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波 《体育博览》2011,(7X):93-93
本文认为职高体育课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课程,课堂上要精讲多练,提高职高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钱利民  肖健 《体育师友》2009,32(3):39-39
在体育课堂中,教师的察言观色能洞察学生的心理,分析推断学生对身体锻炼后的反应。从而控制练习强度,练习密度,练习次数,有针对性地调节课堂教学,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体育课堂教学中身体练习是主要手段,而开展身体练习,教师就要经常进行动作教学和组织体育活动,其中示范、动作表演就成了必不可少的环节。示范有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示范,动作表演也有教师的动作表演和学生的动作表演。通过学生示范、动作表演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可以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  相似文献   

4.
健康形体练习是促进小学生形体健康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为了更好地将健康形体练习融入小学体育课堂,促进小学生形体健康发展,采用教育行动研究法进行为期一年的健康形体练习融入小学体育课堂的实践研究,从健康形体练习内容的设置和融入方法两方面探讨健康形体练习融入体育课堂的策略,并通过准实验法检验行动研究成效。结果表明:健康形体练习内容的设置可通过设计身体各部位基本动作、创设不同目的和不同风格的动作组合、创编简单有效易开展的形体操等方法实现;健康形体练习可通过设置单独的形体教学单元、形体热身操融入体育课准备活动、形体练习与注重形体的技能表现类项目融合、与每节课体能练习结合、渗透到其他项目教学等方法和途径融入到体育课堂。健康形体练习融入体育课堂对身高、体重、 BMI影响不明显,对腰围健康发育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在促进立位体态健康发展上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一、指导思考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确立以目标的达成统领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依据体育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课程性质。在确定学习目标和设计教学程序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身体、心理、社会因素发展的三维健康观。  相似文献   

6.
<正>引体向上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初中阶段必测项目,同时也是北京市体育中考的考试项目之一。引体向上是发展上肢力量的身体练习,这一动作看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不容易。它是属于协调性较强的身体练习,一方面要求较强的上肢力量,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有更好的协调性。笔者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经验:提高初中学生引体向上能力难以一蹴而就,重在课堂和平时点滴的积累——"滴水穿石"。引体向上的练习可分为三个阶段:(1)从学会发力到能拉一个;(2)从一个到  相似文献   

7.
身体素质是体育水平提高的基础。学生有了良好的身体素质,才有了体育成绩提高的资本。素质练习对学生的重要性犹如鸟的翅膀对鸟儿起飞重要性一样至关重要。依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依据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让学生通过多种身体素质练习建立正确的动作模式,从而减少运动损伤,提高各方面身体素质。身体素质包括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方面,对新学期刚开学的学生来说,素质练习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怎样加大课堂容量,加大素质练习强度,甚至这节素质练习课能否使学生的身体承受能力达到极限,实现超量恢复,都是素质练习中应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正>体育教学中"练"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特征,无身体练习的课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体育课。"练"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必要手段,练习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只有通过有效的"练"才能更好的完成学校体育的任务,真正提高体育课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多数体育同行反映,学生不是很喜欢力量与柔韧练习,一方面枯燥乏味,另一方面又使自己的身体肌肉拉伸得难受。我试图在这一方面找到突破口。本学期我校开设了校本课程“形体课”,它区别于体育课的地方在于正确传授“三基”,同时进行形体塑造练习。此教法是由多种练习方法连接而成,体位变化为站——坐——站,使学生易记易做,同时以小游戏结束,让学  相似文献   

10.
<正>《课程标准》指出:"体育课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如果体育课只注重学生"玩"的兴趣,不注重课堂锻炼效果,没有基本的运动负荷作保证,就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2013年10月22日《南通日报》B3版上刊登了一篇名为《MOOC(慕课)来了,教育向何处去?》的有关教育信息化的文章。文中介绍了慕课的概念、起源、发展以及各类人群对此新鲜事物的反映。对于以身体练习为主要练习手段,发展学生体育运动知识与技能,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运动水平,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的体育课堂对慕课"感冒"吗?  相似文献   

12.
中学体育情境教学的特点与常用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一、中学体育情境教学的特点1.鲜明的主线体现体育学科的特性。主线是情景教学设计的关键,内容的设计可用“网状”教学框架,使各部分紧紧相连,节节递进,达到运用主线进行身体练习之目的。例如,主线是“山区学生上学(双杠支撑)”的课,准备部分是“钻山洞”—游戏激趣,基本部分是“翻山越岭”  相似文献   

13.
课堂运用体育游戏的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游戏是将枯燥的动作和身体素质练习变成有趣的模仿活动和具体的游戏情节、角色、规则,提高练习兴趣的身体活动,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由于游戏活动具有趣味性、教育性、量力性特征,最符合青少年的年龄特点,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游戏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提高练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体育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是“教”与“学”的双边过程。它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由教师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和体育教学大纲的内容,有组织、有目的地使学生反复进行身体练习。  相似文献   

15.
唯物辩证法与体育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教学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充满着唯物辩证法。本文的主旨是要说明在体育教学中应贯彻唯物辩证法原理,通过体育教学发展学生的“德”(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和“体”(健康的身体)的有机结构。  相似文献   

16.
丁敏奎 《体育教学》2008,(11):52-53
单腿蹲起是身体直立,一条腿支撑身体,一条腿离地,支撑腿做蹲起动作。单腿蹲起是发展学生下肢力量和控制身体平衡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和训练中运用这一手段时,只是一味地强调单腿蹲起的数量和动作的标准度,致使这一练习手段显得枯燥、乏味,无法提高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和兴趣。而我在平时运用这一练习手段时,通过练习方式的改变,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我就把我创编的一些练习方法介绍一下,希望能对大家的教学和训练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校园体育特色是在校园环境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身体练习为手段,各类体育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相似文献   

18.
运用献资料法、调查法、实验法,对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进行设计,构建以“健康第一”、“以人为本”为教育原则,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提高学生身心健康为目标,充分体现学生三个“自主”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模式。  相似文献   

19.
邹旭铝 《体育教学》2013,(10):18-19
练习密度预计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之一,也是体育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之一。合理地预计课时的练习密度,能有效地保证学生身体练习的时间,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本文以第五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中的部分教案为案例,分析练习密度预计不当的现象并提高改进方略。  相似文献   

20.
在职业技校体育教学中,如何面对学生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积极练习的活性,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是从事职业技校体育教师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因此,要探索和研究影响学生积极练习的心理因素,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教法,使学生积极锻练身体,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影响学生身体练习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情绪、注意力、兴趣和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