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学生与学生的竞争归根到底是课外阅读量的竞争。2.前天,孙女媛媛苏州的女老太太过世了,苏州阿婆不能看护她了,只得由妻和我带着。老师们见了媛媛,总要问:“媛媛,今天怎么在我们学校呀?”我和妻立即代媛媛回答:“媛媛苏州的老太太死了。”  相似文献   

2.
茉莉橘子     
深冬极其潦草短促的黄昏时分,夜色萧萧而下,女医生急着下班,门诊却转来了病人,是一位白内障的老人,正由老妻搀扶着走来。她只草草问了几句,便开出住院通知单,起身说:“你跟我去病房。”并交代老太太,“到那边去交费。”老太太却不动,只微笑侧头,指指自己的耳朵。老人静静开口:“医生,还是我和她一起去交费吧。我妻子,她听不见。”女医生错愕地抬头,陡然看见:老人一丝不苟的白发下,面容安详儒雅,瞳孔却是灰蒙蒙的,黯淡无光,仿佛被废弃的矿坑。他的眼睛,已经死了。他是盲目的,而她,是聋的?乍看上去,他们竟如此平常,…  相似文献   

3.
家有下岗嫂     
下班都1个多小时了,妻还没有回家。我放心不下,关熄了炉火,朝妻的工厂走去。远远地见妻瞒跚着往回走,脸色灰黄,脚像灌了铅似的。我赶紧迎了上去。把她扶回了家。一进家门,妻便“哇”的一声哭了起来。等她缓过气来后,问她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她才抽泣着说:“下岗了!”这对妻来说,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一是她心理上无法承受:妻一向爱岗敬业,以厂为家,十几年如一日,一旦成了工厂的“弃儿”,叫她如何想得开!二是经济上承受不了。我的工资也不高,每月不到600元,上有老,下有少,今后如何度日?下岗后好长一段时间,妻一直是长吁…  相似文献   

4.
半块桃脯     
媛媛小朋友是一个懂事、爱学习、助人为乐的好孩子,大家都喜欢和她交朋友。有一天吃过加餐后,文文跑过来说,媛媛把桃脯装在口袋里要带回家。我感到很奇怪,把媛媛叫过来问问是怎么回事,媛媛双手捂着口袋,好象怕丢了宝贝似地说:“我,我全吃了。”“撒谎可不是好孩子,老师和小朋友都不会喜欢她的。”我严厉地说道。她望着我,含着眼泪说:“老师,妈妈生病了,我想把这一半桃脯带回去给妈妈吃。”边说边从口袋里掏出用小手绢层层包着的半块被捏得皱巴巴的桃脯。多懂事的孩子啊!我立即在班上表扬了媛媛,并且组织幼儿讨论:妈妈生病怎…  相似文献   

5.
幽默     
第一次笑一对夫妻去拍银婚照,摄影师调节好了镜头说:“好,大家笑一笑。”妻子说:“听到了吗?你笑一笑。”突然,丈夫却哭了。摄影师不解地问:“先生,您怎么哭泣了?”丈夫说:“我太激动了,这是25年来她第一次让我笑一笑。”大海边上7岁的儿子,终于看到了盼望已久的大海。他对妈妈说:“妈妈,不是说大海无边无际吗?”妈妈说:“是呀。”儿子:“但我们怎么站在了大海的边上?”这是排骨公共汽车上,一位老太太怕坐过站,逢站必问司机。汽车停在一处,老太太一个劲儿地用雨伞捅司机:“这是展览中心吗?”司机:“不是,这是排骨…  相似文献   

6.
我最近买了一套二手房.房子年代久远,楼下临街.一个老太太吆喝卖菜。我只好下楼和老太太交涉,请她离开这里。老太太却根本不买我的帐.她眼一瞪说:“这地方是你家啊?你要安静.可我也要挣钱吃饭。”听她这么一说。好像是我不讲道理。老婆今天还要上晚班,总得让她白天休息好啊!  相似文献   

