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最早出现于美国。它的出现打破了以往电视新闻节目由播音员播报的形式.由新闻节目主持人主持的新闻节目增大了新闻信息量,注重深度报道。新闻背景介绍,贴近生活,贴近观众,深受观众欢迎。目前在一些电视事业发达的国家里都普遍采用“电视新闻主持人”这一模式。在我国,也出现了具有很大影响的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新闻节目中开始由记者自己来担任的节目主持人,表明我国电视新闻正在走向世界,意味着中国电视传播形式顺应了世界潮流,这是电视新闻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电…  相似文献   

2.
古时候预报天气是一种神话,而今《天气预报》节目深入百姓生活,名列全国电视节目收视率榜首。和其他电视节目不同,《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的出镜时间是以秒计算的.必须在一亮相、一开口、一句话的时候打动观众。优秀的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应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化妆与造型、稿件的撰写、播报节目的基本素养等方面都直接影响到节目质量。  相似文献   

3.
收视率在某种程序上是衡量一个栏目好坏的晴雨表。因此,人们常用收视率的高低来评估一个栏目。《正大综艺》开播7年多来,一直受到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成为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的精品栏目之一,更是中央电视台综艺类节目的支柱。1995──1996年,《正大综艺》由于模式单一,节目来源匮乏等原因,导致了节目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的下滑,使《正大综艺》这一颇受观众瞩目的栏目引来一些议论。《正大综艺》自开播至今,已数次更换主持人。由于主持人的主持方式和风格,在综艺节目主持的许多方面开了“先河”,因此,每次更换主持人,都引起了一定…  相似文献   

4.
岳琳 《今传媒》2010,18(9):87-87,91
受娱乐化浪潮的席卷,电视综艺类节目的竞争可谓如火如荼,如何抢占市场,提高收视率,成为业界和学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文章以《我爱记歌词》为例,从节目创作的理念、模式、包装设计、主持人、节目的品牌意识、节目诉求等元素入手重点探讨电视综艺节目的策划要领。  相似文献   

5.
闫伟 《声屏世界》2007,(5):60-61
我国的名人访谈节目,大致存在着两种类型:一种以央视的《艺术人生》、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为代表,参与者由主持人、嘉宾和现场观众三部分组成。另一种以央视的《面对面》《高端访问》为代表,节目通过主持人(记者)与嘉宾一对一的双向交流完成。本文试图以《面对面》和《鲁豫有约》对易中天的访谈为例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对两档优秀节目的个案对比中分析我国名人访谈节目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6.
于松明 《视听界》2011,(3):95-96
央视于2008年3月24日推出的惟一的时事新闻评论直播节目《新闻1+1》,开播三年来赢得观众普遍好评,影响力、收视率不断上升,除了受益于其形式、内容、主持人等因素,节目选题也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
刘凝是SMG(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纪实频道的主持人,主持过几档访谈类的节目,颇受圈内人士的好评,但在观众中的知晓度并不高。2年多前,刘凝应邀担任刚刚开播不久的东方明珠移动电视的主持人,仅仅几个月便蹿红了,观众们亲切地称她为“公主”(公交车上移动电视的主持人)(见刘凝自述《我是公主》)。这迅速攀升的人气使她在纪实频道主持的《往事》栏目收视率提高了0.5个百分点左右。  相似文献   

8.
名人访谈类节目.顾名思义就是对名人进行的专访托道。这类电视节目大致存在两种形态,一种以央视的《艺才人生》为代表,访谈的人员由主持人.嘉宾和观众三部分组成;另一种以阳光卫视的《杨澜访谈录》和凤凰卫视《鲁豫有约》为代表,节目通过主持人(记者)与嘉宾的双向交济完成。而后一种形式几乎占据了电视荧屏上访谈类节目畔的一半以上。本文试结合后一类名人访谈类节目.从策划定位到制作传播的全过程.对《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进行对比分析,以期能从这两档优秀节目的对比中分析出我国名人访谈类节目的制作经验。  相似文献   

9.
贾莉 《新闻传播》2010,(7):40-40
目前来说,国内访谈节目数量实在不少,节目形式也是请名人讲述自己的故事.本文通过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王小丫在陈鲁豫主持的《鲁豫有约》、朱军主持的《艺术人生》两个节目中作为节目嘉宾,研究同一个主持人在不同的访谈类节目中出现时因为节目风格、受众定位不同等原因所做出的不同表现以及不同节目中主持人是如何根据自己的风格引导嘉宾的。  相似文献   

10.
浙江电视台教育科技频道的《大侦探西门》创办于2003年1月,是一档着重于科学逻辑推理为内容的栏目。以提高广大青少年观众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判断能力为目的。节目以虚拟主持人西门引领观众进入特定的案例现场,运用福尔摩斯式的科学逻辑推理来侦破案例的真相。节目推出至今取得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尤其在节目收视率方面,2003年全年有20期节目冲入尼尔森排行榜前50名,  相似文献   

11.
2004年1月5日晚10点,台湾中天综合台开播一档名为《奇怪十点钟》的综艺性谈话节目,开播三天收视率至0.7%,超过此台自定节目收视及格线(0.5%);之后每周有超过500万人次观看,收视率在1.2%到1.3%之间。为了节目便于记忆,更富娱乐效果,取主持人名字"蔡康永"和"徐熙娣"的中间一字,更名为《康熙来了》。2005年两名主持人荣获最佳娱乐综艺节目主持人奖,2006年该节目入围第41届台湾金钟奖最佳娱乐综艺节目。可见,《康熙来了》为"一切为笑果"的台湾综艺娱乐节目注入了强心剂。这里从主持人和后期制作两个方面来探讨《康熙来了》的娱乐效果启示。  相似文献   

