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骨骼肌的某些生物力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寻找出负荷与肌肉力学特性之间的关系,对90例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所作的研究表明;肌肉最大收缩力与负荷的大小成正比;肌肉收缩的最大加速度可能是个常数。  相似文献   

2.
振动与非振动力量练习时肌电图变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芬兰的MuscleTesterME3000P8肌电图仪和MegaWin软件系统,让受试者在振动和非振动条件下,分别以动力性和静力性两种不同方式的进行屈肘练习,练习时施加不同的负荷,通过对受试者的肱二头肌、屈腕肌和对抗肌肱三头肌、伸腕肌的肌电图测试。结果表明,当负荷与肌肉收缩的方式相同时,振动条件下主动肌的肌电IEMG/s值都比非振动时大,而动力性收缩时,振动轻负荷与非振动重负荷时IEMG/s值相差不大。这说明,在振动条件下进行力量训练,能够募集更多的运动单位参与收缩,提高肌肉的兴奋水平。  相似文献   

3.
G804.61 9701785离体骨骼肌复合收缩时的生物力学特征[刊,中,A]/白石//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7.-14(1).-88-91 图3(DW)骨骼肌//收缩//生物力学//负荷//刺激//特征  相似文献   

4.
周强 《浙江体育科学》2000,22(1):44-47,64
下肢肌肉储能大小和再利用率反映了运动员下肢肌的力量素质和动作技术的优劣 ,也是评定运动员下肢肌肉力量素质的动力学指标。我们采用高速摄影和三维测力 ,对 6名运动员在跳跃踏跳中 ,下肢肌肉的储能大小、负功利用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1 .外负荷变化时 ,踏跳缓冲结束瞬时肌肉的力值不同 ,且存在极值 ,此极值的大小与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有关。 2 .下肢肌肉的储能与缓冲结束瞬时的力值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当肌肉受到一个最佳的拉伸力时 ,肌肉储能最多。 3.肌肉在向心收缩过程 ,对其在离心收缩过程中肌肉所做的负功的利用率 ,随着外负荷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ic Signal,sEMG)分析技术研究不同负荷水平颈部两侧头夹肌、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上部肌肉等长收缩对相关肌肉平均肌电((Average EMG,AEMG)活动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颈部肌肉功能和康复训练效果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6名无颈部疾病的健康青年男性志愿者,分别在颈椎屈曲、后伸、左侧屈和右侧屈4个运动方向上完成20%最大随意收缩力(Maxi mal Voluntary Contraction,MVC)、40%MVC、60%MVC、80%MVC和100%MVC的等长收缩实验,期间采集被检肌肉的sEMG信号,计算标准化的AEMG。结果:①受试者最大颈椎后伸力量显著大于颈椎屈曲、颈左侧屈及右侧屈力量,而后三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②递增负荷水平等长收缩条件下与运动方向同侧的颈部肌肉出现收缩增强效应,而对侧拮抗肌表现出明显的共收缩现象;③运动方向和负荷水平均对各被检肌肉的AE-MG有明显作用,且以上两因素对各被检肌肉AEMG有明显交互作用。结论:人体颈部最大伸颈力量显著大于屈颈、颈左侧屈和右侧屈力量,完成矢状面屈伸和额状面侧屈运动时各被检肌肉的AEMG值与负荷水平成正比。  相似文献   