7.
当一个91岁的老太太被问,为什么她能那么长寿时,她笑着回答:“我想,上帝在考验我的亲属的耐性。”何时才算老呢?在什么样的年龄,我们会放弃呢?  相似文献   

8.
身心健康     
女儿2岁了,上小学二年级,是个很自立的孩子。可是每隔一段时间,她就会提出要跟我一起睡的要求,我一般是断然回绝的,理由当然是女儿长大了,还要跟爸爸妈妈一起睡,这么一个小床,;个人睡很挤很累,不好。偶尔,我看她求得可怜,会勉强同意,她总是欢天喜地,第二天起来总要报告她昨晚睡得很香,全然不管我睡得多累。有一天,以孩子爸爸出去睡为条件,我们母女两人一起躺在床上,恰巧我心情很好,就与她闲聊起来,她今天也格外乖巧,兴奋,话也格外地多:“妈妈,你知道我为什么愿与你一起睡吗?”“为什么?”“因为我喜欢让你抱一抱。…  相似文献   

9.
准备吃点心了,束老师带苹果组的孩子去盥洗室洗手.我正在准备餐碟,嫒媛跑到我的面前一边哭.一边说:“老师,毛毛打我。”由于没有看到事情的经过.我带着媛媛来到毛毛面前询问:“你打媛媛了没有?”毛毛一脸天真地使劲点点头。我接着又问:“那嫒援打你了没有?”他立即摇摇头。我加重语气问:“那你为什么要打她?”他又摇摇头。  相似文献   

10.
几则故事的教育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哭婆”变“笑婆”《禅海珍言》中有这样一则故事:京都南禅寺以前住着一位绰号“哭婆”的老太太。她雨天哭,晴天也哭,成年累月神情懊丧,面容愁苦。南禅寺的和尚问她:“你怎么总是哭呢?”她边哭边回答:“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卖鞋的,小女儿嫁给了卖伞的。天晴的日子,我想到小女儿的伞一定卖不出去;下雨的天气,我又想到大女儿的鞋一定没有人去买。我怎么能不伤心落泪呢?”和尚劝她:“天晴时,你应该想大女儿的鞋店一定生意兴隆;下雨时,你该想到小女儿的伞一定卖得很多。”老太太当即“顿悟”,破涕为笑。此后,她的生活内容未变,但由于观察生活的角度变了,便由“哭婆”变成了“笑婆”。  相似文献   

11.
欢乐碰碰车     
一、考眼力左图中哪两个星完全相同。二、拼图请你将右图这5块黑纸片的圆弧连成一个圆周,看看中间会出现什么图形?(要二海)三、同病相连刘长海四、幽默二则每日一件好事老师问两位同学:“你们今天做没做好事?”学生:“做了!”老师:“做了什么好事?”学生:“我们扶一位老太太过马路。”老师:“很好!一位老太太为什么两个人扶?”学生:“因为老太太本来不想过马路。”最长和最短一位老师问学生:“你认为什么最长,什么最短?”一位学生回答:“一节课最后几分钟最长,考试时最后几分钟最短。”欢乐碰碰车@要二海 @刘长海 …  相似文献   

12.
家有小女怡然,近日才满四岁,伶俐可爱,时出令人啼笑之言,零拾一二,以示怀爱。离婚吾女睡前有吸吮手指习惯。一夏日,我在床边看护她入睡,旨在监督她改掉“恶习”,女儿深知我意,出语:“老爸,我们俩离○王艳明婚吧!”我愕然,问何缘故。女儿答日:“离婚就是分床睡。不要你在我旁边。”我转而明白,原为要支开我。改称呼为鼓励女儿有上好表现,妻和我不时夸她“然然长大了”。一日,我故技重演地夸耀她时,女儿认真地对我说:“我长大了就不叫你老爸了。”我问为何,女儿答:“我长大了,就叫你哥哥了。”我急忙拒绝:“这绝对不行…  相似文献   

