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地山作为"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始终奉行"文艺为人生"的方针;同时他通过佛、道与基督的比较而终成基督徒.也正由于这两方面原因,导致他的文学创作既为社会、为人生,却又为弘扬基督博爱精神,从而体现了他那种"落花生"般朴实无华的自我牺牲品格.  相似文献   

2.
职业教育以实践为主要特征,本文结合职业学校的特点探索职业英语教学目标的定位,阐述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为职业英语教学的目标定位及其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3.
职业教育以实践为主要特征,本文结合职业学校的特点探索职业英语教学目标的定位,阐述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为职业英语教学的目标定位及其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和教学评价等构成教学模式的五大要素着手,阐述"以学生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区别,并对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要点燃这些充满激情的火种,它与我们在研究教学设计时坚持"以学生为本,以音乐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分不开的。在师生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教学资源、教学内容乃至新的教学目标,这也正符合我们新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教学过程应具有可变性、生成性、开放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日益成为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而"三维"发展目标、"三大"学习方式以及"交往互动"的教学本质论等新课程理念,正不断被广大学校和教师所接受。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讲求"过程即结果",把过程和方法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思考、观摩、操作、想象、质  相似文献   

7.
胡红萍 《考试周刊》2013,(78):104-104
<正>任务型教学反映的英语教学目标与功能的转变体现了英语教学从关注教法转为关注学法,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注重语言本身转为注重语言习得与运用的变革趋势。一、实施"任务型"课堂教学的必要性《英语课程标准》采用国际通用的分级方式,将英语课程目标按照能力水平设为九个级别,并以学生"能够做某事",具体描述各级别的要求,如把三级(相当初中一年级)描述为"能  相似文献   

8.
校长与教师之间只有形成了真正的平等民主关系,才能推动民主化、开放型现代学校建设的进程。对于如何在学校管理中构建这样的关系,法国哲学家勒维纳斯的"他者"伦理学思想很有启迪意义。在学校,教师之于学校校长,就是"他者"。学校管理中的教师关怀,需要做到"为他者"。"为他者"包括三个方面:其一,尊重差异,接纳"他者";其二,审视价值,摒弃矮化"他者"存在的操控;其三,体察"相遇",实现伦理视野里的"面对面"。  相似文献   

9.
美国在以《州共同核心标准》为标志的新一轮改革中,明确提出以"College and Career Readiness"作为高中教育目标。系统地梳理该方面的已有研究发现,"College and Career Readiness"并非是"为升学和就业做准备",而是"为大学学习和职业生涯做准备";"为大学学习和职业生涯做准备"的内涵可以从"准备"、"成功"或兼含"准备"和"成功"之义的角度明晰之。以"为大学学习和职业生涯做准备"作为美国高中教育目标是基于一些组织和学者所做的大量实证研究为据而确定的,同时也是国际比较的产物;尽管该目标的确定是理性的过程,但从教育目标的价值追求、性质和内容的角度看,其局限性仍然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10.
《科技发达时代大学教育》自1983年被译介到我国以来受到广泛而持续的关注,在中文核心和CSSCI期刊中被引500多次,然而学界并未对该著作中的主要思想进行系统总结和评析。阿什比的主要思想可以分为大学治理思想、大学改革思想、大学育人思想等三个方面。在大学治理方面,他认为大学应该实行分权治理、多元参与、重心下移、保持动态平衡;在改革方面,他提出主动改革、渐进改革,坚守大学的内在逻辑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在学生培养方面,他认为最高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修养和判断能力,"教育的最优良的特点"以及"大学最高目标"都需要通过师生交流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1.
孔镭 《华章》2007,2(11):209
张承志在中国当代文坛上是别具一格的.放浪于地理与精神双重世界的自由幻路,他不停地启程和前行.由红卫兵到知青,由学者到信徒;由内蒙到新疆,由黄土高原到整个大陆.在时空的流转、身份的嬗变中,他没有改变从一走上文坛就喊出的"为人民"的初衷,他一直在坚守"为人民"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2.
荀子是我国先秦诸子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学说历史影响十分深远.建立以礼义为核心的、有秩序的和谐之世是荀子的理想,这在他的"为师观"中有充分的体现.荀子为师,讲求政教合一;<荀子>一书,君师、人师共在.他们身负道德教化之重任,需要具备"师术有四"所提出的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3.
正"变教为学"的课程与教学研究,特别强调学习目标(Objective)、学习任务(Task)和学习活动(Activity)这样三个概念。其中"学习目标"是解决"学什么"的问题,"学习任务"是学习目标的具体化,用于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与教师设定的学习目标紧密相关的。备课中首先要思考的不是"学习活动"如何设计,而应当集中精力思考"学什么"的问题。换言之,也就是首先要确定"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可以分为"总目标"和"子目标",总  相似文献   

