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315名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考察了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验证了希望感和良好寝室关系对其心理健康的保护效应。结果发现:良好寝室关系对抑郁和社交焦虑有保护效应;希望感可以调节改善寝室关系对社交焦虑的影响,对抑郁的调节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杜宇  孙丽丽 《科教文汇》2008,(16):22-23
本研究对65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大学生归因方式和学习倦怠的性别差异,并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归因与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女生比男生倾向于做情境归因,男生的成就感普遍高于女生;(2)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3)努力、运气对情感低落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而能力、情境对情感低落具有负向的预测作用;(4)能力对行为不当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情境对行为不当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5)能力对成就感低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叶颖瑜 《科教文汇》2014,(18):35-36
目的:探讨大学生未来取向和学习投入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未来取向问卷和学习投入量表对1023名大学生进行测查,使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未来取向与学习投入有显著相关。2)未来取向对学习投入有预测能力。结论:大学生未来取向与学习投入存在较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李海燕 《科教文汇》2010,(15):190-192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支持与大学生攻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攻击性问卷(AQ)在498名大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父母教养方式中除情感温暖、理解外,其余各因子与大学生攻击性存在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各因子与大学生的攻击性存在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是父母教养方式和大学生攻击性之间的中介作用。结论: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支持是大学生攻击性的有效预测变量,对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干预应着眼于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关系系统进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当代大学生人格障碍倾向状况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人格障碍诊断问卷第四版(PDQ+4)以及修订的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对750名大学生进行了测评;结果:(1)父亲与母亲的教养方式有显著差异。(2)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人格障碍倾向的形成有影响,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父亲控制能预测偏执型人格障碍倾向,母亲控制能预测分裂型人格障碍倾向、边缘型人格障碍倾向和自恋型人格障碍倾向,母亲关爱能显著预测抑郁型人格障碍倾向;结论:大学生的人格障碍倾向与父母教养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频发,有很多都是应激性心理危机引起的,大学生如发生严重的心理危机事件,则可能对学业、身心健康,甚至对家庭和社会都会产生较大影响。大学生如果长期处在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下,会严重影响其学习、生活、毕业,并且极易引发危机事件。大学生由于心理健康问题而引发危机事件的情况应得到更进一步关注,本文拟探究由于心理健康问题引发危机事件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与探讨高校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金钱观现状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与金钱观量表对广州36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一般自我效能感与金钱观有显著正相关(r=0.798;0.804;0.803;0.807,P<0.01)。2)不同性别、年级及户口所在地,一般自我效能感、金钱观差异显著。3)除大二与大三在金钱观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差异不显著外,各年级两两差异显著(P<0.001)。结论: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对其金钱观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陈郑 《科教文汇》2013,(18):175-176
目的:研究大学生感戴与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及三者的关系。方法:采用董霞修订的大学生感戴问卷,段建华修订的总体幸福感量表以及Kessler10中文版量表,对武汉市38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53份。结果:(1)大学生的感戴水平存在性别差异(F=3.483,p〈0.05),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专业类型差异(F=5.793,p〈0.05);(2)大学生感戴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正相关,与心理健康存在负相关,三者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分层回归分析表明大学生感戴和心理健康可以解释主观幸福感43.3%的变异。结论:女大学生感戴水平高于男大学生,文科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理工科大学生;大学生的感戴状况和心理健康水平可以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感戴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越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高校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自尊水平的关系,并探讨其与非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差异情况。方法: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某高校本科学生施测,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性别、独生子女与否、获不同标准助学金的学生在社会支持、自尊、主观幸福感部分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社会支持、自尊均与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并都能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其中自尊在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高校应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支持力度,提高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10.