6.
整体动作最大力量素质训练负荷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三维测力台,通过对排球运动员零至最大荷重杠铃负重半蹲练习肌肉收缩作用力的测试,揭示了整体动作肌肉收缩力与荷重的定量关系,为提高最大力量素质确定最佳负荷重量,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田径运动中肌肉收缩速度力量分析及其训练原理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田径运动中肌肉收缩速度力量分析,提出了提高运动员专项速度力量的训练原理。力量训练时,必须根据各个专项运动的肌肉收缩速度与力量特性、肌肉收缩的力学规律、肌肉不同收缩速度的神经肌肉特点等规律,对运动员采用适度提高肌肉大力量能力,以提高肌肉抗中等负荷速度力量能力和快速能力等力量训练,最终实现肌肉的最快速度收缩所产生的力量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获取大负荷跑台运动引起大鼠心肌收缩力动态性变化的信息,总结其变化特征,探讨其变化与心肌自由基、钙离子水平的关系。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运动后即刻组(B组)、运动后3 h组(C组)与运动后24 h组(D组)。运动心力监测仪监测D组大鼠运动前与运动后不同时相的心力信号。测定血清cTnI浓度;测定心肌SOD活性、MDA含量与Ca2+浓度。结果:第一心音幅值在运动后即刻已有下降,随后连续多时相显著低于运动前水平,至运动后24 h时完全恢复。运动引起血清cTnI浓度显著升高,引起心肌SOD活性显著下降、MDA含量显著升高与Ca2+浓度显著升高;上述变化均以C组最明显。结论:大负荷运动引起大鼠心肌收缩力下降,以运动后恢复期最明显,但为可逆性;心肌收缩力下降可能与心肌自由基增多、钙超载有关。  相似文献   

9.
肌肉强度工作,会导致肌肉最大力量瞬息间减小,在运动单位水平上显示该变化与它的等长收缩力时间(f—t)曲线的变化有关。所以疲劳时力的产生速度与放松速度都降低了。人体在疲劳前的条件下,等长收缩力产生的曲线是受肌肉结构影响的。例如,受肌纤维分布的影响。这可能与肌质释放和摄取钙离子有关。另一方面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运动单位或者相应的肌肉,它们的耐疲劳网力不同,富有FT纤维的肌肉在反复动力性收缩时最大力最下降比较快。为进一步调查肌肉组织结构方面的重要性或疲劳特征,将特意研究集中在综合考虑神经肌肉的机能变化上,并着重研究具有不同肌纤维组成成分的受试者,在间歇等长收缩疲劳工作时测定了肌肉收缩和放松的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0.
关节肌群向心收缩力量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体的运动离不开肌肉的收缩,肌肉收缩产生的力(即肌力)就是人体运动的动力.在体育运动中,肌力是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要定量地解决肌力——负荷的  相似文献   

11.
在负荷状态下肌肉等长、等张收缩声谱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肌肉收缩滑动学说,当肌肉收缩时,肌纤维间产生滑动摩擦。那么肌纤维相互滑动运动是否产生肌声,肌声与负载量、运动状态、速度等方面存在何种关系已引起关注。作者用声学法研究肱二头肌在负荷下等长、等张收缩、揭示其发声规律。  相似文献   

