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间信仰的神祇,不仅具有地方意义,而且其诸多形式亦具有国家象征意义,而以民间信仰来讨论"国家"与"地方"之关系,乃是当今宗教学界所忽略者。兹以上海市郊金泽镇所存地方信仰祭祀形式为例,尝试提供一种新的民间宗教研究视角。金泽镇位于上海市青浦区,至今仍然保存着一套以"杨老爷"为核心的民间宗教,镇上"桥桥有庙,庙庙有桥"的信仰格局,俨然延续了明清儒家祠祀体系,体现出近世以来的江南地方信仰模式的诸多特点。江南民间宗教是一个完整的信仰系统,儒教祠祀表现出"国家"特征,众多的老爷信仰则表现出"地方"性质。基于金泽镇的当代田野调查和江南苏、松二府地方志的文献整理,可以看出乡镇一级的祠祀系统,是维持江南地方社会的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2.
齐云山的道教信仰主要是关于玄武的信仰.这一信仰形成于宋代,并与齐云山的地理位置、徽州的民间信仰以及朱熹理学的兴起有密切的关系,至明朝以朱为姓和明朝皇室尊崇道教,齐云山玄武信仰进入鼎盛时期.齐云山玄武信仰的主要内容有保命延寿、祈嗣生育和水旱祷祀等,而上应天象、仿造武当山、与皇室关系密切、融合佛道以及居士道教等是玄武信仰的主要特点.玄武的政治性对徽州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唐代兴起的兴庆宫五龙神祭祀是五龙信仰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从此,祭祀五龙神被纳入国家正祀之中。祭祀五龙神的祭仪主要以《周礼》中祭群小祀的标准制定,其祭仪和祝文内容反映出了以青龙神为主、其余四神龙为辅的五龙信仰。祀龙活动的开展也推动了唐代与"龙"相关的乐舞及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4.
"百姓日用是道"是王艮整个思想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关于其思想内容及其价值,学界论述较多,说法不一。文章认为,对王艮的"百姓日用是道"应该深刻分析、客观把握。事实上,"百姓日用是道"指明了"求道"的方向,但并不是说学道就是学习百姓的日常活动;"百姓日用是道"体现了圣愚平等的思想,但并非百姓为上的主体观;"百姓日用是道"阐述了人性天生良知的完美性,却不否认"知"及"知"的差别。王艮的"百姓日用是道"与传统的"日用"理论不同,是一种理论创新,很有思想价值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百姓日用是道"是王艮整个思想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关于其思想内容及其价值,学界论述较多,说法不一。对王艮的"百姓日用是道"应该深刻分析、客观把握。事实上,"百姓日用是道"指明了"求道"的方向,但并不是说学道就是学习百姓的日常活动;"百姓日用是道"体现了圣愚平等的思想,但并非百姓为上的主体观;"百姓日用是道"阐述了人性天生良知的完美性,却不否认"知"及"知"的差别。王艮的"百姓日用是道"与传统的"日用"理论不同,是一种理论创新,很有思想价值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百姓"古今谈"百姓"是古今常用的词,但是古、今的"百姓"含义是有区别的。下面就谈谈古、今"百姓"的区别。古今的"百姓",有一个相同的义项:民众,人民,是名词。例如:①《史记·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扶苏因为多次劝诫秦始皇,皇帝派  相似文献   

7.
张秋镇是明清时期京杭运河上的重要市镇,也是区域社会的信仰中心。在其空间范围内,既有被纳入国家祀典的城隍、关公、显惠等信仰,又有被称为杂祀的任疯子信仰。通过对国家所倡导的礼制意义上的正祀以及无关祀典的"杂祀"的对比性研究,可以揭示民间信仰本身自我完善的能力以及信仰群的力量,探讨运河区域中各类人群的共谋关系以及地方社会与国家权威之间的离合与共融。  相似文献   

8.
清代四川是一个典型的移民社会。“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潮改变了四川的人口结构,使四川民间信仰主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清代四川社会中,土著和移民所建立的祠庙、会馆不仅是作为信仰中心,还是四川社会的整合中心。祠庙、会馆最初崇祀的所谓“乡神”是土著和移民的精神寄托和集体象征,而后的附祀、改祀和兼祀表达的是对新“四川人”身份的认同和对区域社会融合的主动性。川主信仰作为土著的本土信仰,在实现了土著社会的整体认同和群体整合之后,又在移民中获得了广泛认可并被附祀、兼祀或改祀,从而部分实现了土客交流与融合。但是,川主信仰还是因为其狭隘的乡土性和模糊性而最终被关羽等大神所取代,这是四川社会真正走向开放的开始和表征。  相似文献   

9.
目前曲阜市开展的"百姓儒学"工程契合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实需求,为曲阜市建设文明城市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又响应了党和政府弘扬传统文化的号召.但该工程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在定位、内容、形式等方面还有待完善.要实现"百姓儒学"工程的常态化发展就必须使之融汇于学习型乡村建设的"主流",以"百姓儒学"工程为平台,找准定位,以民为本,充实内容,创新形式,整合师资,健全设施,使"百姓儒学"工程成为曲阜市建设学习型乡村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10.
<正>古诗、对联、元曲中有不少"半"字用得十分巧妙。这些"半"字往往非实指数量,而是借其没有确定范围的特点,营造含蓄优美的艺术氛围。"百姓"原来指王侯在周代之前,只有贵族才有姓,普通老百姓是没有姓的,因此那时的"百姓"是指贵族和王侯,"百"是概数,言其多,所以众多的贵族和王侯合称为"百姓"。《尚书·尧典》中说:"九族既睦,平章百姓。""平章"是"辨别""彰明"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九族既然已经和睦了,接下来就该辨别诸侯百官,  相似文献   