14.
柳宗元虽然"不敢为人师",但"取其实而去其名",故"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他关爱青年,提携后学,以其渊博的学识,诲人不倦的精神,热心施教,从为人处世、学习内容与方法、写作技巧等方面传授经验.  相似文献   

15.
《辅导员》2013,(2):3-3
<正>20岁,初为人师的他,为自己定下了"教师素质十能"作为自我发展的路径,在平凡中执著前行;30岁,他从零开始,选择成为名师这一人生目标,在逆境中迎接挑战;40岁,他又有了新的目标,即做"专家型"教师,努力积淀人生的厚度,向"成长中的教育家"的目标奋勇迈进;他.就是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第二实验小学校长——  相似文献   

16.
苏萍 《考试周刊》2014,(66):187-187
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师德修养何尝不是如此?师以德为本,师德作为教师工作的精髓,强调的是教师的道德水准对于幼儿思想行为意识潜移默化的影响,体现在幼教工作过程态度、情绪、言行举止和点滴小事中,是"发于内而形于外,起于思而见于行"的。作者以"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凸显幼儿教育的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事无巨细及对人一生发展奠定的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热爱周恩来总理的人都知道,周总理总是在他穿的中山装口袋上方别着一枚《为人民服务》的红色徽章,这枚徽章上"为人民服务"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是他做人的准则,也是他一生的最好诠释。周恩来被人民群众称为"人民的好总理"。他为什么能赢得人民这样的称赞?这与他忠诚党和人民分不开。周恩来认为,政府总理就是人民的"总服务员"。他要求各级政府管理者,都要服务好老百姓,当好人民的服务员。他从昆曲《十五贯》的内容联想到政府管理,提出要处理好"官"与民的关系。"我们国务院,人民群众要见我们,有的也难见。""《十五贯》教育我们做‘官'的人,让我  相似文献   

18.
郭应昶从教已经30多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他的自律信条。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始终恪守教师职责,矢志教学改革,求实创新,勤奋工作。2001年他被评为"山西省学科带头人";2002年被评为"山西省特级教师";2009年荣获"山西省优秀体育教师"称号;2012年被评为"山西省师德标兵"。加强理论学习,努力做科研型教师在3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他始终摸爬滚打在学校的操场上。教学中,他刻苦钻研教育  相似文献   

19.
吾爱孤独     
正"孤独"这两个字似乎总是具有悲剧色彩。当提到孤独时,人们总会想起古代的归隐山野之士或是周围的孤僻之人,并对他们冠以"清高""不合群"的称号。难道孤独就那么惹人厌弃吗?其实,外在的孤独是内心丰富的表现。王国维在《丰富的安静》中写到:"热闹也可以是有内容的,但是,热闹总归是外部活动的特征。倘若没有一种精神追求为其动力,没有一种精神价值为其目标,那其本质必是贫乏与空虚的。"对王国维而言,他所向往的生活在世人看来是孤独的,但他却有着一  相似文献   

20.
《柳州师专学报》2020,(1):40-46
韩愈称柳宗元"不自贵重顾籍",成了后世文人菲薄柳宗元的口实。然究其实,这个评价是被后世文人断章取义误读的结果。韩愈作为柳宗元的同僚兼挚友,他对柳宗元的文章成就和人格品性都是高度肯定、不曾质疑的。柳宗元山水游记的"峻洁"正是他高洁人品的投射,是他所倡导的"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为文经验的典型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