12.
周斌 《体育科研》2017,(4):74-78,84
目的:探讨不同离心负荷激活干预对后激活增强效应所产生的影响及有效作用时间。方法:通过对14名普通男性大学生运用肌肉离心收缩激活方式,观察后续纵跳表现的影响。结果:在激活干预后即刻,对照组与离心负荷(105%1RM和125%1RM)激活干预两个实验组纵跳峰值功率和纵跳的高度没有显著差异,激活干预两个组之间的纵跳表现没有显著差异。激活干预的两组在T3和T6时段的纵跳功率峰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T3时段两个激活干预实验组纵跳高度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在T6时段,105%1RM激活干预组的纵跳高度明显增加。结论:纵跳测试前加入大强度的离心负荷刺激会小幅度提高纵跳的能力,不同强度离心负荷的激活干预的后激活增强效应差异性不大,采用105%1RM强度的离心负荷激活干预在 3~6 min有明显的后激活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13.
运动性肌肉疲劳的表面肌电非线性信号特征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王健  方红光  杨红春 《体育科学》2005,25(5):39-43,64
研究目的在于探讨不同强度等长运动诱发肌肉疲劳过程中s EMG非线性信号变化特征及其与肌肉运动耐力的关系。10名青年大学生志愿者参加本次实验。采用4 0 %、6 0 %和80 %MVC强度的等长运动试验诱发肱二头肌疲劳,同步采集该肌肉s EMG信号并进行非线性C(n)和% DET和线性MPF分析。研究发现1)肌肉疲劳过程中s EMG信号的MPF和C(n)呈单调递减型变化,而% DET呈单调递增型变化;2 )不同强度运动负荷诱发肌肉疲劳过程中MPF、C(n)和% DET变化率具有明显的运动强度依赖性并与肌肉耐力运动成绩高度相关;3)以% DET变化率反映运动性肌肉疲劳的敏感度明显高于MPF和C(n)。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Twenty-eight young, adult women were tested for maximum voluntary contraction (MVC) of the grip flexors and were then given five fatigue trials in which the task was to maintain a maximum isometric contraction until the strength level had been degraded to either 80%, 60%, or 40% MVC. At that time, the subject relaxed and within one second was commanded to generate a single contraction as rapidly and forcefully as possible. Testing was also conducted in the nonfatigued state (1.00 MVC). Forces were determined at 4, 8, 16, 32, 64, 128, 256, 512, and 1,024 msec following the initial deflection of the pen from the baseline. Normalized force values were calculated by dividing the force expressed at the various time intervals by the maximum force generated under that condition at 1,024 msec. For both absolute and normalized rate of force development, the highest rate was attained between 32–64 msec. During that time period, the rate of absolute force development was reduced 10% at the 80% MVC level, 30% at 60% MVC, and 53% at 40% MVC. There was a definite pattern of depressed rate of absolute force development up to 256 msec at the higher fatigue levels. For normalized force, fatiguing a muscle to 80% MVC had no effect except at 64 msec where a greater percentage of maximal force was attained than at 1.00 MVC. Beyond that level of fatigue, however, normalized force tended to be adversely affected as fatigue progressed. The time required to develop either 50% or 70% of maximal force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for the 40% MVC level than for the remaining conditions. In addition, the time necessary to develop 70% of maximal force was longer for the 60% MVC fatigue level than for the 80% MVC level.  相似文献   

15.
超声波技术作为一种对人体肌肉特征变化的测试手段正被广泛地运用.采用文献综述法,对超声波技术应用中的常用参数及运动条件下的肌肉、腱组织的形态特征进行归纳和总结.在分析从等长收缩到复杂的SSC收缩中肌腱复合体变化特征的基础上,认为:如果肌纤维决定收缩力、腱组织决定速度储备,肌腱复合体的性能则决定对外输出功的大小.  相似文献   

16.
采用运动学和动力学同步实验等研究方法,对30名男子跳高运动员的"超等长"收缩能力进行生物力学研究,针对影响跳高运动员起跳效果的退让性工作能力、蹬伸能力进行不同级别运动员的对比分析,为跳高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减量训练对大鼠骨骼肌最大等长收缩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雯  王煜 《体育学刊》2006,13(2):66-68
为探讨减量训练对骨骼肌最大等长收缩力的影响.将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NC,16只)和快速力量训练组(PT,Power training,36只).快速力量训练6周后,PT组又分为训练对照组(PTC,12只)、减量训练1组(PTT1,12只)和减量训练2组(PTT2,12只).PTC组继续进行原训练,PTT1组和PTT2组进行6周减量训练.最后测定大鼠右侧后腿腓肠肌最大等长收缩力相对值(F/m),观察减量训练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80%强度的减量训练后最大等长收缩力相对值呈先下降后回升直至超量恢复的趋势;50%强度的减量训练后相对值呈持续下降趋势,没有再回升.适当的减量训练可以巩固和加强训练效果;减量过多则会导致训练效果丧失,出现减量后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结合训练实践,运用ISOMED2000等速测试仪对我国男子散打主力队员膝、肘关节屈伸肌群肌力特征进行测试与分析。结论:不同等级散打运动员肘关节屈伸肌群等速向心、离心收缩、膝关节伸肌群等速离心收缩相对峰力矩值在60°/s、180°/s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膝关节屈伸肌群等速向心收缩、屈肌群离心收缩相对峰力矩值在各角速度下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等级散打运动员肘、膝关节屈伸肌群等速向心收缩在300°/s、离心收缩在240°/s时达到力矩梯度最大值,且差异显著。说明基础力量、中快速力量及快速动作爆发力能较好地反映专项运动水平,相对峰力矩、力矩梯度数值越大,专项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