11.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配套成龙,俗称"三百千",经历宋元明清以至中华民国,始终是城乡蒙馆的缺一不可的通用课本,千年不废,影响深远.在"三百千"中,惟独<百家姓>的写作时间和著者不明,本文在宋朝王明清、明朝李诩、清朝王相等人详考的基础上,经过一番考证、推理,指出:在当时,编著一本<百家姓>,对于两浙钱氏来说,其功效不亚于修建一座"保傲塔";<百家姓>的编著者,似是"老儒"钱俨;<百家姓>的编著时间,似是开宝四年(971)至太平兴国二年(977)之间.  相似文献   

12.
"拜囊海"是天等壮族民众在长期的农耕生活和边疆战争中形成的以娱人、娱神为内容,以祭祀为载体,含有历史、宗教、民俗等诸多文化内容的民间信仰活动。"拜囊海"信仰习俗形成于北宋皇佑年间,历史悠久。"拜囊海"信仰习俗有鲜明的历史性和民族融合性、宗法性和组织性,是女性文化的体现,有承传性与神秘性等地域文化特点。由于各种原因,"拜囊海"习俗目前处于濒危状态,需要采取措施保护传承。  相似文献   

13.
灶神在我国传统民间信仰诸神中曾占据较为重要位置,祭灶习俗自汉朝广为流行至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但近些年除了在部分农村地区还保留着传统的祭灶习俗外,很多地方的灶神信仰意识已淡化,因此有必要对"祭灶神"这一传统习俗的形成发展以及最终淡化的原因加以了解.  相似文献   

14.
明代闽人三十六姓移居琉球,将中国的宗教文化,诸如佛教、道家、民间信仰等传播到琉球,尤其是闽人三十六姓的后裔在归赴中国留学和贸易,进一步将中国的宗教文化在琉球传播。这种宗教文化的发展,促进了琉球社会的变化,使琉球社会形成了许多宗教习俗,并促进了与宗教用品相关的工艺发展,也加强了中国与琉球国的友好交流关系。  相似文献   

15.
林则徐青少年时代,不仅清统治者提倡城隍信仰,且其特定的居住环境、家庭环境都洋溢着浓厚的城隍信仰的氛围。城隍信仰中"清正廉洁、勤政爱民"的吏治精神,对青少年林则徐起着潜移默化的浸润作用。在官宦生涯中,林则徐遵守国家礼规,组织、参与了城隍官祭活动。出于"忠君爱民",林则徐最频繁组织、参与的城隍官祭活动是水旱的"祈报祀"。林则徐对城隍信仰的基本态度是"真信无畏、大敬不黩"。  相似文献   

16.
民间信仰是一种非官方、非宗教的下层信仰,李绍强、李修龄试图通过对山东方志中有关资料的分析,揭示明清时期山东民间信仰的主要特点。秦海滢认为明初统治者为了整顿神统,虽然明确规定了允许进入正祀、杂祀和淫祀的神。但是,山东各地民众信仰既有在国家规范下的活动,又有自身需要所奉祀的多神现象,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间信仰的多样性。代洪亮以泰山信仰为中心,着重考察了民间香社与明清山东乡村社会的密切关系,认为香社是重要的乡村社会组织,明清时期山东范围内,以泰山信仰为主体的民间香社组织非常众多,这些香社组织与乡村社会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姓氏     
姓氏中国的姓氏有很多,其中,李、王、张、刘、陈姓人口总和达3.5亿,而李、王、张三大姓人口分别占汉族人口的7.9%、7.4%、7.1%,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现代的大姓。当然了,中国也存在只有几百人的小姓,在安徽省涡阳县和辽宁省彰武县,存在"山"(音"亚")姓,共2 000人左右,据说姓"山"的人都是岳飞的直系后代,因为遭到秦桧的迫害,才把"岳"这个字改成了这个新姓。据统计,人口数最少的姓是"贶"(kuang),据说贶姓人口在中国不过百人,真是小得不能再小的姓了!  相似文献   

18.
芷溪村地处福建西部连城县的南端,在古代不仅交通闭塞,而且当地山多田少,耕地十分贫瘠,气候亦十分恶劣,因此,百姓缺乏足够的粮食,这迫使一部分村民必须外出谋生,这为神灵信仰的产生提供了可能。芷溪村民的信仰复杂,他们信仰的神灵主要有:洪福公王、观世音、关帝、公爹、妈祖等。以保航护驾著称的妈祖在偏僻的客家山村并没有因为远离大海而失去了她的用武之地,而是在进入芷溪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她调整了自己的神性,在这里不适用的功能渐渐被淡忘,而村民们需要的护境安民、保赤送子、救难解厄等等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功能被逐渐加到妈祖身上。而她似乎也没有让芷溪人失望,因而才有今天的香火不断。  相似文献   

19.
文化一词曾被定义为"社会中信仰与习俗的总和",而其中语言扮演者举足轻重的角色,因为社会成员需要通过语言表达和传播各自的观点,信仰及其所在地的习俗。本文将主要研究文化与语言之间的渗透关系以及两者之间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最早的春节:相传我国在原始社会时期就有"腊祭"之说,夏朝建立后,此习俗便流传下来。《尔雅》一书说春节:"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最早的除夕:我国农历年的最后一天晚上称为"除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