运用Excel和SPSS对1474份《关于藏族大学生运动能力认知现状调查》的有效问卷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主要探讨不同(男、女)性别、不同(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年级对藏族大学生运动能力认知的相关性和差异性,旨在为西藏高等本科院校公共体育教学提供指导意见。结论:藏族大学生运动能力认知情况情况整体较好(平均得分为3.497分,满分为5.000分),但在所学运动项目技战术能力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性别对藏族大学生运动能力认知有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不同年级对藏族大学生运动能力认知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不同年级对"你认为体能对学习和生活很重要"(学生对体能的认知情况)之间没有相关关系(p值为0.5050.05);性别、年级对于藏族大学生运动能力认知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年级对于"学生对体能的认知情况"之间没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查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学业情绪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一般学业情绪问卷》和《应付方式问卷》对天津某大学27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应付方式问卷的各维度得分与学业情绪各分问卷得分存在显著相关;(2)应对方式对学业情绪有预测作用,其中解决问题能预测积极学业情绪和消极低唤醒情绪;自责和幻想能正向预测消极学业情绪;合理化能预测部分消极情绪(焦虑、失望、厌烦)和部分积极情绪(愉快、希望)。结果说明,应对方式是影响学业情绪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探讨主动性人格与创业意向的关系。采用创业意向量表与主动性人格量表,随机抽取样本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年级在主动性人格与创业意向、创业执行意向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大学生主动性人格与创业意向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r=0.324,p0.001);大学生主动性人格对创业意向的预测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唐雪梅 《大众科技》2013,(3):138-140
选取初一到初三学生600名,采用青少年友谊质量问卷、情绪智力问卷和亲子问卷探讨初中生情绪智力、亲子依恋与友谊质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初中生友谊质量处于较高水平;初中生友谊质量与情绪智力存在显著正相关;初中生友谊质量和亲子依恋存在显著正相关;情绪智力对友谊质量有正向预测作用;亲子依恋对友谊质量有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学生未来取向和学习投入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未来取向问卷和学习投入量表对1023名大学生进行测查,使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未来取向与学习投入有显著相关。2)未来取向对学习投入有预测能力。结论:大学生未来取向与学习投入存在较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支持与大学生攻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攻击性问卷(AQ)在498名大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父母教养方式中除情感温暖、理解外,其余各因子与大学生攻击性存在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各因子与大学生的攻击性存在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是父母教养方式和大学生攻击性之间的中介作用。结论: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支持是大学生攻击性的有效预测变量,对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干预应着眼于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关系系统进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大学生御宅族与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为高校进行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样200名大学生调查他们的御宅情况,并用艾森克人格问卷测量人格特质,皮尔逊双变量相关研究大学生御宅族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结果:大学生御宅族报告有性格变得自闭抑郁、不善与人交往等。结论:御宅现象十个项中"痴迷于某物"与人格维度中的P维度呈显著正相关;"爱上虚拟人物"与E极其显著负相关,与N显著正相关,而御宅现象其他八项与人格特质三个维度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郑州市大学生生活事件的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调查郑州市三所大学530名大学生,计算生活事件各领域的得分,使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具体探讨了性别和年级这两个自变量对大学生所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苦恼程度的差异检验。结果:在生活事件量表的6个因子中,依次排序为:人际关系因子、受惩罚因子、学习压力因子、其它因子、丧失因子和健康适应因子。性别、年级对大学生所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苦恼程度的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时,要结合不同亚群的特点,有针对性开展。  相似文献   

18.
王艳  李雯宇  吕安琳 《科教文汇》2021,(12):174-175
为了解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返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确保大学生在此期间得到应有的关注和关怀,并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支持,该文使用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13)对山西省晋中学院在公共卫生事件期间返校的5833名大学生进行筛查,结果发现部分学生得分较高,可能有中度及以上抑郁倾向。辅导员和学生管理工作者应提高重视程度,并给予学生思想引导和心理支持。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15,(17)
采用问卷法对207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了胖负面身体自我、自尊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女大学生胖负面身体自我与SCL-90评分呈显著正相关,与自尊呈负相关;2)胖负面身体自我对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3)胖负面身体自我以自尊为中介变量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蒋小飞 《大众科技》2012,(7):253-255
采用Yong的网络成瘾量表和郑日昌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安庆师范学院的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男大学生在网络成瘾上显著高于女大学生;大学生网络成瘾在年级上差异显著,大三、大四在网络成瘾度上显著高于大一;并且随着年级增高,网络成瘾有上升趋势;交谈行为、待人接物对大学生网络成瘾具有很好的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人际关系对网络成瘾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