是获得表达的方法与艺术。言语的智慧并不是直露的,而是隐含在语文课文之中。这就需要教师在课文中发掘出来并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步获得。因此,文本细读,挖掘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是上好阅读课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旨在凭借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提供给学生积累、规范、陶治言语的范式。教学层面存在的形式训练即语言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真正意义上的语言实践,借助供其参照模仿的足够数量充分典型的课文“例子”,让写作贯串于整个语文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7.
人生活在言语之中,人是言语的存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 一、言语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 1.语文教材是言语的汇萃 纵观中外语文教材,都是言语活动内容的汇集。首先,教材本身是语言运用的结果。一段前言、一篇课文、几句提示、一道习题,无不是按照语言运用规律将语言巧妙组合而成的言语行为的结果;其次,语文教材是言语内容、规律、方法等的载体,记载着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典型事例,记载着如组词、造句、布局、谋篇、语法、修辞等言语活动的基础知识;其三,语文教材向人们提供了大量成功运用语言的佳作,既给人以言语精品的享受,又给人以言语活动的正确导向。  相似文献   

8.
<正>《学会合作》是苏教版六下的一篇实用文——演讲稿。这类体裁的课文,还能像记叙文、散文、诗歌那样去教吗?这是一个值得高年级语文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李劲松老师执教的《学会合作》第一课时,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李老师紧紧围绕"让学习真正发生"这一教学理念,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大量的言语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积累语言,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语文应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相对独立的多种探究活动和语言实践活动,发现知识,掌握技能,品味语言,提高语文整体素质。在语文教学中怎样使学生读懂一篇课文,我的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时如何指导学生具有整体意识、主动识字,从而阅读课文?如何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特质,聚焦课文中语言文字的规律?如何激活儿童的言语体验,在实践中去运用去感悟,通过层层递进的训练,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发展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笔者以为,需要紧扣文本特质,开展阅读实践活动,以不断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咕咚》这篇课文,语言富有童趣,学生易于理解。下面以这篇课文为例,谈谈如何关注文本特质,重视言语实践。  相似文献   

11.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借助教师丰厚的文化底蕴、学生张扬的个性、师生间默契的实践历练,让学生在言与意的转换活动中呈现表达的智慧,使其拥有智慧语言。一、教师解读文本,拥有文化底蕴言语智慧是一种言语表达的灵气,  相似文献   

12.
《空气中的“流浪汉”》是一篇说明文,文章层次清晰,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因此,这篇课文的教学关注点应放在“课文是怎样介绍这些科学知识的”,也就是从说明文这一文体特点入-T-带领学生去探寻其言语秘妙。  相似文献   

13.
阅读课上的语言学习是凭借课文进行的,走的是以有指导的读书活动为主线的语言内化之路。一篇篇课文就是一个个完美的言语“范型”。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主动、自觉地投入“读书活动”,反复触摸、感悟丰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的最大问题是学生言语表达能力不过关,学了几百篇课文却不能说一段通顺的话和写一篇完整的文,这导致语言表达的遮蔽.语文教学要找到阅读表达的突围路径,就要创设表达情境“场”、挖掘言语训练“点”、凸显言语方法“线”、链接言语活动“面”、夯实言语表达“体”、构建言语表达的“立交桥”.  相似文献   

15.
语文和语文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言语和语言也有所区别。本文认为,语文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幼儿始学言语,入学后更多的是接触言语作品,在老师引导下掌握语言基础知识与语法结构规则,进而上升到语用层面去体悟语言运用的精妙且能创造性地进行语言运用,从而产生语感,最终回到言语,即言语—语言—言语的过程。这既是学习语文的过程,也是语文教学应遵循的一条规律  相似文献   

16.
唐少华 《辽宁教育》2013,(12):41-42
一篇课文的教学价值往往非常丰富,既不能课文有什么就教什么,也不能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或者觉得什么好教就教什么;而应该根据语文教材的原生和教学这双重价值确定一篇课文特有的教学内容并实施教学。语文教材的价值决定教学内容的选择,语文教学中应该根据语文教材价值确定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阅读获得课文的原生价值,并在原生价值获得的过程中掌握课文的教学价值,发展学生的言语智慧,丰富学生的言语生命。  相似文献   

17.
言语美感是美的语言和美的精神在学习主体心灵上的同构物。言语美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人对语言中所含美的因素的领悟程度,影响着人的语言活动的质量。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文本中的言语之美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提炼文本中美的材料唤起学生对言语美的感悟力。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言语美感,必须以美的语言材料为依凭学生的言语美感是由语言材料唤起的。如果语言材料不美,就失去审美的基础。现行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就课本而言,关键的不是要教师去选,而是要教师去钻,去发现课文中的美。语文教师备课,首要的就…  相似文献   

18.
一、区分“语言”“言语”,明晰语文内涵1.现代语言学将语言分解成“语言”和“言语”两个概念语言是言语活动中的一个确定的部分,是一个整体,一个分类的原则,是“言语活动的其他一切表现的准则,它是一套自足的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由语音、语义、词汇、语法组成的约定俗成的统一整体。”“有点像把同样的词典发给每个人使用。”(《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言语则不同,它或指人运用语言的行为(即所谓‘言语行为’),或指人运用语言的结果(即所谓‘言语作品’)。”(《语文学科性质之谜》王尚文)言语是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包括言语表达…  相似文献   

19.
语言和言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语言是言语活动中的一个确定的部分,“是一个整体,一个分类的原则”,是“言语活动的其他一切表现的准则”,它是一套自足的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由语音、语义、词汇、语法组成的约定俗成的统一整体,是言语活动的社会性部分。而言语则是“个人的意志和智能行为”,是说话者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20.
关于“语文”这个概念,叶圣陶老先生曾作过说明:“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语言文字是人类表达思想、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人类思维的工具。 语文教学,就是一篇篇课文的学习。语文要将一篇文章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单位进行教学,必然就有从局部到整体、从内容到形式、从理解到评价的课文分析过程。这种抓“字、词、句、段、篇”,抓作者观点的剖析、感情基调的把握,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