12.
《视听界》2010,(5):16-17
事由:为把观众重新拉回到央视频道,曾连续5年超额完成收视率任务的综艺频道抢先改版,于9月3日推出全新亮相的《我要上春晚》、《百团大战》等10档新创节目。为给新节目腾地方,《咏乐汇》、《梦想剧场》、《挑战主持人》等17个栏目关停,惟有《星光大道》等少数几个收视率有保证的节目幸存。  相似文献   

13.
付敬  路雪珂 《新闻窗》2012,(3):56-56
一、我国求职类节目的现状 无论是《非你莫属》还是《职来职往》,都是采用主持人、嘉宾、选手这种三方互动的模式。台上选手秀个性、谈理想,台下嘉宾给予专业指导和意见,有些主持人也会参与其中,有时还会引发屏幕内外激烈的探讨。此类节目自播出,获得了相当可观的收视率,有人甚至把它称作“后相亲时代”。  相似文献   

14.
正方言乃"一方之言",是中国多元化地域文化的承载者,是民间思想最朴素的语言表现形式。近些年来,一些方言节目在全国各地迅速升温,收视率节节攀升。像重庆卫视的《雾都夜话》、湖南电视台的《越策越开心》、四川电视台的《天府龙门阵》、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的《阿六头说新闻》等方言节目在百姓中有口皆碑,深受喜爱。由于方言节目收视率的提高,也使得方言节目主持人应运而生并成为当地炙手可热的节目主持  相似文献   

15.
白岩松直面“东方之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28岁的青年正逐渐为全国电视听众所熟悉并接受,他就是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总主持人白岩松。白岩松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毕业后先是在《中国广播报》担任编辑,1993年入选为刚开播不久的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东方之子》节目主持人。3年多时间.白岩松以其严谨而充满理性,恬淡而蕴含挑战的主持风格把全国各地各界的精英介绍给了广大观众。《东方时空》也因此名扬海内,一句“东方之子,浓缩人生精华”已成为妇孺皆知的口碑语。主持艺术:准确定位,正视名人,打有准备之仗。《东方之子》是《东方时空》节目的重头戏,它要…  相似文献   

16.
丁西蓓 《传媒》2016,(12):68-70
湖南卫视女神生活体验真人秀《偶像来了》于2015年8月1日首播,播出当日收视率达到2.392%,刷新了国内首播节目收视纪录.该节目共12期,由何炅、汪涵担任主持人,并有林青霞、杨钰莹、朱茵、宁静、蔡少芬、谢娜、赵丽颖、张含韵、古力娜扎、欧阳娜娜十位固定嘉宾.节目以分组对抗的模式进行,两队各有1名队长及5名队员,共同完成2天1夜的对抗任务,并在每站投票产生一位女神,获得定制皇冠.网易娱乐评《偶像来了》:“在真人秀呈现集体井喷,但质量良莠不齐的复杂电视环境下,《偶像来了》就像一服清凉剂,给重浮华、博噱头的综艺界吹来了一股清新之风,在‘生活体验’的定位下,通过真挑战为观众彰显出偶像勇于超越自我的真精神.”面对国内真人秀市场的激烈竞争,《偶像来了》以其全面准确的节目定位、真切明晰的创作理念与新颖别致的编排模式积累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7.
陈欣 《视听纵横》2007,(5):64-65
《峰言蜂语》原先是目前浙江省内收视率最高的电视新闻节目《经视新闻》的一个子栏目,从2005年开始创办,原先是一个6分钟左右的新闻子栏目.由知名主持人叶锋担任主持。以前主要是对最新的新闻事件进行评论,2007年1月1日,《峰言蜂语》正式离开《经视新闻》的怀抱,换装成20分钟的一个新闻评论节目。改版后,《峰言蜂语》延续了一贯言辞犀利的评论风格,继续在厚度和深度上做文章,不同的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名人面对面》创办于2000年,至今已有14年的发展历程。它已成为了凤凰卫视的知名栏目,在国内外华人电视圈享誉盛名。《名人面对面》在竞争激烈的电视荧屏中逐渐发展成熟,在众多同类型节目中独树一帜,培养了一批忠实的受众。在节目主持人和嘉宾风格展现上,在节目串词和音视频整合上以及节目的谈话环境选择上,《名人面对面》也形成了属于自己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9.
电视情感节目是近几年较受欢迎的节目,天津卫视的《爱情保卫战》和东方卫视的《幸福魔方》均为2010年开播,自开播至今收视率和口碑都不错。笔者选取这两个节目的主持人为研究视点,分析在此类电视情感节目中,主持人的作用、影响力和角色介入的尺度是客观呈现还是主观掌控,主持人的角色定位是否区别于其他节目而产生变化。同时试图分析性别差异使主持人角色定位的不同,以期对同类节目做出借鉴。  相似文献   

20.
文鲲 《新闻传播》2012,(2):149-150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国内多档求职类节目应运而生。其中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职来职往》栏目自开播以来,收视率节节攀升,在众多求职类节目中脱颖而出。本文以《职来职往》为例,结合节目特点,分析主持人在求职类节目中的多重角色,并进行阐述和分析,为同类型节目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