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巴赫金文化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非常复杂。其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现在成为“难解之谜”,而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之间则存在既相互影响又彼此平行的复杂关系。本文从“巴赫金的民间文化与西马的大众文化是何关系”、“狂欢化理论何以成为‘肯定性的大众文化理论’”、“狂欢与日常生活之间是何关系”等几方面对巴赫金狂欢化理论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进行了比较和辨析。  相似文献   

2.
巴赫金文化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非常复杂。其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现在成为“难解之谜”,而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之间则存在既相互影响又彼此平行的复杂关系。本文从“巴赫金的民间文化与西马的大众文化是何关系”、“狂欢化理论何以成为‘肯定性的大众文化理论’”、“狂欢与日常生活之间是何关系”等几方面对巴赫金狂欢化理论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进行了比较和辨析。  相似文献   

3.
国内学界对巴赫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话理论、复调小说与狂欢诗学。随着文化研究的兴起,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成为大众文化研究的热门话题。从理论发生学角度看,狂欢化理论并不能直接挪用为大众文化研究的理论话语资源。因而,理清狂欢化理论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合理关系,并且以当前中国大众文化现象为现实观照去发掘巴赫金狂欢化理论对大众文化研究的启示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大话西游>是一个典型的大众文化文本,分析它受欢迎的原因可以解释大众文化的一些表征.<大话西游>的狂欢化的书写策略诸如,戏仿、脱冕、狂欢化的广场语言等产生了文本的狂欢化审美效果,因此我们说它是一个"狂欢化"文本.  相似文献   

5.
《大话西游》是一个典型的大众文化文本,分析它受欢迎的原因可以解释大众文化的一些表征。《大话西游》的狂欢化的书写策略诸如,戏仿、脱冕、狂欢化的广场语言等产生了文本的狂欢化审美效果,因此我们说它是一个“狂欢化”文本。  相似文献   

6.
《太原大学学报》2017,(3):56-60
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自传入中国,便受到了文化研究者们的广泛追捧。由于狂欢化理论广泛的适用性,便被用来解释大众文化中的种种现象。然而,学界在运用巴氏理论资源的同时,简单机械地将大众文化和狂欢化理论等同,这无疑会造成误读现象的产生。应从两者的异同之处分析误读产生的原因,真正阐明狂欢化理论对大众文化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普希金《别尔金小说集》中的两部小说《打扮成农家姑娘的小姐》和《棺材店老板》具有浓厚的狂欢化色彩,主要表现为双重性的狂欢化人物、狂欢化的仪式和狂欢化的广场等。普希金通过狂欢化的书写,揶揄讽刺了小商人的自私自利行为,赞扬了女性可以主动追求爱情的精神,寄托着作者对自由爱情和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民间文化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语境下的话语狂欢--浅析当代手机短信文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机短信是当代大众文化的一种,是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之下产生的.手机短信是一种游戏性的娱乐文化,具有后现代艺术的复制性、平面化以及快乐原则等特征.同时,手机短信具备民间文化形态自由自在的特征,无论从其民间本质、思想内容、还是语言形式上来看,都是产生于后现代文化语境之下的一场话语狂欢.  相似文献   

9.
大众文化一直表现为对主流、精英文化的颠覆,这与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中的狂欢节文化有相似的表现特征。文章分析"迷惘一代"作家纳撒尼尔·韦斯特小说《蝗灾之日》中的造梦工厂好莱坞的大众狂欢化世界,解读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时期的美国社会中美国梦的大众幻灭。  相似文献   

10.
鲁云翡 《华章》2007,(6):132-132
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在今天已经成为研究大众文化的基础理论之一.本文将根据这一理论的视角,审视和阐思当今社会中广泛流行的大众文化--"选秀"现象.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社会中,大众文化以其强大的传播能力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文化也受到了大众文化的种种影响。大众文化一方面挤压了民俗文化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传播。同时,大众文化的运作模式及其所体现的价值观也对民俗文化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应当进一步分析民俗文化的新形态,探讨民俗文化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库尔特·冯内古特的代表作品之一《冠军早餐》批判了大众文化的娱乐性、商业性和消费性的特点,视觉文化使人们的思考能力下降并且使大众被物化,金钱物欲、色欲以及权欲等新的价值观已经取代了旧有的价值取向。作者对于人们进入到大众化的狂欢时代的文化发展表达了自己深深的忧虑。  相似文献   

13.
莫言在小说《蛙》中植入了别具特色的山东高密东北乡的地方文化与民风民俗。人物的取名、关于"蛙"的传说与象征以及书中描述的民间艺人捏泥娃娃的高超技艺等地方文化的植入一方面暗示了书中人物命运,刻画了人物精神与心灵,另一方面为小说增添了民族特色,丰富了小说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中华传统桃文化及其发展,阐述了桃文化与当代人的生活的联系和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指出了当前观赏桃花产业急待解决的问题,从低需冷量、晚花品种、反季节栽培、增加花色品种入手,丰富观赏内容,延长观赏期,进而大力发展都市近郊农业,宏扬中华桃文化。  相似文献   

15.
民间剪纸艺术作为我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它的价值已远远超越了其自身,在民俗文化及其传承中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以民间剪纸在民俗文化及其传承中的价值为研究对象,以山西民间剪纸为例,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归纳总结了民间剪纸艺术在承载民俗文化内涵,发挥民俗文化的社会功能,推动民俗文化活态传承中的价值。通过研究,旨在提高世人对民间剪纸艺术的关注,唤起对民间剪纸艺术保护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6.
《尘埃落定》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写出了作者对人生和生命的宗教体验,小说中的宗教文化是作者进行创作的精神原乡和民间文化资源,文章从《尘埃落定》中宗教文化所折射出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走向和作者的价值取向等方面对小说中的宗教文化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7.
大众文化是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 ,有其特指性和时代性。大众文化理论研究是一个高度语境化命题 ,移用西方理论必须要经历本土化洗礼。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批评话语的错位 ,反映在对西方批判理论的机械套用和对“中国已经产生了后现代主义”的轻率判断。这是文化自觉与理论创新意识缺乏的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