13.
每天晚上,看女儿爬上她的小床,我都会过去亲她一下,说声“晚安”,然后回到书房工作。每次离开她卧室的时候,我都好舍不得。想想,一个才5岁的娃娃,就要面对一屋的漆黑和孤独。我常对妻说:“小丫头好可怜哪!一个人睡!”  相似文献   

14.
苹果的故事     
胡居成 《老年教育》2008,(11):30-30
女儿3岁那年,一天,妻子抱她上街,和水果店里的一位老同学说了一会儿话,离开时,却发现女儿两只小手抱着一个大苹果。妻问她苹果是哪里来的?她结结巴巴地说:“我、拿的……”“是阿姨给你的?”女儿摇摇头。妻明白了,是女儿自己在水果店里拿的。妻告诉女儿,没有得到水果店里阿姨的许可,水果是不能随便拿的。  相似文献   

15.
天刚蒙蒙亮,女儿就唤醒妻小心试探道:“妈妈,如果我做错了事,我说出来,你能原谅我吗?”“做错了什么事?先说出来看看?”妻吃惊地问。“那要看你能不能原谅我讲好,拉钩了再说。”狡黠的女儿不依。“好吧,”妻只好承诺,“什么事我都原谅你。”“真的?”女儿将信将疑,伸出小手要与妻拉钩,妻笑着拉了,女儿这才叹了口气,羞答答地说:“妈妈,这次语文考试,我只得了87分。”“班上其他同学考得好吗?”妻赶紧问。“不知道,老师没有公布分数。”女儿噘着嘴。“那为什么慌张?”妻再问。“你不是要我保证考试得拿满分,至少在9…  相似文献   

16.
爱情与婚姻     
苏岑 《学习之友》2013,(1):53-53
一知名教授下基层调研,问一老农:“爱情与婚姻的区别是什么?”老农随口就答:“其实很简单:您今天和她睡了,明天还想和她睡,这就是爱情;您今天和她睡了,明天还得和她睡,这就是婚姻。”  相似文献   

17.
提醒自我     
有个老太太坐在马路边望着不远处的一堵高墙,总觉得它马上就会倒塌。见有人往墙那边走过去,她就善意地提醒道:“那堵墙就要倒了,离远点走吧!”被提醒的人不解地看着她,然后大模大样地顺着墙根走过去了——那堵墙没有倒。老太太很生气:“怎么不听我的话呢?”  相似文献   

18.
伤心的背后     
市里第二次模拟考试,学生刘某考了587分。她哭着对我说:“老师,我考得太差了,这下可真完了。”为啥她这样悲观?通过交谈,我了解到她上初中时曾“发誓考不上一中就去死”。“我觉得周围的人都看不起我,所以我要努力学习,争口气。”她说。我问她:“别人看不起你什么,能具体说一下吗?”“什么都看不起。”她回答说。  相似文献   

19.
课题与文题     
那天,青年教师小贾随堂听我的语文课。那节课的内容是教《鲸》一课的第三节。课后,她提出的问题要求我解释一下。当时在讲授写法时,我就课题问学生:“请大家想想作文课,命题是什么?可以用《鲸》当范文?”学生习惯了,积极作答:──“命题可能是《我了解的一种动物》。”─—“也可能是《我喜爱的一种动物》。”─—“《我们的动物朋友》,也行吧?”——“我想,命题是《从电视荧屏上认识的动物》也可以。”我表扬了这些发言的学生。就是这两分钟的教学环节,引起了小刀的注意。她问道:“您把课文题目与作文命题联系起来,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20.
提醒自我     
有个老太太坐在马路边望着不远处的一堵高墙,总觉得它马上就会倒塌,见有人向墙走过去,她就善意地提醒道:“那堵墙要倒了,远着点走吧。”被提醒的人不解地看着她大模大样地顺着墙根走过去了——那堵墙没有倒。老太太很生气:“怎么不听我的话呢?!”又有人走来,老太太又予以劝告。三天过去了,许多人在墙边走过去,并没有遇上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